2020-10-0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薦讀:Hernes, Gunmund. 1989. 「The Logic of The Protestant Ethic.」Rationality and Society 1(1):123–62.
韋伯的這本書是用了哪些統計方法嗎?只是詮釋與敘事?
Hernes甚至認為,韋伯是社會學裡,第一個處理多得共線性問題的學者呢。
韋伯先觀察了相關關係:各國的職位結構(occupational structure)與宗教差異(religious difference),其中新教背景人士往往在商業領袖或技工方面佔有主導地位。
但是,他還想排除多重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
韋伯選擇了天主教國家一極和德國東部地區比較、德國東部地區內部比較,以說明是不是文化發展背景的同或異,影響了其相關性關係。其結果是,職位結構的差異不應歸於文化背景的地域差異,而是歸於宗教背景。
韋伯又排除了財富繼承等幹擾因素,不贅。
此外,韋伯還區分再生產(reproduction)與生成(generation),挑戰唯物主義論解釋
由於區分了經濟組織與經濟精神氣質,所以可以看出在資本主義精神出現之前,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傳統的資本主義組織,如當時英屬美國殖民地的南部。但是在這一地區,後來卻由於缺乏資本主義精神而產生了轉向,走向了奴隸制。反之,新英格蘭地區在此之前沒有資本主義組織秩序,但之後卻因富蘭克林等企業家的努力而產生了相應的秩序。由此可以說,新教倫理是生成資本主義而非只是資本主義內部的再生產。又是一張列聯表。
韋伯甚至還排除了人性貪婪的意義詮釋。韋伯區分了冒險的資本主義(如西班牙)和資產階級的資本主義(如德國)。西班牙等地區在之前已經釋放了貪慾(unfettered avarice),但卻沒有走向現代理性的資本主義。還是一張列聯表。
這篇文章之所以發在Rationality and Society,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概率論與統計式解讀一份被當成詮釋論經典的韋伯作品,還有更「誇張的」呢
(Sociological理論大缸第206期)
政志觀察
伯克利等美校決定2021年暫停社會學專業博士生招生計劃
徐勇教授受聘華中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原標題:《觀察 | 韋伯的量化思維:《新教倫理》中隱蔽的列聯表與概率論》
關鍵詞 >> 學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