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測量溫度新專利,沒有技術含量?那是你不懂背後的故事

2020-12-03 譯明聊科技

11月17日,華為公布的測溫新專利,這幾天引爆了網友圈,網友似乎對這項專利很不滿意。

很多網友在說,據報告顯示,從 2020 年 1 月到 2020 年 10 月的 10 個月裡,華為申請了 8,607 項無線專利,難道就都是這樣的專利?

據天眼查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1月17日公布的這項專利,名為「帶溫度測量及顯示結果圖形用戶界面的手機」的專利,專利類型為外觀專利。

摘要中顯示該專利是「通過手機、平板的攝像頭掃描人體或物體後,主視圖界面中部顯示測量的人體或物體的溫度信息」。該專利申請日為2020年3月31日。

專利簡單的解釋就是,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人體,然後就測出溫度了。

這個專利確認很簡單,可為什麼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企業申請呢?小米、OPPOP、VIVO、聯想、魅族等等。

特別是小米,據雷軍透露,2016年4月,小米手機業務成立核心器件部,下設相機組;2018年5月單獨成立一級部門:相機部。兩年來,從122人到850位工程師,小米相機團隊工程師激增6倍(不含350名AI工程師)。這麼大一個相機團隊,都沒有申請這個測溫專利,難道是真的因為手機攝像頭測溫沒有技術含量?其實並不是這樣。

手機紅外和紅外測溫的區別

紅外測溫功能,是由於世界上所有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向外發散紅外輻射,而且這種輻射是以一種光波的形式朝外輻射。而測溫槍裡面安裝的傳感器,能捕獲到這種光波的能量,然後將其轉變為電信號,進而通過一定的計算和處理,最後就會得到物體表面的溫度。這就是紅外測溫的原理。

而手機上的紅外遙控,主要是用來遙控電視、空調等等,其實就是通過遙控器上發射特定頻段的紅外線來實現的。當家電上的接收設備接收到脈衝之後,就會通過編碼規則來解碼出傳遞的信號信息,然後就通過家電中的控制器來發出指令並完成控制設備響應的過程。於是,整個控制信號的傳遞過程就完成了。

所以說,手機紅外和測溫紅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手機測溫,並沒有像遙控器那麼簡單。

榮耀Play4 Pro 紅外測溫版是噱頭還是實用?

其實華為在6月份發布的榮耀就已經開始使用紅外測溫了。因此申請這個外觀專利,也就變成順理成的章事情。

據網友反映,這款手機是榮耀Play4 Pro紅外測溫版,能對人體物體進行非接觸性測溫。

據了解,為了將紅外測溫傳感器放進體積如此之小的機身內,同時考慮排除手機自身發熱所帶來的影響,工程師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基於空氣腔的熱隔離精定位支架,將溫度傳感器組件與鏡片及其外部結構的穩定性做到了最佳,同時大幅度提升了來自手機外圍高發熱器件的熱隔離效果,一箭雙鵰。

而且據網友實測,榮耀Play4 Pro所測溫度與體溫計做了對比,兩者測量的溫度誤差在 0.1 ℃,屬於正常誤差範圍內。

可以看出來,華為的手機測溫度,並不只是花架子這麼簡單。

總結

所以,如果把華為的手機測溫版,再配合上此次的測溫外觀專利,你就能想理解華為為什麼有這樣的專利了。

這是在為手機測溫版做技術保護,並不是獨立的沒有用的專利。

如果華為自己沒有申請這個外觀專利,反而被別人申請了專利,那麼華為的手機測溫版以後估計也不會再有了,你覺得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我是@譯明聊科技 在路上的創業者,關注我,每天與您分享對科技的感悟,謝謝!

相關焦點

  • 華為「測溫」手機申請專利 主要用於測量顯示人體、物體溫度
    打開APP 華為「測溫」手機申請專利 主要用於測量顯示人體、物體溫度 朝暉 發表於 2020-11-23 11:14:56 華為「測溫」手機申請專利了。
  • 華為申請「帶溫度測量及顯示結果圖形用戶界面的手機」專利,或助力...
    11月23日,資本邦獲悉,天眼查App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於11月17日公布一項名為「帶溫度測量及顯示結果圖形用戶界面的手機」的專利,專利類型為外觀專利,摘要中顯示該專利是「通過手機、平板的攝像頭掃描人體或物體後,主視圖界面中部顯示測量的人體或物體的溫度信息」。
  • 華為申請專利主要用於測量顯示人體、物體溫度
    眾所周知,在此次華為發布的年度旗艦Mate40系列中,就有配備了測量體溫的功能,而此前在榮耀機型中,也曾推出了具有類似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但是就有網友猜測,難道華為將要引領測溫功能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標配嗎?根據日前網間曝光的信息來看,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 華為申請「測溫」手機專利:主要用於測量顯示人體、物體溫度
    華為「測溫」手機申請專利了。11月23日消息,據天眼查顯示,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開了一項名為「帶溫度測量及顯示結果圖形用戶界面的手機」的專利,專利類型為外觀專利。摘要中顯示,該專利是「通過手機、平板的攝像頭掃描人體或物體後,主視圖界面中部顯示測量的人體或物體的溫度信息」。
  • 華為申請「帶溫度測量及顯示結果圖形用戶界面的手機」專利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企查查App顯示,11月17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布一項名為「帶溫度測量及顯示結果圖形用戶界面的手機」的專利,專利類型為外觀專利,申請日為2020年3月31日,公開號為CN306175428S。簡單法律狀態為有效。
  • 華為手機新專利曝光:不用溫度計就能測體溫
    不得不說,在實用新專利這一塊,華為還是一直走在前沿的。11月23日消息,據天眼查顯示,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開了一項名為「帶溫度測量及顯示結果圖形用戶界面的手機」的專利,專利類型為外觀專利。摘要中顯示,該專利是「通過手機、平板的攝像頭掃描人體或物體後,主視圖界面中部顯示測量的人體或物體的溫度信息」。該專利於2020年3月31日申請,11月17日正式公開。
  • 華為申請專利:攝像頭拍人體/物體顯示溫度信息
    2020-11-23 10:23:25 來源: 網易科技報導 舉報   天眼查App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於
  • 深度解析5G背後的專利技術和通信原理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時代,也就是1G時代,我們還在用大哥大,那時候還談不上上網,也沒有簡訊,拿起電話就是打。  來到2G時代,那是我們的直板機時代,中國移動是霸主。簡訊成為交流的「時髦」方式,一條簡訊一毛錢在那個時代也算不上便宜,得省著點用。手機的上網功能也有了,但是30m/月的標配流量讓我們加載個圖片都膽戰心驚,也就看看小說比較讓人安心。
  • 99%的人看不懂 手機顏色命名背後的故事
    在以下內容裡,筆者將帶你解開謎團。 99%的人看不懂 手機顏色命名背後的故事為什麼要給手機顏色取各種不同的名稱?從iPhone 5s開始,蘋果開始大玩配色,之後每一代iPhone推出新配色版本都會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而金色正是因為iPhone 5s流行起來的,導致「土豪金」一詞大火開始的,簡直催生了一個金色手機的產業鏈。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有說法稱此舉是蘋果專為中國市場推出,因為在龐大的中國消費者眼中,金色帶有「高級感」,會更受歡迎。如蘋果所料,新配色一經發布,便受到了廣大果粉尤其是中國地區果粉的瘋狂追捧。
  • 華為手機成功背後的故事
    本文是「華為深度解密系列」的第一篇,周掌柜團隊被允許對華為手機數十位關鍵崗位的軟體、硬體、晶片、應用的負責人乃至科學家進行深度訪問,力求還原華為手機成功背後的大邏輯。我們帶著讀者調查中的三個最尖銳的問題挑戰每一個受訪者的開放底線:1. 為什麼號稱技術驅動的華為似乎沒有黑科技?2.
  • 華為鋰電池新技術專利通過:可提高循環壽命和容量密度
    日前,華為一項與鋰離子電池有關的新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據悉,該專利名為 「一種鋰離子電池用導電粘結劑及其製備方法、鋰離子電池電極極片及製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依照專利製備的兩種扣式原型電池,在經過50次循環之後,容量保持率均達到 90%以上,放電效率分別為97%、98%,可謂高效。
  • 華為公布新專利,鋰電池加入石墨烯後能否延長手機續航能力?
    鋰電池技術較難取得突破,但並沒有阻擋廠商們前進的步伐。近日,華為一項名為「一種鋰離子電池用導電粘結劑及其製備方法、鋰離子電池電極極片及製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的專利公開,專利的名字非常長,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那麼這項技術究竟如何呢?
  • 華為翻蓋摺疊屏技術新專利曝光:鉸鏈組件的機械結構!
    據外媒Windows United報導,華為在2019年4月16日提交的一項摺疊屏智能機設計新專利浮出水面,其已於2020年10月22日正式向外界公布。由插圖可知,文檔著重描述了連接兩半部分屏幕的鉸鏈組件的機械結構。
  • 華為新專利曝光 屏幕劃痕可修復 鋰電池可提高循環壽命和容量密度
    而根據近日華為的兩種新專利的曝光,或許後續手機屏幕真的可能就不用再貼保護膜了,而手機電池的使用壽命和容量密度都會有所增加,手機的續航性能在不增大電池體積的前提下,也會得到提升。眾所周知,雖然目前智慧型手機屏幕外邊的保護玻璃的硬度和耐磨程度都有了非常高的提升,但是從實際體驗來看,在長時間使用或使用率和使用環境的差異之下,仍然會留下劃痕或磨痕。
  • 豐巢:不會放棄超時收費;任正非:華為沒有996,也沒有007;蘋果新專利...
    (新浪)6.任正非首談華為全員持股:你昨天創造的勞動也要給予肯定5月11日,就全員持股的結構設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首次對外透露,「當初沒有想什麼結構,都是慢慢形成的。就一句話,你昨天創造的勞動,也要給予肯定。分一點給你,分多少,大家評。通過積累的方式,凝結起來這支隊伍。」
  • 華為公開「量子密鑰分發」相關專利:可降低複雜性和成本
    前幾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上發文,正式宣布驗證了天地一體化的大規模量子通信網絡的技術可行性。1月12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被授權公開「一種量子密鑰分發系統、方法及設備」相關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108737083B。
  • 華為新專利獲批,攝像頭集成圓環式觸控螢幕,有何優缺點?
    作為如今國內市場當之無愧的王者,華為手機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很多關注,近期又一項新專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根據letsgodigital的消息,華為在2019年申請了一項外觀專利,而這項專利在2020年3月20日得到批准。
  • 體驗華為首家新模式客戶服務中心:一面是科技 一面是溫度
    甚至針對貼膜,華為客戶服務中心(北京盈科中心)的工程師們也發明了一個用於對準的小裝置,以提高貼膜的準確度。硬核的科技背後是巨大的投入,華為服務負責人透露,每臺智能備料機器人的成本高達12萬元,每臺智能備件櫃的成本高達7萬元,自動拆裝機的成本也高達4萬元/臺……這種不計成本的科技投入,最終帶來的是服務的快捷、透明和高效。
  • 華為手機設計新專利 觸屏向兩側虛擬按鍵位置延伸
    中關村在線消息:近日據悉,荷蘭著名科技博客 LetsGoDigital 剛曝光了華為新申請的智能機屏幕設計專利,特點是將屏幕延展到了機身兩側傳統的按鍵位置。華為手機設計新專利 觸屏向兩側虛擬按鍵位置延伸華為公司於 2019 年 11 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申請,並於 2020 年 6 月 16 日向外界公布。文檔中包含了 14 張圖片,其中展示了兩款細節設計上略有不同的概念智能機。
  • 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升至全球首位,華為、中興、京東方等功不可沒
    智慧財產權日益成為全球競爭的核心,但「創新不是零和遊戲」,全球創新淨增長意味著新藥、新通信技術和應對全球挑戰新方案的出現,這將使所有人受益。 3 華為、OPPO、中興、京東方等國內企業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