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併購指數》發布 房地產併購交易連續三年下降

2020-12-06 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傅蘇穎)11月16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在2020中關村科創金融論壇上發布《2019中國併購指數》稱,2019年中國的併購市場共完成了交易2500多筆,金額達到了1300億美元。其中,國內併購是2345筆,佔總數的93%,併購金額大概1200億元;海外併購163起,佔比是6.54%,金額大概1200億元。

  何平稱,2019年併購市場出現了幾個很重要的特徵,從行業上來看,在房地產行業整合浪潮的推動下,房地產併購交易連續三年下降。高科技行業受到國家重點投入和其他眾多政策利好的影響,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值。其他行業的併購交易數量基本持平或者下降。同時,併購交易的數量和金額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不過,在北美、歐洲等地區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外併購保持了增長。

  從區域分布來看,併購交易數量和金額的前五名均為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和浙江,這五個地區仍然是中國併購的核心活躍區域。

  何平表示,未來併購市場會有一些新動向。首先,疫情短期衝擊是負面的,長期是利好的,因為在任何經濟衰退時期都是科技大幅快速進步的時期,不管是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還是近期的次貸危機,技術進步在經濟危機的時候是進步最快的,所以長期利好。「新基建作為產業發展的抓手將進一步刺激產業併購的整合,私募股權基金更加青睞併購退出,現在併購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退出方式。」

  「另外,國資在整個併購市場的活躍度將進一步提升。」何平表示,這跟混改有關係,過去的混改指國有企業私有化,現在的混改很大一部分是國有企業去持股民營企業,相互持股,拓展了整個併購市場的活躍度。

  何平表示,融資新政促進併購重組發展,降低了企業資本融資的門檻。整體跨境併購市場將持續降溫,但「一帶一路」沿線併購繼續增加並保持現有水平。「我們對2020年及2021年的併購市場充滿期待。」

  據悉,2020中關村科創金融論壇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北京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指導,中關村併購發展促進會、北京市海澱區金融服務辦公室、清控資產管理集團和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相關焦點

  • 2019併購市場年度盤點,全年交易額下滑20%
    併購市場總體情況資本市場改革力度加大,上市重組條件放寬,鼓勵上市公司併購重組2019年中國已完成併購交易總規模約1萬億元,併購交易估值逐漸恢復理性交易金額前十大併購分別為1起吸收合併、3起「借殼」、3起同業整合、3起海外併購
  • 全球併購交易復甦乍暖還寒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經濟參考報》21日發表周武英撰寫的報導《全球併購交易復甦乍暖還寒》。文章摘要如下: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併購交易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嚴重下滑。近兩個月,大型併購交易重新萌芽,不過整體而言,這一領域仍然「乍暖還寒」。
  • 併購寒流中的危與機:投行「年終獎不會高」 估值回歸明年有機會
    併購市場回落:企業面臨「糧草不足」  建設銀行總行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魏巍在會場分享了機構調研數據,2016年、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中國併購重組市場三個時間段,中國併購重組規模分別是7535億美元、6710億美元和3483億美元。魏巍認為,中國併購重組規模「這幾年達到了一個峰點之後逐漸呈現下降的趨勢」。
  • 金融界2017資本市場併購重組盤點與績效評價報告
    此次修訂,主要從縮短停牌時間,限制、打擊「忽悠式」、「跟風式」重組,明確「穿透」披露準則,提高交易的透明度等若干方面,在信披制度中,對併購重組新的時代要求與發展特性進行了體現。 進入2018年,併購重組制度建設與監督強化並沒有停止。2018年7月,證監會又公布了修改後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工作規程》,並與發布日實施。
  • 深桑達A「蛇吞象」併購疑點重重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系統的總資產約284.94億元,中國系統2019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約267.27億元。而2019年,深桑達A的營業收入約15億元,2019年末深桑達A的總資產約23.42億元。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營收規模來看,深桑達A這起併購都可以用「蛇吞象」來形容。併購背後,標的估值是否合理是被議論最多的話題。
  • 2003年國內十大併購事件候選名單及事件
    由全球併購研究中心推出的年度「中國十大併購事件」迄今已連續進行了四年。「2003年中國十大併購事件」的評選活動由全球併購研究中心與《新財經》雜誌聯合進行,繼續精心打造中國最權威的併購活動評選。    「2003年中國十大併購事件」評選活動的宗旨在於,關注中國企業併購行為對於社會經濟發展進程的影響力和其行業貢獻。
  • Rhodium Group:2018上半年中國對歐洲併購額達220億美元 | 網際網路...
    根據全球律師事務所Baker McKenzie與領先的獨立研究機構Rhodium Group的最新數據:2018年上半年已經宣布的中國對歐洲的併購交易已經達到220
  • 電子城195倍溢價併購推進戰略轉型 扣非淨利潤扭虧連續四個季度倍增
    原標題:電子城195倍溢價併購推進戰略轉型 扣非淨利潤扭虧連續四個季度倍增   北京市國資委實際控制的
  • 中國湖州房地產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19年版)
    六、2019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    七、2019年企業景氣指數分析  第三節 2019年我國大中城市房屋市場銷售價格指數    一、2019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轉′自:https://www.cir.cn/2014-04/HuZhouFangDiChanShiChangDiaoChaBaoGao.html
  • 盤點2019醫療器械全球併購:巨頭押注骨科與機器人
    其中Top 15併購交易總金額高達334億美元,全年交易金額大於10億美元的巨額案例增多至9起。按照賽道的金額與交易數量而言,骨科成為當之無愧的最熱門賽道,共發生4起併購交易,累計金額高達85.35億美元;醫療機器人緊隨其後,共發生3起併購交易,累計金額72.2億美元。
  • 兩個中信併購猜想 航母級券商:空穴來風,還是大勢所趨?
    離奇的併購傳聞4月14日,A股再次上演了離奇事件,那就是傳聞擾動,主角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事件則是最通俗的併購橋段,不過目標則是打造中國航母級券商。截至當天收盤,券商股們集體發力,證券行業指數大漲2.66%,其中漲幅最高的為中信建投證券,漲幅8.88%;中信證券漲幅為4.22%,成交額放大至45.11億元,是前一日成交額的2.46倍。
  • 美的併購小天鵝的優勢與風險
    因本次資產重組事項涉及的交易雙方均為上市公司,重組方案涉及的事項較為複雜,原計劃擬定於9月11日召開董事會審議資產重組相關事項將予以延期。公司預計將於9月28日之前召開董事會審議並披露資產重組相關預案,股票將繼續停牌。根據公告,美的集團將發行股份,換股吸收合併小天鵝除美的集團及TITONI 外所有股東的股票,交易作價合計143.83億元,對應的小天鵝市值303.85億元。
  • 全球企業併購乍暖還寒
    這些規模超百億美元的交易中,既有跨行業的併購,也有同行業的整合。此外他說,在較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打擊的亞洲和歐洲,併購比美國「反彈得更快」。路孚特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和7月的併購交易總規模分別超過了3000億美元,而今年4月和5月兩個月的併購交易分別僅為1000億美元和1300億美元。7月亞太地區籤署的交易超過1000筆,而美國和歐洲分別為850筆和816筆。
  • 中國高科技行業創造歷史!| 檀幾條
    目前中國人均GDP 1萬美元左右,而現在製造業佔比已經低於30%。因此,需要保持製造業佔比穩定。檀評:貿易摩擦以來,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遭遇挑戰,一些國家要「去中國化」,中國必須繼續維持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在11月3日發布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願景目標建議就提到,要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 李亞波 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恐怖襲擊對中國海外併購影響分析
    然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佔併購總規模的比例卻實現了突破式增長,2016~2019四年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佔比年均增長率高達73.2%1。此外,2013年後,發起件數遠遠超過完成件數,且差距越來越大,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熱情高漲,但成功率有所下降。
  • 「北鬥星」指引中國企業跨境併購方向
    併購,特別是跨境併購是一項複雜程度高、涉及面廣、鏈條環節多的綜合化工程。對併購方而言,發現合適的併購標的、實施全面的盡職調查、部署合理的併購方案、獲得足夠的併購資金及落實全面的併購安排等諸多環節均需要專業、可信賴的金融機構提供支持。
  • 行業併購勢頭仍然兇猛 泉州服裝品牌併購的得與失
    2017年3月份,貴人鳥宣布擬以27億元的高價收購威康健身(威爾斯健身母公司)100%股權,不過2017年9月初該交易以失敗告終。業內人士認為,27億的交易價,超過了貴人鳥2016年的營業額,以貴人鳥如今的業績,在其主營業務下降、此前投資還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回報的情況下,是否能夠承擔收購威康健身帶來的資金壓力以及隨後的運營風險,也會被投資者打上問號。
  • 英媒:中國千禧一代的喜好影響海外併購模式的轉變
    英國《金融時報》7月22日文章,原題:千禧一代的喜好影響中國對外併購  現如今,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許多決定,與大約4.15億「千禧時代」年輕人的特有需求已密不可分。生於上世紀最後20年的那一代的品味喜好與眾不同,中國的眾多新興跨國企業為滿足他們的需求正滿世界搜尋。
  • 「紅岸預警」三盛教育連跌背後:高溢價頻繁併購 券商不斷推薦買入
    截至2019年10月11日,公司股價在4個跌停之後,繼續2日連續下跌,報收8.80元,跌4.03%。三盛教育也接連收到交易所的問詢函,對其收購標的的資產構成情況、業績承諾可實現性等存疑。高溢價頻繁併購三盛教育近來接連收到的交易所問詢,直接原因是其連續不斷的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