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正常的DNA修復過程,會產生一種突變霧

2021-02-13 HIV最新動態

超突變是一種不尋常的現象,它能同時導致許多鄰近的突變,嚴重損害我們的遺傳物質,並可能導致癌症。最為人所知的局部超突變類型,稱為突變的陣雨或雷雨,是相當罕見的,它會導致許多突變在一個小區域內積累,例如單個基因。

研究人員在巴塞羅納的實驗室裡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突變,這種突變是由研究人員在巴塞羅納的實驗室裡發現的,稱為超基因組突變的基因突變。這種突變分布廣泛,但積累在基因組中最重要的區域,即基因所在的區域(即所謂的常染色質)。這些突變四處傳播的事實解釋了為什麼它們至今沒有被發現。

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新發現的高突變類型與正常的DNA修復過程有關。當細胞感覺到DNA不匹配時,它們會進行DNA修復反應,以保存遺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反應可以與APOBEC酶結合在一起,這種酶通常被人類細胞用來抵禦病毒,在抗擊肝炎和HIV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因組數據科學實驗室的工作表明,在某些情況下,當APOBEC酶和DNA修復過程同時活躍時,APOBEC劫持了DNA修復,產生了突變霧。

「我們認為這種由APOBEC驅動的突變霧具有與眾所周知的強致癌物(如菸草煙霧或紫外線輻射)相匹配甚至超過的誘變潛力,」Fran Supek解釋道。其他研究小組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一過程在晚期轉移性癌症中似乎更為活躍:它幫助癌症進化,使其能夠抵抗藥物和輻射。」這一發現使APOBEC成為治療癌症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靶點,消除了它進化和變得更具攻擊性的能力。

一些肺癌和乳腺癌中一半突變的起源

通過對包括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等在內的6000多個人類癌症基因組的徹底分析,發現突變霧是一種常見現象。」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基因組數據實驗室的博士生davidmasponte說:「在某些肺癌或乳腺癌中,超過一半的APOBEC突變是由我們發現的超突變機制產生的。」。

某些類型的癌症,如宮頸癌或某些頭頸部癌,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然而,這項研究發現,這種APOBEC系統引起的突變不僅存在於這些腫瘤中,而且也存在於目前已知與病毒無關的癌症中。進一步的工作應該弄清楚是什麼觸發了APOBEC系統。」更好地理解APOBEC可能會對癌症治療產生廣泛的影響,」masponte補充道。

HyperClust方法

Mas-Ponte和Supek設計了一種稱為HyperClust的統計方法,可以快速分析大量的人類基因組數據,找出能夠導致同時突變的異常突變過程,比如這些突變霧的案例。本文描述了這種統計方法,這篇文章已經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也可以作為Github存儲庫中的開源軟體使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癌症進化  Emma Chou • 2020-08-05
  • 正常的dna修復過程可能成為癌症突變的主要來源
    最著名的局部高突變類型,被稱為突變淋浴或雷暴,是相當罕見的,它導致許多突變累積在一個小區域,例如一個單一的基因。 由ICREA研究員Fran Supek領導的IRB巴塞隆納基因組數據科學實驗室(Genome Data Science Lab)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突變霧的新型超突變,它可以在每個細胞中產生數百個突變。
  • 進化BUG:正常的DNA修復過程,竟是癌症基因突變的主要來源
    此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彌散型超突變——mutation fog(意為「突變霧」),它可以在細胞中產生數百個廣泛分布的突變。並且,研究人員還發現人體內抗病毒的APOBEC3A酶可以通過正常的DNA修復過程驅動「突變霧」的發生。超突變(Hypermutation),是細胞中一種不尋常的突變現象。
  • Nat Genet:正常DNA修復過程可能導致癌變
    2020年8月6日訊/生物谷BIOON/---超突變(hypermutation)是一種不尋常的現象,會立即導致附近的許多突變,從而嚴重破壞遺傳物質並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由ICREA研究人員Fran Supek領導的IRB巴塞隆納基因組數據科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超突變,稱為突變霧(mutation fog),它可以在每個細胞中產生數百個突變。此類突變分布廣泛,但會在基因所在的基因組最重要區域中積累(所謂的常染色質)。
  • 科學家:基因突變是DNA損傷和錯誤的DNA修復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研究過程中,來自EMBL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EMBL-EBI)、英國蘇格蘭鄧迪大學和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700多個線蟲基因組,以便更好地了解基因突變的原因。這樣的研究對癌症的研究、診斷和治療具有潛在的意義。如果一個細胞的DNA經常暴露在物理和化學壓力或基因毒素中,這些物質會破壞細胞整體,並引起細胞內部的基因突變。
  • 脆弱的DNA如何自愈?科學家發現一種古老的多功能修復因子
    如果發生骨折或肌腱斷裂,人們會立即尋求治療。實際上,我們身上最脆弱的部分是DNA,它們斷裂頻率驚人——單個細胞每天預計會發生10000次DNA斷裂,但通常不會造成不良後果。DNA損傷原因很多,化學、物理突變損傷,或者僅僅日常損耗或者老化等原因,但背後通常有數以千計的蛋白在時刻發揮修復DNA的作用。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三篇Nature研究揭示DNA修復過程參與癌症產生
    2016年4月17日/生物谷BIOON/--兩個不同研究團隊研究了DNA修復在產生容易發生突變(mutation-prone)的序列---這些序列發生突變會誘導癌症產生---中的作用。 最近幾年,科學家們在癌症早期診斷特別是在癌症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幸的是,在揭示基因突變促進大多數癌症產生背後的過程方面幾乎沒有取得很大進展。在這兩項新的研究中,這兩個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DNA修復在這種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為了獲得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兩個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多種類型的癌症,如紫外線或香菸煙霧暴露導致的那些癌症。
  • 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可以解決結核病對抗生素的抗藥性
    此外,研究小組還發現,這種突變使感染結核病的菌株對抗生素利福平產生耐藥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利福平是治療結核病感染最有效的一線藥物. 研究人員在雜誌上描述了他們的發現。 什麼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細菌感染。
  • 科學家發現修復受損DNA的新方法
    化療和放療會導致DNA雙鏈斷裂,這是最嚴重的DNA受損情況之一。同源重組(在兩個DNA分子之間交換遺傳信息)的過程在DNA修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特定的基因突變會破壞基因的穩定性。比如,腫瘤抑制基因BRCA2的突變會導致最嚴重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德雷塞爾大學醫學院的Alexander Mazin教授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Francesca Storici助理教授開展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能夠促進DNA修復的蛋白質及其機制。
  • DNA修復異常會引起癌症?
    DNA分子的螺旋結構會進一步形成超螺旋結構,DNA分子還與蛋白質結合共同行使其生理功能。DNA分子的損傷也可能破壞超螺旋結構和改變DNA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有些損傷可以造成DNA不能正常轉錄成RNA,進而不能翻譯成蛋白質,阻斷了蛋白質的生成。有些損傷可以阻斷DNA複製,細胞可能因此而死亡。關鍵基因中的DNA損傷,會影響細胞執行其正常功能,並可能形成腫瘤。DNA損傷與突變不同。
  • Nature:揭示在健康的肝臟中發現的DNA突變積累會導致慢性肝病和肝癌
    HCC在肝功能正常的人中很少見,但通常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產生。DNA突變在許多形式的癌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遺傳因素和我們一生中接觸的東西,比如在食物或環境中發現的化學物。肝癌是由特定類型的DNA損傷引起的,這種損傷會導致特定的突變特徵。
  • 【盤點】Nature多篇亮點研究揭示膀胱腫瘤基因組突變中DNA修復及...
    ;隨著對成千上萬個在腫瘤細胞DNA中積累的基因突變進行精確分析,研究人員如今發現的致癌基因的數量越來越多了;近日科學家們就將研究目光轉移到了其它關鍵問題上,即什麼樣的生物學過程會引發DNA發生突變?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研究者Gad Getz說道,我們在患者腫瘤中發現的突變是一種融合形式,即是細胞中多個不同過程遺留下來的基因「遺骸」,我們並不知道什麼過程是預先發生的,但利用複雜的計算機模型,我們就揭開了其中的機制,同時揭示了不同癌症發生的生物學機制,以及如何有效治療癌症。
  • 全基因組測序表明,DNA損傷和錯誤修復共同導致突變
    DNA修復是細胞中經常運行的一種機制。它保護基因組免受損傷和突變,對細胞的生存是很重要的。在人類的細胞中,一般的代謝活動和環境因素都能造成DNA損傷,導致每個細胞每天多達100萬個分子損害。我們通常會認為DNA損傷造成了突變。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儘管科學家們早在幾十年前就知道了這一點,但他們還不完全了解哺乳動物細胞中DNA-PK結合哪些類型的RNA,也不了解這種結合的生理後果。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DNA-PK與參與核糖體組裝的RNA結合的機制。作為細胞的蛋白合成裝置,核糖體可確保幹細胞產生足夠的紅細胞。
  • DNA修復研究領域重要成果解讀!
    研究者Cortez說道,每一種有機體中都有HMCES樣的蛋白質,比如人類、細菌等;這項研究中我們剔除了細胞中的HMCES基因來尋找細胞複製中的問題,但研究者並未發現任何問題,即缺失HMCES的細胞依然能夠正常進行分裂和DNA複製;當研究者利用損傷的DNA來挑戰這些細胞時他們發現,HMCES對於維持細胞健康至關重要。【2】Nature:重磅!
  • 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影響DNA鑑定結果嗎
    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影響DNA鑑定結果嗎 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影響DNA鑑定結果嗎?基因突變是一種生物學裡會發生的現象,發生機率很低,但也不是不存在。在做親子鑑定之前工作人員也是會強調說明的,如果萬一發生,是不會出結果的,需要增加基因座或者增加母親樣本重新檢測,重新檢測後再出結果的。
  • Cell:科學家發現DNA修復的關鍵酶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6年11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DNA修復過程中的必要組分,該研究或為後期開發新型抗癌藥物提供一定的思路。
  • DNA鑑定中存在基因突變的原因
    每個人的基因有成千上萬,而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所以不會出現明顯的差異。但根據基因重組的原理及顯隱性的問題,也許像母親的會更多些。親子鑑定是因為小孩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受精卵是由他的父親和母親各自提供精子和卵子,結合而來的。親子鑑定是運用DNA雜交技術,當小孩DNA單鏈和父親或母親的DNA單鏈產生雜交帶時,並且在一定的比例以上,才能說明那小孩是他們的孩子。
  • 科學家揭開DNA錯配修復之謎
    我們知道,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真核生物體,除了外界環境會影響造成DNA損傷外,在DNA本身的複製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錯配。儘管這種出錯的機率十分微小,但是生命這臺精密的機器不允許任何差錯。因為就算是一個鹼基的錯配也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疾病。為了確保遺傳物質的完整和穩定,細胞具備了多種防止基因突變的系統,其中包括切除修復、直接修復、重組修復和錯配修復(M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