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天才,不過是日積月累的堅持與積累

2020-09-11 午夜菸灰缸

2016年初,引力波的發現震驚了物理學界,也引發了世界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而早在1915年,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曾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說到愛因斯坦,想必大家很熟悉了,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一輩子都專注於自己的物理研究,他提出光子假設、解釋了光電效應,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提出了相對論,也推動了美國製造原子彈。

1999年12月,距離愛因斯坦去世已經44年,美國《時代周刊》還將他評選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

今天,我們要解讀的《愛因斯坦傳》這本書是在愛因斯坦生前所有文稿解密之後問世的,作者參考了大量愛因斯坦的手稿以及與他人往來的書信後所寫的,它真實的描寫了愛因斯坦傳奇的一生。

本書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是美國著名傳記作家,他曾經是《時代》雜誌的主編,也擔任過世界傳媒巨頭CNN公司的總裁,現在他是阿斯彭研究所的執行總裁。

同時,沃爾特·艾薩克森還出版過《富蘭克林傳》、《基辛格傳》等過多部名人傳記,均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其中,他的暢銷書《史蒂夫·賈伯斯傳》風靡全球。

接下來,我們要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看看愛因斯坦這位「世紀天才」是如何誕生的。

成年後的天才,兒時的「笨瓜」

1879年3月14日上午,猶太人赫爾曼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並非一出生就是個天才,相反,他小時候有些笨。

愛因斯坦直到兩歲才能說出一些簡單的單詞。他在說話前,還要先重複兩三遍想要說的句子,然後再大聲把話說出來。那時家裡的女僕都有點看不起他,背地裡都叫他「笨瓜」。

愛因斯坦四五歲那年,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羅盤上的小磁針轉來轉去,就像被某種神秘的力量牽引著一樣。

小磁針轉動的場景給了愛因斯坦極大的刺激,他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隱藏在這些神奇事物背後,從此他的一生都被這種「神奇」引導著。

轉眼間,愛因斯坦到了上學的年紀,他被父母送進了一家天主教學校上小學,而愛因斯坦是班上唯一一個猶太人。那時反猶思想比較嚴重的,愛因斯坦總是遭到同學們的嘲笑。

儘管如此,愛因斯坦的學習成績還是不錯。也許你跟我一樣曾經聽說,愛因斯坦在學生時期數學成績不好。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愛因斯坦的數學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

成名後的愛因斯坦曾給自己闢謠說:「我數學一直都學的很好,我15歲之前就掌握了微積分。」

愛因斯坦學習雖然不錯,但他對一切形式的教條和權威都感到反感,他對周圍的事物總是抱有懷疑的態度,而他對所謂權威的蔑視,引起了中學裡一些老師的不滿。

在這些老師眼裡,愛因斯坦就是個莽撞無禮的學生,甚至有位老師對他說:「你在這裡出現就是班級對我的不尊重。」

所以,愛因斯坦在中學時代的日子很不好過,這令他身心不適,甚至精神面臨崩潰。

在1894年時,15歲的愛因斯坦從學校退了學,追隨父母來到了義大利,在那裡他決定要在來年秋天報考蘇黎世聯邦工學院。

「刺頭」學生畢業後,面臨工作難題

1895年,16歲的愛因斯坦獨自一人踏上了開往蘇黎世的火車,他參加了蘇黎世聯邦工學院的考試。結果他很輕鬆的通過了數學和科學部分的考試,卻沒有通過綜合部分的考試。

於是,愛因斯坦打算繼續複習,準備下一年的入學考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896年的入學考試中,愛因斯坦以排名第一的好成績順利通過了筆試和面試。

1896年10月,愛因斯坦獨自一人到了蘇黎世聯邦工學院,開啟了大學生活。

我們上文中提到過,愛因斯坦從小就喜歡挑戰權威,也不怎麼服管制,而且他太過有想法,對公認的觀點往往缺乏尊重。

到了大學,他也是這樣,在老師面前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感受,總是一副倨傲的態度。

為此愛因斯坦在大學裡得罪了韋伯與佩爾內這兩位老師。

愛因斯坦雖然不被老師喜歡,卻交到了不錯的朋友,還與班上唯一一個女生米列娃談起了戀愛。

1900年7月,愛因斯坦順利大學畢業後回到義大利找工作,而女友米列娃因為分數過低沒有順利畢業只能繼續待在學校準備來年重考。

大學畢業後的愛因斯坦,面臨著找工作的問題。

他本來想在聯邦工學院做某位教授的助手,但學校裡兩位物理學老師,太清楚愛因斯坦的傲慢了,所以他們選擇忽略愛因斯坦的天才拒絕讓他成為自己的助手。

愛因斯坦還給全歐洲的教授都發去了一封求職信,然而都石沉大海。不死心的他,又買來一堆明信片寄出去,依然沒有收到回復。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愛因斯坦只能靠做家教來維持生活。

後來,愛因斯坦在大學好友格羅斯曼的幫助下,到了瑞士專利局成為了裡面的專利審查員。

有了穩定工作後,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在1903年步入了婚姻殿堂。

不過婚後的生活好像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兩人在一切度過一段甜蜜期後矛盾就顯現了出來。到1918年時,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物理學大廈傾覆的肇事者

不管愛因斯坦的婚姻後來變成了什麼樣,他在婚後不久,就迎來了事業上升期。

愛因斯坦在成為公務員後,會在工作的閒暇時間裡會繼續思考物理知識,並把自己的思考結果寫成了論文。

在1905年,愛因斯坦接連發表了五篇不同凡響的物理學論文,這一年隨即也被人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愛因斯坦在他的第一篇論文裡提出了光量子假說,也解釋了光電效應,並指出光是由光量子構成的,而不是一種連續的波。

發表第一篇論文沒多久,愛因斯坦為了獲得博士學位寫了一篇叫做「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的論文。

這篇論文後來成為了他被引用次數最多、最實用的論文之一。在完成了博士論文的11天後,他又寫了一篇論文來證明不可見粒子的存在。

而在第四篇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他將相對性原理擴展到電磁學範疇。

接著,在第五篇論文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質量能量等效關係。這一發現給物理學界帶來了一場「革命」。

隨後,從1905年到1915年,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在此期間也就是1909年,愛因斯坦離開了專利局,成為物理學界的正式成員,而廣義相對論的提出將他的人生推向了巔峰。

愛因斯坦除了這些成就,還為原子彈的製造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939年,愛因斯坦在朋友的研究手稿裡發現,鈾元素可能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新能源,利用這種能源能製造出極極具毀滅性的新型炸彈。

他和朋友們意識到,如果納粹德國先發明這種新型炸彈,那麼世界將會面臨災難。於是,愛因斯坦與朋友費勁心機將這個信息透露給了美國總統羅斯福。

當美國將研製出的原子彈投放到廣島和長崎以後,愛因斯坦非常痛苦。其實,他並不希望原子彈真的被使用,在臨終前他都在對提醒美國研製原子彈這件事耿耿於懷。

1955年,愛因斯坦的身體每況愈下,到4月18日時,他在動脈瘤破裂後離開了人世,那一年他76歲,至此天才的一生宣布了結束。

以上就是愛因斯這位「世紀英雄」的傳奇一生。

看完愛因斯坦的故事,你可能會問:「天才是怎樣練出來的?」

其實,天才並不是生而如此,他們往往不放過任何事物的微小細節,一遍又一遍地去提問去思考。

曾經看過一句話,「我成功是因為我有決心,從不躊躇。」

有時,我們在前進的路上堅持自己的過程中,會聽到一些質疑的聲音,當然也會遇到很多挫折。

有的人會因此受到打擊,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則會用樂觀的方式解釋這些聲音的存在。

他深信: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只要非常努力,並且相信自己能做到,那麼就一定會成功。

蘇軾曾經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所以呀,我們要把每一次挫折當作磨鍊的機會,當作自己進步的階梯,當做上天對我們的考驗,只要堅定信仰,定能在生活的舞臺上脫穎而出。

相關焦點

  • 寫作--所謂的靈感爆發不過是堅持努力的升華
    能寫出好的作品確實不易,所謂好的作品,一定要能徵服讀者。如今,思想高度放飛,各種信息充斥腦海。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讀者的選擇很多很多,讀者的品味很高很高。想要矇事,隨便寫點東西就想獲取關注,簡直就是痴人說夢,自尋死路。寫作的門檻很低,人人觸手可及。
  • 華羅庚: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誠然,智商高的話會有很大的優勢,但數學我的學習受多方面的影響,即便是所謂的智商平平,也不是沒有機會。就像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所說: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那麼數學的學習,應該怎麼做,才能算是有效呢?
  • 【日積月累】申論寫作事例、名言素材積累! (八)
    原標題:【日積月累】申論寫作事例、名言素材積累! (2)事例 不虛美,不隱惡 司馬遷寫《史記》,始終堅持忠實的原則,絕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廣列傳》裡描述李廣射虎、退敵、脫險,生動副真,虎虎有生氣。字裡行間,充滿敬佩之情。但同時也寫他心胸狹隘,官報私仇妄殺部下的缺點。
  • 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放棄美籍戶口,堅持中國籍:我是中國人
    2020年5月6日,因在Nature雜誌連發兩篇論文,一位「天才少年」再次引世界格外注目。 三、天才在於積累 天才固然天賦異稟
  • 清華學霸2019跨年演講: 很多人以為我們是天才, 其實不過是。。。
    原標題:清華學霸2019跨年演講: 很多人以為我們是天才, 其實不過是。。。 如果你也感到學習吃力,成績相差比較大,可以和我一樣學習《瘋狂600提分筆記》裡面涵蓋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錯題分析,以及知識考點,快速提分必備。
  • 華裔天才數學家陶哲軒:31歲獲菲爾茲獎,熱愛和堅持比聰明更重要
    天才的光環所散發出的光輝已經越發耀眼,陶哲軒也成功被選入一所天才兒童學會,人們都期待著這個體內流淌著數學天賦的神童,未來會有怎樣驚人的成就。一次次跨越,以菲爾茨獎為跳板成就數學人生。陶哲軒五歲時再次進入小學學習,不過他是直接跳過了一年級,並且他的數學課程已經處於五年級的標準,正常的教育培養已經無法滿足小陶哲軒的成長需要,超前的學習對他來說並非難事。兩年後,陶哲軒已經能夠接觸微積分,這驚人的天賦,也讓校方大為吃驚,為此還特許陶哲軒到附近的一所中學旁聽數學課。
  • 他是我國數學天才,大三就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破格成985教授
    導語:他是我國數學天才,大三就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就破格成985教授在很多人眼中,世界級難題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能解出世界級難題的人,一般都是從小天賦異稟,是眾人眼中的佼佼者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才子,他從小跟同齡人一樣,並沒有展現出超同齡人的智慧,但是他卻是我國的數學天才,大三就能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就破格成985教授,他就是劉路。聽到劉路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他。
  • 【物理教育】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出身貧寒的他在父親的小店裡自學成才,最終成為一代數論大師,寫出了《堆壘素數論》等世界級水準的數學著作,被數學界公認為「天才數學家」。其得意弟子陳景潤也在其悉心指導下成為世界級數學大家。數學大師 華羅庚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就是華羅庚先生親筆所著。在此書中,這位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向我們揭示了「天才」的真相。
  • 初中作文素材:積累造就成功600字
    積累造就成功   有些人總是妄想一步登天,一舉成名,有人每天都要買兩張彩票,想像報紙上那些人一樣一下子成為百萬富翁,空守自己的不切實際的「發財夢」,孰不知,積累才能造就成功。   拿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愛迪生在發明燈泡時,為了找到合適燈絲材料,愛迪生和助手對一千六百多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進行了幾千次實驗。
  • 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詮釋了所謂的「愛情讓人強大」(附視頻)
    「歸網」,一個跨國交友小圈子如你有意加入,請加小編微信:sunnylife2585本文綜合編輯整理自網絡▼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
  • 堅持聲學的技術積累,JEET誓要突破國際品牌壟斷
    一條優秀的耳機,首先一定是音質上乘,而想要達到優秀的音質表現力,就需要對聲學方面,有強勁的實力支撐,這些實力大多來自於在聲學上高額成本的投入、長時間經驗的積累,以及聲學方面技術實力,與大量專業資深工程師的辛勤付出!
  • 它就是一門語言,需要做到日積月累、持之以恆
    它就是一門語言,需要做到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初中階段,學好英語至關重要,這直接關係到高中英語學習的難易。怎樣才能學好初中英語呢?一、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可培養求知慾,激起強大的學習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 摸準天氣「脾性」離不開日積月累——北鬥三號發射背後的故事
    業務過硬功在平時,精準研判來自堅實基礎精準摸清天氣的「脾性」離不開平時的日積月累。工作至今,胡云濤已經參加發射任務30多次,現場保障15次。參與高密度的航天發射任務讓他迅速成長為工作中的多面手。不過,剛參加工作時,變幻莫測的天氣系統可沒少給他顏色看。
  • 沒聽寫過生字詞,家長堅持3個閱讀積累,就幫孩子提高了語文成績
    果然,該生家長辭職了,有了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學習,家長也下了狠心來抓語文成績,不過家長分享給我的輔導經驗,也讓我進行了教學反思,因為家長說,她沒有給孩子鞏固基礎,平時就一直在做閱讀積累。這讓當語文老師的我非常不解,按理說成績中等水平的五年級同學,想要大幅提高成績,在10-15分左右,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知識鞏固。
  • 叔本華: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欲望的囚徒
    所謂輝煌的人生 不過是欲望的囚徒 叔本華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
  • 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的三種方法
    如果你臨時想寫一篇文章,平時又沒有相關主題的積累,那你從無到有去創作出來,是比較耗費時間與精力的。今天分享三個平時隨手就可以做的積累的小技巧,幫助你快速成文。日積月累下來就會有很多的金句和各種創意的點子,逐漸搭建成你的獨一無二的素材庫。2.隨手摘抄當你在看書或者看電影的時候,可以把其中的金句或者段落,甚至是對你有啟發的,讓你怦然心動的,都可以摘抄下來,不管是紙質的還是電子的文檔。
  • 中國天才曾擊敗德國天才,多年後出家,德國天才卻獲數學最高獎項
    中國有一個名叫柳智宇的數學天才,他曾經在一次國際比賽中擊敗德國天才,多年以後,柳智宇因為個人問題出家為僧,而那個德國天才,卻獲得了數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成了一個知名人物。那麼,柳智宇為什麼要出家做和尚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他的個人經歷。
  • 聰明在於學習 天才在於積累著名數學家,「教書匠」龔升
    我最尊敬的華羅庚老師曾說:「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讓我們以此共勉。
  • 「夜讀」哪有什麼人生開掛,不過是厚積薄發
    3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被創造出來。人生那段付出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作紮根。只有根紮下去了,才能枝繁葉茂。我們羨慕同事家庭和睦,羨慕朋友事業有成,羨慕同學人生開掛,我們總覺得別人獲得的成就都是因為幸運。
  • 為什麼很多「天才」也會犯「愚蠢」的錯誤?
    比如說,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安 · 羅伯特 · 雅克 · 杜爾哥 (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就堅持認為,只有當一個天才在自己的領域取得進步時,進展 (progress) 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