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引力波的發現震驚了物理學界,也引發了世界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而早在1915年,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曾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說到愛因斯坦,想必大家很熟悉了,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一輩子都專注於自己的物理研究,他提出光子假設、解釋了光電效應,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提出了相對論,也推動了美國製造原子彈。
1999年12月,距離愛因斯坦去世已經44年,美國《時代周刊》還將他評選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
今天,我們要解讀的《愛因斯坦傳》這本書是在愛因斯坦生前所有文稿解密之後問世的,作者參考了大量愛因斯坦的手稿以及與他人往來的書信後所寫的,它真實的描寫了愛因斯坦傳奇的一生。
本書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是美國著名傳記作家,他曾經是《時代》雜誌的主編,也擔任過世界傳媒巨頭CNN公司的總裁,現在他是阿斯彭研究所的執行總裁。
同時,沃爾特·艾薩克森還出版過《富蘭克林傳》、《基辛格傳》等過多部名人傳記,均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其中,他的暢銷書《史蒂夫·賈伯斯傳》風靡全球。
接下來,我們要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看看愛因斯坦這位「世紀天才」是如何誕生的。
1879年3月14日上午,猶太人赫爾曼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並非一出生就是個天才,相反,他小時候有些笨。
愛因斯坦直到兩歲才能說出一些簡單的單詞。他在說話前,還要先重複兩三遍想要說的句子,然後再大聲把話說出來。那時家裡的女僕都有點看不起他,背地裡都叫他「笨瓜」。
愛因斯坦四五歲那年,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羅盤上的小磁針轉來轉去,就像被某種神秘的力量牽引著一樣。
小磁針轉動的場景給了愛因斯坦極大的刺激,他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隱藏在這些神奇事物背後,從此他的一生都被這種「神奇」引導著。
轉眼間,愛因斯坦到了上學的年紀,他被父母送進了一家天主教學校上小學,而愛因斯坦是班上唯一一個猶太人。那時反猶思想比較嚴重的,愛因斯坦總是遭到同學們的嘲笑。
儘管如此,愛因斯坦的學習成績還是不錯。也許你跟我一樣曾經聽說,愛因斯坦在學生時期數學成績不好。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愛因斯坦的數學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
成名後的愛因斯坦曾給自己闢謠說:「我數學一直都學的很好,我15歲之前就掌握了微積分。」
愛因斯坦學習雖然不錯,但他對一切形式的教條和權威都感到反感,他對周圍的事物總是抱有懷疑的態度,而他對所謂權威的蔑視,引起了中學裡一些老師的不滿。
在這些老師眼裡,愛因斯坦就是個莽撞無禮的學生,甚至有位老師對他說:「你在這裡出現就是班級對我的不尊重。」
所以,愛因斯坦在中學時代的日子很不好過,這令他身心不適,甚至精神面臨崩潰。
在1894年時,15歲的愛因斯坦從學校退了學,追隨父母來到了義大利,在那裡他決定要在來年秋天報考蘇黎世聯邦工學院。
1895年,16歲的愛因斯坦獨自一人踏上了開往蘇黎世的火車,他參加了蘇黎世聯邦工學院的考試。結果他很輕鬆的通過了數學和科學部分的考試,卻沒有通過綜合部分的考試。
於是,愛因斯坦打算繼續複習,準備下一年的入學考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896年的入學考試中,愛因斯坦以排名第一的好成績順利通過了筆試和面試。
1896年10月,愛因斯坦獨自一人到了蘇黎世聯邦工學院,開啟了大學生活。
我們上文中提到過,愛因斯坦從小就喜歡挑戰權威,也不怎麼服管制,而且他太過有想法,對公認的觀點往往缺乏尊重。
到了大學,他也是這樣,在老師面前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感受,總是一副倨傲的態度。
為此愛因斯坦在大學裡得罪了韋伯與佩爾內這兩位老師。
愛因斯坦雖然不被老師喜歡,卻交到了不錯的朋友,還與班上唯一一個女生米列娃談起了戀愛。
1900年7月,愛因斯坦順利大學畢業後回到義大利找工作,而女友米列娃因為分數過低沒有順利畢業只能繼續待在學校準備來年重考。
大學畢業後的愛因斯坦,面臨著找工作的問題。
他本來想在聯邦工學院做某位教授的助手,但學校裡兩位物理學老師,太清楚愛因斯坦的傲慢了,所以他們選擇忽略愛因斯坦的天才拒絕讓他成為自己的助手。
愛因斯坦還給全歐洲的教授都發去了一封求職信,然而都石沉大海。不死心的他,又買來一堆明信片寄出去,依然沒有收到回復。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愛因斯坦只能靠做家教來維持生活。
後來,愛因斯坦在大學好友格羅斯曼的幫助下,到了瑞士專利局成為了裡面的專利審查員。
有了穩定工作後,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在1903年步入了婚姻殿堂。
不過婚後的生活好像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兩人在一切度過一段甜蜜期後矛盾就顯現了出來。到1918年時,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不管愛因斯坦的婚姻後來變成了什麼樣,他在婚後不久,就迎來了事業上升期。
愛因斯坦在成為公務員後,會在工作的閒暇時間裡會繼續思考物理知識,並把自己的思考結果寫成了論文。
在1905年,愛因斯坦接連發表了五篇不同凡響的物理學論文,這一年隨即也被人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愛因斯坦在他的第一篇論文裡提出了光量子假說,也解釋了光電效應,並指出光是由光量子構成的,而不是一種連續的波。
發表第一篇論文沒多久,愛因斯坦為了獲得博士學位寫了一篇叫做「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的論文。
這篇論文後來成為了他被引用次數最多、最實用的論文之一。在完成了博士論文的11天後,他又寫了一篇論文來證明不可見粒子的存在。
而在第四篇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他將相對性原理擴展到電磁學範疇。
接著,在第五篇論文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質量能量等效關係。這一發現給物理學界帶來了一場「革命」。
隨後,從1905年到1915年,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在此期間也就是1909年,愛因斯坦離開了專利局,成為物理學界的正式成員,而廣義相對論的提出將他的人生推向了巔峰。
愛因斯坦除了這些成就,還為原子彈的製造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939年,愛因斯坦在朋友的研究手稿裡發現,鈾元素可能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新能源,利用這種能源能製造出極極具毀滅性的新型炸彈。
他和朋友們意識到,如果納粹德國先發明這種新型炸彈,那麼世界將會面臨災難。於是,愛因斯坦與朋友費勁心機將這個信息透露給了美國總統羅斯福。
當美國將研製出的原子彈投放到廣島和長崎以後,愛因斯坦非常痛苦。其實,他並不希望原子彈真的被使用,在臨終前他都在對提醒美國研製原子彈這件事耿耿於懷。
1955年,愛因斯坦的身體每況愈下,到4月18日時,他在動脈瘤破裂後離開了人世,那一年他76歲,至此天才的一生宣布了結束。
以上就是愛因斯這位「世紀英雄」的傳奇一生。
看完愛因斯坦的故事,你可能會問:「天才是怎樣練出來的?」
其實,天才並不是生而如此,他們往往不放過任何事物的微小細節,一遍又一遍地去提問去思考。
曾經看過一句話,「我成功是因為我有決心,從不躊躇。」
有時,我們在前進的路上堅持自己的過程中,會聽到一些質疑的聲音,當然也會遇到很多挫折。
有的人會因此受到打擊,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則會用樂觀的方式解釋這些聲音的存在。
他深信: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只要非常努力,並且相信自己能做到,那麼就一定會成功。
蘇軾曾經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所以呀,我們要把每一次挫折當作磨鍊的機會,當作自己進步的階梯,當做上天對我們的考驗,只要堅定信仰,定能在生活的舞臺上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