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緋聞最多莫過於味精,為什麼很多廚師不用味素了

2020-12-04 遼瀋美食

味精(味素)起源於日本味之素公司,日本人為什麼要發明味素呢,就是圖一個字~~"鮮",他們在海帶裡面發現上面一層粉末挺鮮美啊,專家發現穀氨酸是昆布的味道源泉,也就是說現在很多料理店為什麼要加上昆布來做湯的緣故,本身自然的食材添加更美味。

為什麼不用味素了呢?很多人說味精會掉頭髮,這個沒科學依據,吃啥都會慢慢掉頭髮,常年做飯使用味素的廚師也不是都禿頂的。當然不是為味素洗白,沒啥依據而已。 所有的調味品裡面,緋聞最多的莫過味精。味素我們平時所吃的白酒、白醋一樣,都是經過一系列發酵之後產生的一種物質,就和釀酒差不多的過程而已。

為什麼不用味精了,白色粉末有點像是化工產品,其實味精還是澱粉做出來的。如果做成肉絲一樣的東西,大家就沒那麼敏感啦,或是做出高成分穀氨酸的醬油也都OK了。現在已經是第三代第四代調味品了,單純這樣的味精顆粒就用得少多啦,但是調味品成分還是那麼些,優化組合換一個面孔。雞精不是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助鮮的核苷酸製成的,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不過雞精比味精更鮮,聽起來像是雞肉提出來的東西一樣。黃色的顆粒像不像雞肉提取物?

真正鮮美的東西都是發酵出來的,分解蛋白質的過程會產生各種胺基酸的,這裡就會產生各種鮮美味道,如果真不喜歡味素,自己熬點面醬、蝦醬、大醬、辣醬、蘑菇醬就行了。不同胺基酸組成的調味品會有不同的味道,也就是說為什麼要魚肉和羊肉燉煮更鮮美,雞肉和蘑菇放在一起很好吃的緣故,懂得原理就不想吃味素啦。很多大飯店的廚師都強調自己的菜不放味素,這是因為他們掌握食物加工的相輔相成和發酵原理,不用味素也能做出美味。

遼瀋美食圖文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味精和鹽食用過量都對身體有害,為什麼有些人拒絕味精不拒絕鹽?
    我想這主要是食用鹽的確是人們生活當中缺少不了的調味料,我們在日常烹調菜餚時,可以不用味精,但卻不可以不用鹽。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不知道製作調味品,只能嘗到食物的本味,飲食是單調的。自從陶器產生以後,才促進了調味品的產生與發展。《淮南子·脩務訓》記載著在伏羲氏和神農氏之間,諸侯中有宿沙氏(夙沙氏)始煮海作鹽。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東部海濱的夙沙氏族已發現煮海水為鹽的方法,而沒有陶器是煮不成海水鹽的。有了鹽,才有了所謂調味。
  • 二:(雞精味精)的秘密,做美食前我們應該擁有的調味品知識!
    大家好,我是菜菜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雞精,味精的事兒,這是在超市賣的雞精味精,肯定有很多人會說我不吃味精,但是我覺得今天得從味精開始聊,現在很少有人能吃味精這個東西,我為什麼要從味精開始聊呢?我們市面上充斥著各個品牌的,各種的雞精雞粉,很多人說我就不吃味精,只吃雞精,但是現在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你也是吃味精長大的,為什麼呢?
  • 你吃味精麼?(上篇)風險、畏懼與食品安全
    本文就來聊聊味精,這個被一些人妖魔化的,卻又是國家允許生產銷售的食品調味料。為了保證文章通俗易讀,文中只使用三個化學名稱:胺基酸、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 本文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關於味精(包括雞精等調味料)的科學問答,下篇則討論我們為什麼需要味精。
  • 雞精和味精有哪些常見謠言?雞精比味精更營養、上檔次嗎?
    味精是化學物質合成的,調味品雞精是老母雞熬製而成的精華,所以雞精比味精營養更豐富、味道更鮮美。這是很多人的誤區,「雞精是老母雞熬製的」——錯得離譜!從雞精的配料表中一看便知,雞精配料表中最主要的成分、排在第一位的成分仍然是穀氨酸鈉,這跟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一樣的。雞精有「雞味」的原因在於,雞精會在穀氨酸鈉的基礎上加入其他一些提味增鮮的物質——雞味香精。當然不可否認,一些品質比較好的雞精中,還會添加一些雞肉粉之類的提取物,但是雞精的主要成分依然是穀氨酸鈉。所以,味精、雞精是一回事,雞精跟雞沒啥關係。
  • 吃味精真的會致癌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味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調味品,關於對它的爭議已經有不少了,它作為一種基本的調味料,是許多人的家中廚房必備,許多菜如果加一點點味精,味道確實會變得不一樣,可以為這個菜大大的加分,對於在菜裡面是否要放入味精,還是有眾多的非議。
  • 味精和雞精到底該用哪個?這回全明白了!很多人都被騙了
    大家好,我是昕寶,今天我們繼續嘮嘮味精那些事兒。味精和雞精到底該用哪個?這回全明白了!很多人都被騙了。昨天我們分析過了,味精是一種非常安全的調味品。所以味精雖然看起來很不健康,但是它確實是很原生態的一種調味品。那麼一定有很多人像昕寶一樣,看了文章之後就決定去超市買包味精。結果一到超市就傻眼了,味精櫃檯也是琳琅滿目,除了幾包簡單的味精以外,還有幾十種名稱各異的雞精,雞粉,蔬菜精等等。這麼多品種我們該怎麼選呢?到底是味精好還是雞精好呢?
  • 味精,30年前已被證明無害,為何有人寧願相信謠言,不願相信科學
    很多人不吃味精的原因,是覺得它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對身體有害,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味精經過加熱以後會變成焦穀氨酸鈉,而食用焦穀氨酸鈉會使人致癌。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關於味精有毒的謠言,很多權威部門都出來做過闢謠報導,但有人還是寧願相信謠言,不願相信科學。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些外國雜誌曾連續刊登報導「Chinese Restaurant」(中餐症候群) 。
  • 不用味精,提鮮的辦法有的是,掌握這5種常見「鮮物」還用啥味精
    味精這個東西,在中國的定位非常尷尬。有的人覺得吃味精不好,會禿頭或是會對身體有影響;有的人覺得味精就是鮮味提取物,吃一點沒事,不吃多就行;有的人覺得反正味精這麼鮮,我也不需要花功夫吊湯,直接加幾勺味精就行。為什麼味精在中國會遇到這樣的情形?
  • 天然味素做法,年夜飯不用味精雞精,吃自然清淡一點,胃裡更舒坦
    香菇味精這兩天南北方小年,吃喝模式已經開啟。不知幫友們家中做菜還用味精嗎?反正我家是不用了。其實大多數人,究其原因都是覺得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對身體有害。而事實上,包括官媒都多次闢謠,味精其實對身體並無害處,而工藝上也不過是小麥澱粉經過微生物發酵後提取的胺基酸而已,最大的不適恐怕就是用得太多,可能會有點鹹導致口乾吧。阿濤無意去糾正什麼觀念,味精不用就不用吧,生活照樣過。但人們的嘴巴卻仍然越來越挑,對菜式鮮味的追求仍然沒有止境。今天阿濤就教大家自製香菇粉,純天然食材自己親手拿捏整個過程,用起來肯定一萬個放心。
  • 我為什麼,又不敢吃味精了?
    圖片來自sohu.com味精,這種合成物的作用是增強和提升味道,使食物更鮮美,所以很多食品公司都使用味精來提味。為什麼大家對味精這麼恐懼?味精到底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呢?味精的大部分危害,主要來源於對穀氨酸敏感,因為神經生長因子引起的神經系統過敏。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說清楚了!
    日常生活中想要製作各樣各樣的美食各種調味品是必不可少的說起味精以前也是家家戶戶廚房裡必備的調味品但近幾年關於味精的傳言比比皆是"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味精會中毒」其實,雞精和味精差別不大,其主要組成物質依然是穀氨酸鈉(味精),除此之外,雞精中還有糖、食鹽、增味核苷酸、雞味香精以及澱粉等添加物質。換種角度說,雞精中40%的物質是味精,其他的60%由剩下的物質組成。
  •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味精是人工合成的?真相令人目瞪口呆!
    現在有很多人家裡做飯都不放味精認為味精對身體不好甚至致癌這,是真的嗎?美國FDA確認安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將穀氨酸鈉歸於「公認安全」的範圍內——專家認為這種調味品/添加劑非常安全,可以不受《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FFDCA)中食品添加物殘留容許量的限制。
  • 日本近代最大的發明,發明一種調味品,提升了全球人類的味覺
    而這個貢獻就是這種調味品的發明,因為這種調味品的發明,全球的菜品都得到了提升。這種調味品就是穀氨酸鈉,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味精。味精的發明者是一個叫做池田菊苗的人。有一次池田菊苗回家吃妻子做的飯時,就發現妻子做的黃瓜湯非常的好喝,湯汁出奇的鮮美。於是池田菊苗就問妻子,在湯中放了什麼。
  • 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醫生科普終於來了!
    「外面吃飯的餐館味精放很多!還是在家吃健康。」「老是吃外賣,又有地溝油又有味精,不能吃!」這樣熟悉的話,相信年輕人經常聽見家裡長輩這麼說。也因為經常聽見家裡人這樣嘮叨,許多年輕朋友也自然而然地認為,加了味精的飯菜不健康。
  • 長期吃味精,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害?
    味精作為調味品,大多數人每天通過它攝入的穀氨酸,都不超過 1 克。這麼大的差別,根本沒得比。科學家們早就研究過味精的安全性,世界衛生組織(WHO)把它歸入「最安全」的類別。只要你做菜合理使用味精或雞精,反而有助於控鹽。正如上面所說,味精中雖然含有鈉,但它和鹽會產生「協同效應」,讓菜吃起來感覺更鹹一點。
  • 雙味素蝦仁和熘素鱖魚,做法簡單,鮮美可口,總是吃不夠!
    大家好,又到了每天給大家分享美食的時間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雙味素蝦仁和熘素鱖魚的製作方法。雙味素蝦仁製作雙味素蝦仁這道美食我們所需要的原料有山藥250克,水發香菇10克,青豆10克,料酒3克,精鹽10克,番茄醬15克,味精3克,蔥末13克,幹澱粉30克,蘑菇湯100克,溼澱粉60克,香油20克,花生油50克,白糖10克,準備好以上這些原料之後,小編就給大家具體的講解一下,雙味素蝦仁的製作方法。
  • 「味精」為什麼現在還有人不敢 吃,相信科學、抵制謠言!
    味精化學名稱為穀氨酸鈉,它是以糧食(如小麥、玉米)為原料,經發酵提純後的結晶產品,具有特別的鮮味。味精最初是 1908 年由日本東京大學池田教授從海帶中提取,現廣泛應用於食品的增鮮。味精行業是調味品行業重要的細分市場,2013 年,國內味精行業市場規模約人民幣 230 億元,收入規模約佔調味品行業總收入的 10%強。 「味精」為什麼現在還有人不敢用,相信科學、抵制謠言。國內味精行業的規模化發展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由於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市場需求的擴大,行業產能不斷增加。
  • 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
    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時間:2017-05-18 11:50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 味精要是真有這麼大危害,國家怎麼會允許售賣?
  • 把它磨成粉,就成為廚房必備調味品
    經常在家裡做飯,就會有朋友問平時做菜時都用會那些調味品,他們也好買一些照著我分享的食譜一起做,每次說出來大家都不敢相信我日常做菜除油、鹽外,很少用其他調味料,早餐做各種拌菜一般會用到生抽、醋、胡椒粉,平時做菜也就偶爾用醋和醬油,其他調味料基本上派不上用場也很少購買,有些甚至是幾年都難得買一次。
  • 味道研究報告:複合調味品的演化邏輯與發展路徑
    湖南、四川等區域出產的一種獨特調味品,叫做「木姜子油」,有的地方叫作「山胡椒油」,經測試,有大約50%的人不喜歡,而另外一部分人群則愛得發狂。木姜子油的獨特味型是由一種檸檬香形成的。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有些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