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自閉娃,一路披荊斬棘,上學前,無數家長夢寐以求孩子能踏入美麗的校園,與同齡人一起學習成長。
但真正邁入學校門檻後,各種適應性問題又蜂擁而至。
幾天前,我們就收到了一位就讀普校的自閉症孩子媽媽的求助。
當孩子告訴我,同學罵他「傻子」……
「 我是一位單親媽媽,為了自閉症兒子小修能上普校,我四處奔走,百般請求,最後學校同意在我陪讀的情況下接受小修。過去3年,小修在老師的關愛與幫助下,融合得還算順利,進入4年級後,為了鍛鍊孩子,我開始半陪讀。
但昨晚睡覺前,兒子提到他課後去上廁所或出去玩,經過其他班級時,有一些同學會對他指指點點,說他「傻子」、「弱智」,還朝他比劃不雅的動作……
我雖然在學校陪讀,但沒有全程跟著兒子,這些情況孩子可能已經遭遇了多次,但第一次說出口。這一夜我輾轉反側,那些孩子或許只是單純調皮,但小修長大了,理解能力也跟上了,我不知道會不會給他帶來心理陰影。我也不確定這是不是我在學校陪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目前不陪讀又不行,有些課程老師還直接拒絕孩子參加。
作為媽媽,我真的很迷茫,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儘量減少和避免二次傷害?」
遭受異樣的眼光
被歧視、排擠、欺凌
類似的遭遇
似乎大多數特殊需要孩子都無法倖免
無論在哪個年齡段
1
@明明媽
「我是孩子幼兒園快畢業時,才從其他小朋友口中得知,自閉症兒子長期被兩個小朋友欺負。上小學一年級才一個月,帶了好幾次傷回來,要不就是別人打的,要不就是他聽到同學話不爽主動打,進而互打的。
其實孩子非常渴望和同學一起玩,但不善交際,脾氣有些古怪,被人欺負又不會去告狀。再這麼下去,受到排擠欺負避免不了,我都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幫到他……」
更多家長表示
小學的環境已經算寬容
只要老師告訴同學們要關心、愛護弱小
他們就會有「我要當英雄」的責任感
初中,挑戰才真正開始
一方面特殊需要孩子長大了
能理解和意識到很多事情
另一方面
初中生更喜歡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
2
@虎子媽
「讀中學時,同班同學直接跟兒子說,『你就該去特殊學校』,有些同學上課時總是有意無意地拿筆戳一戳或碰一碰兒子,惹得兒子跟他們打架……剛讀初一兒子就說還有3年好難熬。」
2
@樂樂爸
「兒子很喜歡學校,一直覺得同學很友善,想和他們交朋友,但在初中,沒有人理他,他主動接近別人時常常被罵『神經病』,有同學還故意搞各種惡作劇,出各種難題讓兒子在同學老師面前出醜。」
看到這裡
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恐慌
這只是校園生活的一部分
普通孩子也會遇到
再難的關
也有前輩家長和老師闖過
今天
我們特意採訪了
大米和小米融合對外項目總經理楊武娟
廣州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副理事長盧瑩
合肥春雨心智障礙者家長支援中心副理事長胡曉花
她們在校園融合的豐富經驗和處理辦法
可助大家一臂之力
改變大環境,進而改善孩子的處境
胡曉花
11歲自閉症男孩謙謙的媽媽
合肥春雨心智障礙者家長支援中心副理事長
基本上所有我們這樣的孩子上學時都會遇到歧視、欺凌等問題,各個學齡階段都可能發生。我的兒子謙謙上幼兒園中班時,就有小朋友問我「謙謙是不是傻子?」
家長們遇到這類問題時,首先可以考量一下孩子的理解力——孩子本身對「傻子」這種話,對同學們的各種「不懷好意」是否能理解,理解到什麼程度。
如果孩子完全理解不了,其實暫時不會對孩子造成多大傷害,這時受傷的是家長。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能大概知道這是一種惡意,那我們就要行動了,從環境上開始鋪墊。
我的做法是與老師做好溝通,利用班會時間做一些自閉症相關知識的普及,同時還可以面向全班孩子、家長以及任課老師開展講文明禮貌的主題班會,跟同學強調文明用詞,不要隨便給同學取「傻子」「孬子」「四雞眼」「小胖豬」「豆芽菜」等帶有一定侮辱性和歧視性的外號。
這樣的主題班會不止針對我們特殊需要孩子,普通孩子也會有類似的遭遇,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改善的是大環境,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會支持我們,因為我們要樹立的是文明的班風,每個孩子都能從中受益。
這裡也提醒我們家長一定要有一個觀念的更新:真正的融合教育不僅僅為特殊需要孩子服務,它針對的是整個班級,所有的孩子。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受到語言或行為上的欺辱時,我們不要只想著為自己一個孩子出頭,最好能夠站在為整個班級服務的角度組織相關活動,這樣既容易獲得大家的贊同和支持,也不會把孩子特殊化。
當然,如果有個別同學一直持續性、故意性地傷害我們的孩子,我們還是要採取針對性措施。比如,先請班主任出面解決和處理這件事情,如果不管用,家長在徵求班主任同意的情況下,再跟這個孩子和他的家長進行單方面溝通。
如果孩子遭受到的是其他班同學的歧視和欺辱,我們可以把上面的班會活動推動成校園活動。同時,還可以在本班開展培養集體意識的活動——當本班同學被外班同學欺負或不文明對待時,我們作為同學,要保護好他。
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大了,上初中了,理解能力也比較好,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孩子TA的情況,讓TA了解自己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同學會這樣叫TA,進而讓孩子能坦然面對自己,接納自己。同時,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想個對策,下次再有人對TA做出相同的行為時,孩子可以怎麼去回應。
當歧視來臨,請關注孩子的情緒多過自己憤怒
盧瑩
廣州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副理事長
19歲自閉症人士森森的媽媽
普通孩子、特殊需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難免會遇到受人欺負、排擠的問題,面對這種狀況,不僅是孩子,家長自己也要學會消解內心的陰影。
森森上初中時,同學之間經常互相鬧著玩,但是玩得比較惡劣些,去彈森森的耳朵後背,下手應該挺用力的,很疼。被彈了耳朵的森森會去拍玻璃(因為這個動作會讓人感到害怕),森森的反應越大,別人就越覺得好玩……
類似欺凌事情的發生會讓家長比較煩惱,從我的角度來說,別人家的孩子我管不著,我更關注的是森森此時的心理狀況,會不會覺得受挫敗、退縮?
在孩子面前我肯定要裝著雲淡風輕的樣子,讓他覺得這沒什麼,小事情。
然後教他怎麼去處理:如果同學欺負你,那就跑進老師辦公室尋求庇護;如果同學彈了你的耳朵,你覺得很生氣,可以把筆袋扔到地上。我專門給他買了一個布做的筆袋,讓他去發洩(扔筆袋好過砸玻璃)——這個年齡的孩子你不能讓他忍,一定要給他一個發洩的渠道。
森森不會問我為什麼別人會欺負自己,但我會主動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同學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是他們的錯。這種錯誤的不好的事情一定會存在,我們只能學會怎麼去面對。
如果情況嚴重,森森自己不願意上學,我肯定不會讓他去,對於這個點的把握全在於森森自己的內心感受。
欺凌發生後,有些孩子可能很快就過去了,畢竟學校還有很多美好的時光,但給家長帶來的陰影和影響可能會持續很久。
但家長再難受也不要讓這件事在心裡停留太久,我喜歡用獨處的方式來自我疏導和情緒調整,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喜歡一個人待著,整理自己思路,儘可能往好的方面去想。
特殊需要孩子的學習、生活需要支持,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就業,我們的孩子都需要有輔導員(資源老師、陪讀老師,就業輔導員)跟進,給他們提供幫助,森森在學校一直都有特教助理的幫助,會處理一些校內的事情。
做理性家長,一手解決問題,一手規避問題再次發生
楊武娟
大米和小米融合對外項目總經理
特殊需要孩子在學校遭受歧視或欺凌,這種情況很普遍,我們在談處理方法時,可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在此類事件已經發生。
如果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矛盾衝突,家長先不要主觀地認為就是我們孩子受欺負或受歧視了,先了解清楚具體情況,理性分析在這次衝突中有沒有我們自身的原因。
其實,此類事件的發生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其他小朋友不理解我們孩子的行為,中間造成了誤會。之前,我接觸的一個阿斯伯格孩子,情緒調節是他較大的問題,每當他和同學意見不一致時,他就會把對方的鉛筆盒書包扔到樓下。多次之後,全班的家長就提出了抗議,要求孩子停課轉學。
類似這樣的事情,家長要首先理性分析出來,這不是單純的排斥、歧視或欺負,我們的孩子確實存在行為不當,給大家帶來了困擾。
其次,在問題的處理上,根源上,我們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訓練他在與同學意見不一致時,能有穩定正確的情緒表達。
而當下,我們可以先就孩子這一方的不當行為道個歉,同時向校方和班主任說明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尋求他們的理解、支持。一旦校方理解支持了,願意出來做家長的工作,問題將迎刃而解。
需要提醒的是,家長千萬不要陷入極端的情緒中,一直去質疑大家為什麼不能理解和包容孩子,把自己推向家長和學校的對立面。我們雖然心疼孩子,但也要保持理性,把姿態放低一些,當誤會消除,我們可以再耐心地告訴其他家長,孩子的行為並非教養上的問題,而是存在一定病理上的原因……
在這類事情上,把老師搞定很重要,老師的態度如果是接納,那整個班級的風氣都會被影響。
小貼士:如何搞定老師?
我建議家長在上一年級時,就可以讓班主任清楚知道孩子的情況,也可以當面給老師展示一些資料——現在我們這類孩子上學有很多政策的支持,學校有義務接納和幫助我們。(講這些時,家長態度一定要謙和禮貌)。
同時,對於孩子存在的問題,如某些刻板行為,情緒問題,我們可以告訴老師原因和一些應對方法,讓他們有心理預期和準備,等問題發生時他們就能理解,減少誤會與矛盾。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的孩子很乖,在學校並沒有大多行為問題,也沒有跟同學產生矛盾,但依舊遭到歧視和欺負,那我們可以直接找老師溝通,協商解決。
如果和老師、學校的溝通一直不順利,他們無法理解和接納孩子,對孩子存在偏見,那家長可以考慮轉學,因為待在這個環境中對孩子的傷害大於益處。我們可以跟教育局或者有關部門反應合理訴求,尋求幫助。
二是此類事情尚未發生。
最好的情況是,我們在這類事情發生之前就有預案,最大程度地規避它們。
比如上一年級前先了解一下學校的接納度如何,氛圍怎樣?
進入班級之後,儘量加入家委會,在裡面做出一些成績,同時給老師和家長們做一些工作,幫助他們了解自閉症兒童,了解我們孩子的一些行為特點。也可以發展一些積極熱心的小朋友幫助孩子,在班裡帶動起一個良好的氛圍。
其實,很多自閉症孩子進入小學之後,雖然學業成績跟不上,行為舉止有些奇怪,但只要沒有攻擊性行為,不對班級、學校造成極大影響,還是很容易得到同學的幫助與照顧的。
老師依舊是我們的重點,遇見好老師是幸運,大多數老師並沒有接觸過特殊需要孩子,但他們也不會馬上排斥,所以用正確的思路和態度跟老師溝通,做好鋪墊非常重要。
當然,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能為孩子選擇有融合支持的學校,裡面配備了特教老師的話,欺凌、歧視等問題也會大大減少。
採寫|春桃 編輯|噹噹
主編|潘採夫 圖|包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