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 1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常生活中
聽到「X光片、CT」幾個字
都會聯想到輻射
對,沒錯
X光片、CT檢查確實有輻射
但它對身體有害嗎?
重慶發布聯合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
(重慶市人民醫院)
推出醫學科普類欄目
《聽醫生的話》第22期
告訴你
放射檢查不可怕!
為什麼要做X線、CT檢查?
當醫生懷疑患者
有肺部、心臟、腹部
盆腔病變和骨折等疾病時
會要求患者做X線檢查
用於初步評估病情
CT檢查的應用範圍則更廣
在頭顱、肺部、四肢等部位檢查中
有著明顯優勢
尤其對於胸腹部病變的檢出
其敏感性和準確性均優於X線檢查
特別是肺癌的早期診斷中
CT檢查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
圖:科普中國
在很多疾病中
X線及CT檢查都有其獨特的作用
患者應該聽從醫生建議
進行全面檢查
更有利於疾病診斷和治療
一次X線或CT檢查
會損害身體健康麼?
其實
醫療輻射風險極低
醫學上有專門數值
衡量輻射危害
人體只有遭受100mSv以上輻射量時
患癌概率才會明顯增加
我國放射防護標準中規定
放射工作人員
每年劑量限值是50mSv
五年內每年接受的
平均輻射上限是20mSv
只要接受的總輻射量
控制在安全數值內就是安全的
一次X線檢查含有的輻射劑量
遠低於自然輻射劑量
所以,每年體檢一次X線
以及CT檢查
對人體基本沒有危害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輻射?
怎樣保護自己?
日常生活中
坐飛機20小時
輻射劑量0.1mSv
每天吸20支煙
每年輻射劑量0.5-2mSv
地鐵安檢乘客
每年可能接受劑量<0.01mSv
每人每年所接受的
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為2.4mSV左右
這些劑量高於大多數醫療輻射劑量
不過不用擔心
它們含有的輻射劑量非常弱
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圖:科普中國
輻射分為兩種類型
包括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能量都不高
無法對細胞和DNA造成直接影響
理論上不會致癌
科學家經過大量研究發現
接觸這些輻射
並不會增加患癌概率
圖:科普中國
但電離輻射卻很危險
可以破壞DNA結構
有致癌風險
電離輻射包括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
天然輻射來自於宇宙輻射
食品和空氣等天然放射性物質
比如紫外線、鐳-226等
人工輻射來自於放射診療設備
即使不做放射學檢查
生活中,也無法完全避免輻射接觸
只要規避有風險的電離輻射
保證所受輻射劑量在安全範圍內
可不用擔心對人體有危害
那麼,電離輻射如何防護呢?
01
屏蔽防護
用能夠阻擋電離輻射的材料
來阻隔射線
比如:鉛板、硫酸鋇等
02
時間防護
儘量減少接觸時間
來減少輻射劑量
接觸時間越長
輻射劑量越大
03
距離防護
儘量遠離輻射源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
輻射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網絡圖
在生活中
應該如何減少輻射?
在醫院接受放射性檢查時
確認是否為必需檢查項目
避免接受過度的放射性檢查
若必需時應提醒醫務人員
遮蓋非檢查部位
檢查後多喝水加速代謝
接受同位素檢查或治療的患者
應自覺遠離人群
當遇到核輻射威脅時
將自己隔離在相對安全的環境
避免接觸核汙染物
在接受安檢時
手禁止伸進鉛門帘內取包
圖:科普中國
平時保持健康生活,合理膳食
黑芝麻、紫莧菜
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綠茶中的茶多酚是抗輻射物質
可減輕輻射對人體的不良影響
辣椒、黑胡椒
咖喱、生薑等香辛料
可保護細胞DNA
使之不受輻射破壞
本期內容指導:
唐茁月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影像教研室主任、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工作15年,熟練掌握X線、CT、MRI對常見疾病的診斷。對腹部及耳鼻喉頭頸系統的影像診斷經驗豐富,擅長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以及鼻部各類疾病的影像學診斷。2014年醫學援助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人民醫院;2020年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門診時間:
周二、周四上午(三院院區)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平安北碚」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聽醫生的話丨談「輻射」色變,X光、CT檢查有危害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