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內臟能再生?中科院海洋所破譯仿刺參基因組

2020-11-25 中國水產養殖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報導

  記者13日從中科院海洋所獲悉,由該所楊紅生研究員課題組和相建海、李富花研究員課題組主導的仿刺參全基因組精細參考圖譜的研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在線發表。該研究首次完成了仿刺參全基因組精細參考圖譜的繪製,為組織器官再生機制與再生醫學應用、棘皮動物進化等研究提供了範式,也為海參遺傳選育提供了完整、重要的理論基礎。

  據介紹,海參屬於棘皮動物,是其中體型與形態最為特殊的種類,並且處於從無脊椎向脊椎動物分化的獨特進化地位,也是國內外重要的海產經濟物種。研究人員介紹,作為海參的近親,海膽具有顯著、發達的外骨骼,而海參外觀柔軟,骨骼退化為細小的桌形體,基因組解析發現它們都具有相對完整的骨骼發育通路,而不同之處在於海膽的礦化基因為31個,海參縮減為7個,而且海參礦化基因在發育過程中低表達,這才是其骨骼顯著退化的根本原因。

  強大的再生潛能是棘皮動物最顯著的特徵之一,記者了解到,該研究利用多組學方法揭示了海參超強再生能力的分子機制,這種海參在強烈環境脅迫下可以將體內內臟幾乎全部排出體外,當環境適宜後,可在2~3周重新長出功能完善的內臟器官。研究揭示了海參特有的由11個基因串聯重複組成的基因簇和顯著擴張成簇的基因,是海參具有超強再生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據介紹,該研究為組織器官再生機制與再生醫學應用、棘皮動物進化等研究提供了範式,也為海參遺傳選育提供了完整、重要的理論基礎,得到國家863計劃、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鰲山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海洋所破譯海參基因組
    央廣網青島10月13日消息(記者王偉)記者從中科院海洋所獲悉,國際學術期刊PLoS Biology13日在線刊發了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楊紅生研究員課題組和相建海、李富花研究員課題組主導,天津生物晶片技術公司、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等單位合作,由張曉軍、孫麗娜、袁劍波等青年科研人員為共同第一作者
  • 刺參基因首次破譯 可助力海參養殖和生物製藥
      半島都市報7月16日訊(記者 張同順) 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楊紅生研究員團隊和相建海研究員團隊共同完成了仿刺參(又稱刺參)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系國際上首次。
  • 揭秘超強再生能力,海洋所破譯海參基因組!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10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普洛斯生物學》在線刊發了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主導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完成了海參的全基因組精細參考圖譜的繪製
  • 海參全基因組精細參考圖譜由中科院海洋所完成繪製
    (仿刺參 海參Apostichous japonicus)齊魯網10月13日訊(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劉洋 王敏)10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Biology在線刊發了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楊紅生研究員課題組和相建海、李富花研究員課題組主導,天津生物晶片技術公司、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等單位合作
  • 海參全基因組圖譜繪出 再生醫學研究找到新靈感
    海參有個神奇的功能:在遇到危險時會把自己的內臟拋出,轉移捕食者的注意力,保全「小命」,而2周~3周後又會有新的內臟長出來。從再生醫學角度看,海參頗具研究潛力,但長期以來,相關研究鮮有突破。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楊紅生、李富花研究員領導,聯合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大眾科學圖書館生物卷》上。
  • 海參受到攻擊後的保命絕技:吐出內臟
    提起海參,你可能會想到名貴的營養品。但是對於這種動物,或許你了解得不是太多,其實海參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特性,當它被人從海洋裡打撈上來之後,用不了多久就會自己溶解了,這可能讓人難以理解吧。然而,更令人驚奇的是,當它一旦遇到敵人,竟會主動出擊,把自己的內臟拋向敵人,只要對方受到內臟的誘惑,海參就有了給自己創造逃跑的機會。
  • 海參內臟營養價值也很高
    海參內臟營養價值也很高
  • 會跳舞的海參,越撈越少了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六億年前,海參生於大海。作為一道行走的美食,它是如何繁衍至今?它可以排毒、吐髒、再生、自溶……一身傳奇本領是否敵得過人類的嘴?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羅鵬在廣州舉行的格致論道·灣區講壇上講述了他與海參共舞的世界。
  • 小百科:神奇海參,切成兩半還能再生!
    在浩瀚的大海裡,海參真的算得上是很渺小,而且很柔弱,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海洋世界裡,這種小小的生命已經存在了數億年了!它的生命能量遠遠超過強大的恐龍和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它也是營養寶庫和海洋中的長壽之星。
  • 海參,原來你是這樣的
    這個海參拉粑粑的樣子,我看了不下20遍~~可是「為什麼,能讓人產生一種說不出來的通暢感覺?」「為什麼,它拉完粑粑還噘了噘小嘴?」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詳細了解一下海參這個神奇的物種~海參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軟體動物,據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它以海底藻類和浮遊生物為食。海參全身長滿肉刺,廣布於世界各海洋中,可以說是一種古老而奇特的動物,有很多神奇特性。全世界的海參共有數十種之多,我國有20多種,其中以梅花參和刺參為世界上最名貴的品種,而刺參經常被用於補益身體。
  • 最適合海參居住的海域水質
    水質越好海參生長環境越乾淨,品質就越好 。眾所周知海參有夏眠的特性,當水溫高於20℃,海參就會休眠,這一睡就是三四個月,俗稱夏眠。常年的冰冷海水加上夏眠,這樣的慢生長確保了海參絕佳的品質。海參的形狀特點:海參的形態海參雖為圓筒狀,但粗細、形狀和大小隨種類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 海參沒有了內臟也能活
    當遇到危險或強敵攻擊時,腹肌一收內臟全部從嘴裡吐了出來海參就是這樣一種奇怪的動物,當遇到危險或強敵攻擊時,它腹肌一收內臟全部從嘴裡吐了出來。迷惑敵人去攻擊它的內臟。自己則趁機逃走。之後又重新生長出新的內臟,繼續生活。
  • 海參種類圖解
    海參,屬海參綱,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軟體動物
  • 海參常識海參的種類
    世界上海參1400種,命名的為1100種,可以食用的海參有多少種?市場上銷售的海參都有哪幾種?1.1世界上海參1400種,命名的為1100種。所謂海參,是指棘皮動物門海參綱裡的所有生物,是海洋裡普通又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海參種類甚多,全世界約有1400種,實際種數遠遠多於已經正式命名的1100種。
  • 海參的生命力有多強?丟了內臟依然能活,過幾天就恢復了
    從表面上看,海洋是一個風平浪靜的生存環境,而海裡面實則是殺機四伏。海洋和陸地一樣,都存在著弱肉強食和適者生存的法則,因此海洋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得有自己一套禦敵方法。其中海參的逃生方法令人咂舌,因為它們在危機時刻會將自己的內臟全部拋出來供敵人享用,然後自己趁機就逃跑。
  • 海參:長相不起眼,口碑「頂了天」,關於海參有多少你不知道的事
    常見的大型食用海參均為較粗壯的圓筒狀,背面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如海參屬(Holothuria)、刺參屬(Stichopus)、仿刺參屬(Apostichopus)、輻肛參屬(Actinopyga)和白尼參屬(Bohadschia)等。海參觸手的形狀是分目的重要依據,枝形觸手見於枝手目海參;盾形觸手見於盾手目和平足目海參,羽形觸手見於無足目海參,指形觸手見於指手目海參。
  • 環境起變化,海參會吐內臟「自殺」
    環境起變化,海參會吐內臟
  • 海參調查:環境起變化 海參會吐內臟「自殺」
    海參調查:環境起變化 海參會吐內臟「自殺」2013-08-22 15:0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齊魯晚報21日,記者採訪了煙臺市海洋捕撈增殖管理站站長曲維功。  曲維功介紹,海參無明顯的頭部,沒有眼睛,有腔腸。從海參中間切開,從內到外會看到海參腸、海參內臟、海參筋、海參體壁和肉刺。作為一種寒溫帶種類,不同生長期的海參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其生存的水溫範圍為-3℃-30℃,生長水溫為6℃-20℃。
  • 海參功效與作用
    【名稱】海參【出處】出自《本草從新》1.《本草從新》:海參遼海產者良,有刺者名刺參,無刺者名光參。[br]2.《五雜沮》:海參,遼東海濱有之。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曰海參。[br]3.《閩小記》:閩中海參,色獨自,類撐以竹籤,大如掌,與膠州遼海所出異,味亦淡劣。[br]4.
  • 世界上最珍貴的海參,白玉海參每公斤33萬元
    大多數人聽到海參,這是一種海洋動物。地球上海參的種類很多,有超過一千多個種類,所以無論你想像中的海參是什麼顏色、大小或形狀,都很可能真的存在。它們獨特而奇異,有的可以排出然後重生內臟,有的可以在夏季冬眠。海參被視為稀有美味,價格昂貴,富人才有機會享受。而海參越是外表奇異,價格就會越高。最有價值的是刺參,比如日本刺參,幾公斤就將花費超過35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