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耶穌誕生前1000年,人們就穿這些衣服了。在中國西部墳墓中被挖掘出來的兩名男子,其下半身都穿有像我們今天一樣的褲子。
柏林德國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學家貝克和華格納領導的研究小組稱,這種褲子腿直且胯部寬大,很像現代的騎馬褲。
科學家們於2014年5月22日在《第四紀國際》上發表的報告稱,在中國塔裡木盆地的楊海墓地發現的這些化石支持了先前的研究,即中亞遊牧民族發明了褲子,以提供騎馬和騎馬作戰時的身體保護和行動自由。所以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些高度裝飾的褲子一定是某人的奢侈品。
這兩個人死的時候大約40歲,他們被埋在一起的還有一個皮韁繩、一個馬尾、一個木製的馬嚼子、一把戰斧、鞭子、弓鞘和一個用來保護手臂的皮護腕。他們的褲裝設計包括三件毛布,每條腿一件,褲襠一件,然後縫合在一起,用細繩系在腰間。它們的褲腿上都有編織的圖案。
貝克和華格納將這條褲子描述為「製衣史上的突破性成就」。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語言學家、中國權威人士維克多梅爾(Victor Mair)表示:「這篇新論文肯定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褲子是流動牧民為騎馬而發明的,而褲子是由騎馬的民族帶到塔裡木盆地的。」
在此之前,歐洲人和亞洲人穿長袍、束腰外衣、託加斯長袍,或者——正如人們在擁有5300年歷史的冰人奧茨身上所觀察到的——由纏腰布和個別綁腿組成的三件套。乾燥的氣候和炎熱的夏季有助於保存塔裡木盆地的人類屍體、衣物和其他有機物質。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那裡的一個墓地已經挖掘出500多座墳墓。
早先由梅爾領導的對塔裡木盆地幾個地點的木乃伊進行的研究,發現了一個2600歲的切爾陳人,他穿著一條紫紅色的褲子,可能是羊毛做的。來自西亞的斯基提遊牧民族的褲子可以追溯到大約2500年前。
梅爾認為,大約在3400年前,人們就開始騎馬了,不久之後,在塔裡木盆地北部和西部的溼潤地區,人們就開始製作褲子。梅爾說,來自這些地區的古代褲子不太可能被保存下來。
倫敦大學學院的考古學家瑪格麗塔·格萊巴說,騎術的起源尚不清楚,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如果是這樣,她說,「如果褲子至少出現在那麼遠的地方,我不會感到驚訝。」
調查人員說,埋葬在楊海的兩名穿著褲子的男子大約40歲,他們可能是戰士,也可能是牧民。
貝克和華格納的研究小組從這兩名男子的褲子和墳墓中的其他三件物品中獲得了放射性碳纖維的年代。
陽海古墓位於中國西北部新疆自治區吐魯番地區鄯善縣的沙漠吐魯番盆地。羊舍山位於火焰山和天山的山麓,位於吐魯番綠洲的邊緣,幾千年來吸引著人們。羊舍位於吐魯番或高昌主遺址東南約30公裡處。
古墓分為三組: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墓地是一個很大的地方,面積約5.4萬平方米。
埋葬在墳墓裡的人是蘇北溪文化的遊牧民族,他們是在從烏克蘭到中國的歐亞大陸中部的沙漠和草原上遊蕩的眾多草原社會之一。20世紀70年代初,吐魯番當地村民在修復坎兒井時發現了羊海古墓,並在21世紀初進行了挖掘。
這份英文出版物的大部分內容都集中在對數百具木乃伊和數千件從古墓中發現的文物的分析上。僅在2003年,在新疆考古研究所和吐魯番地區文物局的支持下,就發掘了500多座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