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平湖廣陳這位匠人扎掃帚有一手

2020-12-04 瀟湘晨報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社會發展,昔日許多老行當,有的已被新技藝所取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那些印在人們記憶裡的老行當,如鐵匠、染匠、彈花匠等,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難覓蹤影。

竹掃帚,在農村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多用於掃馬路、曬場上,特別是曬穀的季節,一把竹掃帚橫掃曬穀場。扎掃帚作為一門傳統手工藝,隨著農村農業的發展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竹掃帚也漸漸失去了原來的地位。

在農開區(廣陳鎮)山塘村,走進手工扎掃帚傳承人趙衛中家中,你會看到處處都堆滿了毛竹,還有製作完成的竹掃帚、竹簸箕。

趙衛中現年57歲,是遠近聞名的扎掃帚匠人。從小就有肢體殘疾的他,從父親那裡學習傳承了扎掃帚的手藝,練就了一雙扎掃帚的巧手。

扎掃帚看似簡單,其實要做的活很多,需要砍枝、分揀、拼接、去葉、綁紮和整形等十幾道工序,竹枝與竹葉,在扎掃帚人手裡分分合合,就成了一把能掃地的掃把。

趙衛中介紹,在扎的過程中,最重要就是「綁」,這可是個力氣活。只見他將身體繃直,雙腳蹬在自製的勒子上,纏著綁帶,中間的繩子纏在掃帚把上,兩頭一使勁,掃帚把就被勒緊了,借著這股勁,他趕緊綁好。

以前一天做掃帚的量要大,因為年紀大了,掃帚需求量減少,現在一天做個十來把,趙衛中說到,「這活幹了三十多年,靠這個技能生存吃飯,趁著還有勁,我還願意做下去。」趙衛中打也心底裡喜歡這門手藝活兒。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傳統老手藝——手工扎掃帚,正在遠去的記憶
    現在還有多少孩子見過這種民間手工扎制的掃帚。 或者,有多少人會寫「掃帚」兩個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 手工掃帚已經逐漸 被塑料掃帚、吸塵器所取代, 熟練製作掃帚的老工匠也是越來越少。 民間扎掃帚這個行當, 正在我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 「掃帚直立」火遍朋友圈?其實掃帚每天都能直立
    據說「NASA說因為今天地球完美的重力角度,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是唯一一天可以讓掃把獨自站立的日子」, 但事實的真相卻並非如此,只要重心有支撐,掃帚每天都能直立。「掃帚獨自站立」,NASA真的不背鍋美國認為春天開始的時候引力最小,能夠讓掃帚直立。而Reddit(美國著名的論壇)上的其他研究結果表明,掃帚的奇怪行為與2017年的日食有關,也就是說,對於掃帚直立有著不同的日子和不同的解釋。真相「扎心」,掃帚每天都能站立
  • 【中國夢·踐行者】獅頭扎作傳承之路受困 廣州手藝人仍在堅持手工...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從事醒獅扎作的店鋪越來越少,不過在白雲區,依然有一群手藝人在扎作獅頭。扎、撲、寫、裝,四大工序每一道都不簡單,巧手做出醒目獅頭,深受國內外客戶歡迎。不過,這一項傳統手藝也面臨失傳的危險,因為願意加入這一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 村民幾十年來靠手工扎高粱杆掃帚為生,有村民日入700元
    掃帚是掃地除塵的工具,它源於早在四千年前的中國,現在每家每戶打掃衛生時都離不開它。如今人們家裡都鋪上了地磚,掃地已經變得輕鬆,所以現在的掃帚很多都是輕便的塑料的,不過,一些以前用習慣了手工編扎的高粱杆掃帚的,和生活在農村的人依然喜歡用手工編扎的高粱杆掃帚。
  • 「身邊的大國工匠」木雕「匠人」鄭春輝:心中有木 刻下詩意
    在福建有一個說法:「莆田木雕有多牛,去看看鄭春輝的藝術館就知道了。」幹了30多年木雕的鄭春輝有很多頭銜,但他更希望自己被稱作「工匠」「匠人」。在他看來,「工」字頂天立地,沾著泥土氣息;「人」字一撇一捺,帶著世間味道。他說:「這樣的稱謂更貼切,更像我自己。」
  • 這門老手藝,壽光的李漢傑還在堅守
    在當今機械化運作代替手工製作的時代,許多祖輩傳承下來的老手藝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面籮工藝就是其中之一。
  • 用進口紅木獨創明清木板雕花 他是松陽民間雕刻的新匠人
    一得閒暇,他就到松陽各處的寺廟、祠堂觀摩壁畫,看老匠人現場雕刻、討取經驗,時間一久,他能就雕刻知識和人探討一二,而藍水法也日漸成為了松陽民間雕刻「新匠人」。1996年,慕名的村民邀他塑兩尊泥菩薩。「一尊土地公、一尊土地婆。」那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觸泥塑,「依葫蘆畫瓢」地模仿成型,讓他始料不及的是,成品的兩尊佛像栩栩如生,獲老匠人一致讚賞。
  • 掃帚為何能站立?
    不少人感慨:現代世界真的神奇,信息的飛速傳達可以讓全世界人民在同一時間開始立掃帚,不會錯過。但有個出乎意料的結局👇是什麼讓掃帚直立呢?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掃帚的重心比掃帚柄的高點更靠近地步掃帚毛。你可以試著把掃帚水平地放在手指上,就好像蹺蹺板一樣,以此來測試掃帚的重心。
  • 魔法地膚草的校園研學:採集種子,移栽定植,製作掃帚,美化校園
    不過,最常用的還是扎掃把,用來打掃我們的環境衛生。此外,地膚草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地膚嫩苗可以明目,地膚子(種子)則是治療皮膚病常用的中草藥。研學場地校園內或庭院內的閒置地塊或牆角;校園屋頂閒置地塊。研學工具與材料小鐵鍬,小水桶,盆栽容器,複合肥或有機肥。
  • 男子洗皮皮蝦被扎手,重症監護室裡搶救半個月
    記者了解到,近日,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又接診了一例被蝦扎手後感染 " 海洋創傷弧菌 " 的兇險病例,幸運的是,經過重症監護醫生全力救治,這名患者最終脫險,保住了性命。   △陳先生的右下肢因感染海洋創傷弧菌而潰爛。
  • 佛山非遺登上央視《匠人匠心》欄目
    1月1日晚21:33,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剪紙、南海金箔等非遺項目登上中央電視臺十套《探索·發現》之《匠人匠心》欄目,非遺傳承人劉鍾萍、饒寶蓮、吳深龍成為第39期佛山專輯《節味嶺南》的主角,他們通過解讀一件件佛山年俗工藝品,講述非遺匠人匠心的故事。《探索·發現》是央視一個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
  • 波斯菊,掃帚梅,格桑花,你能想像他們原來是一種花嗎
    波斯菊在北方的鄉村叫掃帚梅,從我記事起,我就知道這個名字——掃帚梅,也一直覺得這種花天經地義就叫掃帚梅。小時候自己對這種花的聯想是,掃帚梅的秧棵兒跟掃帚苗的秧棵兒差不多,都蓬蓬地長到半大孩子那麼高,掃帚苗可以用來扎掃帚,也有人家用掃帚梅的秧棵兒做掃帚,那只不過是比葫蘆畫瓢,掃帚梅的秧棵兒脆,不頂事,掃幾次就散架了,掃帚梅只是徒有其名。
  • 紅火一時手編藤椅面臨失傳 傳統老手藝後繼乏人
    手工製作藤椅「沒文化唄,要是有文化,誰幹這個啊。」院子最裡邊是一間約有20平方米的屋子,整個屋子被一把把藤椅佔滿。地上擺的,牆上掛的,新的待售,舊的待修。張慶來一手拿著錐子,一手攥著長長的藤條,兩隻手不停地穿來穿去,忙活著編織藤椅的靠背。他已說不清有多少個日夜都是這樣度過,早年間工廠效益不好,張慶來出廠「內養」。回到家裡後,幫助父親全身心投入到藤椅編織的工作中。其實,在沙發普及前,藤椅算得上是人們心目中最舒服的座椅了。
  • NASA說今天地球引力最小能讓掃帚立起來?假的!立掃帚和日子無關
    有讓掃帚站起來的朋友,也有沒有讓掃帚站起來的朋友。 有2月11日開始發朋友圈的朋友,也有2月7日就開始試驗的美國朋友。 於是我們決定求助於著名的搜尋引擎谷歌,搜索了和「NASA 掃帚」相關的訊息,可是這隻有論壇上的消息,並沒有NASA官方的消息。
  • 你立掃帚,我來掃興!NASA說今天地球引力最小能讓掃帚立起來?假的
    掃帚能立起來?!  不僅掃帚能立起來,家裡帶刷毛的都能立起來。  有讓掃帚站起來的朋友,也有沒有讓掃帚站起來的朋友。  有2月11日開始發朋友圈的朋友,也有2月7日就開始試驗的美國朋友。  於是,我們網上搜索了和「NASA 掃帚」相關的訊息,可是這隻有論壇上的消息,並沒有NASA官方的消息。好吧,如果NASA真的說過這樣的話,那麼一定就會有英文材料。
  • 立掃帚與地球引力有關 真的嗎?
    2月11日晚,不少人都在微信朋友圈曬出一把掃帚「金雞獨立」的圖片,並配文稱,這種罕見現象是因為美國國家宇航局表示當天是「地球引力最小的一天」。果真如此嗎?實際上,各種官方信息渠道,並無「地球引力最小的一天」這樣的結論,倒是在一些社交論壇上有類似的說法,但日期不是今年2月11日,有2020年2月6日、2020年2月9日、2019年2月、2018年2月等不同時間。在美國加州生活了近10年的宋先生表示,在美國,每年即將開春的時候,大家也都會討論起讓掃帚立起來的話題,都說是引力的作用,而且有美國國家宇航局的論證。
  • 手工燈藝匠人——遂平農民小夥申志強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紅 通訊員 張曉昨日,我市2020駐馬店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上遂平展館前圍滿了觀眾,大家都對手工燈藝讚不絕口,根藝燈飾作品精良、細膩,風格各異,受到觀眾的喜愛。這些產品都出自遂平手工燈藝匠人申志強之手。
  • 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榮登巴黎藝術展!600萬西方人感嘆:太浪漫了
    於是這時候,紙紮就出現了。一般是生者為了悼念逝者,將在世之人所擁有的東西。以紙紮的形式燒給死者,並相信這些東西都可以被陰間之人收到。主要是陽間人對於陰間之人的悼念,也是一種心理安慰。在古代,紙的價格並不便宜,更不用說算上匠人的手工費。但怎麼說也算是一個實惠的東西了。
  • 巴西街頭驚現「魔法掃帚」!路人都看呆了……
    每一個《哈利波特》粉絲肯定都有過這樣的幻想,那就是乘著魔法掃帚在天際遨遊~不過在這個麻瓜世界裡,魔法掃帚真的存在嗎?emmm... 飛天版的暫時還沒有,但你也許可以先嘗試陸地版的 ...瞧,在巴西最大的城市聖保羅,最近就有兩名男子天天騎著掃帚在街上穿梭——這兩位小哥分別是 39 歲的聖克圖斯和 28 歲的魯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