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東德的人口問題與德國的未來

2020-11-29 觀察者網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1月19日曾撰文,論述了東歐目前存在的一個殘酷現實:青壯年勞動力的出走和高級人才的不斷流失。4月11日該雜誌推出了姐妹篇「東德人口危機」,指出30多年後東德仍未走出統一後經濟不振的「陣痛」,而且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的加劇造成的人口危機已經可以左右政壇風向,文中還談及為何難民的大批湧入未能有效緩解東德人口萎縮的緊張局面。觀察者網武守哲譯】

東德萊比錫市北部原有兩個小城,比特爾費爾德和沃爾芬,2007年合併成了比特爾費爾德-沃爾芬市(Bitterfeld-Wolfen)。今天,如果不是還能在廢棄的建築牆上看到凌亂的塗鴉,你還真感覺不到這裡還有年輕人生活的氣息。

幾個藥房、物理療法手術室、還有賣花園土地神的商店在死氣沉沉的街道兩側一字排開。要知道在經濟鼎盛時期這裡可是有著生機勃勃的化學工業。

比特爾費爾德-沃爾芬市(Bitterfeld-Wolfen)的地理位置

一個在晨光中散步的當地老漢告訴作者:「這裡的空氣變得更乾淨了,我們甚至都可以把洗好的衣服拿出來晾曬。」他指了指前面一排養老護理院,那裡之前曾是一所學校:「很多工作機會都沒了,留下的孩子們也寥寥無幾。」

雖然在過去的兩年中德國湧進了120萬的難民,但德國的總人口仍面臨著近乎不可逆式的下降邊緣。根據2015年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五分之二的德國人都會超過60歲,這個歐洲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到時人口總數會從8200萬下降到7500萬。從70年代開始,德國的死亡人數就已經超過了出生人數。

比特爾費爾德-沃爾芬市某居民騎自行車路過一個廢棄的塗鴉建築

對於大多數富裕的發達國家來說,低出生率和老齡化總是個棘手的問題。但具體到德國,問題還要尖銳,該國的出生率比英法兩國都要低。

如果說德國的人口問題給了其他國家一個警示,那麼在德國國內,東德又給了西德一個警示。如果東德還算「一個國家」的話,那它將是全世界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合併之後30多年過去了,東德仍然沒有從「統一的陣痛」中緩過勁兒來。數以百萬計的人群(主要是年輕人和婦女)湧到了西部。而這群人就是創造最低出生率的那批人中的主力軍。

威斯巴登市有一家智庫名叫「聯邦人口研究機構所」,研究員弗蘭克·斯威亞茲尼(Frank Swiaczny)說:「出生在1990年代的孩子極少,本該出生在1990年代的這批人也不可能在2010年代有孩子,這就是惡性循環。」根據政府有關部門統計,東德的總人口估計要從2016年的1250萬,下降到2060年的870萬。特爾費爾德-沃爾芬市所在的薩克森-安哈特州,目前就在人口曲線從高峰到下降的關節點上。

1955-2010東西德出生率對比,東德(藍色曲線)在90年代中期生育率曾大幅降低

德國聯邦政府以往很少關注該地區的這一現象。但是地區人口的變化情況已經開始左右政局變化。在2016年3月份的州立大選中,民粹主義政黨AFD(德國選擇黨)在比特爾費爾德坐上了頭把交椅,在沃爾芬也排第二。

今年9月將迎來德國大選,到時候這些地區的票源流向是很重要的,預計選情將會很焦灼。比特爾費爾德-沃爾芬的人口數量從1989年的75000人驟降到今天的40500人左右。即便是政府部門後來實施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工作,造房留人,到今天還有不少斷壁殘垣還在等待破碎球(一種拆遷設備)的徹底清理。五分之一的民居區還是空空如也。市內曾有個美輪美奐的史達林時代範兒的文化宮如今徹底被廢棄。1990年以來,當地三分之二的幼兒園和超過一半以上的中小學「關門歇業」,初中畢業人數相比1990年下降了一半。企業僱主們苦撐著招工以填補崗位空缺。

服務行業的學徒工和新手尤其難以招募。這裡養老護理業倒成了「朝陽產業」,老年護理醫學家、護士和護工成了最緊俏的行業。為了平衡這個行業的供需比,一家名叫「歐洲學徒」( Euro-Schulen)的養老培訓機構把目光瞄向了越南。在越南首都河內已經有過德語培訓經歷的16名年輕的護理學徒,本月將開始上崗,另外還有20名也將邁入這個產業流水線。臨近的德紹市(Dessau)也將和中國某地達成類似的合作意向。

相關焦點

  • 地圖看世界;世界廢物分布、歐洲猶太人分布及德國人口密度等
    英國面積24.41萬平方公裡(包括內陸水域),2018年人口約6649萬人;加利福尼亞州面積42.39萬平方公裡,2018年人口超4千多萬。四,德國人口密度圖。2018年德國人口約8293萬,西部地區為人口最為密集的地方,特別是萊茵河河谷核心地帶的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其人口密度一度超過500人/平方公裡;位於前東德地區的五個州,人口密度明顯少於德國的西部地區。
  • 德國戰後賠款60多年賠了多少錢,這才是真正的天文數字
    不過以蘇聯在戰爭中光人口損失就達到三千萬,很難相信這個數字是史達林提出的,而且其中能夠分給蘇聯的份額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十,也就是100億美元。小編個人覺得這個數字實在有些荒唐,不說人命無價,光是蘇德戰場上損耗的物資,飛機坦克大炮,都是成千上萬的損失,美元購買力再高,恐怕連這點賠償都不夠吧?
  •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中國手持網際網路王炸,將成未來歐美最強競爭...
    最新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聚焦中國的全球競爭力。雜誌封面中,擬人化的中國手持超強牌面,而最大一張王炸即為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眾多網際網路公司。該封面文章稱,歐美企業未來最強大的對手可能都是中國人。  事實上,《經濟學人》的判斷早有例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在不同場合指出,數據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重要程度堪比上個世紀的石油。正是洞悉這一趨勢,馬雲 9年前決定阿里巴巴由電子商務公司向數據公司轉型。
  • 經濟學人:俄羅斯經濟問題出在哪兒?
    盧布一連幾天做垂直落體運動原因,英國《經濟學人》當仁不讓引領西方輿論,指出俄羅斯經濟的種種問題——既有人盡皆知的腐敗,也有西方炒作許久的石油利益「分配唯親」。不過,俄羅斯內部問題一向如此,而烏克蘭事件遷延已久、石油狂跌多日,為何盧布到年底才狂跌?
  •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5.2%
    調研結果顯示,經濟學人預判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為5.2%。判斷2020年三季度增速在6.0%及以上的經濟學人佔比41.5%,在3.5%~5.5%的經濟學人佔比39.6%,低於3.5%的經濟學人僅佔11.3%,其中沒有經濟學人認為會出現負增長。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 希特勒畏罪自殺已過去75年,德國人還恨他嗎?一位老兵曾這樣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先後一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捲入這場世界大戰,根據不完全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軍民總傷亡達到了9000多萬人。而挑起這場世界大戰的便是日本帝國、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這三個法西斯軸心國。
  • 經濟學人預判2020年國內經濟增速可達4.1%
    在此次調研中,經濟學人普遍認為當下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樂觀,然而對於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來說,有效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貧困人口教育水平仍是重中之重。預判三季度經濟增速同比漲5.2%據了解,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預判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為5.2%,全年經濟增速為4.1%。
  • 德國柏林天氣警告:一年中最適合去的只有這四個月!
    柏林,德國首都、最大的城市,政治、經濟中心,有居民約350萬人。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萊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四面被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歷史上,柏林連續成為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納粹德國的首都。
  • Google 谷歌出海會客廳 | 經濟學人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張宇亮專訪
    20 年前經濟學人集團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業務內容包含:媒體事業部,也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經濟學人》雜誌、年刊、特別報導;除此之外,還擁有頂級的經濟學人集團智庫,主要關注全球的宏觀經濟報導、全球各個國家或區域的宏觀經濟數據的人口數據、地區政治風險,以及國家風險預估等;我們還有《經濟學人》會議、《經濟學人》企業家網絡,我們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兩個大的外企網絡;最後,我們還針對中國市場推出
  • 德國統計局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1億
    東方網7月10日消息:在第20個「世界人口日」來臨之際,世界人口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德國聯邦統計局10日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人口總數約為68億,到2012年,全世界人口將超過70億,而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總數將達到91億。
  • 《經濟學人》智庫:全球經濟增長現新引擎 中國是重要消費市場
    《經濟學人》智庫(EIU)企業網絡總監Rachel Morarjee在今日舉行的APEC中小企業(二連浩特)跨境電商峰會上演講。經濟增長是否出現了新的引擎,未來後續世界格局又是如何?  《經濟學人》智庫(EIU)企業網絡總監Rachel Morarjee在今日舉行的APEC中小企業(二連浩特)跨境電商峰會上表示,明年可能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一年;亞洲人口的不斷脫貧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對於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Rachel Morarjee強調,中國是世界上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消費市場。
  • 2016考研英語:閱讀經濟學人文章(一)
    摘要: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  摘要: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下面分享《經濟學人》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多看、多練,提升閱讀能力!
  • 託尼.克羅斯:東德最後一個孩子的倔、「仙人指路」吃遍天
    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我可以肯定不是C羅出現在伯納烏的包廂,而是德國中場大師克羅斯的那一虛空一指,球迷們後來給這一指給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仙人指路」託尼.克羅斯可能是所有男人心中最想變成的樣子吧!他不需要虛與委蛇、他不需要接受任何意見、他不需要拍任何人馬屁、他不需要撮合任何不相關的人、他不需要接受你的所謂施捨,這就是德國形象大使、這就是東德最後一個孩子————克羅斯所有教練都喜歡的球員之一,世界冠軍球員、年紀輕輕榮譽滿身、他的一生才是完美的、他的一生才是活出了自我的、他的一生才是人最初的樣子
  • 經濟學人:「十四五」時期中國有能力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
    6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回升,外貿形勢或趨緩和。經濟學人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創新驅動和民生福祉取得突出成就。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國面臨最大的機遇是以新工業革命為代表的技術紅利。
  • 德國為什麼有那麼多森林?
    為了解決運輸路途越來越遠的問題,人們開始了河流漂浮運輸和燒木炭。到19世紀初,歐洲出現了巨大面積的光禿的森林區域。從19世紀起,鑑於木材匱乏的處境,人們開始大規模種植雲杉和松樹。這兩個樹種被認為最適合為林業提供木材。大面積單一種植這些針葉林,對林業人員來說,也沒有太高的專業要求。無論如何,這種大面積的植樹造林至少產生了新的森林。
  • 借著「氣候少女」東風,德國綠黨的未來會順風順水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丁楠)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通貝裡當選《時代》年度人物,主張生態優先的綠黨在西歐多國選舉中節節勝利——2019年見證了環境問題對歐洲政治的深刻影響。我未曾見過格雷塔本人,卻遇到過與她同齡的德國抗議者。
  • 經濟學人丨根深蒂固的海洋問題(1)
    本期選自2017年5月27日《經濟學人》的封面文章,我們先通讀原文,再開始精讀。本期,我們將了解到以下幾個問題:海洋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海洋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海洋為什麼會面臨這些問題和挑戰?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方法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
  • 盤點德國九大FKK天體海灘
    點擊上方「九行旅遊」,添加關注,獲取更多歐洲旅遊資訊在世人的印象中,德國人多為工作嚴肅又刻板、不苟言笑生性拘謹,可是德國人卻以與其性格相去甚遠的方式發展推動了全世界最豪放的運動之一天體文化德文:Freikörperkultur,簡稱FKK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德國最夢幻的九大FKK天體海灘Buhne 16 auf Sylt
  • 《經濟學人》雜誌將易主 培生集團4億英鎊售出50%股權
    根據《金融時報》提供的信息,培生集團正在就出售《經濟學人》雜誌50%的股權份額同內部股東進行談判,一旦交易達成,盧斯柴爾德家族以及義大利Exor集團有望成為《經濟學人》雜誌未來最大的股份持有者,林恩福雷斯特德羅斯柴爾德和她的丈夫埃弗林爵士目前擁有《經濟學人》約21%的股權,而Exor集團在原先4.7%的股權基礎上份額也會有所上升。
  • 外太空生活 | 經濟學人閱讀
    更驚人 的是他對更遙遠未來的計劃。馬斯克希望人類殖民火星,作為地球發生災難後的 退路。貝佐斯對火星或太陽系中的任何其他行星都沒興趣。既然所有那些行星(地球除外)基本都不適宜人類居住,他認為人類應該從零開始建造新的太空家園。The idea is not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