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現神操作,旅行者1號「臨危受命」,目前位置成謎

2020-12-06 騰訊網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行各業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其中便包括航天事業。上個世紀中期,蘇聯和美國充當先鋒部隊,率先打開地外世界的大門告知世人地球和月球的真面目,揭秘一個全新的世界。

如今是2019年,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國際風雲變測,蘇聯解體,「一超多強」局面形成,航天領域的「競賽」越演越激烈。因為資源緊缺已經成為了目前地球的一大問題,若再找不到豐富的礦產資源,那麼不少國家的經濟或將面臨停滯的危險。與此同時,歷年的航天探測數據顯示,太空中不少天體都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一消息無疑點燃了各國政府心中的「欲望」,誰都想在此次「太空競賽」中分得一杯羹。

印度是最近幾年在航天領域比較活躍的國家,它一直想成為世界第四個登月成功的國家(前三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因而它於今年7月22日發射了一枚名為「月船二號」的無人探月器。然後,就在距離地面僅剩2.1公裡時,意外發生了,月船二號爆炸了。

這無疑是一個噩耗,預示這印度的登月計劃再一次泡湯了。就在世人為此驚訝,以為印度會暫定所有的航空計劃,直到找回月船二號為止,它接下來的行動再一次出乎我們的意料。據最新消息稱,印度打算接下來開啟金星探索計劃。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但它卻有著「地獄之星」的稱號,按照常理而言,它是完全不適合生物居住的。印度為何會對它進行探索,是飢不擇食,打算藉此挽回月船二號爆炸所丟的面子?對此,我們無法判斷。或許印度是計劃將太陽系所有的天體都探索一遍吧。

太陽系共有八大行星和數萬顆其他星體,是一個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的星系,但是科學家卻表示失望了。因為星球移民是未來人類生存途徑之一,首先需要尋找一個適合生物生存的星球,然而在太陽系內似乎看不到半點希望。無奈之下,只好將希望寄託到太陽系以外的星域。

這次,美國再一次充當起「探索先鋒」的角色。1977年9月5日,一枚名為「旅行者1號」的無人探測器從美國的航天中心出發,它最初的任務是觀測木星、土星以及冥王星的狀況。旅行者1號也順利地完成了這一個任務,向地面提高了大量的清晰詳細的木星、土星、冥王星的照片。值得一提的是,木星表面的「大紅斑」就是旅行者1號發現的。

俗話有雲,「人心不足蛇吞象」,冥王星之所以會被移出「太陽九大行星」行列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那是因為距離太陽太遠了,接近了太陽系的邊緣地區。NASA認為既然旅行者1號執行任務已經到達冥王星附近,何不加把勁,直接衝出太陽系呢?就這樣,旅行者1號踏上了新的旅程。

旅行者1號的旅程牽動著地面無數人的內心,畢竟它是關乎未來人類的生死存亡,不少人都對它的消息有所關注。然而在近幾年裡,與旅行者1號的謠言層出不窮,比如它消失了,它被外星力量控制住了等等,正所謂三人成虎,這種荒唐的謠言還是欺騙了很多人。

幸好專家們及時站出來闢謠了,稱旅行者1號仍在正常運行中,並提供了大量的證據說明。NASA專家稱,假如有最新消息將會第一時間公諸於眾。

相關焦點

  • 旅行者1號如何標註出太陽系的位置?
    42年前,美國宇航局(NASA)把旅行者1號送上太空,去追趕早半個月離開地球的旅行者2號。此後,經過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加速,旅行者1號成為能夠飛出太陽系的星際探測器,它很快超過了旅行者2號以及更早出發幾年的先驅者10號和11號。
  • 土衛九逆向公轉,解開土衛行星的共軌之謎,旅行者號踏上新徵途
    土衛九逆向公轉,解開土衛行星的共軌之謎,旅行者號踏上新徵途嗨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夏目的宇宙探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就是土星家族。1979年先驅者11號又拍下其中一顆衛星照片。後來旅行者1號飛船把這兩顆衛星都拍了下來,並測得它們的軌道參數。
  • 《太空救援》定檔1.12 再現"禮炮七號"失聯事件
    《太空救援》定檔1.12 再現"禮炮七號"失聯事件 爸爸》和泰國的《天才槍手》,沒有大規模宣傳,也沒有流量明星加盟,這兩部冷門影片以絕對的黑馬姿態在重重大片的包圍下創造了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佳績,如此破竹之勢讓即將在明年1月12日上映的《太空救援》未映先熱,目前已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開展討論:印度片、泰國片都先後在中國找到了春天,這次以前蘇聯為背景的《太空救援》是否也能夠再次帶來驚喜?
  • 美國"旅行者1號"成首個飛離太陽系飛行器
    核心提示:美國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
  • 為何對旅行者1號擔憂不已?會暴露地球位置,給人類帶來災禍嗎?
    旅行者1號攜帶的信息,會給地球帶來災難嗎?還能將其摧毀嗎?我們藉助一些探測器設備,可以看到宇宙深處的景象,對宇宙星體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銀河系之內科學家發現了至少有100億顆類地行星,這些星球的環境和地球是非常相似的。
  • 旅行者1號——人類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宇宙飛船
    旅行者1號 圖源: NASA 截至2012年11月29日,它已經運行了超過35年零2個月。目前它距離地球約1.84 x 10^10公裡,是最遠的人造物體。加裡·弗蘭德羅(Gary Flandro) 圖源:NASA旅行者1號所採用的技術旨在以最少量的推進劑和較短的行星間飛行時間來運載探測器。它最初是作為水手號計劃(Mariner Program)的一部分探索金星、水星和火星,後來由於預算限制,它被設計成只飛掠木星和土星。
  • 旅行者1號品嘗太陽系外味道
    「目前,旅行者1號所處空間環境已經滿足前兩個條件,它所接收的宇宙射線比以往增加了2倍,所接收的太陽輻射的高能粒子卻只有以前的1%,但探測器的磁力計還未發現磁場方向的偏轉。」龐之浩說,「美國航空航天局之所以認為旅行者1號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就是因為這個條件還沒有滿足。但是旅行者1號確實已經到達太陽系的邊緣了。」就像我們兩個國家的國界上有界碑一樣,越過界碑就算出了國。
  • 旅行者1號快要飛出太陽系了?
    旅行者1號是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現在仍然正常運作。
  • 到目前為止人類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是加速還是減速?
    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在遠離太陽系中心的地方行駛時非常緩慢地減速。截至2017年12月1日,旅行者1號距離太陽系中心僅130多億英裡,行駛速度為38,027英裡/小時。旅行者2距離太陽系中心大約108億英裡,距離34,390英裡每小時。
  • 【專題】旅行者1號的孤獨徵程
    隨著太陽風向宇宙空間擴散,速度會逐漸降低,最終與星際空間的氣體相遇,形成所謂的日鞘層,鞘層以內由太陽風主導的區域稱為日球層。太陽物理學家猜測,在日鞘層附近,太陽風速度逐漸降為零,來自銀河系的星際風逐漸佔據主導。  旅行者1號攜帶著粒子能量探測器、磁力計、射電等離子波探測器和紫外探測器,用於探測太陽風粒子的能量和磁場方向。從粒子成分和能量變化,以及磁場的方向可以判斷日鞘層的位置。
  • 旅行者號上的「宇宙地圖」地球位置是完全錯誤的
    【博科園-科學科普】首先問你個問題:假如說在沒有說明的情況下讓你來解讀我們地球人自己設計的旅行者號攜帶的金屬唱片,你能解讀嗎?敢問地球上有幾個人能憑空解讀出上面的信息?雖然說好簡單的樣子,其實也包含了不少較深層次的知識在裡面。(圖注1)「旅行者號」金唱片(R)的鍍金鋁蓋(L)既可以保護它免受微隕石的撞擊,還提供播放和解讀地球位置的關鍵作用。
  • 旅行者1號飛不出太陽系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號升空,40年後,NASA官方公布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介質,由於太空並不是真空,距離太陽約125億公裡以外的空間屬於星際介質,由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組成,廣泛分布氫分子、中性氫原子、游離氫,這些塵埃能有效阻止太陽風繼續向外太空擴散,所以科學家將太陽風能到達的範圍叫日球層,日球層以外就屬於星際空間了,目前旅行者1號傳回的信息顯示其已經檢測不到太陽風電荷,所以斷定已經飛出日球層
  • 人類被高級文明「囚禁」了旅行者1號無法衝破太陽系邊緣屏障
    1號探測器在這五個深空探測器中,飛行距離最遠的當屬旅行者1號探測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飛行整整40年之久,在40多年的飛行時間裡,旅行者1號已經整整飛行了210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211億公裡,距離太陽212億公裡,成為人類有史以來飛行距離最遙遠的探測器。
  • 旅行者1號是如何飛出太陽系的?它離我們有多遠?
    旅行者1號 圖源:NASA截至2012年11月29日,它已經運行了超過35年零2個月。目前它距離地球約1.84 x 10^10公裡,是最遠的人造物體。它最初是作為水手號計劃(Mariner Program)的一部分探索金星、水星和火星,後來由於預算限制,它被設計成只飛掠木星和土星。該探測器最初被命名為水手號木星土星探測器,然而後來它的設計逐漸與水手號背道而馳,因此改名為旅行者號。
  • 「旅行者」1號再被證實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航天局7日說,最新獲得的數據表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際空間。去年9月,美國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號可能已經於2012年8月25日正式離開太陽系的保護層日光層,進入星際空間。
  • 「旅行者1號」開外星探測新篇 中國仍有差距
    美國在本國的加州、西班牙馬德裡和澳大利亞的坎培拉建設了三個大型測控站,三站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正好相隔120度,達到全覆蓋,無論地球轉到什麼位置,都可以和外太空的空間探測器聯繫上。為了增加測控站的靈敏度,其收發信號的天線比較大。  「旅行者1號」飛到如此遠的距離,實際上其發回的信號已經非常弱了,但仍然可被接收到,這說明美國的測控技術水平非常高。
  • 旅行者1號能避開柯伊伯帶密集的小行星碎片安全飛出太陽系嗎?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旅行者1號早就飛出柯伊伯帶了,或者說飛出柯伊伯帶最濃密的小行星區域了。現在旅行者1號完全沒有了動力,既不能助推,也無法調整姿態,只是憑慣性和既定路線向前飛著。到了2020年,旅行者1號將開始關閉各種科學實驗儀器,2025年能量將消耗殆盡,沒有電力供應任何單一儀器工作了,成為一個自由漂流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沒有既定目標,但有既定航向。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 外星文明探測開新篇
    美國在本國的加州、西班牙馬德裡和澳大利亞的坎培拉建設了三個大型測控站,三站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正好相隔120度,達到全覆蓋,無論地球轉到什麼位置,都可以和外太空的空間探測器聯繫上。為了增加測控站的靈敏度,其收發信號的天線比較大。  「旅行者1號」飛到如此遠的距離,實際上其發回的信號已經非常弱了,但仍然可被接收到,這說明美國的測控技術水平非常高。
  • 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人類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繫的?
    旅行者1號已經飛行了43年,由於距離遙遠,目前沒有技術能夠監視它的飛行畫面,只能通過無線電波與它保持聯繫。人類與它最後一次互動,是在2017年11月28日,工程師下達指令,修正了它的航線。 關於旅行者1號 旅行者1號是美國宇航局於1977年發射的外太陽系探測器,目前已經朝著深空連續飛行了43年。旅行者1號還有一個兄弟叫做旅行者2號,也是在1977年升空的。
  • 旅行者1號還要多久才能飛到下一個星系?
    旅行者1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超過40年的時間,它也是飛得最遠的人造物體,目前距離太陽大約216億公裡。這艘無人探測器正以17公裡/秒的速度飛向星際空間,但它並不能飛到其他星系。因為在太陽系所在的位置(距離銀心2.6萬光年),擺脫銀河系的引力束縛所需的逃逸速度高達550公裡/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