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法家思想,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看一下法家的道德學說。在道德方面,管子給人留下深刻影響的是「四維」。自然,這就是教化的內容。治理民眾的主要目的就是期望他們保持行為端正,但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微邪不可不禁」開始,因為,「大邪」都是從微小處開始的;如果對「微邪」無動於衷,那要使邪惡對國家不產生傷害,無異於緣木求魚。
在道德的視野裡,具體內容就是「禮」、「義」、「廉」、「恥」,對這「四維」,自然也應該從細小處著手。因此,修治民眾,就應該在「小禮」、「小義」、「小廉」、「小恥」上下工夫,這是「厲民之道」,是社會治理的根本。「厲民」的「厲」通「礪」,是砥礪、磨鍊的意思。總之,注意細微處的積累,才有可能期望「大禮」、「大義」、「大廉」、「大恥」在社會上的暢行。
在「四維」以外,管子還對「九惠之教」和「五教」表示了重視。「九惠之教」。「老老」是以老人該有的待遇來對待老人,「慈幼」即慈愛幼童,「恤孤」即體恤孤兒,「養疾」是疾有所養的意思,「合獨」是合和無配偶之人的意思,「問病」是詢問病的有無的意思,「通窮」是經濟上互通有無的意思,「振困」是通過輕刑罰等手段在荒年救濟勞力者的意思,「接絕」是在制度上保證因戰事死而無後的人由「祠之」實現有後的意思。
顯然,「老老」、「慈幼」、恤孤」、「合獨」、「接絕」是從家庭問題切入,來追求社會穩定的嘗試;「養疾」、「問病」、「通窮」、「振困」是從社會方面切入,來解決民生問題的努力,從而使社會趨於和諧;兩者的核心是民生,努力營建一切有利於民生的條件,使民眾老有所安,幼有所養,疾有所治,窮有所濟,困有所救,始終處於寧靜的境遇之中。
這九個方面,不僅具有具體的內容,而且設有專門的官吏來落實執行,使教化不流於空洞化的表面,與制度建設相兼而行。「五教」,一是「形色之旗」的教育,不同顏色的旗代表不同的季節,眼睛必須敏捷辨別;二是「號令之數」的教育,身之進退左右都有定數,身體必須服習;三是「進退之度」的教育,步子的進退都有規則,腳步必須熟練;四是「長短之利」的教育,長短兵器各有其特點,手必須據時使用自如。
五是「賞罰之誠」的教育,賞罰給人帶來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但在賞罰面前,必須誠信以待。毋庸置疑,「五教」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戰爭的,這與當時的現實情況分不開,這裡雖然包括一般打仗知識的教育,但也含有道德教化的內容即「教其心以賞罰之誠」,熟習「五教」以後,土兵就勇敢無比。這裡,不僅「五教」是一個互相聯繫的系統。
而且「五教」必須與「三官」、「九章」配合,才能收到「無端」無窮」的效果,呈現系統論的特性。這也充分表明,管子的道德教化,絕對不是就道德教化而道德教化的,而是在宏觀的視野裡來定位和驅動道德教化這個因子的,這在上面討論的「九惠之教」中的道德教化與制度共作互存的情況,是吻合一致的;可以說,這些都是「四維」的具體規定。
管子這種宏觀視野裡來審視和施行道德教化的特點,在中國道德教化思想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尤其是在制度的方面來加以保證的運思,以及在具體教育的實踐中貫徹道德教化的內容,就是在今天,仍然存在積極的價值意義。而對於這個話題,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