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據說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又發表了一段新的談話,談話的主旨仍然是對我國計劃建造大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持反對的觀點,由此又一次使得網絡上充斥著中國要不要建CEPC的爭論。說實在話,建與不建,絕非我等小民能左右,國家高層自然會從中國科學發展的戰略層面來考慮。但是,無論你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撇開建造CEPC所需的巨額資金不談,你知道大型對撞機是什麼嗎?它是怎麼撞的?它撞的是什麼?它又能撞出什麼來?只有搞清楚了這些問題,再去支持或反對,說話才有底氣,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下面就來簡單說說。
一、什麼是大型對撞機?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人類習慣於相信自己眼睛真實看到的東西。在400年前,世界上沒人會相信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從300多年前開始,人們逐步提出了分子論、原子論,出現了元素周期表,然後到上個世紀才發現了原子核、質子、中子和夸克,從宏觀到微觀的每一個層次的認識,實際上都促進了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

但是,一旦到了微觀層面,裸眼就看不到了,就用普通顯微鏡,普通顯微鏡看不到就用電子顯微鏡,如果再小呢?如果要探究物質的核心呢?這就到了量子力學的領域,量子力學告訴我們,粒子具有波的特性,而波函數描述了在任何給定位置找到某個粒子的概率。此外,量子力學還告訴我們,波長越短,需要的能量就越高(E=hv),所以要想探測物質的基本核心,就需要有能夠把粒子加速到極高能標的探測器,即粒子加速器,然後將粒子發射出去產生碰撞,用以發現更小的結構。

粒子加速器其實只是大型對撞機的一個組成部分,撞完了還需要用探測器來「看」,利用探測器上的譜儀接收到的特殊信號來「看」粒子的內部結構,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分析的過程。所謂大型對撞機,指的是它能達到的最高能量指標,目前世界上能夠稱得上「大型」的沒幾個,一般能標都在90GeV(吉電子伏特)以上,例如:

斯坦福直線加速器SLC(1989年),直線加速器,長度3.2千米,能標100GeV;費米實驗室的Tevatron(1983年),環形加速器,長度6.3千米,能標1960GeV;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1代/LEP2代,1989年-2000年),環形加速器,長度26.6千米,能標90~209GeV;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2008年),環形加速器,長度26.6千米,能標7000~14000GeV。當然,高能標也就意味著加速器和對撞機整體的體積巨大,這也是「大型」的另一個意思。

二、對撞機是怎麼「撞」的?過去的對撞方式與現在的對撞方式不同,發現原子核、質子、中子和夸克的對撞實驗都被稱為「固定靶實驗」,即被加速的電子束被直接發射到固定物質的目標靶上,目標靶很容易被擊中,但能標不高。現在高能標的大型對撞機則不同,它是兩個粒子束的對撞,即將兩個粒子束都加速到接近光速,將它們高度集中在一個極小的區域內,以保證讓它們迎頭對撞,這種對撞的優勢就是可以達到非常高的能標,能發現更重的新粒子。

三、對撞機用什麼「撞」?在固定靶與粒子束-粒子束對撞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別,同樣的,選擇用什麼「撞」,之間也存在巨大的差別,可以說,它決定了一臺對撞機的類型、最高能標、發光度等等主要性能。科學家們喜歡直截了當,使用在地球上能夠輕而易舉獲得的穩定粒子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質子和電子都大量存在,而且可以很便捷地得到。選擇電子的好處是它是最基本的粒子,沒有更小的結構,在固定靶實驗中可以完全地碰撞,由於它的不可分割性,可以非常精確地知道在它與其他物體碰撞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

但也因為它的不可分割性,選擇電子-電子碰撞顯然撞不出什麼新東西來,但是對於質子而言就不同了。我們知道,質子是由被強核力束縛在一起的3個夸克構成的(又稱為強子),而且質子比電子更重,質子的質量比電子的質量大了約2000倍,質子-質子對撞有助於將質子加速到極高的能標獲得巨大的能量,以搞清膠子及夸克的不同種類不同特性,另外還可能產生一些科學家感興趣的其他重粒子。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粒子與反粒子對撞具有更多優勢,加速過程也更簡單,因為磁場可以把粒子和反粒子導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粒子與反粒子電荷相反質量相同,碰撞即湮滅,這個過程有可能產生新的粒子-反粒子對。所以科學家們又將電子-正電子對撞、質子-反質子對撞作為新的途徑。在上面列舉的大型對撞機項目中,斯坦福直線加速器SLC是正負電子對撞;費米實驗室的Tevatron是質子-反質子對撞;歐核中心的LEP1代/LEP2代都是正負電子對撞,LHC則是質子-質子對撞。綜上所述,選擇什麼對撞是由物理學家和工程師們最終決定的,它取決於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實驗結果。
那麼,物理學家為什麼熱衷於建造大型對撞機呢?這是因為目前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僅是貌似完整,其實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粒子,它賦予了其他16種粒子質量,但它自身的質量是哪裡來的?次外,楊-米爾斯場有將夸克強制捆綁之嫌,很多物理學家認為它實在太醜陋,不是最終理論。另外,中微子謎題、反物質謎題、暗物質和暗能量謎題,目前都沒有辦法用標準模型來清楚、正確地解釋,所以標準模型一定是不完整的,也說明高能物理研究遠遠未到終點,這就需要未來有更強大的對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