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變異如何解讀?9個步驟一個都不能少!

2021-02-15 檢驗醫學網

查詢人群資料庫記錄(表1),根據人群資料庫中的記錄進行解讀。

http://grch37.ensembl.org/http://exac.broadinstitute.org/

表1 人群資料庫

如變異屬於LOF變異(Loss of function,功能丟失型),則其中移碼突變、無義突變、經典±1或2 bp的剪接突變、大片段缺失突變應給予PVS1證據。

對於LOF突變,需注意以下幾點:

c.548-1,c.548-2,c.593 to non-G,c.593+1,c.593+2,c.594-1,c.594-2,c.670 to non-G,c.670+1,c.670+2c.6842-1,c.6842-2,c.6937 to non-G,c.6937+1,c.6937+2

表2 可能產生剪切異構體的剪切突變

查詢變異位點在突變資料庫(表3)中的報導情況。

https://www.ncbi.nlm.nih.gov/clinvar/

表3 突變資料庫

在編碼區同一位置存在的致病性變異,如為相同胺基酸改變,給予PS1證據;如為不同胺基酸變化,給予PM5證據。

注意:如已知致病性變異為通過影響剪接而致病的,不適用於此部分證據。

查找文獻,找尋是否存在功能驗證、臨床藥物實驗、家系中共分離、疾病中發生頻率等相關證據,如文獻描述中存在表4所列的任一證據內容,則給予相應的證據等級。

表4 文獻中可能找到的證據

運用功能預測軟體或剪切預測軟體(表5)對位點進行功能預測。對同一突變類型,當預測軟體的預測結果均一致時方可作為支持下證據,預測結果最好經過實驗性研究的驗證,否則不適合作為唯一證據。

http://www.mutationtaster.orghttp://genetics.bwh.harvard.edu/pph2http://provean.jcvi.org/protein_batch_submit.php?species=humanhttp://www.fruitfly.org/seq_tools/splice.htmlhttp://www.umd.be/HSF3/HSF.shtml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Gene2

表5 常用功能預測軟體及剪切預測軟體

收集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信息進行判斷。

整理位點的所有證據,根據ACMG的分類標準,得到該變異位點的最終判讀結果。

對於收集的證據以及最終的人工判定結果,必須提交至解讀審核小組(小組成員至少三人)進行討論與覆核,以返回的意見為最後結論。

BRCA1/2基因變異位點解讀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來確保輸出結果的準確性。廈門艾德生物自主研發的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系統,整合了多個專業資料庫及本地資料庫,所有收錄位點均經過專業生信人員人工覆核,實現了一鍵式完成測序下機數據分析,可以節約90%左右的人力成本,為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服務。

相關焦點

  • 獨家| 雲蜂生物完成臨床外顯子分析和解讀系統開發 一天之內給出...
    隨著科學家逐步把外顯子測序應用到臨床,2015年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發布了變異解讀的標準《ACMG指南》,指導大家如何把外顯子測序應用在臨床上診斷遺傳病。2016年國內成立了CHPO,全稱是中國人類表型標準用語聯盟。
  • 「區塊鏈技術助力共建中國人群基因變異解讀標準資料庫」發布
    ,並在會上聯合發布「區塊鏈技術助力共建中國人群基因變異解讀標準資料庫」。「人類基因組大約3萬到4萬個基因,約30億個鹼基對,這是比任何大數據都更有意義的生命大數據。」論壇剛開始,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營運長路軍發表演講時說,在人體40萬億到60萬億個細胞中,每個細胞中間最核心的是細胞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基因。
  • 新冠病毒變異?論文通訊作者等解讀《國家科學評論》相關論文
    那麼,上述論文應該如何解讀?新冠病毒是否「變異」了?是否對人類威脅越來越大?《中國科學報》特此採訪包括論文通訊作者在內的3位業內專家。《中國科學報》:論文中提出,新冠病毒株發生了149個突變點,這是否意味著新冠病毒「變異」或者「進化」了?
  • 對於這四個步驟,基因是如何處理呢?原來是這樣的
    基因是非常強大的,因為它是我們進步的一種方式。在此之前,我們對於基因的了解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基金也是非常複雜的,也是非常神秘的。它也是生命的一種象徵,因為有了基因,才有了我們的後代,但是對於基因的如何形成以及如何的傳遞,大家對於這些應該是了解的比較少的,可以說是不怎麼知道的。
  • 基因是如何被調節的?—新聞—科學網
    這個名為基因型—組織表達(GTEx)的項目,致力於解釋大規模遺傳研究中發現的DNA變異如何影響性狀和疾病。研究人員用長達10年的時間,將人類2萬個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的活性水平與數百萬條調控DNA序列的變異聯繫起來。
  • 第三個省份!山東發現首例新冠變異毒株,公眾如何應對?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5日電 繼上海、廣東後,山東成為第三個發現變異株的省份。據山東省衛健委微信號消息,1月4日,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完成對青島報告的1例英國輸入病例樣本全基因測序分析,經比對,與近期高度關注的英國變異株序列高度同源。
  • 如何解讀肺功能報告?5個步驟教會你!
    日前,在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2020年會(CACP 2020)上,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孫培莉教授就解讀肺功能報告時出現的問題作了細緻的講解,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孫教授報告中的精彩內容。01肺功能報告如何解讀當臨床醫師拿到一份肺功能報告的時候,應該採用什麼步驟進行解讀呢?
  • [重磅] Nature|一作解讀|10+小麥基因組項目:揭示全球小麥當代育種材料豐富的變異
    一個物種的泛基因組指的是在一個物種中所有基因和遺傳變異的總和而不是單純某一個個體的全基因組。 泛基因組包括核心基因組(由所有樣本中都存在的序列組成)和非必須基因組(由只在部分或單個個體中存在的序列組成)。 小麥作為異源六倍體(AABBDD)作物,其巨大的基因組具有非常強大的可塑性, 可以包含容納大的結構變異包括整條以及部分染色體的缺失、插入、替換等。
  • 純乾貨,系統解讀心電圖的9個步驟 |心電圖學習一日通
    純乾貨,系統解讀心電圖的9個步驟 |心電圖學習一日通
  • 10年努力只為回答:基因是如何被調節的
    這個名為基因型—組織表達(GTEx)的項目,致力於解釋大規模遺傳研究中發現的DNA變異如何影響性狀和疾病。研究人員用長達10年的時間,將人類2萬個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的活性水平與數百萬條調控DNA序列的變異聯繫起來。
  • 10年努力只為回答:基因是如何被調節的
    這個名為基因型—組織表達(GTEx)的項目,致力於解釋大規模遺傳研究中發現的DNA變異如何影響性狀和疾病。 研究人員用長達10年的時間,將人類2萬個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的活性水平與數百萬條調控DNA序列的變異聯繫起來。
  • Nature:一個與身高有關的基因變異,最高可影響4.4釐米!
    他們合作的結果為身高遺傳學提供了新的思路,身高遺傳學是研究複雜的多基因系統的關鍵模型系統,對於理解健康和疾病至關重要。 研究小組發現了一個先前未知的、面向特定人群的 FBN1 基因變異(E1297G)。這種變異只在美洲土著血統的個體中發現,並顯示出這種基因與較低身高的顯著關聯。
  • 號外:基因變異是絕對隨機的嗎?
    基因變異不是一個絕對隨機的過程(至今沒有任何實驗嚴格證明基因變異完全脫離環境影響而360度的絕對隨機,如果有,請大家提供出來),原因如下:1.個體的基因表達不是隨機的,它受環境壓力下有方向的表觀遺傳因素的調控,可謂是一朝被蛇咬,三代怕井繩。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發現新疾病基因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 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發現...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 發現疾病相關基因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圖a)。圖片來源:《自然》網站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 深度:新冠病毒都發生了哪些變異?哪些變異是重要的?
    病毒都發生了哪些變異?其中又有哪些變異是重要的?等系列問題都有待於回答。要回答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遺傳流行病學,即對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分析和基於人群的調查。-2全基因序列上傳到了國際共享資料庫,世界各地的遺傳學家、病毒學家都在夜以繼日地深入挖掘這些數據,以期從中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 車諾比逃出的「變異狼」,若生兒育女,會把變異基因傳下去?
    萬一它們產生一些不好的變異,那結果人類能不能承受的起,也是未知的。變異的基因其實答案是肯定的,細想便知,這些年來因為沒有人類的幹涉,車諾比所有的種群都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僅憑車諾比的土地,根本養不活那麼多的生命,之所以現在車諾比的動物還在順利的繁衍,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它們之中的許多,都如同這隻灰狼一樣,開闢了新領地,而 且是在人類不知情的情況下
  • 性愛有利於剔除不良基因變異,貧困會改變人類基因
    每個新生兒都有70%的機率產生異於父母的基因誤差,遠比細菌等簡單生物高得多。變異也許會減弱生物的身體機能,如果每一代都是如此,物種便可能遭受致命打擊。但人類至今仍未滅絕,說明我們可通過某種途徑、逐漸剔除對物種不利的變異。近日《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答案也許與生物的另一有趣行為有關:性行為。
  • 科普:基因變異致玉帶鳳蝶會偽裝
    不過人們一直不清楚它這種擬態變異的機制。    東京大學10日發表一份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通過解讀玉帶鳳蝶的染色體組,發現了與部分玉帶鳳蝶擬態有關的3個基因出現變異。如果使擬態的雌玉帶鳳蝶一個基因不再發揮作用,則其翅膀花紋的顏色會變得很淺。    這一成果不僅有助於加深對蝴蝶的基礎研究,還有助於研究防治植食性昆蟲以及控制其生育的方法。
  • Cell|從人群結構、群體分層及基因滲入全面理解人類結構變異
    , and Introgression of Human Structural Variation的研究,從人群結構、群體分層及基因滲入角度解讀人群結構變異,並補充了人類參考序列中缺失的序列。首先,該研究對全球54個人群中911個樣本的全基因組測序結果進行了全面分析,共發現了126,018種結構變異。與已發表的變異資料庫比較發現,78%的變異未被報導過,提示對少數人群的研究有助於更全面地理解遺傳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