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前上海牛奶品質標準制定中的博弈與堅持

2020-12-01 澎湃新聞

原創 小曹曹和小章章 小曹曹和小章章

什麼樣的乳品標準才是最合適的?消費者的健康與乳品企業的利益究竟孰輕孰重,兩者有否可能取得平衡?當下的種種,不禁令人想起了上世紀2、30年代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在制定牛奶標準過程中的多方博弈的點點滴滴。

近代以來,牛奶隨著西方人的腳步被帶到上海,並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接受。至1920年代,牛奶產業在上海已漸成規模,制定乳品質量標準,規範行業發展方向,被提上市政當局的議事日程。1923年,在多方推動下,工部局批准成立純淨牛奶委員會,並邀請法租界公董局向該委員會派出代表。作為一個半官方的組織,該委員會負責調查上海及周邊地區牛奶供應的管理狀況,為租界內乳業發展,特別是乳業衛生質量的管理提供政策指導。

1923年底,成立不久的該委員會就向工部局提交了一份報告,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內容就是:參照歐美各國的標準,在上海建立牛奶棚執照等級制度。按照衛生等級,將牛奶棚分為A等和B等(又稱甲等和乙等,又有俗稱「A字」和「B字」)。A等執照不但要求牛奶棚要有一個衛生的環境,同時還必須確保奶牛健康無病。B等執照要求相對較低,但也要求在改善現有衛生狀況的基礎上,同時儘可能多的消滅各種傳染病。

《申報》上關於取締不潔牛乳的報導

對於這份報告,工部局衛生處給予了較為積極的反應。1924年春天,專門成立食品牛奶棚菜場股,與此前的獸醫股一起承擔起對牛奶、牛奶棚的監督管理。這個新部門曾被評價為「亞洲各國所辦最有效率者之一」。

1925年春天,工部局發布牛奶棚執照通告,分為甲乙兩個等級,月底又發布了另一項針對的牛奶棚建築規定。其中關於甲級(Grade A)執照規定和牛奶棚建築規定於1925年秋天生效,而針對乙級(Grade B)的標準實施則留出了相對較為寬裕的緩衝期,定於1929年10月生效。

等級執照規定實施後,上海的牛奶棚紛紛進行升級改造。根據牛奶股的報告:

1925年,不少牛奶棚於當年都增添了照明和通風設備,擴建了牛舍。此外大部分牛奶棚還安裝了蒸汽鍋爐,用來對奶品及其他乳製品工具的消毒。

1926年,不僅部分牧場安裝了新式牛欄和牛頸枷。更重要的是,歷時多年的改良奶瓶計劃也告完成。所有持有公共租界執照的牛奶棚都不再使用啤酒瓶裝牛奶,取而代之的則是廣口奶瓶。

1927年,33家執照牛奶棚中已有31家裝有蒸汽鍋爐。

1928年,部分牛奶棚開始配備了自動飲水碗裝置……

1932年《良友》上刊登的上海蓄植牛奶公司牛舍

在建立牛奶棚衛生標準的同時,牛奶質量標準也同時醞釀製定中。1925年經純淨牛奶委員會建議,工部局牛奶股開始採用英國衛生部的細菌標準檢驗牛奶樣品。1928年4月,工部局對甲等執照牛奶棚所產巴氏消毒牛奶施行新的細菌標準:以平板計數方法計,每毫升巴氏消毒牛奶細菌總數不能超過3萬隻,每0.1毫升內不能出現大腸桿菌。

除了甲等執照牛奶棚生產的消毒牛奶外,還有大量未經消毒的生奶和乙等牛奶,後者在結核菌檢查中常被檢出結核桿菌,1930年的比率為8.86%,至1932年上升為14.06%。對此,工部局亦著手採取措施。

1933年5月,工部局成立牛奶消毒委員會,該機構可視作為純淨牛奶委員會的承繼者,以研究公共租界內牛奶消毒問題為己任。其中尤以三件事情最為關注:其一、建立牛奶強制消毒制度。其二、研究是否應當建立,以及如何建立全市統一的牛奶消毒中心。第三,調查各持照牛奶棚主意見,找到現實利益與政策執行目標之間的平衡點。

1936年5月,工部局董事會決議規定凡是通過結核菌檢驗的甲等牛奶產品,皆可獲準在奶瓶蓋上加印「T.T.」(即A.T.T.,意思是已經結核檢驗,Tuberculosis Test)字樣,該規定定於當年7月實行。

該規定發布後,曾遭遇不少反對之聲,比如當時上海最大的牛奶企業可的公司的股東記洛馬就要求暫緩執行,認為給牛奶企業準備的時間太短。他在可的公司的年會上亦表示,如遵照工部局此項規則辦理,則花費巨大,且每年都會有相當比例的奶牛被淘汰,成本著實不低。此外,對於消毒殺菌這個當時還比較新潮的概念,不少乳業從業者也並不完全接受,他們認為,牛奶分不分殺菌等級並不重要,只要品質優良就行。包括還有人堅持,生牛乳比消毒牛奶更為可靠。

儘管面臨著各種反對,但工部局衛生處依舊堅持實施這項政策,亦表示「殊無理由與世界各國潮流背道而馳也」。

1937年時可的、蓄植兩家牛奶公司的廣告,都將A字、消毒作為主要賣點。

1936年7月1日開始,所有領取工部局執照的牛奶棚所產之牛奶、乳製品,一律強制消毒。 此後,為了防止有人將生牛奶混入消毒牛奶中銷售,試驗室化驗時,增添了磷酸酶法。1937年7月,法租界公董局亦跟進這一做法,規定自1939年開始,所有法租界銷售的牛奶,都要執行巴氏消毒,此項規定後被進一步強化為《牛乳牛酪及乳製品應用巴斯德滅菌法章程》,在1939年1月13日公布。

國人創辦的生生牧場的廣告,消毒、A字等概念佔據了最顯著位置

緊跟國際標準,以衛生健康作為第一要義,上世紀2、30年代租界當局對於牛奶衛生、牛奶質量標準的制定過程中頂住了各方的壓力,將上述理念踐行始終,這也讓「消毒牛奶」這一概念在上海逐漸落地生根,成為一項基本的行業準則。

不過,真正讓「牛奶要消毒才能飲用」被徹底付諸實踐,還要等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1950年代初,上海兩大乳業組織曾為牛奶是否要執行消毒,是否應該對牛奶質量採取較高行業標準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堅持採取較低質量標準的一方處於自身利益的考量,甚至祭出了民族主義這一大招,但人民政府最終還是堅持了品質第一的宗旨,為這段爭論畫上了句號。

特別預告:本篇推送內容,主要源自小章章即將出版的專著《塑造近代牛奶消費——對近代上海乳業市場發展及其管理的考察》,敬請期待。

原標題:《國際標準,衛生第一:近百年前上海牛奶品質標準制定中的博弈與堅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乳業標準謠言再現 反智觀點為何屢屢挑戰國家標準制定常識
    國家標準制定:國家主導確保行業健康、高速發展在中國,任何一個標準都是由國家標準化主管機構批准發布的。為了進一步確保國家標準既符合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又能有效促進行業公平、有序發展,我國對國家標準制定程序有著嚴格的規定。
  • 海洋陸源汙染治理中政府與企業的博弈分析
    (二)政府收費標準制定與企業應對的博弈 在陸源汙染治理的環境政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排汙收費制度,對於費用收取的方式是根據海洋環境標準即規定排放陸源汙染標準還是排放陸源汙染費(下文簡稱排陸汙費),這是政府在陸源汙染治理過程中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前者比較直接,規定企業的「最優排放量」,後者操作比較方便,規定企業每單位排放陸源汙染的費用。
  • 馮碩:TikTok被禁中的數據博弈與法律回應
    以歐盟為代表的相關國家主張以數據存儲者為標準明確主權,其通過堅持數據本地化存儲,強調產生於本國的數據應當存儲於國內的數據設施,且在數據出境時國家有權予以審核。與之不同,美國在《澄清域外合法使用數據法案》(以下簡稱「雲法案」)中就認為應以控制者為標準確定國家對數據的主權。故其強調無論數據存儲於何地,只要數據由美國主體所控制則美國便有權獲取,相關主體也有義務提供。
  • 從「動物福利」中汲取品質思維
    日前,一份由山東質監局批准發布的《肉雞福利屠宰技術規範》(下稱福利屠宰)引起熱議,福利屠宰為肉雞養殖產業制定「人性化」標準,從抓捕、運輸到「致昏」等屠宰過程皆有涉及。記者了解到,這是山東省也是全國首次制定的關於肉雞福利屠宰的行業標準。(8月30日南方網)   對於福利屠宰,網上熱議聲一片。
  • 石科院制定第三項ASTM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這是石科院在國際石油產品領域制定的第三項ASTM標準方法,標誌著我國石油產品試驗方法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再上新的臺階。該方法在由石科院主導制定的中間餾分中飽和烴及芳烴分離及測定方法(ASTM D8144-18)基礎上,結合雙柱GC-MS系統,可實現柴油及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等產品中鏈烷烴、1—3環環烷烴和1—3環芳烴等詳細烴組成的準確測定,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簡單,環境友好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產品的生產、使用和質量控制檢測中。
  • 對比了一下國產牛奶蛋白質含量,我才知道國產牛奶有多優秀!
    至於原因,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首先,該事件輿論的一個主要關注點集中在2010年衛生部、農業部、國家標準委等部門及相關行業協會組成的乳品安全標準協調小組所制定的有關生乳的國家標準中,蛋白質、菌落總數的標準制定的比較低。
  • 高品質牛奶 從體檢牛體「白細胞」開始
    奶牛得體檢   無可厚非,牛奶已經被公認成了絕大多數人每天膳食營養的必需之物。那麼,如何才能測試出牛奶的健康營養呢?答案正是給牛「體檢」。牛的「體檢」,即對奶牛的「體細胞檢測」。   形象而言,牛奶中的體細胞,就如同人體「白細胞」,當奶牛身體組織受病菌感染發生炎症時,免疫系統就會產生很多「白細胞」來防禦病菌,也就意味著牛奶的體細胞增多了,這時,牛奶的品質就下降了。
  • 保質期並非判定食物品質的「金標準」
    2012年,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要求,各地區紛紛制定了臨期食品的期限要求。其中,北京市將臨期食品分為6個級別的期限標準,不同保質期的食物,其臨界期也從到期前45天至到期前1天不等。比如,罐頭、糖果、餅乾等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食物,其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牛奶、活菌乳飲料等保質期少於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到4天。
  • 中智上海外企服務公司副總經理張暉榮獲徐匯區政府質量獎個人獎
    上海2020年12月3日 /美通社/ -- 12月2日上午,2020年徐匯區政府質量獎頒獎儀式在西岸美術館舉行。中智上海外企服務公司副總經理張暉榮獲徐匯區政府質量獎個人獎。此次徐匯區政府質量獎的共16個獲獎者,涉及科技、醫療、文化等各行各業,橫跨產品、服務、工程、人居四大質量領域,既有科技醫藥等「硬核」產業的領軍企業,也有新興服務業、文化領域的龍頭單位,這些質量先行者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堅守以創新為靈魂、以品質為生命的初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堅持創新、追求品質是他們共同的價值導向。
  • 美國將制定月球行為標準,要求必須符合美國價值觀,希望各國遵守
    也許是被中國的進步給刺激到了,美國在2017年宣布重啟終止了近半個世紀的登月計劃,並力爭在2025年以前完成。不光如此,在美國將目光投向月球時,也再一次露出了貪婪的本性,將美國的霸道展現得淋漓盡致。俄羅斯媒體9月17日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當天在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北極已經建立起了保障國際合作安全和有效所必須的行為準則,接下來當美國前往月球時,也會在那裡確立一個新的,符合美國價值觀的標準
  • 蒙牛牛奶中的致癌黃麴黴素為什麼會超標?
    至今已分離出的黃麴黴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多種,在天然食物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危害性也最強,而此次牛奶檢測超標的黃麴黴素M1則是黃麴黴毒素B1的代謝產物。由於穀物很容易出現黃麴黴素汙染,尤其是玉米和花生,因此目前各個國家對飼料中的黃麴黴毒素B1,以及牛奶中的黃麴黴毒素M1都有所限量,卻不能要求完全不可檢出。
  • 堅持每天喝牛奶,有什麼好處?他們和不喝牛奶的人有什麼不一樣?
    有的人喝習慣了飲料,覺得牛奶的口味太過於寡淡;而有的人是覺得牛奶有一股怪味,所以不喜歡喝。雖然有很多人還是不能接受牛奶的口味,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否認了它的好處。如果能夠堅持每天都喝牛奶的話,長期如此還會有很多的好處。 骨骼比同齡人強健 牛奶能夠讓我們在青少年時期長個子,這就是因為我們身體裡的鈣質得到了補充。
  • 上海營養所發明「牛奶去糖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科學研究所發明的「牛奶去糖技術」的科技成果有了產業化進展,研發部門計劃先應用於低糖(無糖)奶粉,後推廣至液態奶,繼而推出低糖酸奶和低糖冰品等一系列升級產品,預計明年6月將有產品上市。    經專家評定,該項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現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 牛奶到底「鮮」不「鮮」終於有了明確說法
    [內容速覽]巴氏奶指採用巴氏殺菌法對生牛奶進行殺菌而成的奶製品。對牛奶採用低溫(72℃—85℃)殺菌處理,既能夠達到安全飲用標準,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牛奶的營養和鮮味。
  • 企業的標準制定與專利戰略的關係
    摘要:制定標準和申請專利是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標準是對某一產業制定的規範,專利是基於技術上的發明創造所獲得的智慧財產權。對於企業來說,產品滿足標準的規範,可以進入市場;專利不一定體現標準所規範的技術,但專利是在本領域現有技術之上的創新,是企業開拓市場的利器。
  • 指紋圖譜如何成為蒙牛品質管控的「國際神探」
    對中國乳企來說,強化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是極大的挑戰,但卻又是提升品牌信譽的強心針,蒙牛人憑著一股牛勁兒向國際標準衝刺。這套標準的落地也初步取得了成績,蒙牛兩家戰略牧場現代牧業集團蚌埠牧場、富源牧業宿遷牧場率先通過牧場國際食品安全保障認證。尤其是,在2015年4月,蒙牛通過了迪士尼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嚴格驗證,與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聯合宣布籤署戰略聯盟協議,提供旗下高品質的牛奶、酸奶、冰淇淋等產品。迪士尼對合作夥伴的挑選極其嚴格,這也顯示了蒙牛品牌的高美譽度和產品品質的可信任度。
  • 味動力益生元牛奶飲品重新定義常溫奶飲品工藝標準!
    對於牛奶飲品行業和品類而言,不斷滿足用戶日益提升的口感風味需求,是企業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差異化競爭,新消費時代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產品的升級換代可以從產品配方、包裝體驗、生產工藝等各方面發力。據了解,均瑤集團最近新推出的一款「味動力益生元牛奶飲品」,不僅在包裝上,賦予產品視覺美學,讓消費者眼前一亮;在生產工藝上,也不同於市場上一般的乳類飲品工藝,在營養保持、口感風味上突破性創新,超越目前市場已有的所有同類產品,樹立了行業新標杆。其選用了高透明PET材質,達到玻璃瓶光透度。
  • 牛奶中的硫氰酸鈉到底有多「毒」?
    利用牛奶中存在的LP抗菌體系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天然狀態下,牛奶中有足夠的乳過氧化物酶,但是硫氰酸鈉和過氧化氫的含量較低,無法充分發揮LP體系的抗菌潛力。如果加入硫氰酸鈉和過氧化氫,就可以大大增加這個體系的抗菌性能,從而實現防腐。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對這一方案的態度很積極。經過研究優化,通過硫氰酸鈉和過碳酸鈉來激發LP抗菌體系的方案得到了完善。
  • 商務部:制定外商投資法 堅持內外資一致是一項重要原則
    高峰說,堅持內外資一致是我們在制定外商投資法過程中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我們積極回應外商關切,對外商投資企業平等適用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平等參與標準制定、公平參與政府採購等進行了明確規定。高峰表示,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對於上述規定又作了細化,進一步增強了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 阿里牽頭制定技術標準,或成全球首個安全多方計算國際標準
    ITU-T《Technical framework for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國際標準立項會議阿里主導推進數據安全技術國際標準為避免數據協作共享過程中的信息洩露風險問題,傳統解決方案是通過一個可信的第三方實現數據的安全共享和計算,但「可信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