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北路是上泗計程車最集中候客點。
浙江在線02月21日訊 杭州的轉塘、袁浦、龍塢、周浦4個鄉鎮,統稱為上泗地區,該地區出行曾陷入過尷尬處境:「黃魚車」、小三輪這類「兩非」車輛當道,居民出行安全沒有保障,而當這類車輛被嚴打消失後,當地居民卻無法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去年9月3日,當地居民翹首企盼的上泗地區區域計程車終於上路了,起步價6元,還「招安」了部分原來開「黃魚車」的司機,收編為「正規軍」。
近半年過去了,昨天記者再次對上泗地區的公共客運市場進行暗訪,發現有不少區域計程車不守規矩,拒絕打表、拒絕跑市區的生意;而原先的「黃魚車」、小三輪,也並沒有因為計程車的進入而銷聲匿跡,照樣見縫插針做著生意。
部分「的哥」不願打表鄉郊野外「黃魚車」當道
昨天,記者在轉塘街道、袁浦等地乘坐了多趟上泗區域的計程車,發現只有在轉塘街道,才見得到計程車,而且大多集中在美院北路附近,因為這裡有美院、有畫室,生意比較好做。其他地方幾乎沒什麼打車的人,除非路上回來「撈」到一兩個客人。記者打車到袁浦下車後,等了半小時都沒見一輛計程車,只有許多麵包車,也就是「黃魚車」在招攬生意。
【暗訪】
鏡頭一在記者要求下無奈打表
「到袁浦。」昨天上午9點半左右,記者在美院北門打上了一輛上泗區域計程車。
車子開出幾米後,記者發現的哥沒打表,並急忙提醒。
的哥沒有反應,於是記者又重複問了幾遍:「你怎麼不打表?」
的哥無奈地開始打表,並抱怨說:「本來想一口價的,到那邊回來根本沒生意,打表賺不到錢的,唉!」
鏡頭二拒絕打表直接一口價
昨天下午1點半,記者從美院北路附近,打車到江口大廈。攔下一輛計程車後,的哥聽了地址後,直接一口價:「10元。」
「這麼近,不是一個起步價就到的嗎?為什麼收10元?」記者問。
的哥笑笑:「打表,我們都要喝西北風了,到了那邊之後回來又沒生意的,6元等於白跑。」
下午3點40分左右,記者在美院北路上攔下一輛空車,準備到市區,的哥一聽馬上表示,自己的車是上泗區域的計程車,去市區不太方便,空車回來不划算。「一般打車大概需要60元,要麼我們一口價70元。」最後,這單生意沒有做成。
鏡頭三袁浦街頭到處是「黃魚車」
昨天上午,記者從轉塘美院象山校區門口打車至袁浦大街,但當想要回來時,卻發現走遍袁浦大街,都沒有發現一輛計程車。
當地人告訴記者,想要從袁浦出來,沒急事就坐公交,有急事就坐麵包車。
而這麵包車,就是沒有相應營運資格證的「黃魚車」,袁浦街頭遍地都是,四五輛聚在一堆。
司機在車裡坐著,看見有人經過就問:「去哪裡?要不要坐車?」
鏡頭四「黃魚車」要價比計程車還兇
而「黃魚車」開價比正規營運的計程車還要兇。
從美院象山校區打車到袁浦大街,區域計程車打表價31元,但同樣的路程,袁浦的「黃魚車」開價40元。
「最便宜35元。」一位「黃魚車」司機說,「我們這邊都是統一價,你找不到再低的了。」
而轉塘江口大廈附近,同樣也是「黃魚車」聚集地,短途開價更高,短短2公裡的路程,計程車打表價最多7元,黑車司機開價15元。
「我們起步價就是15元。」一名「黃魚車」司機說,「短途跑跑不划算,要不你就坐公交車去!」
計程車司機說打表賺不到錢
「黃魚車」接熟客搶去部分生意
計程車不是都應該打表付費嗎?為什麼上泗的計程車不願打表呢?為什麼許多地方依然「黃魚車」當道?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的哥,他們抱怨道,辛辛苦苦做一天,如果打表賺不了多少錢。
的哥趙師傅是轉塘本地人,他告訴記者,他的工作一般從上午8點之後開始,晚上10點之前結束。聽著似乎挺輕鬆的,他卻跟記者算了一筆帳:「早上8點之前基本都是去市區的生意,去了回來就是空跑,不賺錢。晚上10點以後,街上就比較冷清了,基本沒什麼生意,可以下班回家了。」
昨天上午,他接了三單生意去周浦,來回18公裡左右,每次都是去有客人,回來是空車,打車過去每次25元,三次來回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收到的錢是75元,而支出的錢是:油費0.8元/公裡×18公裡×3趟=43.2元;班費:12元/小時×1.5小時=18元。
「最後的利潤是75-43.2-18=13.8元,一個半小時只賺10多元,還有什麼勁幹活?」趙師傅說,自己以前是在市區開計程車的,如果以後生意還是這麼難做,還不如回市區開計程車。
正是因為空載率高,所以計程車都不願意去袁浦、雙浦等地做生意,這些空白區域就成了「黃魚車」的天下,「我們反正就等在那裡,有活多跑跑就多賺點,沒活就當休息。」一位「黃魚車」司機說。
但的哥背負著班費,自然有些小情緒:「辛辛苦苦做一天,還不如那些黑車,他們還不用交班費,我們一天還要交230元至240元的班費。」
而「黃魚車」跟計程車搶生意,讓計程車更難賺到錢。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般「黃魚車」司機一天可以賺兩三百元。「『黃魚車』太多了,他們大多是做熟客的,一個電話就過去接人了。我們爭不過他們的,做計程車的人少,所以就乾脆不打表了,想多掙一點。」的哥楊師傅坦言。
的哥說,在上泗區域坐計程車的,基本都是學生和外來務工者,本地人大多家裡有車。「這裡以前沒有計程車,大家出行要麼是公交車,要麼是『黃魚車』,已經成習慣了。現在計程車進來了,『黃魚車』卻還沒有退場。」
【調查】
計程車公司
20%的計程車司機辭職或被開除
上泗客運市場還不成熟需要培育
上泗區域的計程車是杭州之江汽車出租有限公司的,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的哥不打表的情況的確存在,他們也在加大力度整治。
「你看,那上面都有告示,哪個計程車不打表,就停運幾天。」該負責人指著公司門口的一塊白板說。
除了停班整頓,公司還加強了路面巡查,並舉行了多次營運服務專項會議。「我們這裡的不少司機以前都是開『黃魚車』的,現在被我們吸收進來,進行規範化管理。但從區域計程車開始投運到現在,司機流動性比較大,有些人覺得不如開『黃魚車』賺錢,就辭職做回了老本行。」該負責人無奈地說,大約有20%的的哥或者辭職開起了「黃魚車」,或者因為違章被公司開除。
據他分析,上泗區域的客流比較分散,計程車的空駛率比較高,常常沒有回頭客,這也就意味著司機的運營成本提高了,所以,計程車大多集中在轉塘。
他也給記者算了筆帳,打表的司機,一天收入是650元+50元燃油補貼-230元班費-250元燃油費=220元。「行業內,一般普通的哥一天的純收入在300元左右,至少有250元,但我們這裡不少司機的確賺不到這些錢。」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上泗區域的客運市場還不是很成熟,需要經過一個培育期。公司有一個預約叫車的電話,剛開始的時候預約電話不少,但經常發生一種情況,等計程車到了目的地後,乘客已經被「黃魚車」接走了。預約好的車輛空跑一趟,司機積極性肯定受打擊。
另外,今年上泗區域還將陸續投入50輛計程車,以提高該區域的運能。
運管部門
查處「黃魚車」取證難度大
建議實現多部門綜合管理
計程車議價,「黃魚車」出沒,作為運管部門,有沒有管一管?
「我們幾乎把處裡所有的力量都壓在那裡了,但壓力仍然很大。」杭州市運管局西湖管理處工作人員說。
昨天中午,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北門口,就有三四個運管工作人員站在路口,督促候客的計程車規範運營,並對麵包車進行檢查和詢問。
由於要有非法營運行為的前提,因此查處「黃魚車」取證很關鍵。
「在上泗地區查處『黃魚車』,取證特別困難。」該工作人員說,「搭乘『黃魚車』的乘客和『黃魚車』司機大多是老鄉,就算被現場逮了個正著,盤問起來,乘客也會幫著司機說話,以親戚、不收錢等理由來搪塞,最後由於證據不足,就算明明知道是『黃魚車』,也沒法處理。」
據了解,從去年9月份上泗地區投放計程車至今,西湖運管部門在當地政府的牽頭下共查處「黃魚車」91輛,已經落實處罰54輛,罰款均在1萬元以上。
而上泗地區的計程車,已根據投訴查處15輛,基本上是議價和拒載。
儘管有難度,但西湖運管處表態,仍然會嚴查「黃魚車」和計程車不規範運營行為,一方面要求計程車企業擔負起主體責任加大內部監管,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完善對計程車司機培訓,另一方面運管部門自身也會再度加大「黃魚車」整治力度。
另外,建議通過健全公交線路完善出行方式,這也是疏導該問題的有效出口。「改善交通環境,單靠某一部門或單位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西湖運管處工作人員說,「建議當地政府牽頭,聯合多部門大規模整治『黃魚車』和計程車違規營運,實現綜合管理。另外也呼籲當地居民不要坐『黃魚車』和議價計程車,共同完善上泗地區的交通客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