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能洞見未來,卻看不到通向未來的路

2021-01-07 騰訊網

有一種觀點認為:「資本運作最關鍵的就是要洞察人心,通過人的欲望驅動一切」,這其中核心就是作為一個資本圈裡面的職業人士要具有在瞬間看透人心,並能驅動別人的超凡能力。在持這種觀點的人眼裡面認為「人」的欲望是不可控的,資本就演變成了一種權利,是人們在商業活動中的主宰者,而事實上有很多人自不量力,誤以為自己可以控制欲望,結果被資本無情的碾壓。而在我看來其實這是個哲學問題,關鍵是人類的「欲望」到底自己能否控制?資本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這要看使用和控制它的人,資本的力量的確很大,所以要格外小心,儘量讓它服務人而不是驅使人。

近日我在參加一個資本圈內的幾個朋友座談的時候,談到了這個話題,我的感觸很深。的確我們當下這個創投市場和創業市場中的絕大多數人是很難做到很好的控制自己欲望的,當你的欲望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時候,最終就一定會成為被資本驅動的人,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都會身不由己,資本就真的在你面前變成了洪水猛獸,成為了一種權力,主宰著你在商業行為中的一切行為,最後被資本無情的碾壓。而那些真正能夠很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卻正好相反,往往就能做到讓資本為你所用,讓資本服務你並助推你事業有成。這正好應驗了那句俗話,叫「投資是理性的,在理性中體會感性人生」。這也能說明要想自己在創投市場資本圈裡面成為一個遠見卓識的優秀職業投資人,我想首先就要必須做到能持續穩定的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並在此前提下還要不斷磨練自己在面對一片混沌複雜和無序的創業市場時具有非凡的洞察人心並藉此驅動那些不能控制欲望人們行為的能力,成為資本的主宰者,否則你一定不可能成為一位優秀的職業投資人,本來是玩資本的人會反被資本碾壓,被創投市場無情的淘汰出局。

有一段時間沒有寫文章了,一方面我想使自己沉寂下來,好好思考一些問題,另一方面也好對自己過去長期所寫的文章做個總結。今天之所以提到這個話題,是覺得在目前中國創投市場正在面臨行業洗牌和重構的關鍵時刻,上述這個話題無論是對創投市場中的投資人,還是對創業市場中的創始人們都非常的重要。我想在今天的創投市場中,有這樣幾個問題是可以較為確定的,所有的創投機構或者投資人都不得不面對:

其一、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技術應用市場,而美國則是最大的技術研發創新市場,因此接下來中國轉向技術研發與創新,進入技術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這是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

其二、未來相當長時間裡面包括中美在內的所有全球經濟體都將面臨復甦艱難而複雜曲折波動的市場經濟環境,利率下行、貨幣超發、甚至再次進入全球性央行量化寬鬆的局面,貨幣供應量的增加與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將更加突出,貨幣貶值的速率很可能超出很多人的預期,創投市場中投資人的目光轉向更早期創業項目的風險投資將成為必然;

其三、從中美兩個全球最大創投市場的結構對比中可以看出,中國創投市場中投資人的結構很不合理,亟待進行優化和調整,行業洗牌和重構勢在必行,並且這種洗牌重構的速度將會加速,未來中國創投市場中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各種私募性質的民營投資者的數量都將呈現逐漸甚至是加速下降的態勢,創投市場中各投資人之間的競爭和博弈將更加激烈,會出現資金管理規模逐漸甚至加速上升,而創投機構家數快速下降的局面,募集資金會向少數優秀的創投機構集中,這意味著將會有很多的創投行業內人士將被淘汰出局;

其四、一、二級資本市場的套利空間將進一步收窄直到消失,最後在PE投資階段的Pre-IPO的估值會基本與同類的上市公司市值趨於平衡,這種趨勢如今已經形成,並且會加速;

其五、在創投市場中的優質資產項目變成了市場中的稀缺資源,大量創投資金都趨向於向這些優質項目集中,會導致這些優質項目的估值嚴重偏離其內在價值;

其六、幾乎整個資本市場投資的平均「風險收益比」呈明顯的下降態勢,表明中國資本市場中的投資絕大部分都是處於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狀態,這將普遍嚴重打擊投資人們的信心和熱情,中國資本市場中的倒金字塔結構必將演變成正金字塔的合理結構,說明包括現在還處於二級資本市場中的大量資金在內的各類性質的資金會進入甚至是加速進入到一級創投市場中來,因為真正有價值的機遇在創投市場中,特別在投資較為早期的創業項目中,資本市場從「挖金礦」的時代將要進入到「淘金」時代,淘金模式的興起一定會導致創投市場中資金會趨於過剩的局面;

其七、由於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制約中國創投市場發展的最根本因素是創業市場中的優質資產創業項目非常奇缺,從而導致估值被迅速拉高,甚至嚴重脫離其內在價值,且變成了稀缺資源,而並不是缺乏資金的供給。過去創投市場中投資人那種「狩獵」的投資策略顯然已經不合時宜,「獵物」(優質資產項目)不會也不可能自動跑到你狩獵的視野範圍之內,在技術創新驅動的商業增長模式為主導的市場背景下,資本成為一種權力或者主宰者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傳統的「狩獵」方式所帶來的被動性更加突出,作為投資人如何從被動的等待「機遇」轉變成主動出擊去尋找甚至是自己創造「機遇」,就成為了所有創投市場中投資人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其八、由於在科技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下,創業市場中那些真正優秀的創業項目從種子輪融資開始到Pre-IPO的孵化時間節奏會越來越快,一般都不會超過3年的時間,最長也不會超過5年,甚至有從公司創立到上市十七個月就完成的案列。說明在創投市場中已經出現了投資人主動投資「自孵化」的新奇蹟象,我將這種模式叫做「創投孵化」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創業孵化」,它們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孵化的市場主體不同,前者是創投市場發展的產物,而後者則是創業市場發展的產物。亦說明中國的創投市場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已經開始跳出傳統金融投資的範疇,傳統金融投資發生的前提是必須創業項目的資產要有效,對於那些處於A輪融資之前的更超期創業項目,由於其資產普遍還處於無效狀態,針對這樣的早期創業項目具有金融投資屬性的創投資本一般是不會進入的,因為其投資的商業邏輯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由於創業市場的環境變化,一般要等到這些早期創業項目的資產自我孵化到確認有效的程度再介入,恐怕連上車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會向「直通車」那樣快速的從起到直達終點IPO上市,中途一般不會給你上車的機會,因此在創業市場中真正的投資機遇是在最早期的創業項目中,這就給創投的金融投資類創投機構投資者們帶來了結構性的矛盾和挑戰,要麼選擇改變自己提前按照自己既定的投資策略、範圍和風格布局到這個最混沌看上去風險最大的創業市場中,以自己可以承受的少量資本為風險代價來搶佔賽道上車,為自己投資組合中的絕大部分資金後續投資主動的尋找機遇,要麼選擇離開創投市場被清洗出局。

未來中國的創投市場一定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面演繹著「冰火兩重天」的格局,各創投機構投資人之間的競爭和博弈必將殘酷而激烈,要想在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和勝出,恐怕唯一之道就是設法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

針對上述這些現實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挑戰,作為創投市場中的投資人們到底該如何面對呢?我想不僅僅是我,相信一定還存在一群創投精英們都在思考和探索甚至是行動中...... 要想找到真正的答案,我想作為創投市場中的業內人士和職業的投資人,恐怕第一要克服的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自己的欲望,即便是針對最早期的創業市場中的種子輪風險投資,都要始終理性的秉持著「價值投資」的理念,投資不是投機更不是賭博,不懂不明白不熟悉的創業項目不要碰,不符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投資範圍和風格以及投資模型的也不要急於參與,不深刻了解和吃透創始人的動機和商業以及技術邏輯模式的也不能涉足。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知道自己要什麼和如何才能得到兌現認知的路徑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與整個創業市場來博弈,那一定是兇多吉少的結果,要認知清楚創業市場中存在的「共性」特徵,發現其運行演繹的內在價值的趨勢變化才是價值投資的精髓。資本雖然強大,但相對於整個創業市場和技術創新以及應用的大勢而言什麼時候都是弱小的。成為一位優秀的投資人真的不容易,要與自己人性中追求刺激、情緒化和現實存在的壓力來抗衡和鬥爭,一定要分清你當下所做的任何投資決策是否是受到了某種來自環境的刺激、情緒化和壓力的因素影響所致,否則你的投資決策就一定會大概率的失敗。

所有的事後總結和分析都是後驗的,都是事後諸葛亮,這沒有太大現實的價值意義,只能起到一定救生衣的作用,相信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會面臨這樣一個難題,那就是從當前的時點去推測未來,將會有多種運行軌跡和路徑,而你無法預測未來的軌跡將如何?也就是說你能洞見和看到未來,卻看不到通向未來的路。本人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可以通過技術驅動的方式來提高投資決策成功的效率和概率很可能是唯一正確的途徑,既通過技術創新應用的手段來構建「規模、交互和概率」三維一體的模型體系,歡迎感興趣的朋友交流討論和友好合作。今天的觀點是:投資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能洞見未來,卻看不到通向未來的路。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這場42小時「科學馬拉松」,滿是通向未來的洞見
    但除了深邃的洞見,或許更值得欣賞的是大師們對於科學的態度。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說,科學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其中最大、最難的是獲得資金:「我們並不是說要無節制地獲得資金,但社會還沒有達到對科學完全支持的階段。年輕科學家們在開啟科學生涯時,常常因為資金太緊張,而無法開展實驗。」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42小時「科學馬拉松」,滿是通向未來的洞見
    著眼未來,哪些科學領域最值得期待,哪些發明可能改變世界,哪些問題又困擾著人類的「最強大腦」?31日,30多位科學大咖繼續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莫比烏斯論壇」設置的雲端直播間開講,為我們展現了科學世界的明天。但除了深邃的洞見,或許更值得欣賞的是大師們對於科學的態度。
  • 推演洞見未來
    書名《推演:讓決策更具洞見》  作者:楊霄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洞見未來本來就是戰略研究的根本使命。能否從微茫的跡象中撥雲見日,準確判斷未來事態,是判斷戰略研究是否成功的根本標準。關於一個歷史階段的戰略指導,必然包含預見與預置。沒有超前預測和判斷的研究,不是戰略研究。科學預見必須以對客觀事物因果關係的正確認識為基礎。
  • 未來中國金融監管面臨挑戰
    從報告的內容來看,央行認為金融系統將面臨三大任務,即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央行提出了針對性的金融貨幣政策的三個方向: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據此可以認為,未來金融系統將面臨全面的系統性監管的加強,整體的金融監管邊界和內容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
  • 如何能站在未來,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遇
    疫情之下,站在未來,抓住機遇,打個翻身仗!站在未來,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遇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幾年前要是一狠心買了那裡的房子就好了,現在價格都翻了幾倍了,真是吃了迷魂藥了。怎麼就早幾天把這股票賣了,要是不賣的話,現在車房都不愁了。
  • 「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航空產業的風險與機遇
    本次活動以「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為主題,圍繞國內航空產業的發展現狀、通用航空產業的創新與技術、航空領域投資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搶抓機遇、創新突破,助推航空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在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航空產業的局面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中國航空產業的發展與機遇。
  • ...中國科技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風險挑戰。過去一年中,感受最大的...
    【科技部官員:重點領域技術「脫鉤」風險凸顯提出嚴峻挑戰】中國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認為,中國科技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風險挑戰。過去一年中,感受最大的是外部開放環境發生變化,重點領域技術「脫鉤」風險凸顯,對我們提出了嚴峻挑戰。另外,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新技術應用和生產業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包括國家安全、就業、社會倫理等。
  • 向王興偷師,洞見未來
    我是以太楚門,最近在嘗試寫一些深度思考的復盤筆記,我刻意從選題池眾挑了最難寫的一個話題,洞見未來讀完這篇文章,估計需要20分鐘,希望你能夠有所啟發。丨從一個小測試開始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測試:假設一個場景,你和朋友在商業中心閒逛,碰到了一個網絡節目的街頭採訪,給你的一組問題是:有人說,未來街上跑的基本都是無人駕駛汽車,你覺得可能麼?有人說,我們這一代人,人均年齡能活到100甚至120歲,你覺得可能麼?有人說,未來人手一個增強現實(AR)眼鏡,你覺得有必要麼?
  • 評論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讓我們「洞見未來」
    從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未來5年乃至15年發展提出的建議,擘畫出一個「未來中國」,讓14億國人激情澎湃,洞見未來。  洞見未來,源於徹悟歷史。歷史告訴我們:凡事預則立。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小到有計劃,大到有規劃,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已成為我們的「行動習慣」。
  • 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大興舉辦未來媒體發展高峰論壇
    2020年12月24日,「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暨夢想當然5G-MR全媒體基地啟動式在大興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舉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原書記處書記翟惠生、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大興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翟德罡到場參加,並致開幕辭。
  • 科技賦能洞見未來 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在大興舉行
    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 12月24日,在中國北京大興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暨夢想當然5G-MR全媒體基地啟動式」舉行。高峰論壇由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建設辦公室、北京大興區融媒體中心、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夢想當然全媒體聯合主辦。
  • 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 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大興舉行
    12月24日,在中國北京大興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暨夢想當然5G-MR全媒體基地啟動式」舉行。在主題演講環節,來自業界頂級專家帶來了最前沿媒體發展研究成果和產品。
  • 洞見未來 預見生機 2019中國勞動力管理大會圓滿落幕
    十餘名來自企、學、研不同領域的人力資源大咖,與10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管理者和人力資源工作者共聚一堂,共探勞動力管理的現狀與未來、挑戰與生機。 在精彩豐富的議題分享同時,大會還見證了「2019中國勞動力管理典範企業」的榜單誕生,包括京東方、周大福等十家企業獲獎。大會同期還發布了《2019中國勞動力管理調研報告》。
  • 《中國2049》報告:中國未來30年面臨三大新的挑戰,或前所未遇
    未來30年中國經濟又將面臨什麼的挑戰?12月15日,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方正證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家發展論壇上,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代表北大國發院介紹了《中國2049》的報告,對上述問題做了詳盡的解釋。
  • 洞見未來,誰將領航北京下一個十年?
    大興國際機場,作為我國最大的空地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全球最大的空港之一,其遠期規劃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以上,年貨郵吞吐量400萬噸。同時,將以新機場為核心打造總投資超2000億的臨空經濟區。據預估,建成後將衍生1.6萬億的臨空經濟體量。
  • 大型航空樞紐未來面臨的挑戰與轉變
    激烈的競爭、不斷減少的利潤和持續變化的消費者行為習慣,這只是航空公司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中的幾個。對於每一次飛行,航空公司都必須支付燃料和乘務費用、起飛和著陸費、維護費和其他相關費用。在費用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想要實現適度的利潤,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是將乘客從地球的一端載運到另一端,也就是說要更多關注長途航線的運營策略。
  • 如何在不確定性蔓延的當下,抓住未來發展和投資的方向創投私享會
    與此同時,國際博弈進一步複雜化,從貿易摩擦全面延伸到金融、科技領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嚴重挑戰。各國新一輪貨幣寬鬆浪潮愈演愈烈,地區動蕩與衝突時有發生,給新一年全球政經走向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在重新審視未來的同時,我們同時要重新審視面對未來的態度。面對新機遇和挑戰時,創投行業的精英們的洞察總是先行的。投資本身就是一個孕育未來無窮可能性的行業,如果說是投資行業引領了時代的發展,那麼在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黑雲壓頂時,又是創投精英站在了行業的船頭。
  • 「設計·洞見未來——數字設計論壇」在虹口花園坊舉辦
    「設計·洞見未來——數字設計論壇」在虹口花園坊舉辦 2020-11-23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 | 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
    為洞鑑自貿區建立對於北京及副中心城市發展重要意義, 12月2日,「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成功舉辦。聚焦新時期、新機遇、新任務,共同探討通州區域的未來價值;剖析城市區域發展經濟增長引擎;深度挖掘區域的價值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