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牛才是真的牛,盧瑟福和數個諾貝爾獎(郵票欣賞)|百家故事

2020-12-06 閒話郵票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嬗變。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因為「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

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裡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實驗裡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第104號元素為紀念他而命名為「鑪」。1925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931年受封為納爾遜男爵,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劍橋逝世,與牛頓和法拉第並排安葬,享年66歲。

盧瑟福的學術水平不單單反映在其科研成果上,他的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的能力一樣是世界一流的。他的助手和學生中有數人榮獲諾貝爾獎。

1921年,盧瑟福的助手索迪獲諾貝爾化學獎(成就:年提出了同位素假說,發現了放射性元素的位移規律,為放射化學、核物理學這兩門新學科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

1922年,盧瑟福的學生阿斯頓獲諾貝爾化學獎;(成就:發明質譜儀並發現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以及闡明了整數法則);

1922年,盧瑟福的學生玻爾獲諾貝爾物理獎(成就: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

1927年,盧瑟福的助手威爾遜獲諾貝爾物理獎(成就:發明霧室);

1935年,盧瑟福的學生查德威克獲諾貝爾物理獎(成就:發現中子);

1948年,盧瑟福的助手布萊克特獲諾貝爾物理獎;(成就:用霧室照片首次成功地驗證了人工輕核轉變,即氦-14核俘獲α粒子變為氧-17。創製了霧室照相受自動計數器控制的裝置,在C.D.安德森發現正電子後的短短幾個月,布萊克特就用他拍攝的正負電子成對產生過程的宇宙線徑跡照片有力地證實了正電子的存在。)

1951年,盧瑟福的學生科克拉夫特和沃爾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成就:人為加速的原子粒子方面的開拓性工作)

1978年,盧瑟福的學生卡皮茨獲諾貝爾物理獎(成就:發現了氦的超流態)。

相關焦點

  • 一套郵票拯救了現代奧運會?|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一套郵票拯救了現代奧運會?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真的發生在現代奧運史上。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希臘集郵愛好者戴米特斯薩克拉夫斯提出一個建議,那就是發行一系列的紀念郵票並高於面值發行來籌集款項,經過商議,組委會委員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發行了這一系列的郵票。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這些郵票很快幫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奧運會需要的場館資金有了著落。當然郵票是資金來源的一部分,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出資百萬最終促成了首屆奧運會的順利舉辦。
  • 馬雲爸爸:「核心技術牛才是真的牛」,中國幹細胞技術可比肩歐美
    在昨天(4月22日)召開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上,針對如何自己掌握核心技術這一「命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指出「核心技術牛才是真正的牛」!他認為,真正的大企業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擔當有多大;不是看市場份額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關鍵的技術,「市場份額牛不叫牛,核心技術牛才是真正的牛。」其實對於高端的核心技術,世界各國早已經密切關注並展開深入研究。而這其中,又以幹細胞研究與基因工程尤為突出,得到長足的發展,世界上對於幹細胞的研究主要分為四大派系。
  • 故事:微觀粒子發現史之三:盧瑟福不但提出了原子模型,還找到了質子
    盧瑟福更是神人,簡直就是一個勵志帝,他可沒有老師湯姆孫優厚的家庭條件,他就是一農家少年,其實象湯姆孫這麼好家庭條件的真不多,不過人家愛學習,放個牛砍個柴也忘不了看書,結果就鬧出了笑話。盧瑟福的母親要他放牛的時候順便撿柴火,對於盧瑟福這麼聰明的人來說,自然不會老老實實地幹活,他把柴火綁在了牛尾巴上,為什麼不放在牛背上呀,因為他要騎在牛背上,結果進門的時候牛尾巴落在門外,牛一使勁尾巴掙斷了,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點熟悉呀,我們洪武朱皇帝也幹過這活,不過盧瑟福沒有象朱元璋一樣把牛吃了,因為這是他自己家的牛。
  • 神奇故事,小夥竟是神仙轉世力大無窮,比牛拉車還快|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故事發生很久以前,聽爸爸說,這是村裡傳下來的故事。爺爺輩的爺爺輩。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了。只知道聽爸爸說,那個人很神奇。那個時候,牛還是很稀缺的農業勞動資源。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三:盧瑟福不但提出了原子模型,還找到了質子
    其實老湯姆孫的原子模型還可以叫做梅子布丁模型或者棗糕模型,總而言之一句話,老湯姆孫是個吃貨。老湯姆孫提出西瓜模型以後得意洋洋,以為又創造了一個奇蹟,說不定還能獲一次諾貝爾獎,可是沒想到了他的學生——盧瑟福。
  • 除了自己獲獎,還培養了9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盧瑟福或是最強導師
    看過盧瑟福在實驗中的表現,或許你會發現他真的不是一位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家,愛誇耀自己的成就,和學生們的關係也非常密切,這怎麼看起來有點不靠譜呢?實際上並非如此,驕傲只是他對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種肯定,但當人們評論盧瑟福的成就時,總要提到他是一位非常負責任的老師,用「桃李滿天下」來稱讚毫不為過。
  • 「牛」遍世界,各國生肖牛郵票來啦,快來看看長啥樣!
    這套郵票是由旅法華人藝術家陳江洪設計,他希望通過郵票的設計,多講一些故事,多向法國民眾傳達一些中國傳統文化。  從法國郵政提供的辛丑牛年郵票樣張來看,該套郵票含兩張小型張。單枚綠色平郵上繪有一個手持梅花的男童,騎在一頭戴著大紅花的大公牛背上,仿似在默念著什麼;而國際通郵上則繪有一頭昂首的大公牛,精氣神十足。
  • 盧瑟福從挖土豆的窮小子到科學偉人
    盧瑟福的祖父本來是個蘇格蘭人。後來到紐西蘭,開始了新的生活.盧瑟福小時候家裡的兄弟姐妹眾多,生活也異常艱苦,但他很努力,從小學習成績就非常好。盧瑟福非常想去英國深造,好在當時有個倫敦博覽會提供的獎學金考試,競爭激烈,本來他也沒報太大希望。
  • 除了自己獲獎,還培養了9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盧瑟福或是最強導師
    在他擔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期間,由他直接或者間接教出的學生,共有11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這個實驗室也因此被稱為「諾貝爾獎得主的幼兒園」。1937年,盧瑟福病逝後,與牛頓和法拉第並排安葬!紐西蘭百元大鈔也印上了他的頭像!
  • 這學習法開掛了吧,最牛華裔數學家的求學之路|百家故事
    這學習法開掛了吧,最牛華裔數學家的求學之路。說到高智商,大家第一反應基本都是:史蒂芬-霍金: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IQ160。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著名物理學家,IQ200。3歲時,大神陶德軒已經能和6歲的孩子比拼讀寫和算術能力了。三歲半他就進入了小學,但是和其他比他大的孩子玩不到一塊,他退學回到了幼兒園。但是,驚人的是,在幼兒園的一年多時間裡,他母親領著他學完了小學的全部課程(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畢竟,傷仲永的故事,還是令人「刻苦銘心」的)。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
    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但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當然,這個人是歷史上的唯一: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
    盧瑟福的一生,創建了原子物理學,啟動了放射性科學研究,並開創了使用人工加速粒子轟擊進行核裂變實驗的先河。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
  • 搞笑諾貝爾獎落幕:科學是嚴肅的,但欣賞科學的方式卻不一定嚴肅
    搞笑諾貝爾獎落幕:科學是嚴肅的,但欣賞科學的方式卻不一定嚴肅 2018年搞笑諾貝爾獎獲獎名單1、醫學獎:過山車可以加速腎結石脫落。
  • 【揭秘】看《天文現象》郵票背後的設計故事!
    我們有幸邀請到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天文現象》郵票設計者原藝珊、責任編輯幹止戈、《天文現象》明信片和版票冊設計者王國政來到直播間,和大家分享郵票郵品設計背後的故事。在回顧之前,首先和大家科普一下:中國郵政定於2020年6月21日發行《天文現象》郵票一套5枚,名稱分別為:日環食、月全食、流星雨、大彗星、水星凌日,面值分別為:1.20、1.20
  • 盧瑟福:勇闖原子結構秘宮的「科學鱷魚」
    鱷魚,是盧瑟福科學精神的象徵。(網絡圖) 這個銅像的主人就是被同行稱為「科學鱷魚」的盧瑟福。盧瑟福絕對算是全世界對諾貝爾獎貢獻最大的人,因為他和他的學生,一共12人相繼獲得諾貝爾獎。一個多月後,在助手蓋克等人的幫助下,試驗裝置終於完成:一個金屬箔當靶,另一個是「α」粒子的發射源;旁邊置放一個螢光屏,屏後加個顯微鏡。 預備,開始!在黑暗的實驗室裡,盧瑟福靜靜地坐在顯微鏡前觀察整個衝擊過程。只見「α」粒子以每秒兩千米的速度穿過金屬箔,然後在螢光屏上留下點點星光。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靶飛走了,只有個別「α」粒子被彈了回來。
  • 生肖郵票發行 在澳門銷售3000個
    澳門特區郵電局分別於5日、20日發行第四輯生肖系列郵票的第二套「牛年」,以及第九套以「牛年」為題的生肖系列郵資標籤,發行數量為100萬枚。據介紹,第四輯的設計概念以四季的「春夏秋冬」來表達。玉鼠甫去,金牛方來。新春伊始,「牛」自然成了「年」的題中之意。
  • 又一個「桃李滿天下」的老師盧瑟福
    我們之前提到的費米、J·J·湯姆遜培,不僅自己獲得了諾貝爾,自己也有好多的弟子獲得了諾貝爾,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歐內斯特·盧瑟福,他同樣培養了十一個獲得諾貝爾的學生和助手,當然他也是湯姆遜的弟子,這位原子核物理之父,被認為是繼法拉第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歷史上的今天
    盧瑟福的一生,創建了原子物理學,啟動了放射性科學研究,並開創了使用人工加速粒子轟擊進行核裂變實驗的先河。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撰文 | 陳關榮(香港城市大學)歷史上有許多出色的科學家,按媒體喜歡的說法,都不幸地「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歷史上的今天
    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撰文 | 陳關榮(香港城市大學)歷史上有許多出色的科學家,按媒體喜歡的說法,都不幸地「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當然,這個人是歷史上的唯一: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
  • 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
    由於在他的金箔實驗中發現了盧瑟福散射現象。為紀念他,第104號元素被命名為「鑪」。歐內斯特·盧瑟福祖籍蘇格蘭,祖輩皆務農,盧瑟福兄弟姐妹一共12人,他排行老四。他的童年是艱苦,12個兄弟姐妹的生計全靠父母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