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欲望,是永遠填不滿的黑洞」,一部讓人生理不適的電影

2021-01-15 文文讀電影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水形物語》這部電影,似乎人類和異姓物種相處竟是如此唯美,但是如果這種事情真正發生,你又是怎樣的心態的,跨越物種的愛,不只是心裡的牴觸,更是生理上的不適,而今天跟大家講的這部電影《人工進化》就很重口味,很可能會引起不適,也讓你看清人性,千萬不要輕易去試探人性,不然不知道後果是多麼的可怕。

男主和女主是一對擅長基因重組研究的科學情侶,他們一直在進行一項秘密的實驗,就是女主將自己的DNA樣本跟高級動物的DNA相結合,然後培育出了一個半人半妖的新奇物種Dren。說了是秘密實驗,自然就不會讓別人直到,只有男女主兩個人知道,他們只能將Dren給圈養起來。Dren成長的速度很快,它還逐漸的顯露出兩性特徵和殘暴的一面。身為女性的Dren誘使男主跟男主發生了關係,後來Dren的性別又改變,強行和女主角發生了關係,男主發現後,正要從背後襲擊Dren,被Dren發現殘暴的撲倒,本以為女主要殺了Dren,結果她又心軟了,最後男主領了盒飯,女主也狠心將石頭砸向這個物種,Dren死了,女主心灰意冷,但是又懷上了Dren的孩子,最後成為實驗的一部分。電影裡面有很多關於人性的點。

比如女主禁止Dren出門,你以為是怕它傷害無辜,其實是怕自己的秘密被暴露,女主抱走它最愛的貓咪,你以為真的是怕感染?其實也是,但更多的是怕自己的實驗對象受到偏差,影響自己的實驗結果。你以為最後女主的痛哭是因為捨不得嗎?確實也是捨不得,但其實是捨不得自己為實驗而耗盡的心血。更不用說最後女主懷上了Dren的後代,她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打掉這個怪胎,直到最後,女主的欲望都沒有停過。人類的貪慾,人性真的禁不起任何的試探,我想他們並不是「科學家」,只是借著科學家的幌子,希望用實驗帶享受那些無窮無盡的財富而已。而整部電影裡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有一條所言非虛,就是對於「科技」的恐懼,如今,在全世界都在為生物基因工程研究方向快馬加鞭的時候,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一個警示,人類,是有不可觸及的底線的,你永遠不知道你突破底線所得來的東西,暗藏了怎樣的危險,會給人帶來怎樣的災難。

相關焦點

  • 無底洞之謎,地球上真的存在這種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嗎?
    關於無底洞的說法其實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只不過那一直是我們人類的一種想像而已,難道說在地球之上真的會存在這種永遠也填不滿的無底洞嗎?不過縱觀歷史,無論是在國內的歷史典籍,還是國外很多不同的文獻,都曾經多次提到過關於無底洞的記載,這樣說來或許在地球之上真的存在於這種永遠也填不滿的無底洞。
  • 電影《無極》為何很多人都說是爛片,其實是你沒看懂
    2020-11-25 03:16:21 來源: 流行小九公社 舉報   電影
  • 《星際探索》:又一部被觀眾打壓的「神作」
    在現在的科幻電影隨隨便便就能穿越星雲、探索黑洞、進行星際交流的時代,《星際探索》卻把故事的主線設置為一個從地球經由月球和火星前往海王星的信使故事。一個太空版的「奧德賽神話」。導演想把它做成一部「最真實的太空旅行」電影,但又有著《現代啟示錄》的詩意以及《2001太空漫遊》的哲學思考。令人高興的是,他全都做到了。
  • 無限塌縮,欲望的黑洞 | 漫漫看
    今天給客官們推薦一部坎城獲獎的英國短片電影《THE BLACK HOLE》黑洞,由Philip Sansom / Olly Williams導演編劇,片長僅僅三分鐘,短小精悍濃縮了一個核心話題進行探討。男豬腳深夜加班要列印個東西,可印表機卻不聽使喚的抽風了。
  • 這部電影,早已把黑洞的秘密公布於眾
    但當有些人還沒明白黑洞,卻有媒體先把照片版權據為己有。這種行為,引發了網友們的不滿和討伐。由此可見,黑洞的魅力真的無人可擋。 電影人對黑洞也充滿無限的幻想,這些年宇宙題材的電影也層出不窮。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再次重溫一下,一部跟黑洞有關的經典電影。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豆瓣評分9.2分,電影《星際穿越》
  • 冷暴力的人,心中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一個鍾小芹根本填不滿
    那些擅長在婚姻中對伴侶進行冷爆力的人,內心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有時是妻子,有時是丈夫,他們的冷暴力給他們的伴侶和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和苦惱。這類人,就象是煙花,他們把最光彩、最溫柔、最寬容的那一面都留給了外面,而對自己的家人,只留下燃燒後光禿禿的炮仗。因為回到家裡,他們沒有能量了。他們無法和人建立起深度的情感關係。
  • 希臘出現無底洞,海水填了30年也填不滿,科學家不敢深挖
    比如,黑洞就是一個難以測量的的物體。 目前我們對於黑洞的了解僅僅只是停留在照片的階段。但是前不久對外公布的黑洞照片已經是人類歷經多年才可以衝洗出來的。之前很多人說黑洞是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通道,但是我們都知道當人們靠近或者說任何一個物體靠近黑洞的時候,都會被黑洞撕碎,屍骨無存。所以到底黑洞是不是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通道,還值得進一步去研究。
  • 必看的關於黑洞的高評分電影
    與2年前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一樣,這次,人類有史以來觀測到的首張黑洞照片已正式發布!黑洞,這令天文學家和好萊塢場景設計師都無比著迷的神秘天體,我們無數次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過的場景,今天,我們終於可以看到它們的真面目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愛因斯坦的預言是正確的!
  • 人類的欲望決定了物質財富永遠不會極大豐富
    自然界存有的土地、海域、領空及其中蘊藏的人類需要的物質也屬於財富。人的生命體即身體同樣是財富。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欲望的人。處於生存的本能,人的欲望必須滿足自己所需,而且這種欲望有無窮無盡的特性。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是建立在一窮二白基礎上的,那時的人們特別是農村的人們對財富的要求並不高,只要生活穩定,能吃的飽穿的暖有個不錯的房屋住所就能滿足要求。
  • 諾獎得主追問何為醫療的使命:即使技術在進步也填不滿人類的欲望
    此外,對「人應該怎樣存在」這樣的觀念性問題進行討論時,我們也常常感到其在應對實際問題上的局限性,這是不是因為當我們從這樣的觀點出發進行討論時,雖然是無意識的,但實際上是以「人類是一種特別的存在」為前提進行討論的?
  • 黑洞vs 腦洞的5部電影:《星際穿越》神作之名當之無愧!
    這張照片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為這是100年來,人類第1次部分窺探到了黑洞的真容。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依據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推導出,宇宙中存在一種引力無比巨大的星體,1967年美國物理學家惠勒將其命名為「黑洞」。這種天體一直是天文界最受關注的現象之一,因為其神秘、深邃、連光都無法逃脫的特性,持續勾動著人類的最原始的求知慾望。
  • 這是一部讓人難以入睡的電影
    導語:這是一部讓人難以入睡的電影由威廉·卡梅隆·曼澤斯( William Cameron Menzies)執導的影片《來自火星的入侵者》( Invaders from mars)(1953),就是一部現在仍然能夠讓那些想過安穩日子的人難以入睡的電影
  • 《黑洞頻率》科幻電影融入親情元素——珍惜時光,珍惜眼前人
    電影《黑洞頻率》以時空穿越為題材,情節充滿懸念又跌宕起伏,其中真摯動人的父子親情是影片想要傳達的元素,中年警察約翰靠一部老式無線電與30年前的父親隔空對話,幫助父親火場逃生,最後父子倆攜手應對歷史改變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獲得完美結局。
  • 盤點10部平行宇宙和黑洞電影,你想回到過去還是未來?
    蒼穹萬物,浩渺的宇宙,總能激發我們的興趣和靈感,小的時候喜歡看那些科普讀物,而長大後視野更開闊了,想像力也無限放大,對這種題材的電影倍感興趣!今天,就盤點下關於黑洞或者時光穿梭的電影,也請大家發揮熱情來進行補充!
  • 《星際穿越》:諾蘭對一部46年前科幻電影的「回答」
    然而在取得這些具有開拓性和探索性的成就之後,人類不僅沒有征服蒼穹環宇的愉悅,反而在更加客觀地審視這個世界之後,越發地感受到自我的渺小和無知。而在這份無知意識裡,又是人類面對大自然不自信的自我懷疑和難以定位的自我認識。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科學的探索是徒增煩惱,索然無味的,社會的分工,以及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是冷酷無情的。
  • 什麼樣的黑洞神片,敢正面打臉「星際穿越」?
    人進入黑洞後是什麼狀態?真的如電影裡表現的那樣嗎?完全不是。儘管《星際穿越》請來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他甚至在《生活大爆炸》中有客串,但電影在探索黑洞深處的秘密時,還是逃不過向藝術「妥協」的命運。
  • 《異度空間》:張國榮生前的最後一部電影,看完讓人沉重!
    《異度空間》:張國榮生前的最後一部電影,看完讓人沉重!《異度空間》由張國榮 、林嘉欣、李子雄主演,講述了章昕因經常看到靈異幻象,求助心理醫師阿佔,在這一過程中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情,但是一直不信有鬼的阿佔最終也遇到了鬼 。
  • 一部電影,陰影多年
    甚至大到了一種程度時,還會引起人的生理不適。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就有一部「超大尺度電影」當真嚇跑了一堆觀眾—— 《被塗汙的鳥》Nabarvené ptáe單看海報,就十分震撼。豆瓣上的網友們如此評論:「尺度最大」「生理不適」「最壓抑」這部電影有如此大「噱頭」,要歸功於其同名原著小說——波蘭裔美國人耶日·科辛斯基所著的《被塗汙的鳥》。
  • 地心引力:一部超寫實的、最優雅、最有力量的科幻電影
    這是一部超寫實的,以堅實的科學為內核的太空科幻佳作。科幻電影有軟硬之分,這部電影就是硬科幻電影的佼佼者。那麼什麼是硬科幻電影那,網上有評論說有大製作、大場面,憑電影特技技術取勝的科幻電影就叫硬科幻電影,我感覺這完全是扯淡。
  • 太現實,《人類清除計劃3》是近年來湧現的反烏託邦類電影!
    有小市民的無奈抵抗,有低下組織的救死扶傷,也有參議員從更高層來改變這個吃人的規則。所以整個故事的含義就本質上的提升。這是一個好現象。看似瘋狂耍狠的貧民在互相殘殺,精英才是導演和玩家,中產要守著一屋子的瓶瓶罐罐,兩頭不靠,永遠都是被宰殺的對象。拋開背景設定,現實,原本就是如此。這是最有想法的一部比前兩部更深刻,極度荒誕的劇設背後,是對現實社會冷酷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