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欲望決定了物質財富永遠不會極大豐富

2020-11-24 中國創新網

  工業革命還沒到來前的封建社會,人類一直處於農業時代,同時還混雜著遊牧時代和漁獵時代,那時的人們生活相當簡單,無非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的基本要求也不高,只要吃飽穿暖、有個折風擋雨的住所就行。至於權貴階層和某些商家

  富裕階層,他們的要求要高些,不但要求衣盛食豐,還謀求有更多的金銀財寶,行有騾馬小轎,住有四合庭院。對普通百姓來講那已是天堂般的生活,一般平民百姓就是望眼欲穿也過不上那種「豪華」生活。

  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還處於封建王朝的統治時期。當西方世界的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的大門時,西方世界的工業產品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這些產品名字的前面都被中國人冠上一個「洋」字,例如洋車、洋油、洋火等。辛亥革命在20世紀初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後,西方世界的各種思想、主義紛紛傳入中國,使中國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萬花桶式的思想理念景象,從而繼春秋戰國時期後又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思想的混亂也帶來了社會的混亂,加上外族(日本)的入侵,中國人民通過14年不屈不撓的抗擊侵略鬥爭,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後又通過內部鬥爭,終於又完成了大一統。一種思想、一種主義也佔據了統治地位。苦難的中國人民總希望通過艱苦勞動,過上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生活。

  物質財富包括必須的食物、衣物、住房以及勞動工具和用勞動工具生產的需要的所有產品(包括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等。自然界存有的土地、海域、領空及其中蘊藏的人類需要的物質也屬於財富。人的生命體即身體同樣是財富。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欲望的人。處於生存的本能,人的欲望必須滿足自己所需,而且這種欲望有無窮無盡的特性。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是建立在一窮二白基礎上的,那時的人們特別是農村的人們對財富的要求並不高,只要生活穩定,能吃的飽穿的暖有個不錯的房屋住所就能滿足要求。隨著工業的逐步建立和發展,人們不再滿足原有的生活,開始追求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三大件」。吃喝穿住也不再滿足原有的現狀。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人們的吃喝等基本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時百姓們也在追求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新「三大件」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社會的飛速發展,像電話機、收錄機、照相機、DVD、電腦、電風扇、空調、電磁爐、微波爐、高壓鍋、電飯鍋、抽油煙機、新型家具、手機等等琳琅滿目的工業產品不斷地走進千家萬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舊的工業產品在不斷淘汰,新的工業產品不斷登上生活舞臺,如無線的手機取代了有線的電話機等等。

  現在人們主要追求城市裡的住房和轎車(簡稱車房)這種發達國家公民才能享受到的具有高級生活水準的「奢侈品」,且現在城市公民已基本普及,農村居民住房條件已大大改善,很多已在城市買了住房,轎車更是走進千家萬戶。當然,由於貧富不一、差距較大,很多農民對車房這兩樣東西還是望洋興嘆。他們不是不想擁有這兩樣財富,但由於缺乏資金無法擁有。人都是有欲望

  的,有欲望就有羨慕,有羨慕就有努力爭取,努力爭取就只有靠奮鬥,如果人人靠奮鬥、靠合法的收入才能獲得財富並過上富裕生活時,這個社會就是良性社會。

  有車有房的人就滿足現狀了嗎?其實很多人永遠滿足不了現狀,他有一套房時,還想擁有二套房,當擁有了二套房,還想擁有三套房,住房多了,他還想著換別墅式住房。當人們開著十多萬元的汽車時,他又想著換個三十萬元的汽車,當他擁有了三十萬元的汽車時,他又開始想著五十萬、一百萬元的汽車。我們常說知足常樂,問題是面對社會的貧富不一加上分配不公(主要還有很多非法所得)的萬花世界,真正知足的又有幾人?欲望是一種對能給以愉快或滿足的事物或經驗的有意識的願望,有時表現為強烈的嚮往。欲望是天生的,是生存的本能,也是人自私本性的一種表現。

  只要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新型科技產品就會源源不斷地湧入社會、接踵而至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科技的飛速發展,目不暇接的新型產品令人眼花繚亂。人有欲望決定了人都想擁有或享受新科技成果,例如當他擁有了房子還想擁有房車,擁有了汽車還想擁有私人飛機,擁有了家政機器人還想擁有具有超級決策能力的替自己勞動賺錢的智慧機器人或替自己感受大千世界的分身機器人,擁有了老婆還想擁有逼真的聽話的超高智慧機器人老婆。當他不滿足旅遊本地的風景名勝時,他還想著遊走瀏覽全國的名勝古蹟,進一步又想著出國遊,更進一步的欲望是又想著飛往太空實現太空遊。

  不但個人,國家也是如此,國家也得根據國家公民的願望以及世界的發展變化趨勢不斷發展。今年有多少裡程的公路和鐵路,明年計劃要分別增加多少裡程。當現有的公路、鐵路運輸系統不夠用時,就要計劃建設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而且每年都增加其裡程。儘管中國的高速公路、高鐵的總裡程已達世界第一,但由於中國領土遼闊、人口眾多,還是覺著不夠用,還得繼續建設,根據國家戰略需要,我國人煙稀少的西北地區還得擴展完善公路、鐵路建設。將來還得逐步建設地下公路和地下鐵路(不算已有的城市地鐵)通道,同時還得建設地上(空中)公路、鐵路。高鐵速度越來越快,普通高鐵運營速度已達350公裡/小時,常規導體磁懸浮列車時速可達400~500公裡,低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時速可達驚人的4000公裡。發達國家發展火箭推動、衛星上天、載人航天飛行、登陸月球、空間站。我國也得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逐步發展航天事業,也製造了各種推力的火箭,實現了各種衛星的發射、載人航天飛行、建造屬於自己的空間站。未來還要實現登月、登火(火星)計劃,再進一步還要實現太空移民。

  國家的發展基本都是根據公民的願望來發展的。公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以住房為例,與上個世紀相比,現代的房屋已相當豪華。電器化已進入大眾家庭。目前工程師們正在設想和建造未來的精明住宅(「智能」房子),這種住宅具有超乎尋常的系統和功能,當人離開房間時,電燈、電視、電腦等自動關閉。各電器於何時通電與斷開均可在一臺中央電視顯示器上顯示出來。當某個竊賊闖入房間時,設在房間的傳感器立即觸發報警器。各種類型的傳感器還能探測房內的煙霧、煤氣含量、空氣品質、光度、溫度、溼度、火災等,並加以自動調節。通過手機遙控系統,你無論是在班上、旅遊的路上或其他什麼地方,均可遠距離控制家內設施,如啟動爐灶,防止孩子某些不安全舉動等。將來的房屋與其說是住房,不如說是一部「生活機器」。房子已與立體螢屏牆壁、診斷保健裝置、日用電器系統、搖控辦公室系統、環境智能系統等溶為一體,就連地板和天花板也似電視屏幕的。利用一種接口連網裝置,使房屋與你也融為一體,你的各種感受立即在屏幕上反映出來。如此高技術的集合體,註定會使無生命的物體變為有知覺的夥伴。室內幾乎用不著打掃,因房子封閉嚴密,進入房內的空氣都是嚴格過濾的。當你欲欣賞外部世界的美景時,牆壁在不知不覺地消失,這是立體影視屏牆壁或調色玻璃的變幻術。鮮花靠自動澆水,設備靠自動控制,感覺掃射眼在各個房內巡視,並及時向你匯報情況。家用機器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從清掃地板、守衛、主管直到顧問、家庭醫生等等。家具也變得「靈巧」起來,它能與主人對話和在房內移動,自覺服從主人意願。電力供應除集中供電外,牆壁本身的太陽能發電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房內的診斷中心除及時告訴你每天的身體狀況,還將通過中心電腦及時通知廚房製作適合身體所需的藥食食物。生活或醫療診斷技術是如此的發達,就連上廁所也能隨時得到大小便的化驗結果。可見,人類的需求根據欲望是不斷提高的,健康長壽和舒適方便是這類需要的核心目的。如上述所言,身體也是財富的一部分,就健康長壽而言,人人都想活到百歲以上,當人類的平均壽命達到了百歲時,人們就想擁有二百歲壽命,當二百歲也能實現的時候,人們就想將壽命延長的三百歲、四百歲、五百歲等等永無止境。

  慾壑難填,當人滿足了衣食住行時,就開始要求衣食住行的質量,當人出行很方便快捷時,他又巴不得出現更便捷的交通工具一步到達,當人可以走遍全球的每個角落時,他又想上火星上逛一逛,當人可以行走整個太陽系時,他又想到外行星系走上一圈。當人可以穿梭銀河系時,他又想著飛向河外星系。但人類盡其所能也無法滿足每一個人的要求,每個人都想圍繞地球轉上幾圈,但不可能達到為每個人都配上一個火箭和太空艙。不可能人人都有一個空間發動機,更不可能為每個人都配上一臺超空間發動機。從而不可能人人都能實現太空旅遊的願望。從這方面來講,科技無論多麼發達,也實現不了每一個人的願望。因而物質財富永遠實現不了極大豐富。

  文/張雲江。(作者簡介:山東平邑縣人,臨沂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獲國家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發表論文及其它各類文章60餘篇。出版綜合類學術專著1部。代表作:《超人類文明》)。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100年內人類物質將極大豐富《區塊鏈經濟學》著名作家皇帝 第9集
    呆呆趕緊走了兩步,做在前排,「嗯……馬……教授,我這一路吧就在想,為什麼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100年,也就是幾代人的事情,甚至長壽者,活到老的時候就會進入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老馬教授託了下老式眼睛,厚厚的眼鏡片內,一隻眼睛閉了起來,另一隻眼睛眯著,大嘴一咧,「呆呆,誰告訴你的需要100年?快的話,30-50年就可以實現!
  • 為何越富反而越不幸福▏共產主義社會其實不是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
    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推論:共產主義社會並不是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因為共產主義社會應該是人民和諧幸福的社會。為何越富有反而越不幸福?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不是時鬢的經濟學課程,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而是沙哈爾主講的「幸福課」。
  • 「人類的欲望,是永遠填不滿的黑洞」,一部讓人生理不適的電影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水形物語》這部電影,似乎人類和異姓物種相處竟是如此唯美,但是如果這種事情真正發生,你又是怎樣的心態的,跨越物種的愛,不只是心裡的牴觸,更是生理上的不適,而今天跟大家講的這部電影《人工進化》就很重口味,很可能會引起不適,也讓你看清人性,千萬不要輕易去試探人性,不然不知道後果是多麼的可怕
  • 人類消失後,留下的痕跡能輕易抹去?這3種物質永遠不會消失!
    人類消失後,留下的痕跡能輕易抹去?這3種物質永遠不會消失!人類在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看似強大實則渺小。可喜的是,地球在人類的改造下完全大變樣了,有人認為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從地球上消失了,估計留下的痕跡也不會保存多久。科學家卻不這樣認為,有三種物質可以證明人類曾經存在過,就算過個上億年,都不可能消失。人類消失後,留下的痕跡能輕易抹去?這3種物質永遠不會消失!3種可以證明人類存在過的物質首先第一種是鈾。
  • 「物質極大豐富」▏當今富豪們的人生是不是共產主義社會人生
    人類未來一定、應該有一個最美好的社會,這個社會在中國就叫做共產主義社會。當然,在西方一定,也應該有個人們憧憬的,最美好的社會,這個社會叫什麼社會呢,小編就不知道了,叫天堂,還是烏託邦?——在本篇,我們把他們就統一叫做共產主義社會。什麼是共產主義社會?在一般國人的心目中,共產主義社會就是物質極大豐富和按需分配的社會。
  • 強烈的欲望是吸引財富的磁鐵
    賺錢的欲望很重要。心中常存想要富有的欲望,行動上便會信心十足。如果再之以必勝的決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得到你所渴望的第一桶金。洛克菲勒小時候,全家過著不安定的日子,一次又一次被迫搬遷,歷盡艱辛橫跨紐約州的南部。
  • 百篇中國人的自然哲學體系,常樸子:欲望的規律
    我們可以稱這種永恆為存在的能性、動性、繼性的統一,也可以稱其為物質的能動量守恆。一種存在隨之結束,另一種存在便為之誕生,這是宇宙的絕對的必然。也就是說,一種物體可以結束,但物質不會結束,它不構成這個具體,它就必然構成那個具體。從宇宙的運動情形來看,永恆則是物質和物質的本性,以及物質的運動。如果從生活的這一角度來看,永恆則是生命的生殖循環。
  • 心理學家:不到萬不得已,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
    但是,行為心理學家卻認為:不到萬不得已,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這是為什麼呢?思維的特性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感到很困,很想睡覺,但手頭還有些事情沒有完成,於是強打精神把事情做完。等想休息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絲毫沒有睡意。
  • 在極大豐富的世界
    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社會制度的變革,但是又不可否認這是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的歷程。科學技術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石器,青銅器,鐵器,石頭城堡,大型木建到火藥,電力,石油,新型材料,燃料,人類花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次是人類的聯合競演在神話破滅中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凡是輕戰和嬌奢淫逸之輩皆入歷史紅塵之中。但是極大豐富的世界真正給予我們是永恆的幸福嗎?而實事證明一切的幸福皆緣自於磨難,不經歷修心煉力不易參透其中的奧妙之處。
  • 從物質匱乏到極大豐富 六千市民動情講述餐桌上的變遷
    從物質匱乏到極大豐富 六千市民動情講述餐桌上的變遷 2018-12 2018年12月14日 13:23 來源:北京日報 參與互動    從物質匱乏到極大豐富
  • 《回到未來》,物質極大豐富的產物
    一切都因為電影從業人員在美國特別強大的那個階段,每個人都得到了極大的物質滿足。所以,他們有耐心和精力去琢磨每一個細節。〈回到未來〉,正是在那個年代出品的。從構思開始,就是絕妙的!現在也覺得不可思議。它滿足了市場需求的同時,把故事編的如此完美。
  • 人類的欲望可以分為兩種
    人類的欲望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比較簡單,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也就是生存的欲望。活著,保命,生命的本能,這種欲望霍布斯稱之為「自我保存」,這是生命的本能。那麼我們接著看,假定這個食品非常充裕,資源非常豐富,是不是就比較有安全感了呢?其實不然,即使生存資源不是很匱乏,人類之間依舊會有衝突,這是因為人類還有另外一種東西,超出了你的自我保存,霍布斯管這個叫「虛榮」。虛榮和自我保存最大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呢?是對資源需求的有限與無限。
  • 馬斯洛需求理論:你的欲望直接決定你的未來?
    欲望是人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沒有欲望,那他也就代表著很難再有進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追求平淡的人,往往最後都變成了平庸的人,因為他們總是誤讀了什麼是平淡而在我看來,一個人不管處於什麼樣的階段,其實都應該懷揣著一顆樂於進取的心,不然就是逆水行舟,遲早敗下陣來這就是為什麼人類可以從過去的野生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現在的文明社會
  • 辯證唯物論者對精神到物質,物質到精神的經典論述,文化誦讀
    辯證唯物主義者,是從物質到精神的認識。而從精神到物質的認識是修佛修道信主者的修心意識。宇宙之主,或者說是上帝。老百姓說是老天爺爺。而對老天爺爺的認識,或說佛道神的修煉意識是從修心信主的精神到物質的認識的體現。整個世界當中,一直以來就存在著,唯物論與唯心論的相互矛盾的爭論。
  • 人類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是無邊界的 無止境的 敬畏欲望
    因此,可以推斷,人類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是無邊界的,無止境的。萬萬億級需求規模,相當於萬萬億級規模的欲望,不限於衣食住行學遊健康教育,未來更注重的是體驗式工作、生活、享受、探險、刺激。頭腦風暴的話,人類的欲望無邊界,無止境。
  • 佛教的人生欲望觀——陳兵
    關於人類普遍具有的基本需要或需求,心理學家有多種說法。一般分需要為生理需要、社會性需要,又有物質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兩種需要,及食慾(自己保存欲)、性慾(保存種族欲)、遊戲欲(自由欲)三欲等區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五層需要說,在當代世界影響極大。
  • 人性二元論—欲望和本能的區別和聯繫
    飲食和男女之事是人固有的欲望,這個表述很好理解,而對死亡和貧窮的厭惡的心理狀態是不是也是一種欲望?如果是,哪人的欲望就不僅僅是滿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了,人們對生的渴望,對財富的渴望,這些都是一種需求,一種滿足,可以說是欲望;而厭惡之心,雖然是一種心理活動,但它不是欲望,因為無論在心理學還是在哲學理,欲望都被描述成一種對自身滿足而產生的一種需求。
  • 精神與物質的距離,愛情與理想的勾連以及人類欲望的本質
    殘雪在解讀這篇小說時提到「美」以及人類對「美」的姿態,又提到愛情,當然愛情也屬於美,所有的抽象的理想的不可捉摸的東西都可以是「美」,而「審美」則是人類在面對現實的態度。「在地球上犯罪,向月球懺悔;在世俗中沉淪,想著月亮升華。」這被殘雪概括為典型的「藝術生活」,或說是人類在處理精神領域(月球,表弟)與物質生活(地球,我)時慣常使用的方法和面臨的處境。
  • 郭松民 | 「超級人類」還是「超級噩夢」?
    這裡使用「上帝」一詞,只是一個方便性的說法,並不是指一個人格化的神祇,而是指孕育、產生了人類,但外在於人類,不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人類的出現是物質世界規律性運動的產物。人類可以認識規律,但不可能改變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