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欲望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比較簡單,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也就是生存的欲望。活著,保命,生命的本能,這種欲望霍布斯稱之為「自我保存」,這是生命的本能。
要想維持自己生命的存在,就要有力量,也就是有能源,就好像一輛汽車,想要跑就要加油,實際上霍布斯在這方面受到當時的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影響很大,在物理世界裡,當時那個時代如牛頓、伽利略發現物體要運動,就需要有個力來推動它,假如力量消失了,運動就會停止。人也一樣,需要有各種各樣的衣食住行,各種基本的東西來保障你的自我保存。
那麼是不是有了這些就可以自我保存呢?當然不是這樣的,要想自我保存還需要安全感,比如洪水猛獸什麼的,這些自然環境對自己的威脅,想要克服這樣的一種威脅就要擁有更為強大的力量。
比如一個孩子,有父母的保護就比較有安全感,但假如就自己一個人,想要擁有安全感,就需要獲得更強大的力量,才能使自己活下來。
對生命構成最大威脅的既不是來自天災,也不是來自猛獸。相比同類對你的威脅來講,自然環境的威脅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為你想活下來,別人也想活下來。
同類為什麼對你構成威脅呢?這個道理非常好解釋。霍布斯講,首先,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比如在一個船上有個麵包,我吃了你就死了,你吃了我就死了,這個時候就必然會發生爭鬥。
舉這個例子或許太極端了,大家可能覺得怎麼能把事情說的這麼絕對呢。那麼我們接著看,假定這個食品非常充裕,資源非常豐富,是不是就比較有安全感了呢?
其實不然,即使生存資源不是很匱乏,人類之間依舊會有衝突,這是因為人類還有另外一種東西,超出了你的自我保存,霍布斯管這個叫「虛榮」。
虛榮和自我保存最大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呢?是對資源需求的有限與無限。
你要活著,要生存,你要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你胃口再大吃兩個麵包,你再冷再冷穿兩件羽絨服總是沒有問題了,若是僅僅滿足於自我保存的欲望,那麼人類社會這樣的衝突不能說沒有,但是就會少得多。
我個人有個業餘愛好,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看《動物世界》的目的實際是為了理解人類,「人之異於禽獸幾希」,我就想通過觀察動物世界,知道人與禽獸的差別的那點兒東西在哪兒呢。
我們一般會覺得人與禽獸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有理性,講善惡,知道是非什麼的,但是實際上人和禽獸不一樣的地方還有一點。
比如說一隻老虎,它嘴裡叼了一隻羊,但是被另外一隻老虎搶走了,這隻老虎當然會很鬱悶、很生氣,可能兩隻老虎會打起來,就是打輸了,羊被搶走了,這隻老虎估計也就是咆哮一會兒也就沒事兒了,很快就忘記了,大不了一會兒再去抓一隻。
但是人類不一樣,假定有兩個人爭奪一種東西,也是一隻羊,我打獵的一隻羊,被你搶走了,對於人來說,這個實際上並不僅僅代表著一隻羊被搶走了,代表了我整個人都被你打敗了,整個人的存在被你否定了,我活著有什麼意思呢?
我一定會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因為我忘不掉。人類很可悲的是還有記憶力,若是我今天被搶了,睡了一覺我就忘記了,不知道是誰搶我的,什麼仇恨都沒有了,那還是很幸福的,可惜我是忘不掉的。
所以霍布斯說,人身上還有一種更強大的欲望,就是虛榮心。若是人的利益被損害,這不僅僅是利益的損害,更是表明,人的人格、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被否定掉了。
咱們說的更誇張一點,比如說動物世界爭奪配偶,兩隻雄性爭奪一隻雌性,失敗了也就算了。但是人類社會要是兩個男人追求一個女人,或者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那簡直就是血雨腥風啊。咱們看了那麼多電視劇,實際上這就是源源不斷的動力。
霍布斯說過一句非常深刻的話「動物吃飽了是他們最安全的時候,人吃飽了是他們最危險的時候」。飽暖思淫慾,吃飽了,自我保存了以後,人的虛榮心就出來了。
虛榮心的出現導致的結果是什麼?自我保存所需的資源就遠遠不夠了,這個並不是因為資源的稀缺。現在很多人有很多房子,並不是為了住,自己住也就是那麼大地方就可以了,實際上的意義代表的就是我就是比你牛,比你優秀,你不如我。
從霍布斯的角度說,虛榮心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動力,遠遠超過為了活著。如果僅僅是為了自我保存,人要是只是為了活著,就不需要辛苦的奮鬥了,實際上奮鬥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
那麼由於虛榮心的存在,它大大的加劇了人類世界的衝突和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如果單純的只是為了自我保存,人類世界會太平得多。從這點來說,罵人是禽獸,實際上對禽獸是一種侮辱。老虎吃飽了以後就不會再去攻擊,沒必要嘛。
但是人不一樣,我吃飽了以後,我就不停的覬覦這隻羊,我看你抓了那麼多羊,我為什麼沒有,於是就開始恨你,起來鬧革命,把你推翻掉,人類社會就是這麼個循環。
大家看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哪個更和平一點還真是不太好說。這是我看了這麼多年動物世界得到的樸素的結論。確實是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啊,哈哈,這是一個反孟子式的解釋。
我們看到這兩種欲望得到的結果,霍布斯認為這人類世界就是一個永恆的戰爭狀態。這個戰爭狀態,是要解釋一下,並不一定是實際的戰爭,你拿刀砍我一下,我拿刀砍你一下,講的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防備和猜忌。
為什麼會猜忌?是因為你會擔心自己的利益和力量被其他人損害,而其他人有充分的理由來對你進行傷害,侵犯你的利益。
可能有的同學會認為,我這個人天生就與世無爭的,像王博老師講的道家,我天生就信奉道家,信奉佛家,我喜歡隱居,喜歡退讓,我不跟任何人爭。
像老子講爭是人類世界的大患,所以要「使民不爭」,讓老百姓,虛其心,實其腹,吃得飽飽的,無所用心,老子講政治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老百姓知道自我保存就行了,不要有虛榮心。
所以道家批評儒家,搞那麼多禮樂教化,把人的虛榮心都激發起來了,把人劃分了三六九等,搞了這麼多等級大家就一定會爭起來,再建立各種禮樂來約束人,這相當於抱薪救火,把人的先欲望激起來再熄滅掉,不如一開始就不讓人爭了,不分三六九等。
這是假定,有的人說我不喜歡跟別人爭,但是別人跟你爭啊,這個不由你做主啊,身不由己的。
反過來講,為了自我保存,你會怎麼辦?實際上是被迫的追求更大的力量,所以霍布斯講,一個人無論是出於自我保存的目的,還是為了虛榮心,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霍布斯用了一個詞,管這個叫「desire of power after power」,這個很難翻譯,但是非常形象,勉強用一個中文的形容詞來說就叫「慾壑難填」。
但是力量或者權力的這個事兒是個相對概念,不是一個絕對概念。不是說我獲得了多少力量我就安全了,你永遠處於一種不安全的狀態,用中國的一句古話來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