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與物質的距離,愛情與理想的勾連以及人類欲望的本質

2021-01-16 立農有料

打破科學與文學的界限,探索理性與荒誕的糾葛,達到寫實與現實的統一,這是所有具備卡爾維諾鮮明風格的作品的基礎,而他使用的手法簡言之就是:象徵。比如《月亮的距離》,講述一個很遙遠的時代,月亮距離地球就像隔壁鄰居那麼近,於是就有一群人,每夜坐船漫遊海上,用類似撐杆跳的方法來到月球上取奶。聾子表弟是個登月好手,對月球總有著熱烈而不可思議的嚮往,船長夫人愛慕著他,「我」則愛慕夫人。最終,夫人追隨表弟消失在月球上,獨留「我」苦苦思索體悟著這奇妙的三角關係。殘雪在解讀這篇小說時提到「美」以及人類對「美」的姿態,又提到愛情,當然愛情也屬於美,所有的抽象的理想的不可捉摸的東西都可以是「美」,而「審美」則是人類在面對現實的態度。「在地球上犯罪,向月球懺悔;在世俗中沉淪,想著月亮升華。」這被殘雪概括為典型的「藝術生活」,或說是人類在處理精神領域(月球,表弟)與物質生活(地球,我)時慣常使用的方法和面臨的處境。

問題是作者在闡釋這一主題時,他要如何選擇意象去告訴人們,精神與物質的距離,愛情與理想的勾連以及人類欲望的本質,當這些文學母題一再出現在作家腦海中的時候,它要如何變成一個作品,一個被稱之為小說,而不是其他任何文體的作品。其實20世紀以後,要寫什麼已經不再是作家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了,因為人類的困境到了這個時代,已經被太全面地甚至是過分地解釋了。特別是當一個成熟的作家已經很明確自己的關注點,同時又想要確立自己的風格時,他要考慮更多的往往是如何表現這個母題,讓它成為一個全新的視角,更特別更深入地進入人們的內心。而卡爾維諾在此時找到了被他大量接觸的各種科學學說,將它們提煉成為一個個合適的意象,用象徵的手段加以表現,正是出於這個目的。

相關焦點

  • 《月亮的距離》:愛情,讓人成為真正的自己
    有些人會問,如果男孩拋棄了她,那是不是幸福又沒了,不是,他至少知道了幸福的感覺,他會依據這種感覺去追求可以用幸福承載的物質形式,而不是得到了什麼,才是幸福,哪怕失去了,只要感覺在,依然還有得到幸福的機會。
  • 殺妻藏屍案 | 婚姻不僅僅是愛情,是需要物質和精神上的平衡
    我覺得,如果愛上一個沉淪的男生沒有問題,但是當愛情轉化為婚姻就有問題。因為婚姻關係需要一種制衡。遇言姐常常說,最好的關係就是志同道合。當兩個在心靈上、在自己追求的事業上達到共鳴的人成就婚姻,他們可能就是強強組合,並向著更高遠的目標而前進。那麼很多眼前的雞毛蒜皮,面對共同的理想就不足一提了。這樣的婚姻其實是一種合作夥伴、事業伴侶關係。
  • 人類的欲望決定了物質財富永遠不會極大豐富
    苦難的中國人民總希望通過艱苦勞動,過上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生活。  物質財富包括必須的食物、衣物、住房以及勞動工具和用勞動工具生產的需要的所有產品(包括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等。自然界存有的土地、海域、領空及其中蘊藏的人類需要的物質也屬於財富。人的生命體即身體同樣是財富。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欲望的人。處於生存的本能,人的欲望必須滿足自己所需,而且這種欲望有無窮無盡的特性。
  • 愛情的本質是什麼?盤點你體內那些「撩人」的化學物質
    一種簡單直接的解釋開始流傳:愛情源於某一種化學物質的作祟,是這種「愛情分子」的活躍或沉默將浪漫的愛情前來又帶走。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讓「愛情分子」這個概念變得耳熟能詳,仿佛在顯微鏡下,人們已經對愛情瞭然於胸。 誠然,科學家們已經窺探到關於愛情化學本質的一些規律,但距離闡明全貌還長路漫漫。
  • 叔本華意志論,人的本質是欲望,欲望的本質是痛苦
    叔本華的理論是唯意志論,叔本華很認同康德的把表象與本質兩分的概念,叔本華認為意志是本質的世界,現象(表象)是意志這種本質外化的表現。意志這種本質植根於所有世界裡,整個自然所有的事物包含,人,動物,植物,星體,本質中都潛藏著意志,都受意志的支配。意志是這樣一種東西,意志的目的就是尋求他的滿足。
  • 豆瓣9.0《月亮與六便士》:理想的追求,是精神和意志的高度支撐
    【精神和意志的高度】:精神世界的強烈欲望和意志力的自信度【強烈欲望,是精神世界的一把炭火】《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最後之所以能夠完成體現生命價值的畫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精神世界始終充滿了一股力量,那是追求理想的強烈欲望,甚至超過了他求生的本能。
  • 《機器人總動員》,機器人愛情表象下對人類生命意義的叩問和哲思
    科技的進步為人類社會創造了高度富有的物質生活,人類的一切需求似乎都可以得到滿足。隨著對科技日漸加劇的依賴程度,現實中,我們發現這種科技的進步卻造成了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科技如同一把雙刃劍為人類夢想插上了翅膀,卻也無形中成為人類夢想實現的現實枷鎖,科技進步能否抵消環境的惡化帶來的惡果,這是本片隱含的深層叩問。
  • 柏拉圖《理想國》:不為某個階級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幸福
    公元前四世紀時,有位名為愛斯基尼斯的著名雅典演說家,曾公開在法庭上陳述說:「迷戀上一位貌美如花、風姿翩翩而又舉止得體的少年,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這是任何一位感情豐富而又明智的男性必然會產生的愛情,是不可違抗的。」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將人的心靈分為三部分,一為欲望,二為激情,三為理智。
  • 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當物質與精神分離,哪個才是真正的你?
    那麼在笛卡爾的二元論中,人類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思想和肉體為何又是分離的呢?在西瓜視頻創作人【小播讀書】的作品【笛卡爾哲學系列五:人的本質是什麼,心靈和物質有什麼本質不同?】中,就有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討論,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
  • 辯證唯物論者對精神到物質,物質到精神的經典論述,文化誦讀
    辯證唯物主義者,是從物質到精神的認識。而從精神到物質的認識是修佛修道信主者的修心意識。宇宙之主,或者說是上帝。老百姓說是老天爺爺。而對老天爺爺的認識,或說佛道神的修煉意識是從修心信主的精神到物質的認識的體現。整個世界當中,一直以來就存在著,唯物論與唯心論的相互矛盾的爭論。
  • 羅曼蒂克式「愛情」你不知道的法式愛情中的激情與欲望
    愛情是一種普遍的情感,古今中外人們都會遭遇愛情,並陷入愛情。但很少有民族會像法國人那樣熱愛「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這在法國幾乎是一種全民信仰。不會談情說愛的法國男女,會遭到周圍人的無情鄙視。沒有欲望的人會被認為是有缺陷的,不僅如此,法國人的愛情觀還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
  • 量子糾纏是生命的本質
    和宇宙比起來,生命就是一個片段和微塵,生命的量子特徵,就是決定人的視角有局限,人作為簡單的低維生物,它的精神運動註定是片面,不完整的,人的運動出於本能的低級欲望,感性在人生中決定著人的判斷,情緒欲望佔領精神的高地。
  • 《島嶼書》:欲望落空的島嶼 尋覓理想崩壞的失落
    荒涼景觀時時挑逗著探險家的徵服欲望。它製造出無窮無盡的希望,亦帶來理想崩壞後的悵惘與失落。 《島嶼書》 [德]朱迪絲·莎蘭斯基著晏文玲譯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美國水手班寧在航行中到達墨西哥的索科羅島。
  • 最好的愛情,不是物質上的勢均力敵,而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愛情是很奇妙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觀。有些人願意為了愛情不顧一切、飛蛾撲火,但更多的人比較現實,心底會有一桿秤,衡量對方與自己是否相配。如果想要一份愛情能夠修成正果,僅僅靠一時碰撞出的愛情火花是不夠的,還需要考慮很多現實的問題,比如雙方的物質條件。
  • 動物瘋狂性行為:海豚性慾望僅次於人類/圖
    動物瘋狂性行為:海豚性慾望僅次於人類/圖   在奇趣大自然中動物性行為比起人類已經規範化了的、被道德與習俗束縛的婚戀觀念要更為千姿百態、更有個性。在漫長的進化史中,人類用各種「文過飾非」的手段來掩藏著自己的動物本性,以合乎一個文明人對於紳士與淑女形象的追求,但是動物們的存在卻時時提醒著活在美好夢想中的人們那永遠無法磨滅的動物性。「食色性也」,這兩種行為便是延續著人類生命的最原始、本質的動物行為。
  • 詹妮弗·穆迪:《欲望的字母》(2001)(上)
    你是否認為最好把人們通常稱之為欲望的不同需要區分開來?例如,你是否認為在肉體和物質需要(飢餓、性慾)跟非物質的精神需要(聽音樂的需要)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另一方面,你是否認為有些區別並不妥當,應該消除這些區別並給欲望一個更寬容也更精確的定義?」
  • 「愛情藥物」會如何改變未來人類的感情生活?
    《愛情藥物:戀愛關係的化學未來》一書作者、牛津大學哲學家朱利安·薩烏雷斯庫與耶魯大學博士生布萊恩·厄普指出,大腦的愛情、欲望與迷戀系統都可以被現實生活中的神經技術所影響。通過頗具說服力的論證、生動的實驗細節、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該書作者指出,隨著科學家進一步弄清愛情的化學機制,各種培養、增強、或削弱愛情的化學幹預手段會變得越來越先進和高級。
  • 從生物學上分析:愛情的本質,是「多巴胺」所產生的情緒
    愛情的本質,從生物學分析,有兩個方面,一是荷爾蒙分泌所產生的波動,二是人腦中分泌出的多巴胺分子式:C6H3(OH)2-CH2-CH2-NH2物質,我們把它歸納為「情緒」。荷爾蒙和多巴胺的區別荷爾蒙是一種性激素,多巴胺是神經傳導物質,能給人帶來快樂,兩者相輔相成,荷爾蒙越是大量分泌,越是容易促進多巴胺的大量分泌,分泌的同時,對異性的渴望度,也會變得狂熱,迷戀,由此產生愛情的甜蜜和幸福感。
  • 員工物質和精神幸福的內涵是什麼?
    稻盛和夫依靠的是他正面思維方式所形成的正確的經營哲學,即「在追求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那麼,員工物質和精神幸福的內涵是什麼?    首先,關於「物質」、「精神」、「幸福」以及「物質幸福」、「精神幸福」的含義,我們可以先從字面意思上來了解,進而可結合自身工作、經歷、生活體驗來理解。
  • 百篇中國人的自然哲學體系,常樸子:欲望的規律
    針對自然而言,權利就是物質運動的演化的必然性;針對生活而言,權利就是生存的必然性;針對人類而言,除了上述兩種含義外,還在於它形成了個性,並加強了個性的一切文化理性的生物反映,具有更高級的社會精神意義。當一個孩子從那個寂然的世界來到了人間,他所攜帶的一切器官都是生命自我善待並完善自我的權利。同時它所屬的那個特殊的生活環境,又形成了社會性的權利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