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尤其傳統製造企業的經營者都會有一種感慨:當下做企業很難,把企業做好就更難,經營好一間企業太不容易了。而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創辦的兩家企業京都陶瓷和KDDI都做到了世界500強,這種差別,筆者認為不僅是能力大小、熱情(努力)程度上的差別,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正面與否的差別。
稻盛和夫的京都陶瓷和KDDI企業,創辦至今從未虧損過,即便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下,其兩家企業合併營業收入達46000億日元,稅前利潤約5000億日元。 2010年2月11日,78歲高齡的他接受日本政府的委託,出任虧損嚴重、面臨倒閉的日本航空公司(以下簡稱「日航公司」)董事長,這家公司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在全世界航空業規模排名第三,員工50000人,他接手時36000人,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使日航公司扭虧為盈,2010年一個會計年度實現利潤1884億日元,相當於140億人民幣,成為全世界最賺錢的航空公司。帶給這三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成功靠的是什麼法寶呢?稻盛和夫依靠的是他正面思維方式所形成的正確的經營哲學,即「在追求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那麼,員工物質和精神幸福的內涵是什麼?
首先,關於「物質」、「精神」、「幸福」以及「物質幸福」、「精神幸福」的含義,我們可以先從字面意思上來了解,進而可結合自身工作、經歷、生活體驗來理解。
關於「物質」,有兩層意思:其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應的客觀實在(與「意識」相對)。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就好比具體與抽象的關係,物質就是一個具體的,可以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而意識是建立於物質之上,抽象的,又與物質相對的東西;也就是物質就是存在,其惟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其二,供生活或享樂所用的東西(與「精神」相對)。那麼,在企業裡,員工的物質生活是與員工切身利益相關的,如工資收入、獎金、社保和飲食、居住、交通、工作環境與條件等等。
關於「精神」,也有二種解釋:第一,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表現出來的活力;活躍;有生氣。如精神面貌:這人真精神;他很開心、快樂;他的眼睛很精神。第二,宗旨;主要的意義。如拼搏的精神;領會上級領導的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任勞任怨的精神;體育競賽的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愛崗敬業的精神就是熱愛本職工作、鑽研業務的精神。
關於「幸福」,自從2010年廣東省委汪洋書記提出「幸福廣東」的概念以來,大家都在關注幸福,那麼,何謂「幸福」?上網查尋,有很多的註解,但總體歸納起來,幸福就是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可以理解為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幸福的本質是人對生活的滿意感、和諧感和滿足感。如別人對你的尊敬和信任,這是來源於別人給予你的滿足狀態;對自己的肯定、認同和接納,這是來源於你給予自己的滿足狀態;你給予別人的幫助和快樂,這是來源於你給予別人的滿足狀態。
馬克思定義的幸福,較為全面而精闢。他認為:「幸福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真理與自己同在時的心理狀態,包括一切真實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動物的生命與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種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如父母健康長壽;夫妻和睦相處、白頭到老;擁有自己滿意的房子;自己工作勝任、快樂而穩定,等等對生活、工作持久的滿足和愉快心情。
了解了「物質」、「精神」、「幸福」的定義後,我們就不難理解「員工物質和精神幸福」的內涵了。
「員工物質幸福」是站在員工角度思考,簡單理解就是,員工在企業工作想得到的工資收入、獎金、社保等物質的滿足狀態。在企業裡,往往體力活越重的崗位員工對工資收入、獎金的高低越在乎,這些崗位的員工要求不高,希望自己付出的勞動汗水,能夠獲得應得的工資、獎金,並且能夠及時收到,就滿意、滿足了。現在企業糾結的是,一方面市場冷淡,訂單不足;另一方面是員工薪酬不斷上升,且很難留住、招到員工,除勞動力供給矛盾因素外,員工的作業環境、勞動強度對應的工資報酬差距較大,應得的報酬得不到滿足,加上未能及時收到工資、獎金,這是企業員工流失、招工難的一大原因。這在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製造行業、服務行業尤為突出,主要還是企業的管理和創新欠缺、贏利能力較弱所致。要改變這一狀況,企業經營者、管理幹部就要不斷研究市場需求、不斷研發創新,以提高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提高企業的贏利能力,從而提高員工的工資待遇。此外,通過技術改造,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以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如現在有不少陶瓷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將窯爐出磚與拋光線自動連線,大大減輕了員工窯爐出磚口執磚、堆放的勞動強度;又如自動打包線,取代人工打包,大大減輕員工的打包強度;甚至有的企業在分級、打包場所安裝空調,在炎熱夏天,降低員工作業場所的溫度;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兩夫妻的員工能單獨住上一間房,配有獨立廚房和衛生間;幫助外地員工子女就地入學;改善飯堂夥食;等等。一系列的技術改造幫助員工勞動強度減負,作業環境改善和生活環境改善一系列的舉措,對留住員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麼,站在員工自己角度來思考「員工物質幸福」是什麼?員工工作不僅是為了獲得報酬、謀生的手段,不僅是為了生存、溫飽,而且還是一種最尊貴的修行,還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哲學,拋棄那種「不勞而獲」或「少勞多獲」的懶惰想法,堅信依靠自己的勞動付出,就能創造財富。稻盛和夫認為:「正確的人生哲學只有在拼命工作中、在汗水中才能產生,人的精神只有在日常的、不懈的勞動中才能得到磨鍊。」強調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才能確立正確的人生哲學。他還說:「不必脫離俗世,工作現場就是最好的磨鍊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認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獲得幸福的人生。」道出幸福人生的正確觀念和態度。事實上,幸福人生一定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在正確的思想觀念指導下才會有正確的行為,正確的行為多次重複就會形成正確的習慣,正確的習慣就會養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性格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形成的哲學,就會塑造優秀的人格魅力,從而造就幸福美好的人生。
「員工精神幸福」,相對企業而言,是指員工的想法、思維活動和對在企業的工作、報酬、歸屬感、自我價值等心理狀態的滿意感、和諧感和滿足感。比如,員工的合理化建議得到領導的採納;對所在的企業和從事的工作滿意;工作得到同事和上司肯定、讚賞;通過努力,有機會獲得年度優秀員工榮譽稱號;對公司經營理念及領導的認同;在公司工作有很多接受培訓、教育的機會;等等心理狀態的滿意感、和諧感和滿足感。
員工的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是不可分割的幸福組合,光有物質幸福,或光有精神幸福,員工心理的滿足狀態無疑存在缺失,幸福感就會減退。故企業經營者必須兼顧員工的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並追求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
凡是重視並追求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企業,其員工的凝聚力、士氣、鬥志都是很高的,員工獲得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感覺,所體現出來的狀態是工作認真、負責、勤奮、快樂。擁有這樣的員工的企業,創新一定跑在行業的前面,經營管理尤其創造高收益的能力一定是行業最強的,是最有生命力和成長性的。京都陶瓷和KDDI就是這樣的企業,足見稻盛哲學對經營企業的影響力是多麼的深遠。這也是很多中國企業家追隨稻盛的原因。
目前,在中國北京、無錫、廣東、青島、大連、重慶、南昌、西安等地紛紛成立了由稻盛和夫創辦的盛和塾,有不少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幹部加入盛和塾,學習稻盛哲學,並開始在自己的企業導入稻盛哲學,學習稻盛哲學,讓全體幹部、員工都擁有這種正確的哲學,體現在幹部、員工每一天工作、生活的言與行中去踐行稻盛哲學,把稻盛哲學作為自己企業的經營指針,企業因此充滿生機和活力。如佛山市康榮精細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市中窯窯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是精細陶瓷業和陶瓷窯業的榜樣,這兩家企業的董事長,一個叫薜錫榮,一個叫柳丹,分別是廣東盛和塾和廣東盛和塾佛山分塾的發起人、理事長,他們不僅在自己企業導入並踐行稻盛哲學,而且還經常組織塾員單位相互交流學習稻盛哲學的體會。這兩家企業無一例外地把「在追求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作為自己企業的經營理念,深得員工認同,從他們企業員工的精神面貌上可以看出,他們的員工幸福感與眾多企業不一樣,充滿自信而快樂,其認真工作的態度、專注業務的精神,令人敬佩。我們陶瓷行業若不斷湧現出這樣踐行稻盛哲學的企業,則中國陶瓷不僅是陶瓷產量大國,而且一定是陶瓷強國,中國會再次因為陶瓷而贏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