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於嫦娥三號數據,這項研究取得新突破!事關未來探月任務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塵埃研究團隊最新成果「月球雨海嫦娥三號著陸區晨昏線之上月塵的原位測量」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旗下地球物理領域頂級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該論文是五院510所塵埃探測團隊最近兩年內發表的第三篇高水平論文,標誌著該所在塵埃探測領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三號80%是新技術新產品
中國青年網12月16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嫦娥三號試驗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月球車指日可待
新聞背景據近日召開的2012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透露,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號任務,目前已經圓滿完成月球著陸器的懸停避障及緩速下降試驗、月球巡視器的綜合測試及內、外場試驗等各項驗證性試驗,技術方案得到驗證,工程研製取得重大進展。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原本為嫦娥三號任務備份的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並將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抓總研製嫦娥三號、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家表示,備份的確是嫦娥四號原本的使命,但在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四號被賦予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全新任務。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嫦娥四號再次立下大功,傳回一組重要數據,轟動了整個航天界
現如今世界上航天發展最強的就應該是美國,而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比較晚,和美國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隨著我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就,甚至有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要比美國強,如今嫦娥四號再次立下了大功,傳回一組重要的數據,轟動了整個航天界。
-
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在月背探索突破600天
來自國家航天局消息,25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在月面工作時長在今天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
登月滿1年,嫦娥四號新發現轟動全球航天界,關鍵數據讓各國期待
與之相對的是,成功在月背著陸的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截止到1月9日,「玉兔二號」在月表活動時間已經滿一周年,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長壽的探月車。就在去年8月,玉兔二號攜帶的光譜儀顯示出馮·卡門內一個小環形山的獨特材料,這一發現公布後迅速轟動了全球航天界,相關專家都認為這一獨特材料很可能是「膠狀物」,這或許可以為人類了解月球構成提供新的方向。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嫦娥三號 「退役」後再獲新成果
記者1日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退役」後的嫦娥三號再獲新成果:中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並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
嫦娥三號「玉兔」月球車停止工作
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7月28日按時進入第33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而巡視器——「玉兔號」月球車目前已經停止工作。這對於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的玉兔號來說,屬於超期服役,「光榮退休」。
-
解讀「嫦娥三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張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什麼是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從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開始,人們陸續對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單元進行命名。
-
嫦娥三號退役後再獲新成果
【嫦娥三號退役後再獲新成果】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退役」後的嫦娥三號再獲新成果:中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並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
嫦娥三號登月成功 五星紅旗在月球亮相
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馬興瑞隨後宣布,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來自中國月球車車身上的這一圖像,是由當天凌晨釋放它的著陸器拍攝的。23時許進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試驗中,著陸器和月球車用各自攜帶的相機互相拍照。照片顯示,在虹灣地區布滿礫石和塵埃的灰黑色月面上,著陸器被陽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車「胸前」的五星紅旗鮮豔奪目。約一分鐘時間的互拍,並非簡單的「留影」。
-
嫦娥四號月球工作突破六百天 獲得了哪些重要發現?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計行駛519.29米。圖/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記者從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獲悉,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了諸多科學成果。其中,代表性成果有四項。第一項為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研究。
-
嫦娥四號月球工作突破六百天,獲得了哪些重要發現?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計行駛519.29米。嫦娥四號對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探測示意圖。圖/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記者從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獲悉,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了諸多科學成果。其中,代表性成果有四項。
-
嫦娥四號月球工作突破六百天,獲得了哪些重要發現?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計行駛519.29米。嫦娥四號對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探測示意圖。
-
嫦娥三號探測數據再獲新成果: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巖流
2013年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實現我國首次月球軟著陸,並開展巡視探測。目前,嫦娥三號已落月2453天,現處於「退役」狀態(長管階段),著陸器部分科學載荷仍在工作。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袁悅鋒博士後、朱培民教授和肖龍教授,聯合長江大學、寧波財經大學等合作者,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並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
-
繼發現凝膠狀新物質後,嫦娥四號又傳回一組數據,震動全球航天界
國家航天局3月3日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十五月晝科學探測工作,進入第十五月夜休眠期。據了解,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3月2日凌晨4時、3月1日20時6分完成月夜設置,進入月夜休眠。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