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央行原行長周小川這樣說……

2021-01-08 騰訊網

圖說:上海金融論壇現場 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在陸家嘴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辦。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論壇上表示,利用當前網際網路技術、移動終端和雲計算的處理能力,可促進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

周小川表示,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果通訊和處理能力大幅度改善,在交易的時刻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包括提升通訊能力、信息獲取的能力、數據處理的能力後,可以調整工作量的分布,可能會使支付更加便利化,特別是跨境支付;在避免影響到別國貨幣政策、外匯政策的基礎上,在零售交易的瞬間實現兌換,以及對實現兌換條件的審核,可以給互聯互通帶來新的操作可能性的方案。

他認為,利用當前的網際網路技術和移動終端的處理能力,以及雲計算的處理能力,不同選擇的匯率選擇及智能合約會比從前更有可能性。

對於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的問題,周小川認為,目前不見得能看得準。如果將來可能真有一種世界貨幣出現,技術的適應能力應該不成問題,而且很多方案具有相當程度的靈活性,可以及時調整適合未來全球金融格局變化的需要。

他表示,如果利用交易瞬間所具有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的能力,可以在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做很多工作。而且可以向前承接,向後也有很好的適應性,這種做法體現了以帳戶為基礎,雙層銀行體系服務的長處和好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周小川: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究竟是什麼
    1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上表示,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IT發展促進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
  • 央行透露,未來中國的數字貨幣體系是這樣的
    大數據風控行業密集整治、數字貨幣雛形初現、刷臉支付納入金融科技試點等大事件的發生都在預示著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相輔相成的未來。  頂層設計也在加強。2019年8月,央行正式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作為首份規範金融科技發展的頂層文件,這份規劃出臺意義重大,明確了科技創新邊界與發力方向,標誌著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科技輸出正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 周小川:一個競爭性、多方案的央行數字貨幣體系更適合中國
    11月27日,在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舉辦的「數字金融創新與經濟發展新格局」系列研討會暨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活動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則進一步釐清了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數字人民幣(e-CNY)以及全球央行數字貨幣(CBDC)之間的關係。
  • 周小川:數位化時代貨幣與支付的演進原則
    來源:新浪財經文/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中國金融學會會長 周小川2020年11月27日,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在五周年之際,隆重舉辦了「數字金融創新與經濟發展新格局」系列研討會,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出席並深度分享對數字金融前沿與核心問題的見解。
  • 【智庫思享】周小川:數位化時代貨幣與支付的演進原則
    文|周小川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2020年11月27日,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在五周年之際,隆重舉辦了「數字金融創新與經濟發展新格局」系列研討會,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國際清算銀行經濟顧問、研究部主管Hyun Song Shin等出席並深度分享對數字金融前沿與核心問題的見解
  • 央行原行長周小川:碳排放市場本質是金融市場,可建立專項基金處理...
    11月21日,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7屆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圍繞「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主題發表了演講。周小川提出,應該加強中國與歐洲在碳排放市場的合作。他進一步指出:「因為實現碳中和或者近零排放,需要科技創新和大量投資去謀求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在未來獲取碳減排或者碳沉降的配合收入。但回收投資,其中有大量的期限轉換和風險管理,也有許多和其他綠色金融相交叉合作的內容。」此前,他在清華大學發表過對於碳排放的意見。
  • 周小川英文演講表達中國貨幣政策:審慎中性,在去槓桿和穩增長間...
    4月22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年會期間,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上發表英語演講。「貨幣政策將維持審慎中性,並在穩增長和去槓桿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防範資產泡沫,抑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聚。」周小川表示。
  • Libra 超級貨幣到來?聽周小川等業內專家怎麼說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認為,Libra在過去加密貨幣的基礎上至少作出了兩方面的重要改進:一方面是,它吸收了加密貨幣以往急於求成、迅速建立交易市場的教訓,避免幣值的不穩定和投機成分。在業內專家看來,數字加密貨幣或許代表了一種趨勢,未來,更為全球化的數字貨幣可能會繼續出現。「Libra 不會曇花一現。」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唐建偉認為,雖然面臨一些挑戰,但其代表數字貨幣的發展趨勢,甚至可能真正發展成一種超主權的強勢貨幣,成為全球貨幣體系改革的一種可行方案。即使Libra被監管叫停,也並不代表其就此失敗了。
  • 歐央行迎首位女行長 拉加德如何掌控歐洲貨幣水龍頭?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歐央行迎來首位女行長 拉加德如何掌控歐洲貨幣「水龍頭」? 來源:中國證券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史上首位女總裁克裡斯蒂娜·拉加德,即將走馬上任歐洲央行(ECB)行長,成為其首位女行長。當地時間18日閉幕的歐盟峰會上,歐盟理事會正式任命拉加德為歐洲央行行長。
  • 央行發布會13個問題都在這:除打擊首付貸,還有哪些亮點?
    2016年3月12日,上午10點,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就「金融改革與發展」舉行記者會。 東方IC 圖3月12日10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與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範一飛共同亮相北京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答中外記者問。
  • 通脹指數失真是央行面臨的最大問題嗎?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的一篇論文激起了諸多討論。27日,央行《政策研究》刊發周小川的署名論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和度量》。28日,在「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周小川再以此文做主題發言,詳細闡述了傳統通脹度量存在較少包含資產價格、可支配收入計算、勞動付出影響通脹感知,以及可比性不足等問題。
  • 從單變量到多變量、向量分析,從法律思維到連續函數,卸任行長兩月的周小川首度現身開講……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恰逢金融危機十周年,剛剛卸任央行行長的周小川
  • 王岐山、易綱、周小川、馬雲重磅發聲!信息量太大
    原標題:王岐山、易綱、周小川、馬雲重磅發聲!信息量太大10月24日,中國金融40人論壇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在上海開幕,峰會主題為「危與機:新格局下的新金融與新經濟」。王岐山、易綱、周小川、馬雲等共話全球經濟變局,信息量很大,一起來看看。
  • 周小川撰文談通貨膨脹,專家:如何定義和構建廣義價格指數也至關重要
    11月27日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發表了長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把房價上漲並沒有計算進通脹指標的現實,再次擺上了公開討論的圓桌。周小川在文中指出,傳統的通脹度量會面臨幾個方面的不足: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是長周期比較的失真;以什麼收入作為計算通脹的支出籃子;勞動付出的度量如何影響通脹的感知;基準、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參照系。
  •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央行的措施幫助了全球經濟的復甦。財政和...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央行的措施幫助了全球經濟的復甦。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協調相比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更加迅速與全面。各國央行、國際機構迅速、充裕地提供流動性,防止了經濟和金融活動之間的負反饋循環。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目前至關重要的問題是,需要在一段時間內確保經濟的穩定。
  • 2020年全球央行年會探討貨幣政策框架調整
    文章梳理了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為平均通脹目標制的具體內容,及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的趨勢,並嘗試總結了相關討論的觀點。8月27-28日,2020年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召開,各央行代表及學界人士圍繞「展望未來十年: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周小川指出,傳統的通脹度量在四個維度上面臨不足和挑戰:一是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是長周期比較的失真;二是以什麼收入作為計算通脹的支出籃子;三是勞動付出的度量如何影響通脹的感知;四是基準、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參照系。
  • 不一定要靠區塊鏈,不同於電子支付,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決定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並採取雙層運營體系。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回憶,「記得2014年夏天的時候,周小川行長有一天講,我們要研究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此前的8月2日,央行召開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指出下半年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步伐,跟蹤研究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繼續加強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
  • 沈建光:如何構建數字貨幣的生態系統?
    在全球央行熱誠關注這一全新領域的大背景下,我國央行率先加速推進數字貨幣的試點,不禁讓我們驚呼,數字貨幣真的來了。然而,理想和現實如何統一?數字貨幣有哪些國際實踐可以借鑑?如何在中國為數字貨幣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數字貨幣的驅動因素及發展機遇又是什麼?在此背景下,京東數科研究院於2020年12月11日重磅推出公開大講堂——「中國的數字貨幣走向哪裡?」。
  • 從信用卡到數字錢包 無現金運動的發展方向在哪
    另一方面,各國央行一直在考慮如何在無現金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墨西哥央行、盧森堡央行等已經在試驗加快結算速度的系統,美聯儲直到今年8月初才宣布了加快結算速度的計劃:聯邦儲備銀行(FedNow)。FedNow是一個支持實時支付和結算的系統,美聯儲表示,到2024年將向所有銀行開放。許多批評人士質疑,在支付行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為什麼聯邦政府仍需要有4-5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