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讓人民的聲音不只是鞭炮

2020-12-07 騰訊網

[摘要]願意進行這樣專業主義內容生產的媒體和媒體人越來越少了,大多數媒體都在組合信息、拷貝信息,放棄了對事實真相的追求,最多增加一些自己的評論。

作者:高昱,騰訊·大家專欄作家。財新傳媒副主編,著有雜文集《人民需要放鞭炮》等。

為了讓我的女兒從小接受一些教科書上沒有的人文教育,老婆從兩三歲起就往家裡買書,每天都要花兩個小時給她講故事。現在女兒上學了,已經可以拿起報紙磕磕巴巴念了,書買得就越發頻繁,每個月都不少於四五十本。書房裡沿著牆壁頂到天花板的書架本來就排滿了我們兩個看的書籍,現在更是擁擠得不堪。

有一天,女兒突然問我們兩個:你們怎麼不寫書?

我確實有超過十年沒有出書了。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不夠勤奮,二是從2002年我一直在做雜誌編輯工作,花了幾乎所有的時間在編新聞、改報導——這些改稿的工作基本屬於重複勞動,就是把記者們不太規範的文章,用一些框架改成某種格式化的快捷讀物。編輯的工作做久了,免不了陷入教條,文字日漸板結,都快得寫字厭惡症了。

好在最近一位改行到出版社工作的前同事,把我過去十多年寫的一些評論文章整理出來,替我張羅著出了本集子——《人民需要放鞭炮》,收錄了我2002—2011年在《商務周刊》雜誌撰寫的部分社評文章,以及2011年下半年轉到財新傳媒後在財新網發表的十多篇評論。書印出來,我拿了一本給我的女兒,說爸爸總算是交差了。

「人民需要放鞭炮」這個書名,既是其中一篇12年前寫就的古老文章的題目,也取其中有些悲觀主義的喻意——人民需要表達權,雖然這種表達在大部分時間就像放放鞭炮,能聽個響,卻起不到什麼實質作用。

(喜放鞭炮的中國人)

表達權是一個政治概念,就我所知,在國內體制內的話語場,最早見於2006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之前講保障人民依法參政議政、管理國家事務,經常被提及的是要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和諧社會這個執政黨關於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或者政治理想面世後,就在傳統三權之外又增加了一個表達權。我理解,這說明高層也認識到,公民有沒有表達權、能不能得到充分彰顯,是社會和不和諧的關鍵性因素,要創建和諧社會,就必須對公民自由表達自己意願的行為給予充分的尊重、保障和鼓勵;相反,公民有話不能說,有怨不能申,表面上看耳朵根子清靜了,實際卻積累、激化了本可透過聆聽和對話消弭、緩解的矛盾誤解,破壞了和諧社會的基礎。

只是知易行難,口惠而實不至的事情多了,我們也就明白,非不能也,實不為了。執政者的思想認識水平在與時俱進,但利益格局卻日益固化,既得利益者恨不得擰乾石頭中的最後一滴水,哪管身後洪水滔天;網絡時代的技術革命和創新工具大大提升了普羅大眾獲取信息和表達意見的能力,能力的提升勢必帶來對應有權利更為迫切的要求,但權力者「維穩」和控制的管理思維根深蒂固,讓民眾得以充分表達的通道和機制並未暢通,甚至經常性地受到限制和打壓。今天的微博,明天的微信,都是新的輿論場快速風行、隨之管制加身的典型。

在這個背景下,新聞媒體的意義並未被技術進步所顛覆,相反,它的大部分價值應該獲得更強有力的彰顯。原因很簡單,人們獲取信息的通道和便利性成倍增加,對好內容的需求也在成倍增加,遠遠超過新聞生產的速度。新聞工作者的時代使命,是以比從前更快的速度、更全面的觸角,生產出更多能夠連續提供的好內容。

但是很遺憾,我們看到的現實剛好相反。願意進行這樣專業主義內容生產的媒體和媒體人越來越少了,大多數媒體都在組合信息、拷貝信息,放棄了對事實真相的追求,最多增加一些自己的評論。但失去了對事實真相追求的新聞評論該是怎樣的無病呻吟?這就是我們目前絕大多數新聞評論的特色:每一句話都是大而無當的正確話,更有操弄文字的熟手不乏高屋建瓴、文意洋灑之作,但要麼事事拷問制度,要麼多有猜測誅心之論。

我們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正確觀點太多了,多到變成了另一種思想雞湯。更危險的問題還不止於思想雞湯化,我在《人民需要放鞭炮》的自序中就寫到了自己的一種擔憂:這個社會已經能同時存在多元的聲音,但每個人似乎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並都從無數周邊瑣事和媒體報導的新聞中選擇性吸取符合自己偏好、強化自己觀點的信息;我們可以容忍與己不同的觀點,但對於持相左觀點的人,則非常容易言之鑿鑿地揣測別人的險惡動機,嚴謹的就事論事的討論很難完成;微博、微信等網際網路交互工具極大拓展了我們發表觀點和聽取觀點的渠道,但收聽、拉黑、朋友圈等功能又使我們的耳目越來越內捲化;所有最初熱火朝天的網絡論壇最後都會淪為一小批精英人物的講壇;大V知識分子們熱衷於給自己或對手扣上標籤,不斷地拉幫結派,稍有相悖就無情切割……這所有的悖論,其實都是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的寫照:它眾聲喧譁,卻無可相信。

這種擔憂也促使我在《商務周刊》「被關門」後,從到大學教書和到一線從事調查報導兩條人生道路中選擇了後者。現在的中國,缺少的不是觀點、思想、主義,缺失的是對真相持續而獨立的挖掘,是能夠被大家相信的事實。當民眾知曉了真相,當權力者在事實面前無可狡辯,人民的聲音才有可能不再只是一陣討人厭的鞭炮響。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我的世界》怎麼關鞭炮聲音 鞭炮聲音關閉教程
    導 讀 我的世界是一款很火爆的遊戲,很多人不知道我的世界怎麼關鞭炮聲音,下面小編就教大家如何關閉我的世界中鞭炮的聲音
  • 狗狗為什麼害怕聽到放鞭炮的聲音?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過年放鞭炮是自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據傳最初放鞭炮是為了嚇跑某些大型野獸,而如今每年春節放鞭炮是為了圖個吉利,討個好兆頭,寓意驅除黴運,不知道大家在過春節放鞭炮時,是不是像我一樣躲得遠遠的,生怕會掉下來灼傷自己,它的聲音聽起來也像是爆炸一樣讓人害怕!
  • 大家對於春節不能放鞭炮怎麼看?說不能放鞭炮的專家大家怎麼看?
    說不能放鞭炮的專家美其名曰是為了保護環境,減少大氣汙染,實際上重大節日放鞭炮慶祝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和習慣,圖的就是個熱鬧和喜慶,又能造成多大的汙染呢,怎麼能說禁止就禁止,一刀切呢?  確實在城市的小區燃放鞭炮或煙花存在噪音、煙塵汙染以及存在安全隱患,容易引發火災。但是我們為什麼不可以變通一下,在禁止隨處燃放煙花鞭炮的基礎上,限定時間和地點放鞭炮或者煙花呢,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
  • 過年---鞭炮小玩意兒篇
    過年過節,大家都會放鞭炮來慶祝心中的喜悅吧。而過年,小孩子們也多多少少喜歡玩鞭炮,雖然比較危險,但畢竟也不失為一種樂趣。鞭炮的起源距離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最開始的人們是用火燒竹子,使之發出爆裂的聲音,意欲驅逐瘟神,不好的東西。
  • 給孩子們留下一點「年味兒」,電子鞭炮真的不適合除夕亂入
    於是有人開始提出能繞過禁令的電子鞭炮。一開始只是在喜慶的外形上模擬聲音,通常藉助多諧振蕩升壓發出聲音和閃光。當然,簡單的也有內置喇叭,通過播放錄製聲音的形式實現類似鞭炮的聲光效果。總之主要帶給大家聽覺上的「熱鬧」感受。但很顯然,這效果太單薄了,於是新型電子鞭炮通過內置燈泡和煙霧發生器,模擬鞭炮開炸時的視覺效果。
  • 農村俗語說的「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為啥正月初一不放鞭炮
    農村俗語說的「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為啥正月初一不放鞭炮?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婚嫁慶典,現代人都喜歡燃放煙花爆竹,用來增加喜慶氣氛。其實古人最早燃放鞭炮,和現在人的作法截然不同,那時候是因為家裡日子不好過的人,才會去燃放煙花爆竹,意思是想要把目前的黴運驅散。
  • 張陽:等鞭炮停下來,我才能處理聲音|春節打敗無聊
    跟親人見了面,大家平時都在工作,也好久不見。然後,其餘的時間就又回去做有意思的電影了。Q:你過春節的時候,什麼事情是最有趣的?Z:不同階段不一樣。小時候就是放鞭炮,跟院裡的孩子打炮仗,領壓歲錢,中學的時候就是跟朋友吃吃喝喝,有一段時間就是錄鞭炮的聲音,有的時候我還會專門等到半夜三四點,錄那種零星的鞭炮聲。
  • 小夥春節玩「魚雷」,炸掉右手炸斷腸,其母痛哭:再也不放鞭炮了
    春節是咱們中國人最重視的一個節日,大人小孩都放假在家,頓頓豐盛的美食讓每個人大飽口福,各種有趣的節目讓人人笑開懷,可是即便是這樣舒服的假期,仍有些人覺得節日的氛圍不夠濃烈,或者說這只是他們給自己玩鞭炮找的一個藉口,大家都知道每年春節期間因為玩鞭炮而被炸傷的朋友不在少數,近些年為了廣大市民的安全
  • 十萬萬個為什麼|電子鞭炮 PK 傳統鞭炮 誰好?
    、不看春晚、不吃餃子,但可以不放鞭炮嗎?可是城裡開始不讓放鞭炮了,腫麼破?不哭,不讓放鞭炮,放電子鞭炮也是一樣的!尤其是今年,發現城裡人都開始買電子鞭炮了。先看一下電子鞭炮到底是何方神聖電子鞭炮是由電源、發聲、閃光及傳動等部分組成的,可以代替傳統火藥鞭炮的電子產品。通俗地說,電子鞭炮就是可以以「假」亂真的「假」鞭炮!
  • 趣新聞|過年不放鞭炮就沒意思?為了「聽響兒」居然有人用嘴……
    可也有人覺得,不讓放鞭炮,過年總覺得少了點年味,還有結婚迎親、接親,不放鞭炮也不熱鬧。不放鞭炮就不熱鬧了嗎?太小看勞動人民的智慧了!來,今天就讓你見識下,各地不放鞭炮也能「聽響兒」的高招。難度係數:★便攜係數:★★★★★2、軋氣球這大概是婚慶公司最統一的應對之策了,有的是靠人力拖拽,有的是靠婚車碾壓,據說聲響效果和氣勢都不輸鞭炮。
  • 上海質監:電子鞭炮不符合率高
    新華社上海1月20日電(記者周蕊)隨著全國多地陸續出臺限制煙花爆竹燃放的規定,電子鞭炮成為不少居民過年必備的「年貨」。然而,上海質監部門組織開展的電子鞭炮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顯示,電子鞭炮的不符合率高達95%。
  • 「禁鞭令」紛紛落地 電子鞭炮靠譜嗎?
    原來我以為電子鞭炮就是一個能放鞭炮聲的喇叭,其實沒那麼簡單,電子鞭炮有插電的不插電的,工作原理也不盡相同。根據發聲原理的不同,電子鞭炮有電離空氣式和喇叭外放式兩種,從供電方式來看又可以分為插電式、充電式以及乾電池供電這幾種。
  • 老北京文化:春節期間,放鞭炮都有哪些習俗?
    可見咱們老北京人對春節放炮的重視,已經將放鞭炮當成過年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操辦。所以,每年的春節,老北京城都會有這樣的景象:華燈璀璨,鑼鼓齊鳴,鞭炮聲此起彼伏,為沸騰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為吉慶佳節譜寫了快樂的篇章。說起北京城春節放鞭炮的歷史,史書上早有記載,清人百一居士就曾經在自己所著的《壺天錄》中提到過京城放鞭炮的事兒,他寫到:「京師人煙稠密,甲於天下。
  • 夢見鞭炮聲是什麼意思 夢見鞭炮響了嚇醒了
    夢見鞭炮聲是什麼意思夢中聽見的聲音平緩悅耳,則表示你與別人的矛盾會愉快和解;如果聲音尖銳刺耳,則表示事業的發展將籠罩失望和不利的陰影。已婚女人夢到放鞭炮,家庭幸福和睦。男人夢見放鞭炮,將會有升遷之喜出現。夢見放鞭炮,放煙花,通常預示會有好事。
  • 紀念碑下放鞭炮,回音聲聲是軍號!
    紀念碑下放鞭炮,回音聲聲是軍號!這個神奇的發生地就在茅山腳下的新四軍紀念碑!1937年10月,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1938年夏,新四軍先遣支隊和第一、第二支隊奉中共中央之命,先後從皖南出發,東進茅山,靠勝利的戰鬥、模範的群眾紀律和廣泛的統一戰線,獲得了茅山人民的積極擁護和廣泛支持,在茅山地區取得了立足點,開闢了茅山抗日根據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1995年,茅山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在茅山望母山山麓建成。
  • 記憶中的年味:「小鞭炮」,「豆腐條」
    我小的時候,過年印象最深的是放鞭炮,過了小年後,農村大集接二連三,跟著大人趕集買鞭炮是最幸福的事情;這個時候大集上都有個專門賣鞭炮的小市場,賣家各自為陣,大肆的炫耀一番後,就放了起來,只要那家的鞭炮有特點,就會被大家一擁而上;那時候我們手中也沒錢,主要是看熱鬧。
  • 鞭炮聲響,又是新的啟航
    醒來以為是在回憶中時光變得渾濁模糊不清當每天的中午傍晚鞭炮聲響起估計是喜事來臨,值得慶賀新的一年新的起點,又一段精彩人生時間有時很快有時緩慢,不必在意發生的事似流水,過去了再來還是忘記如果你關心就留下來,聽大自然聲音每一處都有風景不知能否打動過客
  • 大年初一放鞭炮,幾點放最合適?
    朋友說:在農村過年,大年初一要「開財門」,幾點鐘開始放鞭炮最好?看到這個問題卻讓我覺得莫名的有些傷感,小時候過年都是父親負責放鞭炮,現在父親都已經年過六旬了,而過年的時候也幾乎上是聽不到放鞭炮的聲音了,畢竟環保工作人人有責。
  • 濰坊「禁燃令」升級 電子鞭炮走俏
    記者注意到,這款價格僅18元的電子鞭炮,形似小型鞭炮,大多長約一米,電子鞭炮頂部配有電源插頭和發聲裝置,雖然不能真正燃燒爆炸,但接通電源或者電池後能發出逼真的鞭炮聲,配合炮響還有動感循環式的亮燈設計,有的能發出各種祝福的聲音或音樂,還有的還能發光,很大程度上足以「以假亂真」,十分熱鬧喜慶。
  • 規範電子鞭炮,為春節嚴把安全關
    記者調查發現,在禁放煙花爆竹越來越普遍的背景下,電子鞭炮已悄然進入市場銷售,這種「搞聲音,造氛圍」的生意日趨火爆。不過,看似安全的電子鞭炮,似乎也是「危機四伏」。(2月2日《法制日報》)電子鞭炮(資料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