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經濟差距多大,北方是經濟黑洞嗎

2020-12-05 三十六度的水

南方經濟比北方強多少?

正文開始之前,我們不妨先做個小調查,你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

我先來,我來自北方。

根據已經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有33個城市的人均GDP在10萬元以上。

其中只有6個在北方,剩下27個都在南方。

2019年中國福布斯十大富豪中,只有1.5個北方人,一個是恆大的許家印,來自河南周口。

半個是牧原股份的秦英林,來自河南南陽。南陽正好在秦嶺以南,淮河以北,所以他算是半個北方人。

除了他倆以外,其他八個富豪都來自南方。

比如字節跳動的張一鳴,雖然公司在北京,但他是地道的福建人。

還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5年前,國內網際網路三大巨頭是BAT。

地理位置從北向南,依次是北京的百度,杭州的阿里和深圳的騰訊。

現在5年後,最先掉隊的是位於北方的百度。

截止2020年5月,阿里市值5829億美元,騰訊市值5500億美元,百度市值僅為378億美元。

在我們熟悉的手機行業,同樣有類似的事情。

目前國內手機四家大廠,華為,oppo,vivo,小米。華為在深圳,oppo和vivo在東莞,小米在北京。

從數據上看,最先掉隊的仍然是北方的小米。

2018年第三季度,華為的市場佔有率為23%,小米為13%。

一年過去,華為市場佔有率飆升至40%,小米下滑到8%。

小米手機的出貨量由1300萬下降到880萬臺。

各行業都有類似的數據,不僅僅是巧合這麼簡單。

在證券行業也是如此,中國有兩家股票交易所,一個在上海,另一個在深圳。北京沒有。

北京不是不想搞交易所。2012年,北京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也就是新三板。

此前的2009年,深圳已經推出創業板。2019年,上海的科創板也正式開板。

截至現在,上海的科創板一路紅紅火火,深圳的創業板早就是國內的主要市場之一。

而北京的新三板,大多數人已經忘了還有這麼個市場。

在證券行業說的「北上」,不是上北京,而是到上海。

然而上海也在南方。證券行業的北上,最北也過不去長江。

大家現在看視頻的網站。抖音、快手、B站。

前兩家都是北京的公司,B站在上海。

當然這幾家公司,現在還說不好哪個能笑到最後。

但是在你的心裡,是不是更愛B站多一點?而且,三家的老闆可都是南方人。

說完這麼多例子,難道北方真的是經濟的黑洞嗎?

北方在經濟領域完全被南方碾壓,到底是因為自己不行,還是南方太強?

很多人都會說是因為南方人比北方人聰明,這種說法未免太臉譜化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自古以來南方地區都應該比北方富足才對。

可事實不是這樣。

北方經濟的輝煌過往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咱們要把歷史往回說2000多年。

早在先秦的時候,孔子編詩經,其中分成風雅頌三部分。

風也就是各國民歌。孔子收集了當時15國的民歌,有齊風、魏風、秦風、鄭風,唯獨沒有南方的楚國民歌。

在當時來說,南方是蠻夷地區,被鄙視的存在。

後來南方有了自己的《楚辭》,有屈原和離騷。然而並沒有什麼用。

北方的《詩經》,已經列入四書五經,相當於現在的核心價值觀,站在整個鄙視鏈的最頂端。

一直到盛唐時期,李白寫的南方還是「兩岸猿聲啼不住」。

白帝城位於今天的重慶,這時候還是原始森林,滿山猴子。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從此以後,北方開始被更北方的遊牧民族頻繁入侵。

北方的有錢人帶著錢南遷,南方快速發展起來。

另一方面,北方在持續幾百年的戰亂下,迅速墜落。

最典型的就是南宋。《神鵰俠侶》裡的郭大俠鎮守襄陽,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襄陽。

這裡已經是南宋最北邊的邊界了。

從古代詩詞裡邊,我們也能看到北方衰落的路徑。

比如長安曾經是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唐朝的杜牧寫: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片繁榮的景象。

等到了北宋,柳永寫長安只剩下古道瘦馬: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再到南宋的辛棄疾,只能寫: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辛棄疾已經看不到長安,和長安一起消失的還有北方繁榮的經濟和文化。

很多人說北方經濟衰退是從唐宋開始的。這種說法不對。

因為在唐宋之後,北方經濟至少還有兩輪繁榮的周期。一是清朝的山西晉商,二是改革開放前的東北。

到了明清兩代強勢的政權,北方邊患消除,經濟重新開始繁榮,又超過南方。

其中的代表就是山西的商業資本迅速崛起,也就是晉商。

一開始,晉商發展主要是依靠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

到明朝末年的時候,一部分山西商人開始往返關內外,為關外的滿族政權輸送物資。

比如當時清軍出徵的時候,都用隨軍票號,票號就像現在銀行。

每人在票號有一個存摺,領錢之後,記在存摺上,等打完仗再去取。

就算有人戰死沙場,最後他的存摺也會送到家人手裡,讓人特別放心。

在隨軍出徵的過程中,山西票號得到蓬勃發展。

晉商的崛起和清朝的繁榮密切相關。

因為海禁政策,清朝的貿易只能跟北方的蒙古和俄國進行。

晉商是官方授權的唯一指定進出口商。

就算和晉商齊名的徽商,也只能在南方沿海偷偷做一些走私生意,沒辦法跟晉商相比。

這是晉商最輝煌的時候。很多史學家把晉商和義大利商人相提並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一直到現在,百度的李彥宏和富士康的郭臺銘,也都是晉商的代表。

等到了清朝末年,南方沿海省份新的民族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崛起,北方的晉商開始沒落。

南方經濟再次超過北方。

民國政府定都南京之後,長江三角洲成為全國經濟最繁榮的地方。

幾十年前的東北地區也是類似的例子。

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作為全國核心重工業經濟區,東北一直是中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一直到1980年,全國最重要的三個工業省份還是上海、遼寧和四川。

但是到了90年代之後,南方經濟開始起飛,東北經濟卻一路下滑。

一直到今天,東北振興的口號喊了幾十年,一直也沒振興起來。

南方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勢

清末資產階級興起,南方經濟超過北方,是歷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在此之前,我們國家一直是農業社會。財富積累要靠農業和農產品貿易。

從地理條件看,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

在農業社會裡邊,北方經濟要比南方有先天優勢。

這個階段的南方經濟更像是北方的備胎。

只有北方遭遇戰亂的時候,南方經濟才能超過北方。

明清之後,中國和整個世界都從農業經濟進入商業經濟模式。

在商業經濟中,南方就比北方有更大的優勢。

在南方有更發達的水運系統,可以更方便的聯接東南亞、非洲、歐洲和美洲國家。

這之後北方就變成了南方經濟的備胎。

只有南方的港口被封閉以後,北方經濟才能超過南方。

比如清朝時期的海禁政策,晉商快速崛起。

後來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籤訂《南京條約》,被迫開放5個口岸,最南邊的是廣州,最北邊的是上海。

全都是南方口岸,沒有一個在北方。

在這些開放口岸的基礎上,南方的民族資本發展起來,開始主導中國經濟。

在商業社會,南方耕地少的劣勢就沒那麼明顯了。

甚至可以算是一種優勢。因為耕地少,南方人只能背井離鄉,出門做生意。

福建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福建,有88%的地區都是山區和丘陵,平原只有12%。

如果是農業社會,這種地形根本不可能發展起來。

正是因為農業不夠發達,福建人一邊唱著「愛拼才會贏」,一邊把沙縣小吃和莆田系醫院開遍全國。

根據2019年的數據,福建全省,包括城市和農村,人均GDP超過10萬元,排名全國第五。

在馬來西亞、印尼、 新加坡和菲律賓的福布斯十大富豪榜單中,都有7到8成來自中國福建。

南北方協作模式的差別

南方經濟強過北方,除了前邊講的歷史和地理因素外,還有人的因素。

在人和人相處的模式中,北方人更加獨立,南方人更加團結。這是經歷上千年農耕文明積累起來的天賦。

在古老的農業社會,北方人多數種植小麥,南方人多數種植水稻。

水稻種植的時候需要持續供水,農民需要相互協作建設灌溉系統。

同時也要協作各家各戶之間的用水日程。

所以在種植水稻的農業社會,農民之間更傾向於建立互惠互利的緊密聯繫。

相比之下,北方種植的小麥就要簡單一些,不需要精細化灌溉系統,也不需要與周圍的人有太多聯繫,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東北和內蒙人往往給人更加獨立的印象。

當年的遊牧生活就是這麼瀟灑不羈,不涉及到太多跟人協作生產的場景。

這種記憶被不自覺地繼承了下來。

因為耕作模式不同,來自水稻種植區的南方人要比小麥種植區的北方人協作意識更強。

有西方經濟學家曾經做過研究。研究對象包括日本人、歐洲人和美國人。

其中日本人和我們的南方同胞一樣,主要種植水稻。歐美人主要種植小麥。

他們做了一個社會關係測試,讓被試者畫出自己的社交網絡。網絡中的自己和他人都用圓圈表示。

最後結果是美國人畫的關係圖中,用來表示自己的圓圈比其他人的圓圈平均大6毫米。

歐洲人畫的自己的圓圈比其他人大了3.5毫米。

而以種植水稻為主的日本人畫的自己比其他人小0.03毫米。

也就是說,小麥種植區的人更容易膨脹。水稻種植區的人會更加謙遜。

現在,就算我們大多數人現在都不再從事農業勞動。但這種文化基因還在影響大家。

而且在如今的商業社會,這種協作基因的優勢更加體現出來。

北方的百度和小米,都在各自的競爭中紛紛掉隊,說不定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南北方發展給個人的啟示

最後,阿牛做這期節目不是為了地域黑。

在南北方經濟差距的客觀事實下,我們試圖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現在來看,原因有偶然也有必然。

農業社會裡惡劣的地理條件,卻成為商業社會中南方經濟發展的先天優勢。

南方協作至上的生產模式,在分工高度發展的全球化經濟中如魚得水。

北方人的優勢則更容易在一些其他領域表現出來。

比如在科研領域,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一直在北方。

估計幾十年內,還沒有其他學校可以挑戰他們的地位。

在文化領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是北方人。

最近,作品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歡迎的作家劉慈欣,山西人。

當然,隨著歷史的不斷推演,只要我們的國家還在不斷蓬勃發展,下一個經濟增長點發生在北方或者西部,下一個獲得諾獎的作家出自南方,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中國有很多成語形容南北差異的。

比如南拳北腿、南腔北調、南甜北鹹。

正是這種差異構成了我們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南北方經濟差距巨大,若北方沒有首都,被南方超過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地域廣,人口多,南北地區的人們差異很大,大到經濟生活,小到樣貌性格,各有各的特色,在各種南北差異中,最明顯的是經濟差異,無論是從GDP還是各類經濟排名,都很容易發現,南方城市的整體發展都比北方城市迅猛很多,如若北方沒有首都經濟的支撐,可能會被南方甩得更遠。
  • 今年北方或將只剩一座TOP10城市 中國區域經濟南北失衡怎麼破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今年北方或將只剩一座TOP10,中國區域經濟南北失衡怎麼破2020年還剩最後一個月,很多地方都在拼命衝刺,追回因疫情而落下的時間。你會驚訝發現,除京滬以外,南方各城市GDP總量幾乎都是相對應北方城市的2倍。考慮到中國城市的龐大體量,2倍已是一個很懸殊的差距。這或意味著,中國南北差距已經到了最嚴峻時刻。不久前剛閉幕的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專門提到了「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 南北差距根本上是市場化程度的差距
    2012-2019年北方經濟佔全國比重從42.9%快速下降至35.4%,南北經濟總量差距從14個百分點迅速擴大至29個百分點,人均GDP差距從0.97迅速增至1.30。南北差距原因:從自然地理差異到市場發育差異。從五千年歷史看,由於北方因農耕、遊牧兩大文明長期衝突融合導致戰亂頻發及南北氣候差異等,中國人口和經濟重心逐漸從黃河中下遊向長江中下遊轉移。
  • 中國GDP萬億城市分布圖 更清晰可見南北經濟差距
    (其中上海、南通為即沿海又沿江,GDP萬億城市包含今年即將破萬億的7個)其中按區域劃分,北方僅有北京、天津、青島、西安、鄭州、濟南六個城市,其中北京一個一線城市,而南方有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南京、合肥、武漢、長沙、重慶、成都、杭州、寧波、福州、泉州、廣州、深圳、佛山、東莞18個城市,其中上海、廣州、深圳三個一線城市,南北經濟差距明顯。
  • 地理決定論:中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與先天地理因素有關
    而這次疫情也會短暫的影響(改變)我國(各省)經濟發展的一個大趨勢。這個趨勢就是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這個問題比疫情更應該值得關注和思考!本期眼鏡哥就用歷年的經濟數據直觀展示我國南北經濟發展差距,並簡略分析地理因素的影響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 榆林人,印度的南北差距為何這麼大?
    地形上講,溫德亞山脈將南亞次大陸分為北部的衝積平原和南部的古老地塊我們在這裡採取一個選「絕對值」的方法來確定南北的概念(即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幾個邦,組成最具代表性的「南印度」和「北印度」,這些邦與其他邦的共性較多,更貼近「南」「北」的概念),從而能夠方便開展南北差距這一問題的研究
  • 「黑水經濟」就是「黑洞經濟」
    有人之所以推崇、信奉這種謬論,一個重要理由是「水雖然黑了,但經濟的確是上去了」。事實上,這是一種富有欺騙性的假象。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即使在經濟層面上,「水越黑」對經濟越不利,把河流全弄髒的地方,根本談不上發展。  7月9日《南方周末》載文,描繪了一幅藍藻在雲南滇池、安徽巢湖「捲土重來」的嚴峻畫面。
  • 大學,也有南北失衡?
    天津滑出了全國十強,前十中北方城市只剩下北京。在知乎上搜索「北方GDP」,可以看到南北經濟的相關話題引起了大量熱議,一時間各大媒體及群眾的「南北方差距拉大」、「中國進入了大南方時代」等輿論甚囂塵上。「南高北低」 一時間趕超「東強西弱」,成為當今中國最值得關注的區域差距。
  • 世界經濟論壇《2013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亞太在消除性別經濟差距...
    世界經濟論壇10月25日發布的《2013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儘管亞太地區目前已消除67%的性別差距,但在兩性經濟平等方面僅消除了56%的差距,落後於除中東和北非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菲律賓是該地區排名最高的國家,全球排名第5。中國,日本和韓國分列第69、105和111位。冰島是全球性別差距最小的國家,其次是芬蘭,挪威和瑞典。
  • 除了南北分化,還有「二流分化」
    過去,中國的地區差距被認為是東西差距,比如「東部發達地帶」一直都對應著「中西部落後地區」。但現在,東西差距已讓位於南北差距。即使是西部的重慶和成都,它們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重慶早已是一流的製造業基地,是全球筆記本電腦生產中心。截至2019年,重慶已連續6年成為全球最大筆記本產地,產量佔全球40%。
  • 在南北戰爭初期,實力遠勝南方的北方為什麼會節節敗退?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而美利堅合眾國(北方)的經濟實力、人口兵力和道德處境都遠勝於美利堅聯盟國(南方)。因此當時很多都覺得北方合眾國將在很短的時間裡獲得南北戰爭的勝利。然而南北戰爭第一階段的戰爭進展卻讓很多人大感意外。
  • 南北差異到底有多大?大一剛開學就懵逼,北方新生:蟑螂還會飛?
    自然而然就出現了很多北方去南方上大學,南方去北方讀書的同學。但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文化、飲食、生活等差異很大。南北方差異到底有多大?答案是:非常大!南北方洗澡的差異:小編是南方人,洗澡一般都是一個人在浴室裡慢慢洗。南方人洗澡都是單間,每個宿舍裡都有獨立的衛生間洗澡。但是,我去北方,第一次去洗澡不敢脫衣服,全都是光溜的大澡堂子。
  • 全國人大代表王榮華:上海是「黑洞經濟」
    一語驚人:上海是「黑洞經濟」  人民網3月8日電(記者梁彩恆)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王榮華呼籲上海作為長三角經濟帶的核心城市,應該率先垂範,充分發揮帶動和輻射作用。  他形象地說:「上海目前是"黑洞經濟",更多地產生集聚力量,把周邊的資源吸引過來,輻射作用相對而言發揮得比較少。希望上海變"黑洞經濟"為"太陽經濟"」,更多地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區域內產業更合理分工和布局,經濟一體化迅速發展。」
  • 天津市簡介: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北方經濟中心
    天津市南北長189公裡,東西寬117公裡,海岸線長156公裡。  海拔  全市一般海拔2-5米。最北部燕山南麓的低山丘陵區海拔在100-500米之間。九山頂為天津市最高點,海拔1078.5米。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1,195萬(2007年,中國省級行政區第27名)。
  • 盛世隱憂,因果論唐朝安史之亂根源,不懂地理政治經濟何以言史
    這些水系的存在,即是唐宋時期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唐宋時期北方的飛地。唐朝時候,這飛地屬於節度使的地盤,而宋朝時候這飛地屬於宋遼邊界線。因為水系的阻隔,造成了唐代時候河北道南北兩邊的政治經濟環境截然不同。
  • 如何看經濟地區差異
    與之近乎同時,一張全國城市GDP排名的表格被廣泛關注,前十名中只有1個是北方城市——北京。  在中國經濟數據表現強勁的背景下,全國區域間的差距問題正成為輿論的一個焦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無疑,民眾期待決策層關於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的討論。  首要的問題是:南北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現實,是不是正在成為趨勢?  歷史數據業已表明,這是顯而易見的。
  • 一個真正讓人心寒的南北差異:蟑螂到底多大?
    南北差異,除了甜粥鹹粥,有無暖氣,愛吃麵還是喜歡嗦粉等大規模辯論過的之外,最近又添了一個:蟑螂到底多大?  7日,網友@李寫意 攜話題上線:東北大漢會怕蟑螂嗎?會!北方人已經領教過它們的厲害了,有的嚇得飛起來的,有的哭了半小時,還有的抱緊了對象……
  • 臺灣和內地的經濟水平相差究有多大,專家的話,讓人意想不到
    臺灣和內地的經濟水平相差究有多大,專家的話,讓人意想不到臺灣作為中國地圖上雞爪的位置,一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來,人們生活得很好,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多,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這座寶島,風景秀麗的阿里山,經濟發達的生活富裕的臺北市,還有沖天的玉山。
  • 圈層經濟已至!是機遇還是黑洞?
    黑洞火了,尤其是在中國網絡。  火的原因,既有科學家們歷時多年「拍」出黑洞真面目的歷史意義,更重要的則是一樁撬動人們敏感神經的圖片版權爭議。不僅在爭辯中為大家做了一次深刻的版權法律普及,還讓「黑洞」這個原本有些高深和陌生的物理概念,從物理愛好者小眾群體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而在傳播學層面,這次「黑洞」事件對所有品牌都極具啟發意義。特別是在圈層經濟時代,品牌如何突破圈層,從小眾走向大眾,在各圈層中尋找到受眾群體的最大公約數,都能從這次「黑洞」事件中窺見答案。
  • 過去這一年,長三角和珠三角樓市大熱,北方樓市啞火
    不過可能很多人都感覺到,南北樓市差異,南方一片火熱,北方這是冰冷異常。南漲北跌的態勢非常明顯,那麼,南北差異到底有多大?我們分別從土地,新房和二手房市場來觀察一下南北樓市的差異。一、土地2021年,全國土地市場同比增長9%,土地價格同比上漲 15% ,但是南北差異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