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樓市依然再創新高。不過可能很多人都感覺到,南北樓市差異,南方一片火熱,北方這是冰冷異常。南漲北跌的態勢非常明顯,那麼,南北差異到底有多大?
我們分別從土地,新房和二手房市場來觀察一下南北樓市的差異。
一、土地
2021年,全國土地市場同比增長9%,土地價格同比上漲 15% ,但是南北差異非常明顯。
以一線城市為例,深圳成交土地規劃建面同比上漲285%,廣州同比上漲96%,上海同比上漲9%,北京同比下降11%。
過去一年,粵港澳和長三角城市群住宅用地規劃面積佔比繼續上升,而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則位列倒數。
在北方,只有北京還算穩得住,過去一年,北京成交宅地樓面價同比上漲28%,未來一年北京樓市新增供應價格有望上漲。而北方其他城市就不太行了,比如鄭州、石家莊、濟南、太原等。
2、新房價格上漲,南北繼續分化
1-1月份,新房成交額同比增長8%,成交面積僅增長0.8%,這意味著總量的增加幾乎全部來自於價格的上漲。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過去一年新房價格同比上漲7.4%。
其中,南北差異也表現得尤為明顯,比如長三角地區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增長9%,粵港澳大灣區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增長6.8%,而京津冀僅有1.8%,中原城市群通報表下跌1.3%,最狠的當屬哈長城市群,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跌20.4%。
3、 二手房市場
貝殼統計,2020年全國二手房成交量達4320萬套,交易面積微增1%,而交易額增加8.1%,也主要來自於價格的上漲。過去一年,二手房成交均價達到了1.8萬元/平米,同比上漲7%。
這裡表現最好的依然是南方樓市。
可以看到,過去一年,珠三角,長三角和成渝地區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漲幅均超過了10%,而京津冀和東北地區均同比下跌,前者下跌了2.2%,後者更是暴跌23.5%。哈爾濱和瀋陽的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暴跌25%,天津和煙臺也是下跌了10%。
價格上,南北差異更為明顯,北方除了極少數城市二手房價格微漲,其他主要城市二手房價格均是下跌。廊坊跌了8%,在北方居首。濟南青島和天津,房價跌幅也在3%以上。主要原因在於經濟動能不足,人口增長乏力,城市缺乏吸引力。
但在南方,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二手房價格則是普遍上漲,深圳和東莞,上海和南京、杭州無錫等城市漲幅則在7%以上。
過去幾年,南方城市在吸引人口方面,表現相當優秀。其中長三角和珠三角是表現最為出色的,表現在樓市中,則是外來人口購房佔比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如果要總結一下,南北樓市差異的原因,我覺得大體主要在兩個方面:
1、調控定力存在差異。
調控影響的是方方面面,從土地供應,到購房指標,再到房價,二手房限售等等。在調控方面,北方明顯是更為堅持,南方則相對柔性一點。這幾年大家應該能感受到了。環京到現在也沒有鬆口,一刀切,北京也是沒有絲毫調整,鄭州2016年到現在,房價跌成狗,也沒見任何鬆動的跡象。而在南方,廣州一個城市,調控就分區,惠州也沒調控,這些城市在人才引進方面也非常積極,這些都是變相柔化調控政策的舉措,給房地產市場提振了信心。
2、南北根本差異在於經濟、產業和人口的差異。經濟強,就業機會就多,工資水平就高,人口吸引力就強,這方面,北方就靠北京在苦苦撐著,後面一群扯後腿的,南方就完全是另一種局面了。以GDP為例,前十名當中,北方只有北京,其他全是南方,以前還有個天津,但現在的天津,已經沉淪了。東北已經毫無蹤跡,倒是海南,已經成為東北人的心頭愛了,在三亞,東北人不要太多。南方的經濟活力也更強勁,新基建如火如荼;而在北方,山東是國企型經濟,傳統型重工業,山西是資源型大省,河北是鋼鐵大省,東北是重工業基地。它們為新中國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當下,這些都是"傳統",潛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