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辰辰樓面
在11月28日,新華社嚴厲點名批評深圳打新代持風潮之後,網紅盤華潤城潤璽的風波還在發酵,銀行拒貸業主貸款的案例越來越多,嚴查無房戶的資料、首付資金來源、流水,嚴禁非直系親屬擔保。
很多網友都調侃,這種2000萬的剛需、買一套房就套利500萬的事,只有深圳樓市才有。
官媒點名、住建局表態、銀行拒貸......深圳樓市的扭曲,遠超你的想像。時勢在逼著深圳樓市出臺打補丁政策。
為什麼深圳樓市會演化成今天這樣混亂扭曲的局面?我們可以簡要復盤一下今年的深圳樓市。
疫情+放水,需要避險的熱錢盯上了深圳西部,然後二手房反價層出不窮,量價齊飛。715調控,限購升級為3年深戶+3年社保,外地戶口5年社保;750萬的豪宅稅門檻,增值稅「2改5」,增加了二手房交易成本。
在二手房房價+稅費雙高之下,購房者更傾向於買入限價新房。
而正是因為限價,一二手倒掛的價差被拉大,西部網紅盤頻頻爆出千人搖號、萬人搖號。而華潤城潤璽更是以一盤之力撬動了上萬個深圳千萬級購買力。
只要有限價存在,每年供應1萬多套限價房,足以支撐深圳樓市橫跨周期。
於是,很多人開始反思是限價造成了今天深圳樓市的變相扭曲。
深圳限價是很扭曲的,限價新盤都集中在西部熱門板塊前海、科技園、西麗、科學城、沙井,這些區域本身概念就非常重,再加上限價,更是引發哄搶。
所有的熱錢都使盡各種方法代持、養房票去搞西部熱盤,西部都熱得要燒起來,東部無人問津。
東部一個大熱盤都沒有,從2019年到現在,從來沒有聽到東部哪個盤千人、萬人搖號,東部的項目還要付出高佣金,請全城中介轉介,同樣是深圳,咋就這麼分裂呢?
東部就是大市場經濟中的小市場經濟,局部遇冷,因為東部的二手房漲不上去,甚至有些還往下跌,一二手房沒有很大的倒掛價差。
715之後,深圳的調控已經很嚴厲,但不精準,頗有點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味道,調控不能誤傷真正的剛需和東部,需要精細化調控。
如果縱容這種一套房子套利500萬的事情發展下去,全國的炒家都會捨棄身家性命,來買深圳的房子。
雖然現在土拍的前海限價10萬出頭,光明限價5萬,基本上已經鎖定了未來1-2年的西部新房價格,但也會變相地維持限價新房的瘋狂。
因為深圳是以二手房為主的供給結構,無法讓新房房價拖著二手房房價往下掉。
對於2017-2019年的二線城市搖號熱,背後大多都是因為限價的推動,但二線城市一馬平川、成片的淨地開發,是以新房為主的供給結構,新房限價可以有效地調控整個市場的價格。
跟深圳這種擠牙膏一樣的新房,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而且過分限價之下,市場肯定會有後遺症。
因為有倒掛價差,炒家爭相代持入局,導致真剛需買不到房子,還有精裝修降標減配嚴重,礙於成本而產品設計遲遲難以升級。
深圳樓市的扭曲,遠超你的想像。
今天深圳樓市最難的一件事,就是:精準調控。
這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但似乎大家都沒有什麼辦法,管得住新房限價,管不住二手房,更管不住大家的看漲預期,最後為了門面數字好看點,只能被動著往前走。
一個越來越成熟的預期是:深圳樓市會出臺打補丁政策。
前海大熱盤萬科臻山海即將搖號,龍光天境和沙井海岸城也即將開盤,年底西部的大熱潮還在持續。
2020年就要過去了,這一年實在是魔幻。對於今天的深圳,買房該怎麼買,我給出3點建議:
1. 剛需還是要堅持買入西部限價新房,價差和預期擺在眼前,要更加珍惜自己「無房戶」的資格,一分錢一分貨,不要太挑挑揀揀。
2. 關於置換,現在市面上的網紅盤,都是傾向於無房戶優先,那麼置換群體又怕踏空樓市,基本已無可能搖到網紅盤,那麼可以退而求其次選一些不那麼火的項目。
3.臨近年底,沒有買到房的越來越焦慮,也越來越擔心明年3月如期而至的小陽春,對於有學區房需求的家長,完全可以考慮把需求前置,趕在年前就解決學區房的事。學區在深圳是硬通貨,越早佔有越好。
很多人買房賺錢,真的只是一場意外,買得早而已。他們買房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為了有個家,為了抵禦資產縮水。
那些在深圳樓市賺到錢的富人,並沒有超乎尋常的能力,他們只是比普通人多了一點點耐心,做時間的朋友,投資本身是非常枯燥的。
敬畏「自然」、「時間」、「周期」、「規律」。
不知黑天鵝什麼時候又會來,但至少不要讓自己身無片瓦,要好好把握當下,買下一套寫著你名字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