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柳街鎮水月社區。
成都手拉手公益組織。
金陵社區書記陳丹(左一)。
水月社區位於都江堰市柳街鎮東面,面積3平方公裡,轄13個村民小組,人口2311人。社區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2人。近年來,柳街鎮持續深化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探索出「以院落小單元治理,推動社區發展,撬動產業富民」的農村林盤院落「微治理」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
農村散居林盤院落髒亂差問題由來已久,管理無序、破解困難,在水月社區兩委幹部走訪院子召開院落會時,居住在林盤院落的居民群眾喜歡拿環境優美、文娛活動豐富的農村集中居住區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衛生環境等方面相對滯後的林盤院落進行對比,甚至有的居民直言林盤院落就像個垃圾堆,鎮上、村上只管農集區,散居林盤院落不好管就不管了。這些居民群眾期盼過上像農集區那種花紅菜綠、房前院後乾淨整潔、廣場上健身歡聲笑語的「微田園」美好生活。
林盤院落整治啟動後,為避免在院落治理中出現亂拆亂建、亂砍亂伐、亂排亂放等破壞田園生態本底的行為,留住青山綠水和原鄉肌理,為鄉村生態旅遊奠定堅實基礎,水月社區王家院子住戶率先制定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院規民約,明確了垃圾分類處置、生活汙水排放、房屋建設、竹林樹木保護、生態溝渠維護等方面的標準和獎懲辦法,並在院落治理中加以落實。
水月社區王家院子通過散居林盤院落整治,一方面形成了整潔的院落環境、優美的林盤形態和田園風光,另一方面使得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和諧融洽,鄰裡之間更加團結和睦,這些治理措施為水月社區其它院落髮展鄉村生態旅遊樹立了榜樣,促進了居民致富。
華西社區報記者但辰璐社區供圖
2017年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當天,成華區桃蹊路街道桃源社區首屆鄰裡節在社區廣場舉行,社區居民們其樂融融,共同分享著鄰裡之間的故事;12月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手工扎染課在青羊區光華街道花園社區開辦,轄區的居民一起體驗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手工扎染,讓大家了解中國古老的手工扎染工藝,體驗扎染的樂趣——這些都是成都手拉手公益組織創新社區治理的一個個縮影。
成都手拉手公益組織是一家創新型的社會組織,善於通過新媒體、新技術、新方法創新社區治理,深化社區服務,以社區居民為主體、以社區文化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媒體、以社區營造為抓手,為社區搭建各類居民融合空間,豐富居民文化生活,促進居民參與自治,推動社區發展。
目前,成都手拉手公益組織開展的服務項目有:「街道通」——街道網際網路+服務平臺;「掌上社區」——智慧社區服務平臺;「鄰裡中心」——社區社會服務樞紐平臺;「街坊鄰居」——居民融合服務項目;「兒童之家」——青少年服務項目以及社區基金會等創新社會服務項目。
華西社區報記者吳小紅社區供圖
作為一名80後年輕基層幹部,都江堰市天馬鎮金陵社區書記陳丹總是與社區幹部群眾一起打拼在第一線。
每當社區群眾有需求的時候,不管多晚她都會到群眾身邊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困難。每月開展黨員義務勞動,她總會率先示範,帶領黨員群眾扎紮實實地開展義務環境整治活動。在月復一月長期開展的活動影響下,許多群眾也自發參與到活動中來,社區的凝聚力由此得以增強。每次勞動完回家後,陳丹哄2歲多的兒子睡覺,卻總是自己先睡著。不管基層工作有多苦多累,她都十分清楚自己身上擔負著的責任與當初在黨員群眾面前的承諾,第二天,又滿血復活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陳丹的帶領下,金陵社區的基層社會組織「金陵幸福快車」從20餘名志願者,發展壯大到目前的200餘名志願者。通過「幸福快車」這一社會組織開展的各類活動,給社區群眾帶去了幸福,受到了居民群眾廣泛的好評。
華西社區報記者但辰璐社區供圖
太平社區2017「贊花兒」表彰活動。
「贊花兒」一詞在成都方言中,代表招搖、愛出風頭的人,太平社區便有個「贊花兒」老黨員工作室,成員們充分發揮了「贊」的特色,主動亮明黨員身份,積極服務轄區居民。在社區黨委的帶領下,他們共謀社區發展,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贊花兒」。
據悉,這個老黨員工作室充分考慮各位黨員的特長,分別建立起了新居民顧問團、亞琴關愛團、老黨員志願服務團。新居民顧問團主要成員為武侯區退休幹部黨員,他們為社區黨建、社區發展提供諮詢,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政府決策部署宣傳,成為太平社區新居民行動的智囊;亞琴關愛團的負責人李亞琴是原攀鋼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她帶頭組織起一批企事業單位的離退休黨員,利用他們的專業專長開展社區困境人員幫扶工作,還承擔起了社區的公益託管、暑期青教活動等。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社區是由原來的太平村「村改居」而來,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的居民們從農村院壩住進了樓房,一時間居民矛盾突出,於是,社區黨委發動像黃先瓊一樣的原村社幹部組建了老黨員志願服務團,在他們的長期努力下,把居民們的矛盾梳理出來各個擊破,居民們都願意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把社區建設得越來越好。
華西社區報記者沈悅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