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散居林盤院落 促進旅遊致富

2020-11-30 華西都市報

治理散居林盤院落 促進旅遊致富

都江堰柳街鎮水月社區。

成都手拉手公益組織。

金陵社區書記陳丹(左一)。

  

推薦社區:都江堰市柳街鎮水月社區

  水月社區位於都江堰市柳街鎮東面,面積3平方公裡,轄13個村民小組,人口2311人。社區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2人。近年來,柳街鎮持續深化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探索出「以院落小單元治理,推動社區發展,撬動產業富民」的農村林盤院落「微治理」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
  農村散居林盤院落髒亂差問題由來已久,管理無序、破解困難,在水月社區兩委幹部走訪院子召開院落會時,居住在林盤院落的居民群眾喜歡拿環境優美、文娛活動豐富的農村集中居住區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衛生環境等方面相對滯後的林盤院落進行對比,甚至有的居民直言林盤院落就像個垃圾堆,鎮上、村上只管農集區,散居林盤院落不好管就不管了。這些居民群眾期盼過上像農集區那種花紅菜綠、房前院後乾淨整潔、廣場上健身歡聲笑語的「微田園」美好生活。
  林盤院落整治啟動後,為避免在院落治理中出現亂拆亂建、亂砍亂伐、亂排亂放等破壞田園生態本底的行為,留住青山綠水和原鄉肌理,為鄉村生態旅遊奠定堅實基礎,水月社區王家院子住戶率先制定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院規民約,明確了垃圾分類處置、生活汙水排放、房屋建設、竹林樹木保護、生態溝渠維護等方面的標準和獎懲辦法,並在院落治理中加以落實。
  水月社區王家院子通過散居林盤院落整治,一方面形成了整潔的院落環境、優美的林盤形態和田園風光,另一方面使得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和諧融洽,鄰裡之間更加團結和睦,這些治理措施為水月社區其它院落髮展鄉村生態旅遊樹立了榜樣,促進了居民致富。
  華西社區報記者但辰璐社區供圖

推薦社會組織:成都手拉手公益組織
豐富居民生活 促進居民自治 推動社區發展

  2017年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當天,成華區桃蹊路街道桃源社區首屆鄰裡節在社區廣場舉行,社區居民們其樂融融,共同分享著鄰裡之間的故事;12月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手工扎染課在青羊區光華街道花園社區開辦,轄區的居民一起體驗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手工扎染,讓大家了解中國古老的手工扎染工藝,體驗扎染的樂趣——這些都是成都手拉手公益組織創新社區治理的一個個縮影。
  成都手拉手公益組織是一家創新型的社會組織,善於通過新媒體、新技術、新方法創新社區治理,深化社區服務,以社區居民為主體、以社區文化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媒體、以社區營造為抓手,為社區搭建各類居民融合空間,豐富居民文化生活,促進居民參與自治,推動社區發展。
  目前,成都手拉手公益組織開展的服務項目有:「街道通」——街道網際網路+服務平臺;「掌上社區」——智慧社區服務平臺;「鄰裡中心」——社區社會服務樞紐平臺;「街坊鄰居」——居民融合服務項目;「兒童之家」——青少年服務項目以及社區基金會等創新社會服務項目。
  華西社區報記者吳小紅社區供圖

推薦社區書記:都江堰市天馬鎮金陵社區書記陳丹
打拼在一線 為居民排憂解難

  作為一名80後年輕基層幹部,都江堰市天馬鎮金陵社區書記陳丹總是與社區幹部群眾一起打拼在第一線。
  每當社區群眾有需求的時候,不管多晚她都會到群眾身邊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困難。每月開展黨員義務勞動,她總會率先示範,帶領黨員群眾扎紮實實地開展義務環境整治活動。在月復一月長期開展的活動影響下,許多群眾也自發參與到活動中來,社區的凝聚力由此得以增強。每次勞動完回家後,陳丹哄2歲多的兒子睡覺,卻總是自己先睡著。不管基層工作有多苦多累,她都十分清楚自己身上擔負著的責任與當初在黨員群眾面前的承諾,第二天,又滿血復活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陳丹的帶領下,金陵社區的基層社會組織「金陵幸福快車」從20餘名志願者,發展壯大到目前的200餘名志願者。通過「幸福快車」這一社會組織開展的各類活動,給社區群眾帶去了幸福,受到了居民群眾廣泛的好評。
  華西社區報記者但辰璐社區供圖

推薦社區武侯區紅牌樓街道太平社區
黨員當先鋒「贊花兒」在社區發光發熱

太平社區2017「贊花兒」表彰活動。
  「贊花兒」一詞在成都方言中,代表招搖、愛出風頭的人,太平社區便有個「贊花兒」老黨員工作室,成員們充分發揮了「贊」的特色,主動亮明黨員身份,積極服務轄區居民。在社區黨委的帶領下,他們共謀社區發展,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贊花兒」。
  據悉,這個老黨員工作室充分考慮各位黨員的特長,分別建立起了新居民顧問團、亞琴關愛團、老黨員志願服務團。新居民顧問團主要成員為武侯區退休幹部黨員,他們為社區黨建、社區發展提供諮詢,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政府決策部署宣傳,成為太平社區新居民行動的智囊;亞琴關愛團的負責人李亞琴是原攀鋼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她帶頭組織起一批企事業單位的離退休黨員,利用他們的專業專長開展社區困境人員幫扶工作,還承擔起了社區的公益託管、暑期青教活動等。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社區是由原來的太平村「村改居」而來,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的居民們從農村院壩住進了樓房,一時間居民矛盾突出,於是,社區黨委發動像黃先瓊一樣的原村社幹部組建了老黨員志願服務團,在他們的長期努力下,把居民們的矛盾梳理出來各個擊破,居民們都願意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把社區建設得越來越好。
  華西社區報記者沈悅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新都區盤活林盤院落 吸引村民返鄉創業
    共享書吧、田園火鍋、特色餐飲、咖啡茶院、文創伴手禮等多個特色產業院落座落於汪家村。據悉,汪家村通過在綠色田園、生態林盤的自然本底上實施整田、護林、理水、改院、汙水治理、廁所革命以及產業植入、綠道串聯等系列舉措,探索出一條依託川西林盤保護開發、盤活閒置農房(院落)的新路子,打造出以拾裡庭院為主的「共享庭院+餐飲(民俗休閒)」空間,形成村民「住其中,享其果」的「住商一體」的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實現了讓產業持續興旺、讓農戶持續增收、讓人才持續回流、讓鄉村持續美麗的新農村建設願景
  • 花開天府 美麗四川丨盤活林盤院落 村民返鄉創業讓家鄉變得更美好
    共享書吧、田園火鍋、咖啡茶院、文創伴手禮......以多項特色產業為核心,汪家村還通過在綠色田園、生態林盤的自然本底上實施整田、護林、理水、改院、汙水治理、廁所革命以及產業植入、綠道串聯等系列舉措,探索出一條依託川西林盤保護開發、盤活閒置農房(院落)的新路徑。
  • 崇州社治明星李文昌:把紫藤逸院打造成花園式林盤
    「現在全成都都在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我們也要把自己的家門口建設成花園式林盤院落,以後還可以依託北部旅遊環線,搞點鄉村旅遊產業嘛。」在崇州市觀勝鎮紫藤逸院林盤打造的動員會上,青柳村兩委成員李文昌激情地向院落成員講述著他的想法。紫藤逸院一點一滴的變化,都有李文昌的努力和付出。「髒、亂、差的現象沒有了,房前屋後的微景觀也慢慢打造出來了,出門就像逛公園。」紫藤逸院的居民開心地說。
  • 成都又添打卡地,林盤院落打造成鄉村主題文化創意體驗園
    夜幕低垂,鳥兒歸巢,靜謐的鄉村裡,紅色的燈籠照亮鄉間小路,成都郫都區的林盤院落餘家院子開始熱鬧起來。依託林盤院落打造而成的泥巴小院鄉村主題文化創意體驗園,即將正式於明(13)日正式與市民見面,屆時市民可以在這裡看田園美景、聽鄉間音樂會、吃豆瓣火鍋、喝韭菜酒、做韭菜染……
  • 林盤院落有好安逸?成都郫都區這個「泥巴小院」驚豔亮相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程文雯)11月12日,記者從成都市郫都區獲悉,當地依託林盤院落打造而成的「泥巴小院鄉村主題文化創意體驗園」將於11月13日正式亮相。濃濃的林盤風味,加上聽鄉間音樂會、吃豆瓣火鍋、喝韭菜酒、做韭菜染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活動,讓你體驗嚮往的生活。
  • 都江堰石羊鎮推進林盤改造 串起綠道林盤院落變景區
    本報訊(宋旭 記者 詹萍)10月28日,久雨後放晴,都江堰市石羊鎮朱家灣林盤迎來了一撥撥遊客。遊綠道、賞林盤,在清澈的黑石河邊小坐,遊客們無比愜意。「這裡滿目青翠,空氣清新,林盤與綠道完美融合,從夏天起我們就經常帶孩子來這兒休閒。」成都遊客陳穎告訴記者,這裡的一些古建築也很吸引人。
  • 成都鄉村網紅打卡地誕生的背後:川西林盤的生長邏輯
    川西林盤是蜀地鄉村固有的一種傳統聚居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鄉村院落與周邊高大喬木、竹林、河流及外圍耕地等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形成的田間綠島。  如何讓川西林盤的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點?成都自2007年起啟動了對川西林盤的保護工作。
  • 川西林盤,蜀地無二的精神原鄉
    川西林盤 家文化的詩意棲居  川西林盤是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區農家院落和周邊喬木、竹林、河流及外圍耕地等自然環境有機融合而形成的農村居住環境形態。  拓寬國際視野,匯聚全球智慧,成都市將邀請國內外優秀策劃、規劃、設計機構和團隊,從全市重點打造的 100 個特色鎮(街區) 和 1000 個川西林盤中,選擇有依託、有資源、有基礎、有支撐的特色鎮(街區)和川西林盤,面向全球徵集一批彰顯「國際範」「天府味」「能落地」的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規劃設計方案,並通過方案應用促進項目落地,為打造產業集聚、功能複合、連鎮帶村、能級凸顯的特色鎮
  • 盤活林盤經濟 小村落有大智慧
    本期走訪:新都區新繁街道辦事處汪家村12月,一個薄霧的冬晨,新都區新繁街道辦事處汪家村石家院子林盤,外來老闆羅前兵投資打造的「似錦花園羊肉湯」開張營業,特推冬季砂鍋羊肉湯。作為主廚,林盤裡長大的石奎,早上不到7點就趕到後廚忙碌。
  • 都江堰豬圈咖啡:餵豬槽當咖啡桌 這是川西林盤內的文藝聚集地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 羅田怡 賴芳傑步入豬圈咖啡廳,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林木深深的川西林盤聚落,筆直茂盛的林木撐起一片綠蔭天空。茂林樹下,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此品一杯川西蓋碗茶,偷得一份浮世閒涼。提起宋建明的豬圈咖啡廳,在當地可謂是無人不知,作為投身鄉村旅遊吃螃蟹的第一批人,豬圈咖啡廳創辦雖不過一年,卻已經成為成都文藝青年打卡的必經之地。綠蔭茂林之間,院落若隱若現,青石白瓦間,獨得一方悠然天地。在這間咖啡館中,主屋是由豬圈改造而成,喝咖啡的桌子是用豬槽改造的,凳子是由打穀子的拌桶改造。
  • 成都都江堰:提振能級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奮力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示範市既有亭臺軒榭、清幽棧道,又有小橋流水、魚翔淺底,綠蔭茂林之間,院落若隱若現,青石白瓦間,獨得一方悠然天地。走進位於都江堰市柳街鎮的豬圈咖啡館中,牟緒寬感慨這個網紅林盤帶給他的啟發太多太多。「當靜態的林盤生態價值被激活,農商文旅體產業呈現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的動能才一點點被釋放。」項目負責人介紹,這個川西音樂林盤如今已經悄然升級為鄉村旅遊的3.0版本,不僅激發當地村民返鄉投資千萬元打造網紅景點,更吸引音樂機構進駐、音樂人團隊策劃合作一些重大文旅項目投資。
  • 崇州5林盤入選第二批成都傳統村落
    其中,崇州有5個林盤村落從成都市22個申報點位中脫穎而出,最終入選,崇州也是此次入選村落最多的區市縣。 據悉,本次入選的村落是按照今年8月發布的《成都市傳統村落評定辦法及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由成都市住建局等部門牽頭組織文化、旅遊
  • 川西林盤和特色鎮規劃設計方案全新出爐!公園城市鄉村表達新範式
    川西林盤優勝方案:  形態優美、特色鮮明、魅力獨具  川西林盤是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區農家院落和周邊喬木、竹林、河流及外圍耕地等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形成的農村居住環境形態,具有豐富的生態價值、人文價值、美學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和社會價值。
  • 賞紅葉逛林盤 成都周邊看層林盡染「漫山紅遍」
    今日,記者從崇州市廖家鎮獲悉,2020年首屆中國·成都川西壩子紅葉生態旅遊節已在該鎮拉開了帷幕。此次生態旅遊節以「川西楓情·紅火廖家」為主題,以楓葉為媒,會四海賓朋、迎八方來客,呈現崇州山水相依、彩林環繞、罨畫川西的秋日美景。
  • 成都1000個川西林盤告訴你什麼叫「岷江水潤、茂林修竹」
    此次的《方案》給出了答案:川西林盤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農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築風格的重要載體,我市將保護和修復具有豐富美學價值的川西林盤,構建「林在院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盤聚落體系,努力使川西林盤成為成都田園景觀的璀璨明珠、展示天府文化的地理標識和休閒度假旅遊的靚麗名片。
  • 林盤經濟怎麼「盤」?小村落有大智慧
    新華社成都12月6日電題:林盤經濟怎麼「盤」?小村落有大智慧記者葉含勇、高健鈞11月,一個薄霧的冬晨,成都新都區新繁鎮汪家村石家院子林盤,外來老闆羅前兵投資打造的「似錦花園羊肉湯」開張營業,特推冬季砂鍋羊肉湯。作為主廚,林盤裡長大的石奎,早上不到7點就趕到後廚忙碌。
  • 既有鄉愁又有野趣 小小林盤演繹歸園田居
    升級消費新場景後,來這裡打卡的遊客雖然一撥又一撥,但林盤仍不失清幽寧靜。「天天爆滿,現在到我們這裡吃中餐、吃火鍋,要提前一個星期預約。平均每天都有幾萬元的營業收入。」大雨村支部書記馮進告訴記者。這裡,就是崇州市打造的川西林盤新場景——鮮道·幸福裡。
  • 石羊鎮朱家灣林盤成功創建成都市第二批AAA級林盤景區
    按照《成都市A級林盤景區等級劃分與評定細則(試行)》《成都市A級林盤景區等級評定管理辦法(試行)》要求,通過成都市林盤景區評審專家的現場檢查、綜合評審及網上公示,朱家灣林盤已成功創建成都市第三批AAA級林盤景區。
  • 劉衛兵 | 林盤,最重要的是保住那股鄉土氣息
    在田野鄉間,他設置大衛鄉村營造工作室;多年來,為保護川西林盤,他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奔走呼籲。目前,作為成都平原重要景觀、鄉愁民情的農業遺產,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作已列入成都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十大工程」之一而備受關注。中國網記者近日就如何更好地保護、挖掘和研究川西林盤重要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獨家專訪了劉衛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