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海蜇

2020-10-16 知識看世界

嗨嘍我是久違,今天我們學習海蜇,用另一個方法學習哦!

你們好!我自我介紹一下啊,我是危險的海蜇哦!


我是水母的一種,通體半透明,有的稍帶青色或微黃色。


我的「傘蓋」下有八個加厚的腕基部,下面長有許多棒狀和絲狀的觸鬚,觸鬚上有密集的刺絲囊,能分泌毒液,如果小動物不小心被我們碰到,就會被毒液麻痺,成為我的食物呦!


我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及溫帶

沿海都有廣泛分布。在近岸海域,看起來我透明可愛的動物,常

引起人們極大的好感和興趣。

但是,大家可千萬別去隨便觸碰

我們,因為如果一不小心被我們

蜇到,就會非常危險。我們不是故意蜇你們的,因為我們害怕,在保護自己哦!


被我們蜇傷,輕者疼痛難忍,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如果大家一旦被我們蜇傷,記住千萬別用淡水衝洗被蜇的地方,因為那樣會使留在皮膚表皮的海蜇刺細胞釋放毒液。


應儘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殘留在皮膚上的觸手或毒液,也可用海水衝洗。當然,如果有酒精的話,用酒精衝洗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出現皮膚壞死或者更嚴重的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我就是危險的海蜇,請記住我哦!我雖然好看,可愛,但是我危險的狠呢!拜拜嘍

哈哈,是不是很可怕呢?美麗的表面它是危險的,大家都想了解海裡的什麼動物呢?評論下方告訴久違,久違會很開心的哦!下期見!

(圖片網絡收集,如有侵權,屬實抱歉!請聯繫作者刪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吃的都是海蜇皮和海蜇頭,海蜇的身子去哪兒了?
    我們吃的海蜇,就是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屬下的部分種。所以,海蜇和水母的關係一下子就明了:海蜇是水母的一個分支,但並不是所有的水母都是海蜇。沙海蜇和黃斑海蜇。圖/《海洋無脊椎動物學》一方面是海蜇的觸鬚上盤繞鉤狀的細絲,噴出去可以刺穿並麻醉獵物,然後坐享美食。當然,海蜇也會蜇傷人類,如果不及時就醫,可能存在生命危險。
  • 水母,最大的浮遊生物,美味的海蜇
    每年過年吃的海蜇知道不?水母的「傘蓋」,是俗話說的「海蜇皮」,「海蜇頭」是傘下面的三胚層。具體地說,最外層的表皮層,最內層的胃皮層,和表皮層與胃皮層之間的中膠層。據說最好的海蜇是「三礬海蜇」,來自五六十年前鎮海區澥浦漁民或漁行摸索出來的醃製加工工藝。三礬蜇皮以色白、質厚,蜇頭以棕黃色、體大、肉鬆脆為佳,食用時需切絲並用清水浸漂去鹽去礬去澀,醮以醬油或鹹鰳魚滷。
  • 海蜇與墨魚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文藝的土豆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海蜇與墨魚的介紹。海蜇海蜇是水母的一種。海蜇喜歡在溫暖的海域中生活,熱帶、亞熱帶海域都有它們的蹤跡;它們多棲息在江河口附近泥質海底的海區。中國沿海從南到北均有分布。每年春季,海蜇的幼體就會浮遊到海面,夏季成長後隨水流漂浮到近海或海灣去產卵,秋後多數個體都會死亡。
  • 海蜇哪些事青島人必須知道?
    咱們青島有著400多年海蜇捕撈歷史的嶗山黃山社區漁民們開始忙碌起來,遊人們洗海藻時也將偶爾忍受被海蜇蜇到的刺痛了。海蜇雖然是「刺頭兒」,但渾身是寶吃起來花樣多多~~作為青島銀你都知道不?還不快跟青報君來看看!
  • 沙海蜇「撤退」霞水母近尾聲
    本報9月6日訊(記者 景毅 見習記者 王洪智) 進入9月份,市區各大浴場的海蜇似乎平靜了不少。6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專門研究水母等浮遊生物的張芳老師告訴記者,隨著水溫光照的變化,青島海蜇的主角沙海蜇已經基本銷聲匿跡,另一種蜇人的霞水母還有分布,不過也已經進入「暮年」。
  • 「沒有危機感,才是最大的危機」,谷歌「海蜇策略」助你破局
    沒了危機感,人們容易沉迷在安逸享樂之中,對外界的變化敏感度會迅速下降,會將自己時刻置於危險之中。保持「危機感」非常重要,那麼落實到行動要如何破局呢?01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公司無人不知,然而就在谷歌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其掌舵者拉裡.佩奇就已經早已考慮到公司可能面臨的衰老死亡的將來。「全世界只有一種生物可以不死,是一種海蜇。」
  • 明礬泡出美味海蜇皮 過量可對身體造成傷害
    B 業內爆料 明礬用多少,主要靠手感  記者採訪了多個海蜇加工廠及捕撈者,他們均表示,海蜇加工過程中明礬是必不可缺的,如果不加,海蜇不僅爛得多,而且海蜇皮還會幹巴巴的。記者了解到,明礬其實在食品、藥品的製作過程中也是可以少量應用的,但使用過量會給健康造成危害。
  • 水母是海蜇的一種?一般人分辨不清,它們並不是同一種生物
    我想他們大概是把水母和海蜇混為一談了,誤以為水母就是海蜇的一種,也是能夠被我們所食用的。一直認為水母就是海蜇的人看到這怕是要愣住了,在心裡想著:水母不是海蜇的一種嗎?怎麼可能呢,它們不都是一樣的生物嗎,怎麼會不是一個品種呢?我要明確告訴你,水母真的不是海蜇中的一種,但是海蜇卻是水母的一種。
  • 海蜇裡含明礬食用易得痴呆症?正確浸泡、適量食用,安全有保證!
    麻醬海蜇、老醋海蜇、蔥油海蜇……海蜇,咬之有彈性、嚼勁,入嘴脆爽,是很多市民日常消費和宴請嘉賓端上餐桌的一道美味佳餚。但近來,有關食用海蜇易得老年痴呆症的帖子在網上熱傳。見此帖子網友們譁然!海蜇裡真的含明礬,吃了真的易得痴呆症?
  • 海蜇皮就是水母?水母躲過5次物種大滅絕,有毒也得被吃
    而水母的這層皮,就是我們常吃的海蜇皮了。並非是所有水母都可以吃,在我國的東南沿海,水母就被稱為「海蜇」。每年的八九月份,海蜇成群結隊出現在海面上,漁民們會趁此機會捕撈海蜇,榨乾海蜇內的水分後醃漬加工,傘部部分就是「海蜇皮「,其他部分是」海蜇頭「。海蜇體內還有許多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因而是一種蠻不錯的美食,涼拌海蜇也成為了一種很常見的菜餚。
  • 涼拌海蜇皮是什麼梗出處 繼窩窩頭一塊錢4個後的新梗
    繼窩窩頭一塊錢4個之後有出現涼拌海蜇皮的梗,也是很讓人笑瘋了,很多小夥伴都不太了解,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涼拌海蜇皮是什麼梗  涼拌海蜇皮是出自油管上面的一個搞笑短劇,說的是從小在美國長大的ABC,去中餐館點菜非要秀一下自己的中文,結果看到菜單直接蒙蔽了,讀涼拌海蜇皮還發出了特別魔性的可以和窩窩頭一塊錢4個相媲美的搞笑音調,十分好笑。
  • 海蜇中硼酸並非不得檢出為誤導執法部門登報導歉·都市快報
    誰也沒有料到,原本正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淡出公眾視野的陸龍兄弟海蜇疑雲,會因一則「道歉聲明」重起波瀾。  記者 張明明 艾華麗  寧波工商超市抽檢  陸龍兄弟海蜇檢出硼酸  5月16日,有媒體報導,寧波陸龍海蜇頭被江東工商分局查出硼酸超標。  硼酸是衛生部公布的首批非法食品添加劑之一。
  • 你的涼拌海蜇在6億年前已登場,酸酸鹹鹹的味道,感覺整個夏天都要被它俘虜了!
    一組涼拌海蜇圖,解暑!
  • 海蜇咋成致命"殺手":水母毒素毒性強且成分複雜
    中科院海洋所研製的"解毒藥"可有效治療海蜇蜇傷。   水母刺絲囊觸發示意圖。   一名外地來青大學生和一名八歲男孩被海蜇蜇傷後先後殞命的消息引發強烈關注,市民在震驚和心痛之餘,更對水母的毒性之大疑惑不解。海蜇蜇傷為什麼能嚴重到致命,為什麼連換多家醫院都沒有有效治療的辦法?
  • 10種最危險的水母 以及被蜇後的應對方法
    不管我們多麼喜歡不經意地在浪花中飛濺,都不要忘記它們可能隱藏的危險。它們幾乎完全由水組成,但其中許多刺的籠子裡含有毒物,它比子彈飛得更快地注入受害者身體裡。因此,現在是時候了解哪些水母不應該接近,如果你還被蟄了,該怎麼辦。 咚咚選擇了10種危險水母,它們的毒性能夠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可能危害健康和生命。
  • 休漁期新鮮海鮮價格高 安康魚18元一斤 小雜魚25一斤 海蜇超10元
    海蜇,個頭不大,價格在10塊錢以上,由於剛有上市,價格還是較高,甚至超過了海蜇皮的價格了。買的人也就是圖個鮮,月底或下個月初是海蜇大量上市季節,價格有很大下降空間。這一盆魚裡面的3條黑頭魚還是活的,還在不停張嘴,攤主要價25塊錢一斤,看價格應該是養殖的,野生的價格差不多翻一番。
  • 苔菜人稱「植物海蜇」,泡泡就能炒,10分鐘上桌,比吃肉香多了
    這個菜有很多的名字,因為咬起來清脆有聲,所以它被稱之為「響菜」據說還是當時周總理是給起的名,因其在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作為貢品納入皇宮,從而便有了第二個名字「貢菜」,在製作的過程中,貢菜需要其莖去皮晾曬而成,色澤鮮綠、質地爽口、味若海蜇,所以也有人把它稱之為「植物海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