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稱火星為「熒惑」?沒有天文望遠鏡,又是怎麼看到火星

2020-12-06 錨之戰艦
以地球為背景的宇宙

古往今來,星辰大海一直是人類不斷探索的目標。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生產製造出了各種工具來延伸自己的感知和探測能力,汽車的發明加快了人們的交流溝通的速度和能力,電腦的發明增加了人們的計算速度和整理存儲資料文件的能力。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投向了外太空。人類探索宇宙的能力正在一天天的變強。那麼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是怎麼探索宇宙星空的呢?

圖源視覺中國

9年前的事情,估計現在很多人都忘記了,2011年11月8日我國研製的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搭乘俄羅斯的福布斯號火星採樣返回器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結果第二天傳來不幸消息:福布斯號探測器未能成功變軌,兩次點火失敗,導致失聯,而其上搭乘的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任務也宣布失敗。由於火星發射任務每隔兩年多才有一個窗口期,導致我國火星探測任務不得不持續推遲。

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當時的發射畫面

那麼我國此前的首顆火星探測器為什麼被稱為螢火一號呢,原來起這個名字是有歷史遠遠遠地,我國古人叫火星為「熒惑」,為了繼續古人的遺願該探測器取「熒惑」 的諧音螢火。那麼古人又為什麼叫火星為「螢惑」呢?據古籍記載「螢螢火光,離離亂惑」火星大氣稀薄,整個星球上遍布沙漠,導致火星在太陽的光照之下呈現出紅色,就像火一樣。並且由於火星繞著太陽公轉的軌道並非規則的圓形加上古人觀測技術落後,導致其在古人的眼裡運動沒有規律可循,有時從東向西,有時從西向東,沒有規律,複雜多變,讓人迷惑,所以取「螢螢火光、離離亂惑」之意為「螢火」。

火星

但這又引出來一個問題,古人沒有天文望遠鏡等先進的觀測設備,又是怎麼觀測到火星的呢。原來火星能通過肉眼觀測的到,認真學過中學地理課本的人都知道,夜晚觀察天空的,區別行星和恆心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恆心自己發光看起來會一閃一閃,而行星不發光不會閃爍。火星作為類地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距離為5500萬公裡,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但是其橘紅色的外表非常顯眼,其亮度達到了-2.9等,屬於肉眼可見範圍,其亮度僅比太陽月球和金星暗。每年的10、11月份火星最亮,完全可以用肉眼看得到。但是火星在古人的眼裡存在「螢火守心」一說被認為是大兇之兆。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太陽系

相關焦點

  • 火星有「小地球」之稱 古代被稱為「熒惑」
    核心提示:火星有「小地球」之稱,是地球軌道外的第一顆行星,顏色呈紅色,由於亮度變化大,在我國古代被稱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熒惑」》據新華社天津11月23日電11月26日晚,天宇將上演「火星合月」天象。
  • 古人稱「火星衝日」為「熒惑守心」,這是為何?
    在古代,人們對天文現象十分的迷信。他們認為獨特的天文現象勢必代表著某種預示。他們給火星衝日起了個名字,叫"熒惑守心",這是為什麼呢?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它有著橘紅色的外表。
  • 沒有「天問一號」的古人怎麼看火星?
    火星因其鮮豔的紅色表面,自古便與戰爭相聯繫,古希臘稱火星為「Ares」,即阿瑞斯,希臘神話中戰神的名字;古羅馬稱之為「Mars」,羅馬神話的戰神,而馬爾斯(Mars)這個名字也作為火星的名稱沿用至今。火星(圖源:NANS)中國對火星的觀測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當時的甲骨文中就有行星與彗星的記載。火星古稱熒惑,因其熒熒似火,位置捉摸不定,故名。
  • 火星年,看到了火星的高山峽谷
    湖南省天文協會繪製10月6日22時18分,火星運行至近兩年最接近地球的地點。10月14日,火星衝日,衝日前後一個月時間,是觀賞火星的好時機。太陽西下,衝日的火星剛從東方地平線升起,午夜時,距地平位置最高,一直到翌日日出前才緩緩西下,我們整夜都能看到這顆閃亮的「紅星」。天文愛好者們把2020年稱作火星年。
  • 「火星合月」——八月你必須欣賞的天文現象,一起看看吧!第一彈
    紅色的火星與皎潔的月亮相互輝映、齊放光芒的美麗景象一同在夜空中上演,為天空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這也為我們此次觀測」火星合月「提供了契機。很多人可以利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這一景象,可以看到效果更佳的彎月和火星,當然,肉眼也是可見的,星月浪漫可是不分形式的喲!「火星合月」是怎樣一原理?「火星合月」,是指火星與月亮在同一黃經上,火星距月亮很近,非常美麗。火星合月的時間很短,約10分鐘到20分鐘左右,主要是觀賞火星與月亮慢慢相合的過程。
  • 古今人類為何對火星如此著迷?
    也有的說大約4000年前,古埃及人稱他為「紅色之星」,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而古巴比倫人則稱這顆「紅色之星」為「死亡之星」;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好像對火星也沒有好感,認為自己在地球上的一舉一動總是被火星上的「人」監視著,所以為他取了一個不太友善的名字:Mars,即古羅馬戰神的名字,甚至把他視為「星際大戰」的恐怖星球。火星的英文名是Mars,這是羅馬神話中戰神的名字。
  • 熒惑守心為什麼被古人視為最兇天象?火星探測會受影響嗎?
    在古人看來,「熒惑守心」是最兇的天象。「熒惑」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星,而「心」是指心宿二。那麼,熒惑守心為什麼會被古人認為是大兇的天象?人類的火星探測會受到影響嗎?火星在夜空中很顯眼,其他星星看起來是白色的,而火星看起來是紅色的。由於它的亮度時常在變化,並且在天空中的運動方向還會出現逆轉,這讓古人有了這樣的描述「熒熒火光,離離亂惑」,「熒惑」的叫法就是這麼來的。古人認為,熒惑意味著兇象。
  • 熒惑守心為什麼被古人視為最兇天象?火星探測會受影響嗎?
    那麼,熒惑守心為什麼會被古人認為是大兇的天象?人類的火星探測會受到影響嗎?火星在夜空中很顯眼,其他星星看起來是白色的,而火星看起來是紅色的。由於它的亮度時常在變化,並且在天空中的運動方向還會出現逆轉,這讓古人有了這樣的描述「熒熒火光,離離亂惑」,「熒惑」的叫法就是這麼來的。古人認為,熒惑意味著兇象。
  • 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火星表面的沙塵暴對於古人來說,觀星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通過對天文現象的觀察,可以有效掌握時間流逝和季節更替,水平更高者還可以預測未來的氣候和判斷方向,對農業耕種、航海等事物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天文官員將火星運行規律和政治結合在發現了火星的運行特點和運行規律後,古代負責天文曆法的官員開始將其和政治結合,試圖找出兩者的聯繫。
  • 李彥宏推薦祝融,不如看看古人把火星叫什麼
    古人喜歡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而今人在科技的加持之下,終於可以實現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夢想,近日隨著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為其挑選一個既符合東方意蘊又能展現我國航天實力的名字,就成為了重中之重。所以,如果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再結合古人對於火星的認知,是否就能為其找到一個很合適的名字呢?(三)古人眼中的「熒惑守心」古人對於火星的認識很早,並將其叫做「熒惑」,在馬王堆帛書《五星佔》中「營或」與「熒惑」並用。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一、望遠鏡裡的火星
    正如它的名字,火星看起來顏色偏紅。古代中國人又稱它為熒惑,因為它熒熒如火,且時亮時暗,在天空中又時東時西,走位飄忽,令人迷惑。伽利略製作的望遠鏡及原理圖伽利略雖然沒有發明望遠鏡,但他是第一個用望遠鏡系統地進行天文觀測的人
  • 「火星合月」這一美麗天象,你看過嗎?
    紅色的火星與皎潔的月亮相互輝映、齊放光芒的美麗景象一同在夜空中上演,為天空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8月份天宇精彩不斷,還會有英仙座流星雨、金星西大距、木星合月美景輪番上場,有什麼想法,你想和誰一起看的呢?火星,是古羅馬神話中身披盔甲渾身是血的戰神——瑪爾斯,顏色呈現紅色,許多方面與地球很相似,是地球軌道之外的第一顆行星。火星是唯一能用望遠鏡看得很清楚的類地行星,這也為我們此次觀測」火星合月「提供了契機。
  • 火星伴月今日上演怎麼回事?火星伴月奇景是什麼樣的哪裡可以看到
    天文專家介紹,10月3日,觀測條件越來越好的火星將與一輪明月近距離相伴,競放光芒,閃耀天宇。如果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眾當晚抬頭仰望東方天空,將會看到「戰神」聯袂「嫦娥」共舞蒼穹的美麗畫面。紅色的火星是受到人類關注的一顆行星,我國古代稱其為「熒惑」,西方則以戰神「瑪爾斯」的名字來命名。
  • 「火星衝日」來了!今晚,地球從火星和太陽之間經過
    揚子晚報網10月14日訊(記者 楊甜子)今晚,天文愛好者將迎來觀測火星的絕佳時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聞新教授介紹,10月14日晚,地球將從火星和太陽之間直接穿過,這一天文現象也被稱為「火星衝日」。什麼是「火星衝日」?
  • 「火星衝日」!
    今晚(14日),天文愛好者將迎來觀測火星的絕佳時機!.「火星很容易被發現,因為它是目前夜晚看到的第三亮的天體,古人稱之為『熒惑』,它明顯的順行、逆行運動曾是克卜勒提出行星運動定律的關鍵。」,火星恰好位於近地點時,則距離地球最近(圖中為格林威治時間)。
  • 罕見天文現象「熒惑守心」即將來臨!古人夜觀天象,看的就是這個
    根據新華社的報導,在2月10日,「熒惑守心」的罕見天文現象,將在夜空中出現。什麼是熒惑守心現象?首先,「熒惑」兩字指的是火星。火星,由於離地球很近,所以在晴朗的夜空用肉眼可以觀察到。早在古時候,人們就注意到了火星。由於火星渾身通紅,如同火焰,而且火星的行蹤捉摸不定,因此我國古代稱它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的含義。
  • 火星伴月預計在11月26日上演 「東方嫦娥」牽手「西方戰神」成為最...
    天氣網訊,據天文學家最新消息,火星伴月預計在11月26日上演,屆時,「東方嫦娥」牽手「西方戰神」成為最亮的星。火星作為地球的近鄰,也是地球人十分關注的一顆行星。我國古代稱其為「熒惑」,西方則以戰神「瑪爾斯」的名字來命名。
  • 「火星伴月」26日上演「冬日戀歌」
    新華社天津11月24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11月26日晚,皎潔的盈凸月將與紅色的火星近距離相伴,「東方嫦娥」牽手「西方戰神」,在天宇上演浪漫的「冬日戀歌」。火星在夜空中呈現為一顆明亮的紅色天體,是地球的近鄰,也是地球人十分關注的一顆行星。火星穿越星空的運行非常引人注目,有時從西向東順行,有時又從東向西逆行;有時速度非常快,有時又徘徊不前;亮度變化也非常大,有時豔麗無比,有時又暗淡無光,令人迷惑,所以我國古人稱其為「熒惑」,西方人則稱它為「戰神瑪爾斯」。
  • 古人如何看待火星的存在,視為「災星」嗎
    一個火星日約為24小時37分22秒,一個火星年為687日,幾乎是地球的兩倍。火星圍繞太陽的軌道呈橢圓形,近地點約5500萬公裡,遠地點約4億公裡。地球和火星的近地接觸每15次出現一次。《周易》指出:「天垂象, 聖人則之。」表明古代相當重視觀測天象。
  • 聽我講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到達的火星與秦始皇的密切關係
    ,很多人都對諸如火星的很多問題產生了興趣,比如:天文一號何時到達火星?到達火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據悉,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34;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這些看起來距離現代人生活比較遙遠的話題,在科學技術充分發達的今天,進入了百姓們談天說地的話題。但是這些話題,早在我國古代,就有著很重要的說法。火星雖然遙不可及,但是古人對火星早就有著不同尋常的認識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