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錯覺藝術大師——埃舍爾

2020-12-06 騰訊網

hello,各位寶~

如果你玩過《紀念碑谷》這個遊戲,

對其中視覺錯覺的場景設計應該也不會陌生。

《紀念碑谷》的製作人說,

正是埃舍爾的名作《上升與下降》激發其靈感,

才製作出這款遊戲。

今天就和大家介紹這位視錯覺藝術大師——埃舍爾!

左圖:埃舍爾,上升與下降;右圖:《紀念碑谷》遊戲

莫裡茨·科內利斯·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年~1972年),是荷蘭著名畫家,主要的創作生涯集中在1941-1970,自稱為一個"圖形藝術家",在平面構成、形狀漸變、幾何體組合、視錯覺(不可能圖形)等領域。

主要創作方式包括木刻畫、銅板畫、蝕刻畫及素描,作品中常見分形、對稱、雙曲幾何和多面體等數學概念的表達。

埃舍爾自畫像,1920

這是埃舍爾坐在椅子中的自畫像,從早年畫作就可以看出,有別於大部分畫家,埃舍爾特別喜歡俯視或是仰視角。這是他早年的自畫像。據說現在的姑娘們擺拍,男朋友一律都得用美顏相機和這種仰拍視角。埃舍爾這麼畫當然不是為了顯腿長——因為他也經常用俯視視角,他對非平視視角有強烈的偏愛。

《八張臉》,木刻,1922,埃舍爾的第一幅平面鑲嵌,大家能找到圖中的8張臉嗎?

《規則平面分割系列》

1924年匈牙利數學家 波利亞(G.Pólya)證明了平面對稱群共有17種(所有周期性平面鑲嵌都能歸為其中一種),埃舍爾獨自一人在沒有相關數學知識的背景下,利用對圖形的解析同樣發現了全部17種。

《巴別塔》,木刻,1928

巧妙的線條令觀者產生了站在高處沒欄杆扶般的暈眩感

《手持球面鏡》,版畫,1935

自1935年後,他的作品似乎風格大變,他不再畫客觀現實的題材,而是創造《觀景臺》(Belvedere)、《畫手》(DrawingHands)和《畫廊》(Print Gallery)之類並不可能存在於客觀現實之中的結構

左邊:《靜物和街景》,木刻,1937;右邊:《變形》系列,木刻,1937

埃舍爾作品的主要特徵:二維與三維之間、寫實場景與抽象鑲嵌之間,以及幾何圖形和具象圖形之間的漸變。

《日與夜》,木刻,1938,這幅畫的副本也是當年銷售量最高的作品。

《美洲鱷》,石版畫,1943

隨著時間的推薦,埃舍爾的作品不再只是二維圖形上的變化,也在漸漸向三維空間推進,這幅是最著名的關於二維三維變換的作品。

《異度空間I》,美柔汀,1946

上面《異度空間》這幅作品也是讓我聯想到了2016年上映的電影,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去看看呀~

《雙行星》,木刻,1949,兩顆複雜的正四面體,人造拱門與自然洞穴相互交錯。

《階梯宮》,石版畫,1951

為了畫好《階梯宮》裡的機械系小精靈,埃舍爾專門做了實物模型進行研究臨摹,並畫了「卷」時的設計圖。

左圖:《相對論》,石版畫,1953;右圖:《凸與凹》,石版畫,1955

《畫廊》,石版畫,1956。這是埃舍爾自己最為得意的作品,維基上有作畫過程講解,原理是坐標網格自由變形。

左圖:《觀景樓》,石版畫,1958;右圖:《瀑布》,石版畫,1961

文獻參考:

連結:https://zhuanlan.zhihu.com/p/93698662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想了解更多藝術留學、作品集的內容,

喜歡這類文章?

那就戳右下方的「在看」告訴我們吧~

相關焦點

  • 荷蘭錯覺圖形大師埃舍爾名作在臺北故宮展出(圖)
    荷蘭錯覺圖形大師埃舍爾名作在臺北故宮展出(圖) 埃舍爾1924年至1934(圖自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2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電影《盜夢空間》主角們在迷宮裡被追殺,那座無止盡的階梯迷宮,設計靈感就是來自荷蘭藝術家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的名作《上和下》。埃舍爾利用人類的心理錯覺經驗,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版畫作品。
  • 視錯覺與不可能幾何體的詭異世界,他製作的視覺騙局你懂嗎?
    莫裡茨·科內利斯·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在藝術史上,也許出現過很多「鬼才」藝術家,但是今天介紹的埃舍爾卻顯得尤其特別,他的出現,創造了一種視覺騙局,這種利用視錯覺所產生的畫,在很長一段時間對令人捉摸不定,著名的遊戲《紀念碑谷》系列就是為了致敬這位大師而製作的。
  • 曉星說數學:讓數學家折服的藝術大師埃舍爾
    藝術家說:埃舍爾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空前絕後的藝術怪才!哲學家說:埃舍爾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不是通過語言和文字來表達他的偉大思想,而是通過繪畫!數學家說:埃舍爾是平面對稱群的發現者、也是分形幾何與數學藝術的開拓者!
  • 埃舍爾誕辰120周年:孤獨藝術家的奇幻世界
    這款遊戲背景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荷蘭「視錯覺」藝術家埃舍爾。2018年是埃舍爾誕辰120周年,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策劃了一場名為《埃舍爾 X nendo 工作室 | 兩個世界之間》的大展。不同於純畫作類展覽,此次展覽中,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營造了一個沉浸式的空間,將埃舍爾在平面中創造的「不可能的世界」延伸到了美術館。
  • 埃舍爾的六張臉
    眾多風格多樣的畫家中,諸如畢卡索、馬列維奇、波丘尼,他們的一生由於對於藝術的看法不斷地改變,因此總是在不斷地嘗試新的風格。以至於不了解這些畫家的人們,常常很難分辨出他們各個時期的作品。埃舍爾的名字總是被人們和20世紀初的格式塔心理學一併提起。
  • 外媒探秘:人類緣何會產生視錯覺?
    原標題:外媒探秘:人類緣何會產生視錯覺?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日發表題為《視錯覺:為什麼大腦會欺騙我們》的文章,介紹了人類產生視錯覺的原因。文章稱,視錯覺是藝術史以及最近出現的社交網絡中的老面孔。無論是荷蘭平面設計藝術家埃舍爾的透視遊戲,還是懷疑某條裙子顏色的表情包,都可以定義為「看到不存在的東西,或者看不到存在的東西」。有時,這些視錯覺作品是出於藝術或娛樂目的而創作的,但大多數都是研究人們大腦工作原理的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工作成果。
  • 眼睛看不到真相:北岡明佳的視錯覺圖
    的似運動錯覺通過本文,您將了解到此圖作者北岡明佳的簡介,視錯覺簡史,以及為什麼會有似運動錯覺。Akiyoshi Kitaoka 北岡明佳教授日本視錯覺大師北岡明佳是日本家喻戶曉的錯視畫家。2005年,《 朝日新聞》連續12期登載了他的系列作品《眼睛的冒險》,北岡明佳被稱作「日本錯視研究第一人」 。視錯覺簡史
  • 神秘的錯覺,欺騙眼睛的視錯覺藝術
    一,錯覺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不正確的、歪曲的知覺。人容易被自己的視覺系統所欺騙。但現實生活中,人類習慣不斷的移動眼睛,使得產生各種清晰的錯覺。三,視錯覺藝術美在哪裡?藝術家利用幾何圖形錯覺(高估錯覺、對比錯覺、線條幹擾錯覺)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悖論和雙重意義。(悖論空間,一塊幕布兩個世界;請用你微弱的五感去接觸這個現實,你發現的不僅僅是自己。)
  • 世界各地的視錯覺藝術裝置盤點!
    這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一種幻覺是指不符合客觀實際的一種知覺科學家發現了視錯覺原理而藝術家則將這種原理應用在了藝術中上圖的箭頭在旋轉了180其實這只是利用了利用反射、透視和視角的結合讓你在特定的角度看到了這種神奇的「幻覺」錯覺滑梯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利用視錯覺來打造的大型藝術裝置
  • 視錯覺到底是什麼?
    旋轉半圈,箭頭依舊向右箭頭在逗我嘛以上三個都是視錯覺大師杉原厚吉的代表作。他可真是魔鬼,讓大家明知道有貓膩,還看不出端倪。變形變得正方體家族都不認箭頭也不是啥正經箭頭,經過了特殊的雕刻曖昧一點看世界吧,圓哪有那麼圓視錯覺目前研究最多的有:幾何錯覺、主觀輪廓錯覺、明暗錯覺、色彩錯覺、形狀錯覺、運動錯覺、陰影錯覺等等。 我們來看點更好玩的!
  • 一組極有趣的視錯覺圖片及視錯覺產生的原因?
    某些圖片會導致視錯覺,視錯覺圖片不僅趣而且很有挑戰性;視錯覺的產生和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有關,有規律可循,每個人受視錯覺影響的程度也不同。(綠色線看起來比紅色線長,雖然它們其實一樣長。)人腦會根據過去的經驗形成定勢,比如我們能從簡單的幾筆中看出人形,是因為大腦中儲存有豐富的相關線索會自動填補空白;但有時大腦會對視覺信息做出錯誤的解釋;有些時候,大腦沒有接收到足夠的信息,或者受到了其他信息的迷惑和誤導,就會產生視錯覺。
  • 眼見不為實 設計中的視錯覺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其實人眼所見的事實由於錯覺也並非完全可靠。我們做設計時,經常會遇到同一界面內設計的兩個不同icon,長寬是等大的,但是視覺感受上會覺得一個偏大,或一個偏小。這是人視覺主觀感受上的視覺差造成的;另外一種情況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元素,因為環境的影響,感受也會不同。其實這些都是視錯覺現象。
  • 人物|彭羅斯與埃舍爾:數學和藝術碰撞出的奇妙世界
    本文通過講述彭羅斯與藝術家埃舍爾之間的友情,生動證明了藝術和數學結合能夠相互激發豐富而奇妙的靈感。羅傑·彭羅斯彭羅斯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知識淵博、興趣廣泛,在多個領域富有建樹。科學家彭羅斯和藝術家埃舍爾有一段藝術與科學相互促進的佳話,證明了博雅教育的重要意義。
  • 人物 | 彭羅斯與埃舍爾:數學和藝術碰撞出的奇妙世界
    本文通過講述彭羅斯與藝術家埃舍爾之間的友情,生動證明了藝術和數學結合能夠相互激發豐富而奇妙的靈感。科學家彭羅斯和藝術家埃舍爾有一段藝術與科學相互促進的佳話,證明了博雅教育的重要意義。荷蘭版畫家莫裡茨·科內利斯·埃舍爾(1898年-1972年)擅長運用數學原理衝破傳統的版畫藝術,其作品描繪了諸多現實世界不可能出現的物體和景象,散發出獨特而神秘的氣質。當年埃舍爾的作品在藝術圈頗有爭議,但是深受數學家的喜愛。青年彭羅斯就是在一次數學家大會上邂逅埃舍爾。
  • 沉迷「欺騙眼睛」,這些參加世界大賽的視錯覺你能看穿幾個?
    ▲ 2017 年度最佳視錯覺大賽亞軍作品,奧妙在於交錯的黑白點用一個直尺或者卡片作為參照物對比每一條橫線,你會發現每一條線都是平行的水平橫線,但拿走參照物後,即使腦子確定它們是直橫線,眼睛也會情不自禁看到它們詭異地變歪了。故弄玄虛並不是視覺錯覺圖的本意,迷惑眼睛才是它們的初衷。
  • 那些有趣的視錯覺解謎遊戲
    對於空間感不太敏感的玩家來說,這種視錯覺的畫面時常會帶給玩家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那些利用視錯覺手法遊戲以引導角色到達影子為目的,不斷轉換畫面視角,利用視錯覺來找出新的道路,從而逃出迷宮。雖然遊戲畫面非常簡單,配色也很單一,但是精巧的關卡設計還是給許多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藝術家用視錯覺來製作各種名人畫像,太有意思了!
    Oleg Shuplyak是一位52歲的烏克蘭藝術家,他使用視錯覺來製作各種作品。奧列格是一名建築系學生,在課程中,他學會了如何在其他圖像中創建圖像。在他的空閒時間裡,他開始畫風景,在畫作中畫出名人的面孔。
  • 日本視錯覺大師作品震撼世界:你親眼看到的只是一種欺騙
    近日,日本視錯覺大師、明治大學特任教授杉原厚吉的「錯覺箭頭「作品又引起世界人民的關注: 反射,透視和視角的巧妙結合產生了這種驚人的幻覺:箭頭向右?轉過來還是向右?
  • 他畫出現實不存在的場景,卻令人產生錯覺信以為真,看懂便是天才
    在曹雪芹先生的《紅樓夢》中,有一句「真亦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令無數人記憶深刻,它打破了人們常說的「眼見為實」的道理,就像是魔術一般,讓人產生錯覺,把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而在荷蘭的美術界,也有著一位被稱為「畫壇魔術師」的畫家,他畫出現實中不存在的場景,反而令人產生錯覺信以為真,看一遍很難明白!
  • 聽過視錯覺嗎?眼睛其實並不可靠!
    但我們所獲取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實的,這些外界事物不正確的感覺或知覺也就是錯覺。(註:此段上面的橫圖是等寬的靜態圖片O(∩_∩)O)視錯覺則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發現的一種視覺感受,它是在環境及條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從心理或生理上產生一種與現實存在偏差的錯誤視覺影像。視錯覺是一種特殊的視覺現象,有些是可以糾正的,但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不過視錯覺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