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封短小的家書,一份慈父的愛意,讓人感受寧靜致遠

2021-01-08 歷史策論

大家對於諸葛亮的印象,好多都是停留在《三國演義》裡面的,或者是大家曾經學過的《出師表》。在小說中,他的形象的確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形象,跟我們幻想中的一模一樣,無論是在小說還是電視劇中他都非常符合人們的心理想像,而實際上他的作品也都從各個方面印證他的形象,並且他的作品也能側面表現出。

今天給大家講一講他的一篇作品,作品名稱或許你們會很陌生,但是有一句名句你們肯定會聽過,「寧靜致遠」,是不是非常熟悉?這就是《誡子書》了,可能還是很陌生,下面來看一下原文吧。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不說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這是一封家書!這一篇文章其實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一封家書,沒想到吧,還以為是諸葛亮自己因事而發的一篇文章又或者是勸諫其他人的文章。寫這篇文章時,他的兒子才8歲,而諸葛亮已經到晚年時期了。可以看出,諸葛亮不僅是自己正直,也教會他的兒子要正直。晚年這兩個字也能看出,他為了國家大事,都耽誤自己了。同時也從側面證明了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為國家,為人民,努力工作,甚至是忙到連教育兒子的時間都很少,既然不能親自教導就只能寫了這封家書來告誡、提醒他的兒子諸葛瞻。

這篇文章就是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整篇文章講述的無非都是品德問題,如何培養,如何提高,額外還介紹了好品德的人的行為、品行是怎樣的,也提到了具體的做法,你要用寧靜的心態來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同時要明白節儉的重要性,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還要擺正心態,有清淨的心態,不貪圖功名利祿,這樣志向才會明確,明確要向好的那一個方面發展;如果你沒有放棄外在的聲音,集中精神、不分散應有的注意力,如果你做不到這些你就沒有辦法達到遠大的目標。

所以說,學習必須要靜,必須要自己願意學才可以,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人能幫得了你,你不學習的話,你就不會有增長才能,你就沒有目標誌向,你的學習也就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成功了。所以想要成功,那些不好的都要去掉。放縱懶散,做事漫不經心,你就沒有辦法盡心盡力,也沒法專心學習,喜歡冒險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歲數和時間是一起走的,但是意志,願望都會伴隨時間而改變、不見了。大多出現這樣的人,最後都會像枯葉一樣自己飄落,不僅人老了,還有自己毀滅自己的,他們都是社會所不需要的人,對社會沒有用,最終自己悲傷的守在家徒四壁的居所裡,那個時候才後悔就已經沒用了!

從這些來看都能知道作者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了,這封家書幾乎就是作者的這麼久的人生經歷的、生活經歷的一些體現。還有些會體現出學術思想的一些內容。這也算是一種家訓,不僅是對於他的兒子有益處,對他的子孫後代也非常有用,同時從那句名言可以看出,他對我們現在的人也大有用處,很多學校的課室裡都有掛著他,但可能往往只知道名句而不知道作者。在小說裡,他是非常智慧的,在這封家書裡也展現出他的各種智慧之言。

再來看看文章的思想,主要是關於如何修身、學習,也闡述了做人的道理,既淺顯易懂又深刻有內涵,使人讀起來很有感悟,或許這也是他想達到的一種效果。這裡大家還要感謝諸葛亮寫出這麼好的文章,讓我們有一篇這麼好的修身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無非就是勸誡兒子要勤學修身,要有志向,做人不可以懶惰,不可急功近利,要享受寧靜,做事專心致志。對於古人來講,這是很有益的道理;對於兒子來說,這是父親對他的愛的另一種展現方式,雖未言明,卻在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些愛的情感,父親對他的行為、品德都有所要求的和期待,期待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不是社會不需要的沒有用的人。

文章中更是用一個「靜」來論述,而且還深入闡述了,再加上一個「躁」字,兩者之間有一個很鮮明的對比,一個是成功的例子而一個則是失敗的例子,兩者相互對立又相互締造。諸葛亮還鼓勵兒子要勤學勵志,修身養性更是要努力塑造的。他提醒兒子要堅持為了夢想、志向而要保持一個長期堅持奮鬥的狀態,要刻苦學習,在學習中更要深入探索和研究它裡面的意思,堅定的意志是他永保前進動力的一個必要狀態。到了後面的一個部分,一個慈父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看似很老土,但是令人珍惜的也是因此。文章雖然很短,但字字珠璣,意境深遠,說理更是平易近人,不會覺得囉嗦,反而很清新。

《誡子書》,除了講述關於學習和品德的一些培養方法還有途徑之外,也講了寧靜淡泊的重要性。當然相對應的就是他的對立面啦,用這種對比的說理方法,讓人看到好的一面外,也看到壞的一面,記憶也更為深刻。這種一步步的引導,也體現了諸葛亮非常想兒子能夠接收到,從慢慢的一步步開始。文章中也處處體現著這些好習慣能帶來的力量,雖然每一個都是分開的,也不是很重要的力量,但是湊在一起就非常有力量了,所以這才是人格完備的一種體現。

相關焦點

  • 萬金難抵是家書——衡陽縣洪市鎮舉行「一封家書」活動
    此時的洪市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也正在為舉行「一封家書」的活動而忙碌著,用一封充滿盼歸之情的家書,給即將回到家鄉的人們增添一份來自家鄉的思念之情。寒冷的天氣並不能阻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的步伐,他們通過製作《致洪市鎮回家過年的親人們一封家書》、在集鎮發放家書、舉橫幅等方式向全鎮人民傳遞黨委政府的問候和祝福。「現在政府真的是有人情味啊!時刻都惦記著我們這些人!」
  • 「達康書記」辦公室為什麼要掛「寧靜致遠」?
    「寧靜致遠」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淮南子:主術訓》片段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誡子書》片段「夫 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寧靜致遠」書法欣賞
    「寧靜致遠」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淮南子:主術訓》片段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 《傅雷家書》背後的真實故事
    昨天世界聞名的 華裔鋼琴演奏家傅聰去世了,從而在華夏大地又颳起了一陣《傅雷家書》旋風。說起這本書,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小有影響,但是它真正在中國大陸大熱還是在2017年入選教育部編寫的全國初中語文課本以後了。現在連一些街頭販夫走卒之類的都會互相打聽哪個書店有賣《傅雷家書》,為啥?
  • 「寧靜致遠」書法欣賞 六位知名書法家聯袂巨獻
    「寧靜致遠」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術訓》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  【當代名人書法字畫--李傳波寧靜致遠書法欣賞】  李傳波,號東山墨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影視研修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國窖1573品牌戰略顧問,北京和諧樂章書畫院副院長,北京一得閣藝術館書畫家。 1961年出生,山東曹州人,受家庭為書香門第的影響,自幼喜愛中華書法。
  • 新華時評:紙墨年輪 家書萬金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題:紙墨年輪 家書萬金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展紙研墨,挽袖立筆。北京市民趙先生一家的新年,就在起筆落墨間漸行漸近。每逢除夕臨近,一家人都會圍坐在書桌邊,一起寫上一封家書。趙先生說,這是過年最重要的儀式。
  • 四十周年四十封信 你的家書有可能被省檔案館收藏
    你有多久沒有讀到過一封家書,更有多久沒靜下心來給家人寫一封書信了?先來看看這兩封家書吧:這封書信,是1997年元月22日,浙商元老、原浙江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魯冠球,給自己的兒子魯偉鼎寫的一封家書。家書很短,只有107個字,但是將公與私的關係講得清清楚楚,這代表了魯冠球自己對於人才的培養觀念,也是浙商精神傳承的一個縮影。
  • 家書·清明專輯(一):盲人作家吳百孫寫給姨媽的一封信
    你是否願把這份思念化為家書,以告慰遠在「天堂」的親朋好友?浙江衛視推出《家書·清明專輯》,今天推出第一篇,盲人作家吳百孫給姨媽的一封信。古稀之年的吳百孫是位盲人作家,出版有短篇小說《碼頭燒餅店》。本來耳聰目明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雙目失明。在人生最低谷,是姨媽不僅照料他生活,更是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 諸葛亮教子書納入7年級語文課,僅86字,卻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礎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在去世前寫給年僅8歲的小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僅86個字,卻向孩子道盡了一生做人的基礎原則。我們至今讀起,依然能夠感受到作為父親的諸葛武侯,智慧外衣下的那份舐犢情深。近兩年,國家大力提倡國學,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度提升。
  • 林草科普|相思樹:一封深情的家書
    閩南有諺語:「門前一棵相思樹,相思病起不知人,醫生來看講無望,貼心的來看水噹噹。」傳神地講出相思之情深。電視劇《相思樹》,更深切地演繹了不能常相見的相思之苦。有詩人曾這樣寫道:海峽兩岸鬱鬱蒼蒼的相思樹,每一片綠葉都是一封深情的家書。同根同源、同葉同花的臺灣相思寄託了兩岸人民期盼祖國統一,渴望親人團聚的心聲。
  • 遊子寫家書 深情謝祖國
    人民網洛杉磯4月11日電(記者 王如君)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查普曼大學中國留學生近日向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發來一封家書,深情表達海外遊子對祖國關懷的謝意。家書內容如下: 遊子們的一封家書 今年夏天洛杉磯連下了兩周的小雨,這片以陽光沙灘著稱的地方竟也多了絲涼意。在這特殊時期,我好想你,華夏。
  • 《星際穿越》以愛之名,科幻外衣下,一封父親寫給女兒的溫情家書
    但在這層科幻的外衣下,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部史詩級的科幻影片,同時這也是一封父親寫給女兒的最溫情的家書。以愛之名,為女兒尋找適合生存的港灣如大多數的科幻電影一樣,影片的故事背景是發生在地球的末年。但更多的人是想著如何認識這個星球,如何拯救星球而不是逃離這個星球。這種大眾的觀念也導致了人類為了生存,大力發展各種農作物,從而對航天,工業等行業進行擠壓,就連帶著美國航天局也只能偷偷摸摸地進行著秘密的研究。當庫珀破譯了他的女兒墨菲房間裡面的「幽靈」給出的提示之後,他找到了秘密的美國航天局。他相信他就是被「幽靈」選中的那個人。
  • 致敬最美逆行者 抗疫家書展11月17日開幕
    今日(1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北京晚報和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聯合主辦的「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家書展」在中華世紀壇一層綜合展廳開幕。展示的60餘封家書裡飽含著牽掛、擔憂,訴說著理解和包容,講述著北京人的抗疫故事。
  • 性慾還是愛意,看他目光投向哪
    (Laura Geggel/文 NoahTsang/譯)一項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指出,當人們的目光注視他人臉部時,傾向於表達的是浪漫的愛意
  •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一封家書:「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一個14歲的女孩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父親寫了一封家書。她已經好多天沒見到爸爸了。這個女孩叫孫婉清,人如其名,溫婉可人、清新淡雅。生著一雙和父親一樣清澈的眼眸,和母親一樣挺拔的鼻梁。她是一名中學生,成績優異,聰明伶俐。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她的處境與同齡人有些不同,因她的父母都是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她有時被迫獨自「留守」。
  • 一封家書驚動教育部,打動了億萬父母!有人建議收為語文教材
    吳輝是去年2、3月份開始寫這封家書的,當時女兒還在讀高三,他慢慢積累、醞釀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在高考前成文,高考結束後把信交到了女兒手上,這封家書改變了女兒的人生。如今女兒正在上大學,考取雅思的同時,她主動參加了志願者社和記者社這兩個社團,還遠赴魯甸地震災區服務,成為學校名人。
  • 中國家書故事|是誰寫的字潦草?
    中國家書故事爸爸到大學後,辦完了入學手續,便坐到書桌前,草草地寫了一封報平安的信,寄回了家。爺爺奶奶收到信後,喜不自禁。奶奶滿臉笑容地接過信,打開後,臉色卻瞬間大變。她把臉湊近信看了好一會兒,氣憤地把信扔到桌上,叫道:「這寫的是什麼啊?!」全家人聽了,紛紛把信拿起來閱讀。
  • 韓愈的大弟子張籍 杜甫的鐵粉 寫了一封意萬重的家書 你讀過嗎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它仿佛催我趕快寫一封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我這萬重心意想與親人訴說,卻不知如何起筆?我終究還是寫下了一封家書,無奈時間太少,匆匆著筆,意猶未盡。在捎信人即將出發之時,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真是無奈啊。
  • ...筆墨傳遞情感 郵政遙寄相思 「手寫家書寄送活動」走進武漢大學
    2日上午,在武漢大學,武漢郵政在櫻花郵局開展了一場手寫家書的活動。郵政工作人員免費為武大學子提供和寄送創意特色明信片,受到不少大學生熱捧(如圖)。  武漢大學櫻花郵局的前身,是經營30年之久的水院郵政所,今年11月12日,水院郵政所轉型變身為櫻花郵局,一下子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網紅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