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所面對的不僅是工作上的壓力,還有學業上、生活上的種種壓力,雖然沒有從事於體力活,過得卻比幹體力活還要累。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態,往往出現在中年人身上,因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承擔起「頂梁柱」的責任。
這個時候,及時補充營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是補充能量的關鍵,也是我們保持活力的前提。很多朋友一邊為了工作加班加點,一邊在飲食上「糊弄」自己,動不動就點外賣,不吃早飯,這些習慣都會影響我們的體力和工作效率,最終影響身體健康。
食物是能量的主要來源,營養失衡很容易導致體力不支,身體疲勞,各個器官無法得到充足的養分,無法順利進行自我修復工作。經常在飲食方面「湊合了事」的人,外表上往往有著沒精神、容易犯困、有氣無力、疲憊等特點。
身體容易疲勞?或許跟「2少1多」有關
主食吃得太少
很多朋友為了減肥會控制主食的攝入,但是這種行為卻會影響我們一天的正常活動,因為主食雖然熱量較高,但卻是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經常不吃主食,或者極端限制主食的攝入,很容易影響人體新陳代謝,讓人產生疲勞感。
肉類吃得太少
有些朋友深信吃素對健康更有好處,盲目堅持素食主義好幾年,其實這種行為並不合理,因為肉類食物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兩大基本營養素——脂肪和蛋白質,加上有造血功能的鐵元素,肉類攝入量過少,人體能量不足,就容易感到疲勞。
甜食吃得太多
雖然吃甜食有一定的緩解壓力的作用,但卻不宜攝入過量,因為甜食中含有大量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糖類物質,攝入過量後容易犯困,控制甜食的攝入,也能幫我們緩解疲勞感。
做對4件事,對抗疲勞
補充鐵元素
很多女性朋友在月經期間,容易感到四肢乏力、體力不支,其實跟身體缺血有關,而攝入一定的鐵元素,則有利於紅細胞的生成,能緩解疲勞感。牛肉、菠菜、羊肉、紅豆等都是典型的高鐵食物,日常適量食用,對健康多有幫助。
早餐多吃低糖、低脂、高蛋白質類食物
很多人都習慣把油條、煎餅、饅頭、白粥當作早餐,但其實這類高澱粉食物中,含有過多的糖類物質,很容易影響血糖的穩定,還會造成疲勞感。早上吃些粗雜糧、雞蛋、瘦肉、牛奶、水果等食物,更有利腸胃吸收,給人體帶來更加豐富的能量。
每天喝夠1.5升水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飲水量不足的時候,人也會產生疲勞感,這種疲勞感是身體缺水所引起的血液黏稠、新陳代謝速度下降導致的。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消耗水分,只有及時補充水分,才能保證機體正常、高效運轉,反之,體內營養和氧氣的運輸就會受到阻礙,加重人體疲勞。
少吃垃圾食品
很多朋友都特別愛吃垃圾食品,對於真正對健康有好處的食物,卻視而不見。確實,很多垃圾食品的口感都比較誘人,但從營養價值角度出發,它們卻稱得上是「垃圾」,平時經常吃油炸食物、加工肉類、醃製食物、各種甜食、膨化食品,會加重代謝負擔,讓身體更加疲勞。
總結:疲勞感不一定是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帶來的,也有可能是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造成的,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反省,及時做出調整,趕走一身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