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N阻抗設計探討與策略

2021-01-15 EDA365網

所有行業都有一個共性:「入門容易、精通難」,不少網友在掌握了《信號、電源完整性仿真設計與高速產品應用實例》書中介紹的POWERAC了仿真方法後,用於一般日常項目的PowerAC仿真已無壓力,但隨著學習與研究的深入,又遇到了不少新問題,許多新問題及新需求不知如何處理,常見的問題如:

項目PI仿真何時介入時機最佳?電容模型如何能在項目初期就可以做到準確的快速評估?現有PCB上的電容在不改動PCB元件大小及鋼網時如何優化?單板上的電容如何按成本、數量、類型、面積等不同需求進行優化?如何降低現有PCB的綜合成本……針對以上的問題,本文作者將進行詳細的方法與思路探討,並最終給出相應的策略與建議。

1. 單板(PCB)如何有效去耦

單板中的不同電源如何去耦?工程師們往往都是嚴格按照元件Datasheet推薦方法與建議,這些建議往往如下所描述:「The supply tothis pin should be decoupled with 0.1uF and 0.01uF Capacitor to ground as nearas possible」,如下圖所示,而這些建議歸納起來就是2點:

(1) 「使用0.1uF或0.01uF的電容」

(2) 」離電源管腳越近越好」

圖 1. 某Datasheet上濾波電容的使用建議

這類建議看起來是萬能的,但是用起來又有點「萬萬不能」,因為單板的應用情景千變萬化,這些建議在具體應用時往往令硬體工程師感覺需要喝上幾杯「蟻力神」才緩得過氣來,實在煩了有時也會存在一點「甩鍋」心裡,不再多想而嚴格執行Datasheet上的建議或「過設計」。最後的原理圖往往成了如下的模樣,即閉著眼睛多按幾下Clt+V。

圖 2. 常見的電容組合原理圖

下遊PCB布局時發現沒足夠的空間放置這麼多電容後,再是一翻「溝通」過後,硬體工程師再對原理圖作部分刪除,這種方法從電容的數量、位置、類型組合等方面對PCB的設計都沒有定量的細節指導。因而出現了本文開始時提到的:「越多越好、越近越好」的建議。

經仔細分析發現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且可以在早期做較準確的定量分析,這需要在產品開發的初期PI仿真工作就要介入。

2. 初期評估與策略

如何在項目初期確定項目的電容濾波方案是最關鍵的步驟,業界已有成熟的EDA工具可以在項目初期提供較為精細的電容設計:包括電容容值組合、位置的放置、目標阻抗是否滿足等,如按相應的流程處理可以做到降低綜合成本、減少返工風險等。

目標阻抗

初期電容的評估與制定策略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確定目標阻抗值,早期PI都是使用如下的方法確定目標阻抗,公式與結果樣圖如下:

圖 3. 目標阻抗計算公式

圖 4. 目標阻抗與仿真評估

這個估算方法在對於電流及鏈路上寄生電感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再使用一條直線的目標阻抗已不能適應。

如下圖中使用與頻率相關的目標阻抗曲線,這使仿真時滿足目標阻抗值實現起來更接近現實狀況。

圖 5. 與頻率相關的目標阻抗

但對於低電壓,大電流的情況,目前這類目標阻抗評估還是顯得粗略,需要獲得在一個周期內logic門、buffer的詳細翻轉及精確的電流才能得到符合更真實的目標阻抗,由於「部門牆」及不同行業間的隔閡問題,這個想法在一般公司非常難以實現,因而很多公司會把重心轉到在封裝與及晶片內部的電容去耦的設計與策略上。

電容組合與精細設計

電容的位置範圍、電容的數量、電容的容值組合、使用何種Fanout形式等,這些只要流程及思路正確運用現有的商業EDA軟體,在設計的初期是可以實現,後期的Layout完成後基本就可以滿足目標阻抗的要求,即使要調整也只是很小的局部調整。

3. 項目中後期

SI工程師在單板完成後會對單板進行一次PowrAC的仿真(詳細操作過程可以參考《信號、電源完整性仿真設計與高速產品應用實例》11章),看看阻抗曲線是否滿足目標阻抗要求,很多時候仿真的結果是這樣:

(1) 阻抗曲線在某些頻點有較高的諧振,但沒有超過目標阻抗

(2) 目標阻抗滿足的地方只能到幾MHz。

對於第一種情況,一般工程師不願再作處理而默認PASS,第二種情況,則會嘗試加更高頻的電容進行改善,如沒掌握好方法這將會是一個較為繁瑣的手工迭代工作,因而選擇包括有各種優化項(最小的成本、最小的電容種類、最小的電容類型….)的軟體(如OptimizedPI等軟體)進行PI仿真優化則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軟體最後結果會給出多個方案供選擇,如下圖的結果所示。

圖 6. OptimizedPI完成的仿真效果

另一種方式,是所有工程師最願意接受的方法,就是不改變當前的電容位置與大小,只是改變電容容值組合的優化需求,如下圖,這種方式可以通過使用類似於What if方式即可快速得到結果。

圖 7. Whatif 針對選定電容優化

但如目標阻抗人為不合理地設置太嚴格,通常會得不到優化結果,或優化結果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因而一個好的設計不是通過後期的優化得到,而是在項目初期基本定型,後期只需要較小的調整。

4. 電容模型與管理

項目仿真過程,不同軟體對電容的不同模型處理也不一樣,提供一套精確的電容電模型,對於結果精度的保證非常重要,電容模型可以由供應商提供或自行測量。由於各寄生參數的影響,不同模型的電容仿真出的結果會不一樣,如下圖同一個電容,在使用S參數模型與RLC模型時仿真出的結果會發現有一定的偏差。

圖 8. 電容使用S參數與RLC參考的仿真結果對比

5 . 總結

綜上所述,在進行PowerAC仿真時,應在項目前期介入並給出一個詳細、可行的方案,這樣對於後期的PDN優化工作量會非常小,而準備一套常用、準確的電容模型庫更能保證仿真的精度。

相關焦點

  • 寬帶RFID阻抗變壓器的設計
    抗匹配器件常常用於高頻電路中,一般用來匹配元器件的阻抗和電路或系統的特性阻抗。      在某些電路中,希望阻抗匹配能夠實現多個八度音階頻率覆蓋範圍,同時插損很低。為了幫助阻抗變壓器設計人員,本文對阻抗比為1:4的不平衡到不平衡(unun)寬帶阻抗變壓器的設計進行了探討。
  • PCB特性阻抗控制精度化的設計
    隨著以計算機為先導的電路信號傳輸高速化的迅速發展,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求PCB在高速信號傳輸中保持信號穩定,不產生誤動作,這就要求所使用的PCB的特性阻抗控制精度化的提高。對特性阻抗控制精度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這對PCB製造廠來說確實是很大的挑戰,為此,本文針對如何滿足客戶嚴格的阻抗控制精度要求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對PCB製造業同行有所幫助。
  • PCB設計之阻抗匹配設計方案
    為保證信號傳輸質量、降低EMI幹擾、通過相關的阻抗測試認證,需要對PCB關鍵信號進行阻抗匹配設計。本設計指南是綜合常用計算參數、電視機產品信號特點、PCB Layout實際需求、SI9000軟體計算、PCB供應商反饋信息等,而最終得出此推薦設計。適用於大部分PCB供應商的製程工藝標準和具有阻抗控制要求的PCB板設計。
  • PCB阻抗設計主要類型及影響因素
    PCB阻抗設計你必須知道的那點事! 1前言 隨著科技發展, 尤其在積體電路的材料之進步,使運算速度有顯著提升, 促使積體電路走向高密度﹑小體積, 單一零件, 這些都導致今日及未來的印刷電路板走向高頻響應, 高速率數位電路之運用, 也就是必須控制線路的阻抗﹑低失真﹑低幹擾及低串音及消除電磁幹擾EMI。阻抗設計在PCB設計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作為PCB製造前端的制前部,負責阻抗的模擬計算,阻抗條的設計。
  • PCB阻抗匹配設計技術要求和方法
    摘要:阻抗匹配和降低傳輸線損耗是高速印製電路板(PCB)重要指標,而阻焊層作為PCB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外層傳輸線的阻抗和損耗均有較大的影響。對於高速PCB設計和製造而言,了解阻焊層對阻抗、損耗的影響程度以及如何減少阻焊層對PCB電性能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 寬帶阻抗測量儀的設計——信號發生電路設計 (三)
    有源濾波器的設計引入了有源元件—集成運算放大器,由於運算放大器具有近似理想的特性,且可以省去電感,因此可以得到接近理論預測的頻率響應特性,並能減小體積(特別是在低頻時,無源濾波器的電感量較大)。但由於受到運放帶寬的限制,有源濾波器一般僅限於幾百kHz以內的頻帶。無源濾波器採用分立元件進行設計[23],其頻率範圍比較寬,因此一般用於高頻設計。
  • 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介紹及測量方法
    在設計射頻放大電路的工作中,一般都要涉及到輸入輸出阻抗匹配的問題,而匹配網絡的設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知道網絡設計需要的阻抗,那麼就可以利用射頻電路設計軟體(如RFSim99)自動設計出匹配網絡,非常方便。
  • 電阻抗成像系統的原理及設計
    對人體組織電性能的研究表明,人體內不同組織以及組織處於不同功能狀態下具有不同的電阻抗,即當人體的器官發生局部病變時,病變部位的阻抗必然與其它部位不同。因此,可以通過阻抗的測量對人體器官的病變進行診斷。EIT是通過給人體注入小的安全電流,再測量體表的電位來重建出人體內部的電阻抗分布的圖像的。它的成像機理完全不同於X射線、CT、超聲波成像和核磁共振(MRI)等。
  • PCB疊層設計和阻抗計算的方法解析
    PCB疊層設計和阻抗計算的方法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19-10-30 16:06:14 高速設計流程裡,疊層設計和阻抗計算就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 硬體電路設計之「RF天線阻抗調試」
    RF天線的設計上一篇文章進行了大概的介紹,設計完成後具體的調試步驟如下:校準網絡分析儀;通過網絡分析儀測量阻抗;藉助史密斯圓圖進行阻抗匹配;選擇合適的電容和電感焊接到PCB上;測量無線晶片的輸出和輸入是否滿足要求。
  • PCB設計中有關阻抗匹配知識簡析
    阻抗匹配是信號傳輸過程中信源內阻抗和負載阻抗之間特定的配合關係。也是一件器材的輸出阻抗和所連接的負載阻抗之間所應滿足的某種關係,以免接上負載後對器材本身的工作狀態產生明顯的影響。主要用於使傳輸線上所有高頻的微波信號皆能傳至負載點上,並不會有信號反射回來源點,進而提高了能源效益。本文我們將介紹PCB設計知識中有關阻抗匹配的一些研究。
  • 電阻抗成像系統中電壓控制電流源的設計
    通過分析生物阻抗測量系統對電壓控制電流源的需求,同時回顧一些已有的電壓控制電流源電路,包括雙運放負反饋電路、跨導運算放大器、AD844,設計了一種基於AD8610的電壓控制電流源。並通過電路實驗驗證了此電壓控制電流源的性能,同時提出了改進方案。該電壓電流源不僅頻率和幅值可控、精度高,而且有較高的輸出阻抗。
  • 聚焦阻抗譜技術與應用,第三屆亞洲阻抗譜探討會順利召開
    2019年11月16日上午,第三屆亞洲阻抗譜研討會在美麗的星城長沙順利召開。本屆會議匯聚了亞洲各界的專家學者,專注於討論目前阻抗譜的應用與發展。瑞士萬通Autolab產品經理雷濤作報告  瑞士萬通中國有限公司受邀參與了本次會議,並在會議上就阻抗譜應用和測量等內容作了報告。
  • 一種2.4GHz阻抗匹配的傳輸線電小天線設計
    然而眾所周知,為了實現這種小型化的天線,同時我們必須設計一種寬帶的阻抗匹配電路,來彌補這種窄帶寬,小 天線所特有的低輻射電導率特性。我們必須用具有高內阻的半導體放大器來實現高的阻抗匹配率。因為小天線的低輻射電導率,所以它對導體電導率非常敏感,於是 減小輻射影響成為主要問題。
  • 在EMI濾波器設計中的幹擾特性和阻抗特性講解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磁兼容性問題成為電路設計工程師極為關注和棘手的問題。 根據多年的工程經驗,大家普遍認為電磁兼容性標準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解決的兩個項目就是傳導發射和輻射發射。
  • 機器人阻抗控制概念
    現在的機器人絕大多數基於位置控制的,比如說倉庫裡的搬運機器人,從規定的位置出發,到達指定位置,裝貨,按設計的路線移動,卸貨。基於位置控制的機器人能控制位置、速度、加速度(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所以在工業現場常見的應用是搬運、焊接、噴漆。 但是只要求對位置控制是遠遠不夠的,越來越多的場合要求機器人還要有效地控制力的輸出,比如說打磨、拋光、裝配這些工作。
  • PCB設計阻抗不連續怎麼辦?別慌,有解決方法!
    作為PCB設計工程師,大家都知道阻抗要連續。但是,正如羅永浩所說「人生總有幾次踩到大便的時候」,PCB設計也總有阻抗不能連續的時候,這時候該怎麼辦呢?、特性阻抗、瞬時阻抗,嚴格來講,他們是有區別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們仍然是阻抗的基本定義: a)將傳輸線始端的輸入阻抗簡稱為阻抗; b)將信號隨時遇到的及時阻抗稱為瞬時阻抗; c)如果傳輸線具有恆定不變的瞬時阻抗,就稱之為傳輸線的
  • 無源UHF RFID標籤的低成本阻抗匹配網絡設計詳細教程
    無源UHF RFID標籤的低成本阻抗匹配網絡設計詳細教程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28 10:24:00 引言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 年輕人不講武德,過孔阻抗設計不考慮生產能力
    在高速PCB的設計中,過孔設計是一個重要因素,並且過孔設計已成為制約高速PCB設計的關鍵因素之一,如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整個設計的失敗。過孔是連接多層PCB中不同層走線的導體,低頻的時候,過孔不會對信號傳輸產生影響,但隨頻率增加和信號上升時間的減小,過孔不能簡單的被看成是電氣連接,而必須考慮其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
  • 阻抗匹配電路的作用,阻抗匹配的理想模型
    阻抗匹配電路的作用,阻抗匹配的理想模型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9 10:27:29 一、 阻抗匹配電路的作用 阻抗控制在硬體設計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