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發表於 2018-09-10 16:14:57
PCB阻抗設計你必須知道的那點事!
1前言
隨著科技發展, 尤其在積體電路的材料之進步,使運算速度有顯著提升, 促使積體電路走向高密度﹑小體積, 單一零件, 這些都導致今日及未來的印刷電路板走向高頻響應, 高速率數位電路之運用, 也就是必須控制線路的阻抗﹑低失真﹑低幹擾及低串音及消除電磁幹擾EMI。阻抗設計在PCB設計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作為PCB製造前端的制前部,負責阻抗的模擬計算,阻抗條的設計。客戶對阻抗控制要求越來越嚴,而阻抗管控數目也原來越多,如何快速,準確地進行阻抗設計,是制前人員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2阻抗主要類型及影響因素
阻抗(Zo)定義:對流經其中已知頻率之交流電流所產生的總阻力稱為阻抗(Zo)。對印刷電路板而言,是指在高頻訊號之下,某一線路層(signal layer)對其最接近的相關層(reference plane)總合之阻抗。
2.1 阻抗類型:
(1)特性阻抗 在計算機﹑無線通信等電子信息產品中, PCB的線路中的傳輸的能量, 是一種由電壓與時間所構成的方形波信號(square wave signal, 稱為脈衝pulse),它所遭遇的阻力則稱為特性阻抗。
(2)差動阻抗 驅動端輸入極性相反的兩個同樣信號波形,分別由兩根差動線傳送,在接收端這兩個差動信號相減。差動阻抗就是兩線之間的阻抗Zdiff。
(3)奇模阻抗 兩線中一線對地的阻抗Zoo,兩線阻抗值是一致。
(4)偶模阻抗 驅動端輸入極性相同的兩個同樣信號波形, 將兩線連在一起時的阻抗Zcom。
(5)共模阻抗 兩線中一線對地的阻抗Zoe,兩線阻抗值是一致,通常比奇模阻抗大。
其中特性和差動為常見阻抗,共模與奇模等很少見。
2.2 影響阻抗的因素:
W-----線寬/線間 線寬增加阻抗變小,距離增大阻抗增大;
H----絕緣厚度 厚度增加阻抗增大;
T------銅厚 銅厚增加阻抗變小;
H1---綠油厚 厚度增加阻抗變小;
Er-----介電常數 參考層 DK值增大, 阻抗減小;
Undercut----W1-W undercut增加, 阻抗變大。
3阻抗計算自動化
如今,我們業界最常用的阻抗計算工具是Polar公司提供的Si8000 Field Solver,Si8000是全新的邊界元素法場效解計算器軟體,建立在我們熟悉的早期Polar阻抗設計系統易於使用的用戶界面之上。此軟體包含各種阻抗模塊,人員通過選擇特定模塊,輸入線寬,線距,介層厚度,銅厚,Er值等相關數據,可以算出阻抗結果。一個PCB阻抗管控數目少則4,5組,多則幾十組,每一組的管控線寬,介層厚度,銅厚等都不同,如果一個個去查數據,然後手動輸入相關參數計算,非常費時且容易出錯。
下面,將介紹Si8000軟體自動地進行阻抗設計的參數:
Q總結
PCB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樣品交期越來越短,阻抗設計在制前工作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如何縮短阻抗製作時間,做出滿足客戶要求的阻抗匹配,是制前部必需考慮的一個問題。InPlan和InCoupon的出現,給阻抗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當然,各PCB板廠自己的阻抗計算規則,Layout方式與大小都會不一樣,InPlan系統需專人進行開發,維護,才能真正實現其功能。但相信,阻抗設計的自動化,將在PCB制前部越來越普及。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