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半生緣》:相戀14年,為何只換來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2021-01-15 葉宛清

小飯館裡,曼幀用顫抖的聲音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可不是回不去了麼?14年的光景,多少人事的變遷!再次重逢,卻也只能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這便是張愛玲長篇小說《半生緣》中男女主人公的結局。沈世鈞本與顧曼楨相愛,卻娶了嫂嫂的表妹石翠芝,顧曼幀也被迫嫁給了姐夫祝鴻才。最終導致沈顧兩人的感情無疾而終。

十幾年的光陰在張愛玲的筆下一晃就過去了,悲歡離合情未了,回首已是半生緣。

01曼幀和世鈞的相識相知

沈世鈞在好友淑惠的介紹下結識了同在一個廠上班的女孩顧曼幀。三人經常一起吃飯,彼此熟絡起來。曼幀單純直爽的性格讓世鈞頗有好感。

他們一起到郊外拍照遊玩時,曼幀丟了一隻手套。世鈞下班後冒雨給尋了來,第二天中午交還給曼幀。曼幀卻不由得紅了臉。少女心開始萌動了。

曼幀原本是最怕跟人提起她家裡的事情的。但那天他們兩人第一次單獨吃飯的時候,曼幀主動跟世鈞講起了她家裡的情形。原來她自小就沒了父親,一大家子人全靠姐姐做舞女來養活。

在曼幀心理,世鈞同別人已是兩樣。家裡書桌的玻璃底下壓著幾張遊玩時拍的照片,其中有她和淑惠的合照以及淑惠的單照,唯有世鈞的一張給單獨收藏起來。

廠裡管庶務的葉先生做壽,世鈞原本是沒打算去的,覺得「這種事情實在無聊」。後因想到曼幀會去,才又僱車趕了過去。一種朦朧的情愫在他們之間蔓延開來。

02別的都可以等待,唯有愛情等不了

世鈞在淑惠的陪同下回南京看望父母,雖去了不過就三天時間,世鈞就迫不及待想要見到曼幀。到上海下了火車,世鈞不先跟淑惠回家,直接上了到廠裡的公車。在車站焦急地等待曼幀的出現。

他跟曼幀道「我有話跟你說。」「我有好些話跟你說」。言語雖然有些含蓄,但也是一種表白,恰好曼幀也能讀懂。

曼幀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還做了幾份兼職。世鈞覺得白天表白得不夠清楚,晚上送曼幀去做家教的路上,再次表白,也依舊是含糊的,但這一次曼幀給了他明顯的回應,他緊緊地握住她的手。

他原本打算在咖啡館裡等曼幀做完家教再一起回去的, 然而沉浸在愛情裡他是那樣快樂,快樂到不能融入到人群中去。他只能在寒冷的街頭等待。

後來,他和她談到結婚。一向獨立自主的曼幀不想靠家裡幫忙,也不願自己的家庭拖累到世鈞,讓他再等一等。他們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亦是在等待中度過的,就像星期六期盼星期天一樣。只是沒想到他們的星期天卻一直沒能到來。

她不知道感情這樣東西是很難處理的,不能往冰箱裡一擱,就以為它可以保持若干時日,不會變質了。

愛情越是等待得長久,不確定的因素也會越來越多。不是所有愛情都能經得起馬拉松式的長跑。那怕兩個人曾經是這麼的相愛。

03不對稱的信息,時空的阻隔

故事轉折是從家庭的變故開始的。世鈞的父親病重,他辭職回南京繼承他父親的家業。世鈞邀請淑惠和曼幀到南京玩,他父親因認識曼幀做舞女的姐姐曼璐,對曼幀也起了嫌惡之心。

那年頭所謂的大家庭就那樣,自己在外頭怎麼玩可以,但決不會允許兒子做有辱門楣的事。所以當世鈞的母親跟他說起他父親說曼幀長得像個舞女的時候,他直接就否認曼幀有姐姐的事實。

他把這些都告訴了曼幀,並拿錢給曼幀,希望他搬家。姐姐為家庭付出這麼多,曼幀自然是不願意這麼做的。兩人爭吵一番,不歡而散。

後因曼幀的姐姐生病,她和母親前去探望。不曾想這一去,竟是進了魔爪的牢籠。曼璐為了挽回名存實亡的婚姻,出賣了自己的妹妹。串通好讓自己的丈夫鴻才去欺佔曼幀,並把曼幀囚禁家中。

世鈞和曼幀的信件被曼幀的母親和姐姐扣留,兩人完完全全失去了聯繫。曼幀在祝家苦苦等待世鈞的營救,而世鈞得到的消息卻是曼幀已和醫生張豫瑾結婚並且離開。

不對稱的信息來源把兩個相愛的人生生分離。而世鈞在得知曼幀結婚後只顧傷心,不去探究其真實性,其實是對他們愛情的不負責。

感情受挫的世鈞選擇和從小一起長大的翠芝結婚。曼幀懷孕了,後又因難產進了醫院,好不容易從醫院逃出去,卻又聽聞世鈞結婚的消息。此後她便沒再去找過世鈞。

女性和命運一直是張愛玲所擅長的主題,她用細膩的筆觸,訴說著年輕男女的悲歡離合。張愛玲筆下的愛情雖算不上轟轟烈烈,卻讓人感覺是那樣的清新淳樸。更多張愛玲經典作品,請點擊《張愛玲全集》,此篇《半生緣》亦收錄其中。

後來曼璐去世,曼幀顧念自己的孩子,又回到祝家,嫁給了祝鴻才。沒有愛情的婚姻是痛苦難耐的,最終曼幀選擇了離婚。

世鈞和曼幀再次重逢已經是14年後。一同進飯館敘舊,曼幀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又問他過得是否幸福。世鈞沉默好一陣才回復,說他只要她幸福。

當曼幀平淡地把這些年來的遭遇說給世鈞時,世鈞當下就打算拋開一切同曼幀在一起,被曼幀勸住。

他現在才明白為什麼今天老是那麼迷惘,他是跟時間在掙扎。

有些感情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回不去了,只能做最後的訣別。任誰怎樣也跨不過時間的鴻溝,去續一場穿越時空的愛戀。

相關焦點

  •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何止顧曼楨和張愛玲
    即便是分手,張愛玲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模範前任。胡蘭成因為政治問題四處流竄時,他的生活支撐來源於張愛玲一筆一筆的稿費。這種支援一直持續到胡蘭成情況趨於穩定。一封分手信夾著30萬的分手費標誌著「倆人再也回不去了」。這對於愛錢的張愛玲來說,仁至義盡已經不能形容她的大氣。因為愛過,所以便有了責任和義務。即使他是男人,她為女人。
  • 《半生緣》的人物年齡有漏洞,張愛玲的數學有點差
    而曼楨也交代過,顧爹去世那年,曼楨14歲。多年以後,張豫瑾以年過30歲未曾結婚的高齡來上海出差。他與曼璐是同一年出生,曼璐比他大兩個月。這也可以證明,曼璐也是30歲+。有意思的來了,如果保守估計曼璐30歲,那麼曼楨也有27歲了。
  • 梅豔芳vs劉嘉玲《半生緣》——最悲傷的事,是我們都回不去了……
    把時鐘撥回1997年,那年張愛玲的長篇小說據說當年許鞍華之所以選擇了吳倩蓮來出演,是因為看中了她與梅豔芳相似的長相、卻截然不同的氣質——正好適合演本是姐妹,但人生際遇、選擇大不相同的曼璐與曼楨。這一幕,把祝鴻才的「奸詐」「喜上眉梢」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曼璐低頭喝營養品的時候,眉眼裡的幽怨——是對妹妹曼楨的怨恨、對初戀豫瑾的不滿、對自己付出青春換不來美滿的怨氣。
  • 新版「半生緣」,張愛玲看了都要被氣活
    前有《亮劍》,後有《鹿鼎記》,現有《半生緣》。 現在的劇方總愛拿經典下手,而且要改的被觀眾罵死才肯罷休。 最近新上的劇《情深緣起》,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主演是劉嘉玲、鄭元暢、蔣欣、郭曉東。
  • 張愛玲不相信眼藥水
    正如48集電視劇《情深緣起》的導演此生無法懂得1942年的張愛玲。 當《半生緣》以《情深緣起》的假面登錄各大平臺。當膀大腰圓的蔣欣和氣場強大的劉嘉玲,告訴我們,她們一個是曼楨,一個是曼璐。 抱歉,我們出戲了。 張愛玲的小說裡,寫過很多亂世的男女,她看到他們的骨子裡。寫爭風吃醋,也非得打撈點透徹的悲涼,縱然是歡喜的故事,也是託著浮生的杯盤,盛滿盈盈淚光。
  • 劉嘉玲強行裝嫩,蔣欣力大如牛,新《半生緣》滿屏一星鬧太套
    前有全網吐槽《鹿鼎記》,後有全網都不看好的《狼殿下》,緊接著還來了一部新版《半生緣》,改名為《情深緣起》。小編只想默默的吐槽一句,當我們觀眾是爛片收割機嗎?怎麼感覺最近捅了一窩蜂都播出來了?《情深緣起》從選角色開始就「非同尋常」,導演翻拍有風險呀!蔣欣這一米七的大骨架,怎麼演上海姑娘?還是柔弱的顧曼楨。
  • 新版《半生緣》變「半身圓」,這姐妹倆是要制霸上海灘嗎?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今年是張愛玲誕辰一百周年。今年都有哪些張愛玲相關的改編影視作品和我們見面呢?從路透照就被網友吐槽質疑的《第一爐香》。還有就是這個已經跟觀眾見面,改了名字的《半生緣》,播出的名字叫《情深緣起》。開始的時候,聽說這個作品改了名字,很多張愛玲的粉絲感覺是對作家的不尊重,後來看了劇,很多粉絲吐槽:改名才是對張愛玲最大的尊重吧~關於電視劇內容,一舉從張愛玲的看透世態炎涼的犀利變成了拉拉扯扯的瓊瑤風。
  • 《半生緣》: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圓滿的結局
    《傾城之戀》中有這樣一句話:「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成年人的情意,曾經信誓旦旦,可到最後,難免身不由己。二十五年後,張愛玲更加深諳這個道理。
  • 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人這一生,我們會遇到無數個人,有很多人都在我們生命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象。20歲的時候我們以為會和一個男生在一起一輩子,我們從校服但婚紗,生兒育女,到滿頭白髮。後來我們長大了才明白,人生太長了,長到有的人走著走著就走散了。
  • 看了《半生緣》原著,我才明白好的愛情需要這3個必然條件來成全
    最近,蔣欣和劉嘉玲的《情深緣起》開播,大家紛紛吐槽選角有問題,好奇之下我去看了原著《半生緣》。沉浸到原著的內容之後,我被張愛玲筆下那個年代的浪漫氛圍所感染,也心疼曼楨一直受現實欺凌的悲涼人生。本來父親在世時,一家的生活尚且可以維持,後來父親去世,母親無能,不能掙錢養家,16歲的姐姐曼璐被逼無奈去當了舞女來養家。姐姐曼璐結婚後,曼楨一人打幾份工來掙錢。最後還被姐姐算計,被姐夫祝鴻才糟蹋,從而永遠不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
  • 《半生緣》:曼璐那麼狠,把妹妹推進火坑,為何觀眾還是心疼她?
    最近新版的《半生緣》開播了,雖然大咖雲集,演技也在線,但我看了幾集就興致索然有點瞌睡,感覺找不到張愛玲筆下顧氏姐妹花的影子,於是重溫了一下最喜歡的版本,也就是林心如和蔣勤勤主演的《半生緣》,不由對顧曼璐這個角色有了新的認識與解讀。
  • 紀念張愛玲逝世20周年:她的故事在電影裡永恆
    共20張     1905    沒有人真正懂得張愛玲,無論是作為作家的她還是作為女人的她。對於張愛玲來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對於電影圈來說,張愛玲是永遠也演繹不完的傳奇。    張愛玲一生身世悽涼,愛情悽苦,筆下的文字也在書寫著那個時代的蒼涼。但是深得電影圈導演們的鐘愛。
  • 《半生緣》: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看過張愛玲作品的人,對她都應該很了解。從小的出生環境和後來的遭遇,都在她的作品裡有所體現。儘管她活得很通透,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是很深刻的。她是我為數不多喜歡作者中的一個,從《傾城之戀》到《金鎖記》,從《紅玫瑰與白玫瑰》到《半生緣》。
  •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張愛玲,出名很趁早,可遠觀卻不可近交
    這是一句不能深究的話,同意嗎?試想一下:你最愛的一條裙子上爬滿了跳蚤,你的感覺是如何?提起民國四大才女,不可不提的就是張愛玲。她的作品流傳最廣,被搬上熒幕最多,也被最多人推崇。無論是「出名要趁早」,還是那些「紅玫瑰和白玫瑰」,哪怕是一場香港戰事都能成就一場「傾城之戀」,只是太多人緣分淺薄,只有「半生緣」。
  • 《鹿鼎記》《半生緣》脫靶,大導拍傳奇劇即「失靈」?
    《情深緣起》原名《半生緣》,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上周五,該劇改名、定檔、上線一氣呵成,眼尖的網友發現主演劉嘉玲並未轉發劇宣微博。張愛玲粉絲「張迷客廳」官博寫道:「改名、海報和片頭片尾都沒有『張愛玲《半生緣》』字樣,很有自知之明」。有網友慨嘆:導演駕馭不了作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馬進、楊亞洲,均是著作等身的實力名導。
  • 經濟學是張愛玲小說的致命誘惑?
    而張愛玲不講政治,只談風月,反而奠定了「獨孤求敗」的江湖地位,經世不倒。隨口一句不屑與冰心為伍,就搞得後輩如我等,除了被動知道《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以外,對於冰心的其他作品可謂一無所知,可見其號召力。生於戰爭年代,她卻不寫史詩巨著,歷史使命感缺失。專情男女之事,「因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爆發出更樸素也更放肆的激情」。
  • 《半生緣》開播,蔣欣虎背熊腰、力大如牛?林心如看了想打人
    最近網劇的上映可謂是非常頻繁的,前有直接把全集播出的《狼殿下》,後有備受矚目的《半生緣》,不過把名字改成了《情深緣起》。 說起這部作品,應該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它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的。
  • 在德國譯介《色戒》,張愛玲真的「幾乎不能被翻譯」嗎?
    素珊知道我對張愛玲的作品頗不陌生,立刻推薦我加入製作群。於是,我們在共同翻譯「 Patt beim Go」 (《和棋——楊牧詩選》)之後,又一次展開隔洋合作。社方打算先印一本短篇小說集——《色·戒》必須在內,作為投路石。如果銷行順利,我們建議逐年推出《秧歌》、《怨女》、《半生緣》三個長篇,和第二本短篇小說集。次年,2007年二月我與立凌去歐洲旅行訪友。
  • 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下分析《半生緣》裡顧曼楨的悲情人生
    王小波認為:「張愛玲的小說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她對女性活理解的很透徹。」《半生緣》前身是《十八春》,後來經過張愛玲改編最終有了《半生緣》,《半生緣》出版後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算是張愛玲比較成功的長篇小說之一。《半生緣》持續了張愛玲一貫悲涼的筆風,書中的主角顧曼楨原本就是一位堅強獨立的女性,怎奈何命運不濟,落得一生悲苦,充滿了悲劇色彩。
  • 劉嘉玲、蔣欣主演的新《半生緣》撲街,選對角色到底有多重要?
    #文/羅小可作為一個資深張愛玲小說迷,得知由劉嘉玲、蔣欣主演的新《半生緣》開播,內心不免欣喜不已。然而,在追了十幾集後卻倍感失望,畢竟張愛玲的這部經典小說被拍過很多個版本了。蔣欣飾演的是顧曼楨,身材略顯臃腫;而劉嘉玲飾演的是姐姐顧曼璐,年紀明顯偏大,有刻意扮嫩的嫌疑。兩姐妹同框的模樣像極了母女,加起來年齡也快超過100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