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yishicankao 醫食參考
為何有人喝牛奶就拉肚子?
原來,很多亞洲人體內缺乏一種叫做乳糖酶的東西。
乳糖酶缺乏,牛奶裡面的乳糖得不到分解,進入腸道,在腸道菌的作用下,乳糖被發酵和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和有機酸,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腹脹、腸鳴、腹痛甚至腹瀉,有些人還會有噯氣、噁心等症狀。
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
乳酸不耐受是個世界性問題,對於大多數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來說,乳糖酶在2歲以前可維持較高活性,大多數人的乳糖酶活性持續至2~15歲,然後逐漸下降至成年人的水平,大約為正常嬰兒酶活性水平的10%。
然而目前只在部分人類身上發現,乳糖酶可保持活性至成年甚至終生。
人類祖先的乳糖酶最初也像其他動物一樣沒有持續性的,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動物被馴養為家畜,人們採集動物乳汁飲用或製成奶製品,作為日常飲食的重要部分,人類對飲食習慣不斷適應過程中,經歷了自然選擇壓力而獲得乳糖酶活性的持續性。
由於不同的飲食環境及習慣的不同,乳糖不耐受也存在由遺傳決定的種族差異,白種人特別是北歐人群發生率明顯要低,如北歐2%~15%、中歐9%~23%、美國白種人6%~22%,印度北方20%~30%,而在亞洲患病率可達95%~100%。
乳糖酶缺乏可以遺傳,臨床上有些長期慢性腹瀉而被誤診的小孩子,其罪魁禍首就是乳糖不耐受。
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就不能喝牛奶?
不是!解決辦法有3種:
1.不要空腹喝牛奶。
在喝牛奶時,適當選擇其他食物一同進食,最好是固體食物及吸收較慢的食物(如麵包、餅乾等),也可以在吃飯時喝一小杯牛奶或將牛奶加入麥片粥中食用。
這樣可以避免牛奶迅速從胃裡排空,使乳糖得到稀釋,從而減緩乳糖的轉運。
2.慢性「脫敏療法」。
少量多次,漸漸適應乳糖不耐受的發生,避免一次攝入牛奶過多,而多次少量進食奶,逐漸減輕或避免乳糖不耐受,刺激和提高小腸黏膜合成乳糖酶的能力,從而徹底或者減輕乳糖不耐受。
3.用酸奶代替牛奶。
酸奶經發酵而成,比較容易消化吸收。
哪些人不宜喝牛奶?
1.經常接觸鉛的人
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鉛在人體內吸收積蓄,容易引起鉛中毒,因此,經常接觸鉛的人不宜飲用牛奶,可以改飲酸牛奶,因為酸牛奶中乳糖極少,多已變成了乳酸。
2.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消化牛奶中的脂肪,必須供給膽汁和胰腺酶,牛奶加重了膽囊與胰腺的負擔,結果使症狀加劇。
3.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約肌壓力的作用,從而增加胃液或腸液的反流,加重食管炎。
4.腹腔和胃切除手術後的患者
病人體內的乳酸酶會受到影響而減少,飲奶後,乳糖不能分解就會在體內發酵,產生水、乳酸及大量二氧化碳,使病人腹脹。
5.腸道易激症候群患者
這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特點是腸道肌肉運動功能和腸道黏膜分泌黏液對刺激的生理反應失常,而無任何腸道結構上的病損,症狀主要與精神因素、食物過敏有關,其中包括對牛奶及其製品的過敏。
6.牛奶過敏者
有人喝牛奶後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個別嚴重過敏的人,甚至會出現鼻炎、哮喘或蕁麻疹等。
7.平時有腹脹、多屁、腹痛和腹瀉等症狀者
這些症狀雖不是牛奶引起,但飲用牛奶後會使這些症狀加劇。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原標題:《95%以上的中國人都被它所困擾,卻不自知! 究竟是什麼妖魔鬼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