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綜合》:科學家發現奇異基因序列或來自全新生物域

2020-11-23 科學網
《PLoS綜合》:科學家發現奇異基因序列或來自全新生物域
或許會改寫現有演化樹;假設也可能只是「錯覺」

沃斯的「三域說」是目前生物分類界的主流學說。

 

「科學壞小子」文特爾(左)參與了這次的研究項目。資料圖片

 

在過去的近300年中,生物分類法從兩界、三界一直被擴充到六界三域,分類系統不斷被改寫。然而,演化樹的改寫可能還會繼續下去。美國加州大學基因中心和文特爾研究所對海洋水樣本中的DNA序列分析的合作研究發現,地球上可能存在著三個域之外的生物。

 

外環境入手測DNA序列

 

這個發現十分驚人,其可能改寫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延續的主流生物分類學法。研究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基因中心的艾森(Jonathan Eisen)領頭所做。他與同事們提取了一部分海洋水樣本中的DNA進行分析,發現這些樣本基因序列十分不同尋常,和人們平時所知的細胞生物似乎關係非常疏遠,完全像是來自另外一個全新的生物域。相關論文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

 

基因分析是目前用來進行生物分類和判斷的好工具。我們星球上大部分的物種並非日常所見的動植物,而是看上去像是一個個單一細胞的低等生物體,如果要判斷它們在演化樹上處於什麼位置,生物學家們需要在實驗室裡培養它們,等有了足夠的DNA後再進行基因分析。但艾森表示,這裡的問題是,這些物種的絕大部分,差不多佔所有物種的99%,都沒法在實驗室裡被培育。「它們就像是生物宇宙裡的暗物質。」他打了一個比方。

 

為了探尋生物的「暗物質」,艾森展開了和世界上最出名的私人基因研究所——文特爾研究所的合作。「壞小子」文特爾因支持基因譜私有化和「人造生命」等立場而成為世界上最受爭議的科學家之一,但是他擁有的私人研究所的確是當前最強大的基因研究機構之一。對於這項探究「暗生物」的挑戰,他和他的同事們採用了一種現在很前沿的研究方法,叫做「宏基因組學」(微生物環境基因組學)進行研究,傳統的微生物基因序列分析需要在實驗室裡培養微生物,但用宏基因組學,可以直接從環境樣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那就可以避開有的微生物很難在實驗室裡培養的難題。艾森表示,加上這種方法,無論是環境中採集的還是實驗室裡培養的,現在沒有DNA序列是測不出來的。

 

假設可能只是「錯覺」

 

在此次研究中,艾森和文特爾提取了「全球海洋取樣考察」(Global Ocean Sampling Expedition)中採集的海水樣品,通過宏基因組學分析,發現其中有一些基因序列和此前所知的徹底不一樣,無論如何也放不進現有的演化樹中。

 

「問題是,它們是哪兒來的?」艾森說。目前還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夠解答得了,這些基因不知道到底是屬於什麼生物。不過,艾森表示,現在出現了兩種假設,一種是這些基因序列來自一些很與眾不同的病毒,而另一種假設則更為令人驚訝,這些神秘的基因序列或許代表著生命樹上一個完全嶄新未知的分支。

 

這個假設是十分大膽的,生物學界一些人表示激動,但也有一些人認為現在就談生命的「第四維度」為時過早。如加拿大渥太華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生物學家古普塔(Radhey Gupta)說,儘管這個發現很有意義,但還是得小心下結論才行,因為可能有更多的解釋,比如,這些基因序列可能來自一些生活在獨特的環境中的細胞生物,有的環境可能導致生物的基因發生迅速的演變,這就有可能給做基因分析的科學家帶來錯覺,以為這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和其他生物分家了的「新」的生命形式。

 

「現在生物是否分成三個域,或者這三個域之間的生物是怎麼相互聯繫的,這些都還有著很大的分歧。」古普塔說,「如果再加上對第四個域的討論,只會讓人們更加困惑。」

 

不過,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科學家巴普苔絲特(Eric Bapteste)的回應則更積極一點:「事實就是基因是非常多樣的,而且毫無疑問其中的大部分我們都是未知的,要設想還有一個全新的生物域在那兒這也是合情合理的。」

 

演化樹面臨再次重寫

 

研究接下來的一個工作就是要更進一步地確定這些序列的來源,將尋找這些基因到底是突然變異的還是從另一個奇怪的「維度」來的。對這些樣本的進一步分析,還可以確定這些神秘的基因序列到底屬於什麼生物體。

 

假設艾森等人的進一步工作發現,這些基因序列的確是來自一個全新的生物域,那生物演化樹將再次被推翻重寫。

 

艾森介紹說,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演化樹上只有兩個分支:一個是真核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和一些奇怪的生物形式,比如黏液菌;而沒有被列入真核生物的,則被稱為「其他所有一切生物」。隨著基因分析技術的進步,上世紀90年代後,科學家發現,所謂的「其他所有一切生物」並不能籠統地歸在一起,它事實上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域:細菌和古菌。

 

即使這樣,生物學家對演化樹如何來畫依舊是分歧多多,還有不少存在爭議的生物,比如擬菌病毒,這是目前所知的最大的病毒之一,有人就認為其應該單獨代表一個新的域,它裡面帶有很多在細胞生物中才有的基因,所以不應該看成是病毒。「如果你把這些擬菌病毒看成是第四個分支,那我們的序列或許代表著第五個分支,只不過現在我們都還不知道而已。」艾森說。

 

【連結】沃斯創建「三域說」

 

美國微生物學家沃斯(Carl Woese)採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做基因關係比較。1977年,他將rRNA分子片段做出基因序列分析(這種方法後來被普遍採納),然後重新繪製了演化樹,將我們日常所熟知的千姿百態的細胞生物形式如動物、植物、真菌等都歸於演化樹上同一個分支——真核生物。

 

此外,在沃斯之前,人們普遍把動植物和真菌等之外的其他生物都全部歸於原核生物,相對於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一般沒有細胞內膜,沒有細胞核膜,但依然有遺傳物質,而真核生物不管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細胞內都含有細胞核。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他正式提出了三域說,生物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不再是「界」,而是「域」,三個域分別是細菌域、古菌域和真核域。儘管還存在很多分歧,但三域系統是目前生物界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主流分類系統。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第四域生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基因研究中心的喬納森·艾森教授發現,某些採自海水中的生物樣本的基因序列與我們目前已知的基因序列完全不同,地球上可能存在著三域之外的第四域生物。  地球上大多數物種看起來像差異不大的單細胞。想要認定某物種在生物進化方面的價值,必須先在實驗室培育該物種,以獲得足夠的DNA作遺傳分析。
  • PLoS Bi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脫靶率更低的安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2020年7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CRISPR系統是一種能夠靶向編輯基因組的強大工具,其具有明顯的治療潛力,然而其經常也會不恰當地編輯一些「脫靶」(off-target)位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溫州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突變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核心的酶類或許就能改善其編輯的精準度
  • 科學好故事|進化生物的未解之謎:新基因從哪裡來?
    這些基因之間的合作已經持續了成百上千萬年,從其它基因衍生而來的新基因融入這套網絡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相比之下,全新基因的轉錄信息較為隨機無序,可能會對細胞造成損害,隨機序列對細胞的影響多半有害無益。但在過去15年間,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全新基因存在的跡象,因此討論的內容也從「全新基因是否存在」轉向了「全新基因對進化和適應的貢獻有多大」。
  • 裡程碑式成就,科學家首次獲得人類X染色體完整序列
    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只能將基因組切成更小的片段,然後分析每一個片段,每次產生幾百個鹼基的序列,然後將這些較短的DNA序列像拼圖一樣把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這些較短的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而且重複的DNA序列,就像拼圖中存在大片藍天,科學家不知道這些片段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也不知道重複多少次,這些大量重複的基因序列曾經被認為難以處理。
  • 2019年十大科學發現:新發現的這類古菌,讓整個生命科學大廈開始動搖
    三域系統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一類全新的生命形式——古菌。古菌是單細胞微生物,它們沒有細胞核及與任何其他膜結合細胞器,雖然形態上與細菌很像,但基於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古菌在進化上更接近真核生物,古菌應屬於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
  • 曙光生物基因序列研究解決方案
    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對海量基因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服務;二是從數據中發現新的規律,也就是用好這些數據。         廣泛使用的基因序列比對和搜索軟體有Fasta ,Blast,以及多序列搜索工具Clustalw,Clustalx,這些基因組信息學軟體都已經在曙光伺服器上得到部署和應用,並有相應的成功案例。
  • 基因序列中發現重要線索
    所謂的地外生命說,就是指我們人類其實並非是地球上的原始生物,而是來自於其他的某個星球,在一種偶爾的巧合下來到地球上,並且發展至今。我們知道,人類與地球的其他生物相比,似乎並不太適應地球本身的生態環境,例如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有著自己的看門本領,但人類幾乎是一無是處,我們沒有獵豹的速度,沒有熊的力量,不會和魚一樣在水裡呼吸,更不會如同鳥兒一樣飛上藍天,甚至我們體型都沒有一般的哺乳動物大,看上去十分的平庸。但即便如此,我們由於擁有極具智慧的大腦,戰勝了地球上面的所有其他物種,化身為了「地球主宰」。
  • 古脊椎所科研成果入選PLoS年度十大古脊椎動物發現
    古脊椎所科研成果入選PLoS年度十大古脊椎動物發現 2016-10-31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 語音播報   10月28日,在美國鹽湖城舉辦的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年會上,2016年度「十大古脊椎動物發現
  • 「PLOS子刊」AI融合基因組學研究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分子標記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導言:下一代測序(NGS)技術已經成為剖析各種人類疾病的分子和病理特徵的強大工具,然而,來自不同疾病階段的生物樣品的有限性是研究疾病進展和識別早期病理變化的主要障礙
  • 序列比對綜合分析軟體
    Staden 2.0.0b9Staden軟體包是UNIX系統下的非常有名的綜合序列裝配、編輯、分析軟體包,此為最新開發的WINDOWS版。ISYS v1.35NCGR(National Center for Genome Resources) 開發的用JAVA語言寫成的數個不同類生物信息軟體與資料庫的軟體集合平臺ISYS。
  • 北京公布病毒基因序列!病毒來自歐洲,海鮮真的不能吃了
    今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正式發布《2020 年 6 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鬥鬥等這一刻可是盼了好幾天。不光鬥鬥,國際社會都是翹首以盼北京的基因測序。你要問這個基因序列有啥用呢?且聽鬥鬥慢慢道來~北京公布病毒基因序列Nextstrain的twitter公布了新的3條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均來自最近北京暴發的病毒樣本。這3個樣本採集於2020年6月11日,兩個來自於感染者,一個是環境採樣。
  • 人類DNA組含部分病毒基因?科學家:或來自哺乳動物的祖先
    DNA是包括人在內的生物體最本質的特徵,因為每種生物的DNA都是獨一無二的,通過DNA的特異性我們可以區分人、動物和微生物。而病毒DNA通常只有在談論細菌時才會提到,因為細菌基因組中的DNA大多來自病毒的入侵。
  • 章魚或是外星生物的後代,其內複雜基因並非來自地球生物的祖先
    百年前,生物學家達爾文曾提出進化論,解說了生物形成與演變的大致過程。達爾文進化論是現代生物學的基礎,很多人都對其中的觀點與看法表示贊同。但也有部分生物學家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了質疑,這主要是因為達爾文進化論無法解釋發生在寒武紀時期的生物大爆發事件。
  • 科學家在巴西發現全新神秘病毒,90%的基因無法識別
    雖然科學家們一直以來在與病毒進行著生命的賽跑,但是至今為止,我們又對病毒真正知道多少呢?近日,科學家在巴西一人工湖中發現了一種神秘病毒,其基因組對科學家來說幾乎是全新的,在人類的病毒研究中從未得到過記載。
  • 【你知道嗎】章魚最具外星範兒:基因序列和地球生物不同
    科學家最近已經證明,至少在基因上,章魚還真有點兒外星人的範兒。章魚基因計劃(Octopus Genome Project)是一個野心勃勃的龐大研究項目,旨在繪出章魚這種複雜軟體動物的 DNA 結構。芝加哥大學和衝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科學家們主導這一計劃,而且有了驚人發現:章魚的基因序列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太不一樣了。
  • 科學家們發現全新致癌機制
    在分析後,他們發現在SF3B1出現突變的患者體內,BRD9基因轉錄成的RNA出現了異常——在其序列中,出現了一段來自非編碼DNA的序列。 額外多出一段序列後,BRD9編碼的蛋白產物自然無法正常工作。研究人員們進一步發現,BRD9是一種重要的抑癌蛋白。
  • Nature:操縱Cas9的REC3結構域可大幅降低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
    2017年9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總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鑑定出Cas9蛋白中的一個關鍵區域決定著CRISPR-Cas9如何精準地對靶DNA序列進行編輯,對它進行微調可產生超精準的基因編輯器,並且使得該基因編輯器的脫靶切割(off-target cutting)
  • 【論文精選】廣靈驢HSL基因克隆、序列分析與差異表達
    摘    要:試驗旨在對廣靈驢的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進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並對HSL基因在廣靈驢不同組織中的差異表達水平進行分析。使用RT-PCR法擴增並克隆廣靈驢HSL基因CDS區部分序列,將序列拼接後得到HSL基因完整的CDS區全長序列,並對序列進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學分析,通過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HSL基因mRNA在廣靈驢的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背最長肌和皮下脂肪7個組織中的表達情況。
  • PLOS Biology|果蠅壽命期的相關的基因
    原文: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
  • 章魚的基因序列和地球生物截然不同,難道真是外星人!
    通過基因解碼,科學家發現章魚擁有一套和人類相似的基因,這讓它們能夠建立神經網絡,這解釋了為什麼章魚具有學習能力...總之,我們都開始懷疑章魚真的是外星人了!今次研究發現,八爪魚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基因組之間有著驚人差異,它們約3.3萬組基因中,約3500組都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當中很多組基因都是負責大腦、爪、吸盤、和隱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