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祖國共成長|翟志剛:太空漫步 國旗飄揚

2020-12-04 央廣網

央廣網8月18日消息(記者聶宏傑 彭洪霞 郝錚)人物簡介:翟志剛,1966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龍江縣,1985年入伍,曾任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在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翟志剛首次完成出艙活動,成為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天英雄」稱號。

翟志剛。資料圖

「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今年53歲的翟志剛是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也是目前從太空回望過地球的11位中國人之一。他拉開艙門的那一刻,第一眼看到的也是地球。

「神舟七號」翟志剛已出艙,身體狀況良好,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資料圖

「我把艙門一拉開,眼前是滿天的蔚藍。緊接著,我一想不對啊,外太空不是藍的,外太空是黑的啊,是啥也看不見的那種黑,怎麼是藍的呢?仔細一看,原來是地球,地球是藍的。地球上的雲一層一層的,把軌道艙的艙門都充滿了。」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對神秘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但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對太空的科學探索才真正開始。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後,毛澤東主席提出:「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要搞就搞得大一點。」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這一年,翟志剛只有四歲,他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像東方紅一號一樣,飛上太空。

「我小時候還真沒有做過航天夢,初一上英語課的時候,學習看圖識字,我記得有一張圖片上,有一架飛機、一個飛行員,底下用英文標著Plane(飛機)。那時候沒記住Plane,只記得當時我有個想法,如果長大了,能當飛行員多好啊!」

實際上,當翟志剛還不懂航天是什麼的時候,我國就制訂了第一個載人航天計劃——曙光計劃。那是1970年7月1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後不到3個月,我國空軍就在戰鬥機飛行員中招募了20名預備航天員。可是由於當時的經濟、技術條件都不具備,計劃被迫中斷。這些預備航天員未能實現飛天的夢想。

33年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當年的預備航天員之一方國俊給首位飛天的中國航天員楊利偉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說道: 「因為歷史的原因,我沒有實現飛向太空的夢想。而您終於圓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實現了我多年的夙願!」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重新提出是在上世紀80年代。1983年,美國提出所謂「星球大戰計劃」,將美國的戰略防禦系統擴展到外太空,世界各國紛紛拿出對策加以應對。1986年,鄧小平同志批准實施《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也就是「863」計劃,把發展航天技術列入其中。「863」計劃實施的前一年,翟志剛通過了嚴格的空軍招飛選拔,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學員。

「1985年,我趕上了一個好機會。我高中畢業正要考大學的時候,空軍到我們龍江縣龍江二中去招飛行學員,沒有想到,我這一體檢,樣樣都挺好,很順利就過關了。」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四年後,我國從空軍現役戰鬥機飛行員中選拔首批航天員。已經成長為空軍一級飛行員的翟志剛再次通過層層選拔,成為我國首批14名航天員之一。

「初入航天員隊伍,我就發現航天員不太好當。首先是四年的學習階段,學各種理論,像高等數學、電工學、高等物理,不光要學,還要考試,還留作業。留的比較少的時候,寫到晚上十點半、十一點來鍾就睡覺了,碰上幾個難題整不明白的,那就得憋到夜裡12點了。也不敢睡得太晚,第二天還要上課。」

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極複雜的系統性工程。當年,中國航天員的選拔培養與載人飛船、新型運載火箭等各系統的研製同步進行。1999年11月,長徵二號F火箭成功將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隨後三年,又接連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三號、四號無人飛船,完成了載人飛船飛行前的所有技術準備。

2003年10月15日,歷史性的時刻終於到來,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升空,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人。位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員公寓名叫問天閣,是中國航天員出徵太空前做準備的地方。當時,翟志剛和聶海勝作為首飛梯隊的一員,作為飛行任務的備份,直到火箭發射的最後一秒,仍在做著飛向太空的準備。兩年後,神舟六號飛天,費俊龍和聶海勝首次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科學實驗活動,翟志剛再次作為備份航天員進入問天閣。

「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航天員翟志剛(左)、劉伯明(中)、景海鵬(右)。資料圖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天,翟志剛和劉伯明、景海鵬組成神舟七號飛行乘組,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太空之行。翟志剛回憶說:

「進了飛船之後,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好像又進入模擬器一樣。只有真正開始倒計時了,10、9、8、7……這樣一數,才意識到這次是真要點火發射了。點火後,飛船裡的噪聲,要比模擬器裡的噪聲大得多。但是我們一點都不害怕,三個人還在互相聊天,比如說,準備轉彎了。但等到火箭一關機,推力一消失,是什麼感覺呢?我當時就感到,突然間有個人在我屁股後頭『咣』地一腳,把我從正面一下子踢得反過來,然後就懸在那兒了,開始失重了。從超重轉為失重,就是瞬間的事情。剛開始就冒虛汗,頭暈,胃腸不舒適。進入太空第一件事,就是適應這種失重。」

「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中),劉伯明(右),景海鵬(左)在返回艙訓練。資料圖

短暫的適應後,翟志剛和劉伯明馬上開始工作。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進行首次出艙活動。9月27日那天,正在翟志剛打開艙門準備出艙時,軌道艙突然傳來火災警報聲。儘管事後的分析表明,這不過是一次虛假警報。但當時聽到警報聲的翟志剛和劉伯明還是有些緊張。

「這個時候,劉伯明就在我旁邊,他還問我,老翟,咱還出不出艙?我肯定地說,出!首先我認為,那不可能著火。第二,即使著火也不會很大。所以我們還要按計劃繼續出艙。」

真空的軌道艙不會發生致命火災。憑藉著理性、勇氣和擔當,翟志剛堅定地打開了艙門。2008年9月27日16點45分17秒,身著艙外航天服的翟志剛邁出了中國人在太空中的第一步。可是,剛走出飛船,翟志剛就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衝擊。

「我順著腳底下往下一看,太深了,感覺深不見底。除了地球之外,都是黑的。這種黑是那種深邃的黑,和我們在白天裡看深井(一樣),井底是黑的,你又看不見底,就覺得無窮深,一下子就覺得自己失去了任何依託。首先,我感覺我要趕緊抓住這個飛船,否則,一鬆手的話,人就沒了。可當我抓住飛船之後再一看,這個飛船也是懸空的。再看一眼,地球也是在天上懸著,無依無靠,我當時就怕地球也飄走了。這種失去安全感的、瞬間心理衝擊還是很大的。」

此時,翟志剛的同伴劉伯明留在艙內繼續檢查軌道艙是否著火,最後總算是有驚無險,並沒有發現明顯的火情。當時按原定計劃,翟志剛要先把固定在飛船外的一個試驗樣品送回艙內,再取出五星紅旗進行艙外展示。出於保險起見,兩人臨時決定,改變原計劃,劉伯明先把五星紅旗遞給了翟志剛。哪怕最終不能返回地球,中國航天員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

「我二話沒說,拿起國旗對著攝像頭就先進行展示。從太空回到地面以後有媒體問我們,為什麼沒有按照預定的飛行程序去執行?當時伯明就說,當時軌道艙報了火警。那時候我們就想,既然我們兩個人有可能回不去,即使從艙外取回來東西,肯定也帶不回來地面,與其去取那個東西,還不如展示國旗更重要。我和劉伯明就說,即使我們兩個人回不去,我們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

航天英雄翟志剛接受小朋友獻花。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

在翟志剛漂亮地完成國旗展示、執行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之後,又有神九、神十、神十一搭載著我國8位航天員一次又一次飛上太空。對翟志剛來說,一次任務的成功意味著下一次任務的開始。而他和戰友們的每一次飛天,都將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

「神舟五號,我們只要航天員上天了,能夠安全順利回來,就是非常大的突破;神舟七號,只要航天員穿著自我們主研製的艙外服,到太空轉一圈,還能安全回來,也就是很大的突破;到了神舟九號,只要我們的飛船能和天宮一號實驗室準確地對接上,就又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下一步,等我國建了空間站,那時候的任務就會更加複雜,對航天員的要求也更全面,工作強度也會更大。」

2008年11月7日,翟志剛被授予「航天英雄」稱號。人民網記者 徐巖冰攝

九萬裡風鵬正舉,新徵程仍需努力。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建設「航天強國」作為新時代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之一。按照相關規劃,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設。在神秘的北京航天城裡,已經50多歲的翟志剛仍然和戰友們一起緊張地進行空間站任務學習和訓練,時刻準備著再探蒼穹,在遙遠的太空中書寫下中國人更新更美的華章。

「我小時候並沒有想到航天夢。即使我被選入了航天員訓練大隊,已經成為一名正式航天員的時候,還不敢相信自己未來可以上太空。可以說,國家的強大,給我們每個人都提供了成長進步的機遇和平臺,才讓我們實現了個人的夢想。現在,我還在時刻準備著迎接祖國和人民的挑選,刻苦訓練,保持良好的狀態,包括精神狀態、技術狀態、身體狀態,準備執行下一次的航天飛行任務。」

相關焦點

  • 不僅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還是「宇宙級梗王」——向航天英雄致敬
    提起「太空漫步」,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印象是誰?可能很多朋友會說:「當然是麥可·傑克遜啦!」但這一期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國的航天英雄——翟志剛,他是中國神舟七號乘組人員之一,也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被問到發射時是什麼感覺,翟志剛笑稱:「當時就像是有人從我後面咣的一腳,把我從正面踢到反面,完了之後我就懸在那了。」
  • 「仁合堂——紅領巾與祖國共成長」燃情歡歌獻禮祖國
    「仁合堂——紅領巾與祖國共成長」慶祝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0周年主題隊日活動,在10月12日圓滿落幕,活動由黑龍江仁合堂藥業聯手牡丹江團市委共同舉辦,旨在深化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全市少年兒童樹立從小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 陸軍少將翟志剛: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輝煌的背後是老母親的逝世
    而作為航天員的翟志剛,也同樣是因為事業忽略了家庭,以至於連母親的最後一面都沒有看到……01翟志剛出生在黑龍江一個很貧困的家庭,在翟志剛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因為一場意外,導致只能在床上度過餘生。「媽不識字,也不會講什麼大道理,但我認準一個理,你這個書必須念下去!」翟志剛為了不辜負母親的期望,將全部的重心都放在了學習上,最終成功的 考上了空軍飛行學院,從一名普通的飛行學員再到隊長,最終成為了一名飛行教員,還被評為了陸軍少將。
  • 【我為祖國點讚】西山分局組織開展「一首紅歌頌祖國•我為祖國...
    【我為祖國點讚】西山分局組織開展「一首紅歌頌祖國•我為祖國唱首歌」主題團日活動 2019-09-30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七」航天員出艙先揮舞國旗的經典畫面,其實源自一個錯誤警報
    翟志剛覺得自己的頭髮瞬間豎了起來,如果飛船著火,則意味著神舟七號乘組無法返回。頂住巨大壓力,神舟七號的航天員們迅速做出決策——景海鵬繼續操作飛船,劉伯明和翟志剛臨時調整實驗順序,先把五星紅旗帶出艙外。直播畫面顯示,劉伯明上身探出艙門,將國旗遞給翟志剛。
  • 五星紅旗太空飄揚——神舟七號航天員太空出艙記
    這一圈,中國航天員的身影首次進入茫茫太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迎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    15時,我們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飛控大廳的大屏幕上,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從座椅上起身,順利進入軌道艙,隨即關閉返回艙艙門。    一切按計劃進行。
  • 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12周年,朋友圈這樣發,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2008年的今天,翟志剛與劉伯明、景海鵬三人乘神舟七號飛船出徵太空,成功完成出艙任務,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從載人航天,到北鬥星座、深空探測,12年來,中國人從未停下「問天」的步伐。星辰大海,永不止步,這很中國!
  • 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
    新華網酒泉6月17日電題: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新華社記者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在太空工作生活的畫面,喚起了人們對此前6位中國航天員太空飛行的記憶。他們在太空定格的那些經典鏡頭,也是中國航天的珍貴歷史。
  • 科技日曆|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科技日曆|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它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漫步」的裡程碑。發射成功後,三名太空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操作手)和景海鵬(實驗員)發回信號,揮舞著國旗畫面的那一刻至今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 今天,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12周年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2008年的今天,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進行出艙活動,成功完成出艙任務,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據IT之家了解,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號完成變軌工作,進入高度約343千米的圓型軌道。
  • 今天,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12周年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2008年的今天,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進行出艙活動,成功完成出艙任務,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據IT之家了解,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號完成變軌工作,進入高度約343千米的圓型軌道。
  • 今天,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 12 周年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2008年的今天,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進行出艙活動,成功完成出艙任務,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據IT之家了解,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號完成變軌工作,進入高度約343千米的圓型軌道。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
  • 漫步太空 學習英語
    2008年9月27日下午,「神七」航天員翟志剛進入太空,成為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海外輿論評論說,翟志剛的一小步是中國的一大步。翟志剛精準完成在艙外漫步的任務,並同步施放了小型衛星。這次成功,不僅將中國太空科技又往前推了一大步,也證明了中國的太空實力。
  • 「回不來也一定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
    2008年9月27日,在航天員景海鵬、劉伯明的配合下,航天英雄翟志剛在太空中打開了神舟七號的艙門,實施了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此次任務之一便是分別組裝和測試這兩款航天服在太空中的各項性能表現。由於身處太空中,小小的一件航天服組裝起來極其費力。光是把這兩件航天服組裝起來就用了接近20個小時.最終「飛天」航天服也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了此次任務。
  • 太空漫步,酷不酷?
    每次康寶寶一看到電影中,航天員在太空漫步的畫面,那個羨慕嫉妒的心情就別提了。
  • 我和我的祖國|滿城紅旗燈籠中國結 東莞紅紅火火迎國慶
    南城一些樓宇外,國旗迎風飄揚東莞大道兩旁的國旗非常壯觀,東莞大道國貿到旗峰公園路段兩邊也懸掛著國旗,還有一些紅燈籠和中國結。在東城支路,東城南路等路段,街道兩旁懸掛著鮮紅的國旗與燈籠,喜慶氣氛撲面而來。公園、地鐵站出口國旗飄揚上午11時許,記者在鴻福路地鐵站看到,這裡各個出口處均懸掛有兩面五星紅旗,一左一右,迎風飄揚。
  • 航天員的秘密:太空國旗、航天食物、太空筆……
    「築夢太空」主題免費展覽。不到1克重的太空國旗此次展出了73件航天文物。其中包括四面國旗,大小不一。首先是湘繡手繡國旗,以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旗,每面不到1克重,紅旗綢由專供天安門國旗的紅旗廠特製。同展櫃還有神舟飛船上的「中國載人航天陶瓷藝術品搭載專用證物」。另一個展櫃有太空中的中國茶葉,傳統的中國文明象徵「絲綢、陶瓷、茶葉」在太空湊全。
  • 我清楚地看到(美國)國旗倒下
    中國正在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太空國家。至今,嫦娥五號的登月任務非常成功。中國國旗甚至還可以在月球上飄揚。月球上飄揚的中國國旗,激起中國民眾的愛國熱情。在社交媒體上,約有4.4億用戶閱讀了五星紅旗在月球飄揚的新聞。有評論寫道:「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 定格最美「中國紅」 看「火焰藍」與國旗的最美合影
    有一種驕傲叫「中國紅」,有一種守護叫「火焰藍」,有一種深情叫「我愛你,中國」。有一個美麗瞬間,叫「我與國旗同框」。 71年來,飄揚的五星紅旗陪伴著一代代華夏兒女成長,見證著祖國一次次偉大騰飛,這一抹鮮豔的中國紅,早已融入我們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