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莫斯科城下的慘敗,德軍再也無力發動全面進攻。於是,德軍對蘇德戰場的南翼實施重點進攻,企圖攻佔高加索和史達林格勒,切斷蘇軍的戰略補給線。
史達林格勒戰役初期,蘇聯紅軍無法抵禦德軍的攻勢,不得不撤退到城市中,與德軍展開巷戰。在這場慘烈的巷戰,湧現出無數的傳奇英雄和故事,比如「巴普洛夫大樓」。「巴甫洛夫大樓」來只是一棟坐落於伏爾加河畔的一座員工宿舍樓。當德國對史達林格勒狂轟亂炸之後,史達林格勒幾乎被夷為平地,但是「巴浦洛夫大樓」成為了馬馬耶夫崗上極少數還屹立著的建築物。
這樣一來,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的「巴普洛夫大樓」,就成為了伏爾加河畔上一個絕好的制高點:從這裡向西、向南、向北都有開闊的視野,俯瞰一月九日廣場,可將方圓一公裡的場景盡收眼底。在它的東面不遠處,就是伏爾加河上蘇軍僅剩的一個由東岸向西岸補給的碼頭,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蘇德雙方誰佔領了這棟大樓,都將會是一個極好的炮兵觀測點進攻出發點。
德軍先佔領了大樓,但是並未認識到這座大樓的重要性,因而防守鬆懈,夜間被巴甫洛夫中士帶領的4人突擊小隊奪回。中士立刻就認識到了這座大樓的重要性,隨即呼叫後方部隊支援,蘇軍迅速派遣援兵佔領大樓。德軍意識到了失誤,發起了反擊,但被蘇軍擊退。蘇軍就此在這座大樓裡站穩了腳跟,成為蘇軍重要的防禦支撐點。
為加強大樓的防禦,蘇軍先後派出數股小分隊,很快守軍就增加到了23人,武器包括迫擊炮,反坦克槍和重機槍。他們在牆上鑿出了槍炮射擊孔。把樓板鑿開打通上下的通道,在天花板上開洞布置迫擊炮,在大樓周邊埋設地雷,架設鐵絲網和路障。同時蘇軍在這裡設立了炮兵觀測點,利用視野優勢呼叫後方炮兵打擊德軍。此外蘇軍還將「巴甫洛夫」大樓和周圍的建築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互為掎角的防禦體系,人員和裝備可以在地道裡面移動而不會暴露在德軍的炮火之下。
德軍也集結兵力試圖重新奪回大樓,德軍先用飛機大炮轟擊大樓,但是僅炸塌了部分外部結構,大樓的主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仍然完整。而德軍也不願意徹底炸掉這個寶貴的觀測點。所以用步兵配合裝甲兵和炮兵發起多次猛攻,甚至曾一度攻入大樓,但是都被蘇軍擊退。蘇軍在「巴布洛夫大樓」堅守了58天,直到德軍被趕出了這個區域。作為防禦支撐點牢牢釘死了德軍。
在「巴普洛夫大樓」保衛戰中,雖然有過不同的指揮官,但是「巴普洛夫大樓」的名字卻被保留下來。如今,巴甫洛夫大樓仍然聳立在伏爾加河旁,與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全景畫紀念館和紀念碑一起,成為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重要紀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