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告訴你:豬能遍布世界2000萬年,全靠這3個不為人知的技能

2020-12-04 六六飛娛

說到豬,你的印象是什麼?笨、懶、髒、貪婪……還有為我們的一日三餐提供最主要的肉類來源。可實際上,豬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外國人拍了個關於豬的紀錄片——《神奇的豬》,在這個影片中,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和實驗驗證,才發現,對於豬,人類一直誤會太深。

作為從荒島到城市中心都能看到它蹤影的動物之一,作為極少數的被家養後又能回歸野外獨活的動物之一,豬的本事,高得可怕!

肉都是長著玩的,彪悍「豬」生,一個鼻子就夠了

猿能進化成人類,是因為實現了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將我們的生活範圍拓展,生活技能提高。

但是,沒有成功進化的動物,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也要有自己獨特的本事,才能生存下去。

看起來又懶又笨的豬,沒想到,這項特殊生存技能,靠的是「拱白菜」的豬鼻子。

首先,豬鼻子相當於豬的「隱形的手」,可以幫助他們去推動東西,幫助打開地毯,或者閒來無事,玩一下足球射門。

其次,最重要的是,極其出色的嗅覺。豬的7%大腦,是用來處理氣味,是人類腦的700倍。從生理上來說,這一點,不得不承認,人不如豬。

它們能通過嗅覺,嗅出季節性菜單的變化。當說時令菜最好,但怎麼分辨,卻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技能。但每隻豬,卻都能做到。

德國的秋天,橡子果熟透,掉落地上。野豬靠著氣味,找到它們。

野公豬口水的氣味,和松露差不多。

所以,人們挖松露,靠的是母豬的幫忙。放任他們在林子裡四處走,這裡聞聞,那裡聞聞,當它們在一個地方停下裡不走了,基本上把泥土挖開,裡邊就是松露了。

公孔雀為了求偶,會打開漂亮的羽毛;豬們求偶,靠的是鼻子和嘴巴。

公豬在發情期,聞到了周圍母豬的氣味,就會瘋狂地分泌口水,口水的氣味很快也會被嗅覺靈敏的母豬聞到,逐漸的靠近。

而此時的公豬,憑著氣味,不斷向母豬靠近的同時,還要打敗周邊的公豬。這點,和其它動物沒有什麼區別。最強壯最勇猛的豬,才擁有優先交配權。

西伯利亞的冬天,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90℃。那裡有一種豬,自來卷、大波浪,堪稱「貴婦」的綿羊豬——曼格裡察豬。

怎樣抵抗如此低的氣溫?2000萬年前的野豬,身上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能將脂肪有效轉為熱量。原本這種特殊蛋白質,隨著進化,已經消失。曼格裡察豬體內,卻又重新出現了。

但實際上,它們隨身攜帶更有效的升溫系統,那便是它們的鼻子。

僅僅一個豬鼻子,就幫它們解決了沒有手的問題、覓食、求偶、保溫的問題。生理條件上,決定了它們可以遍布全球。

會尾隨、會聲東擊西,懷疑它們學過「36計」

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豬,很多時候就是躺在那裡睡覺,有吃的才會過來,想讓它們挪下窩,還要趕著。

影視劇中的「豬八戒」形象,好吃懶做又愚蠢。

然而,現實的豬,卻聰明得很。而這種聰明,表現在,它們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學習能力、謀劃能力。

科學家做的第一個實驗,是把豬和一筐食物隔開,再把一面鏡子放到兩者前面,這樣,豬照鏡子,就可以看到隔壁的蘿蔔。

那麼,這時候,豬到底是往前面鏡子的方向走,還是能找到食物真正存在的地方?

結果發現,豬並沒有幹那種往鏡子裡衝的蠢事,而是掉頭走了,繞過那個隔在中間的屏障,找到了隔壁。

人在鏡子面前,有時還會產生錯覺。但是,豬連犯錯都沒有,而是在鏡子前徘徊一會,便找到了正確的地方。說明,豬本身是有很強的思考、分析能力的。

另一個實驗,在幾個草垛旁,放了幾個同樣顏色大小的籃子,有的裡邊有食物,有的沒有。

同時放兩隻豬進去,其中,A豬知道有食物的籃子放在哪裡,B豬不知道。結果發現,不知道的豬,竟然跟著知道的豬跑,很快就找到了食物。

把兩隻豬再做一個實驗,調換有食物的籃子的位置。兩隻豬同時進去,A豬到處跑,這裡聞聞,那裡聞聞,B豬依然跟著A豬到處跑。

當A豬看到B豬已經被它帶到沒有食物的籃子邊時,它馬上掉頭,迅速找到那個有食物的地方,自己開吃了。

活脫脫一個聲東擊西的策略啊!這豬是成精了嗎!

實際上,也正是憑著這樣的本事,在任何地方都不至於餓死。沒本事沒關係,跟著有本事的豬,也有肉吃啊!

豬群體分工合作,將效益最大化

不管是在野外生存的豬,還是飼養的家豬,它們所處的社群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

巴哈馬群島上的野豬群,幾隻年齡大小不一的小野豬,竟然可以共處一窩。

這就是結盟與分工的需要。

這個野豬群,是以三頭母豬為首的聯盟。每到餵食的時間,一頭母豬會餵養並照顧所有小豬,不管是不是親生的。這樣,其它的野豬就有時間出去覓食了。

看看,這是不是和我們人類通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一樣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個小區的媽媽,每天接受小孩上學。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的,可能今天早上媽媽甲,送幾家的小孩去上學,下課的時候,則由媽媽乙去全部接回來。

當然,這種是很明顯就能看出來的。還有一種將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則需要通過標記觀察才能看出。

一頭母豬,生了6個豬崽。每一次餵奶的時候,它們的位置,竟然是固定的!

為什麼會這樣?

原來是,越靠前,乳汁越多,而在前排吃的豬崽,往往也是最強壯的。一方面,能滿足它的食量;另一方面,也因為它又更強的吸吮力,能刺激分泌更多乳汁,滿足後面的豬崽食量。

這個發現,簡直讓人目瞪口呆!

此外,蘇拉威西島的獠牙豬,沒有毛,長得很驚悚,打架起來卻相當優雅,像跳舞;烏幹達的疣豬,通過滾泥,來預防寄生蟲;隱藏在北印度的神秘倭豬……

10億多的豬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用各種方式,適應所處的環境,繁衍生息。

豬也是迄今為止,極少的被家養後放回野外,仍能夠生存的動物。

巴哈馬群島的豬,被當地人特意放生到野外的島上自生自滅。然而,它們卻活出了一種更高級的方式。

它們優雅的在海裡遊泳,和來玩的遊客熱情的互動,得到了他們投喂,不僅不用自己去覓食,還坐享其成!

難怪,它們會成為全球最成功的哺乳動物之一。

這部叫《神奇的豬》的紀錄片,通過介紹各種豬的生存狀態,讓我們看到了,豬不僅本身聰明,更像人類社會一樣生存著。

動物界如此神奇,更比我們想像中充滿智慧。忘掉五花肉、裡脊肉、豬瘦肉、豬腳……吧!

相關焦點

  • 這個紀錄片告訴你,不會!
    喜歡玩遊戲看美劇的人差不多都有一個噩夢,在夢裡,世界遍布喪屍,見到新鮮的正常人就會衝過來撕咬···作為一個膽小慫跑不快的胖子,醒過來之後當然要思考在這種極端殘酷的環境中自己的生存機率,然後,就讓我看到了這部紀錄片——如果你也給我一樣戰鬥力為零,非常建議觀看(看視頻評論有說建議跟著《舌尖上的中國
  • 渺小生靈不為人知的奇幻王國 紀錄片巨製《隱秘王國》 8月13日起CCTV-9播出
    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與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探索頻道、德國RTL電視臺和法國國家電視集團聯合攝製的3集紀錄片《隱秘王國》,是一部迷人的自然類紀錄片。該片用特殊攝影的方式拍攝超小型動物的世界,每位觀眾都可以通過攝影技術縮小觀察的視角,在這個隱秘的小世界裡探索生命的奧秘與價值。觀看該片,一定會給你帶來驚奇有趣的美妙體驗!
  • 帶娃坐飛機10個小時不哭不鬧,全靠它來拯救我
    好吧,帶叮噹來回飛日本的十多個小時,每次他快坐不住時,就放一兩集,全靠這部紀錄片拯救我啊(當然還帶了很多繪本)話說,這群神仙豬也不是哪個土豪的寵物,在咱們人類登島之前,這就已經是它們的地盤了。於是有人猜測:這群豬是很久以前,一群暫時歇腳的水手們放下的,準備以後再來將它們做成大餐,然而水手們再也沒有回來。另一種說法是小豬們是一場海難的倖存者,靠著高超的遊泳技巧逃到了這個無人的小島。
  • 視頻|100萬年一幀圖像,40秒告訴你世界七大洲的來歷
    視頻|100萬年一幀圖像,40秒告訴你世界七大洲的來歷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編譯 2015-03-23 15:40
  • 南京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把全變態昆蟲大輻射事件時間提前2000萬年
    「這些昆蟲的幼蟲和成蟲,在不同環境下生活,吃的食物也不相同,因此叫全變態昆蟲。」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是這次課題研究的成員之一,他介紹說。  王博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大約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隻昆蟲;大約3億年前,出現了全變態昆蟲,但種類很少,而且都在演化途中滅絕了。昆蟲世界的格局正式成形,應該是距今2.37億年前。
  • 3000萬年前的恐頜豬,體重超過1噸,被稱之為「來自地獄的豬」
    可是在史前時代,有一種長得像豬卻又不是豬的恐怖生物,成為了3000萬年前掠食動物中的佼佼者,它就是今天的「豬角」——恐頜豬。  恐頜豬的體長約3米,體重超過一噸,從個頭上來看,恐頜豬和今天生活在北美洲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北美野牛一樣大,有人稱之為「來自地獄的豬」。面目瘮人的腦袋,巨大恐怖的犬齒,似乎都是食肉動物的典型特徵。恐頜豬的確是雜食動物,而且是來者不懼的雜食動物。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頜豬主要以植物為食,除了吃植物,恐頜豬也經常開葷,它們不僅主動捕殺其他動物,而且會搶奪其他食肉動物的戰利品,甚至吃腐肉。
  • 730分高考狀元告訴你,從小愛看紀錄片的孩子贏在哪裡?(附資源)
    某位紀錄片愛好者曾這樣評論: 當你身處困難的時候,你會想到……世界是如此廣大,你怎樣都可以生活下去,並且懷揣希望地生活下去。 3. 紀錄片還可以幫助孩子學英語。
  • 紀錄片《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美麗的背後竟滿目瘡痍!
    這是一部非典型的紀錄片,如實地記錄實況,卻處處展示著生存的本能、愛與責任不僅是人類世界的情感,動物身上也沒有減少。這一切,在寒冷南極洲的信天翁身上可見一斑。 它是父母兩年來孕育的唯一幼崽,僅僅四周大,一切溫飽只能倚靠父母。它們生存的這片陸地,是風暴最多、風力最強的一處,狂風呼嘯甚至能達到110km/h。
  • 「千歲蘭」的葉子8米長,在沙漠能活2000年,全靠這種「本能」
    「千歲蘭」的葉子8米長,在沙漠能活2000年,全靠這種「本能」如果我問你能活1000年的動物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烏龜?」,畢竟有一句話是「千年的王八萬年龜」。那如果問你能活1000年的植物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 11部頂尖不同類型紀錄片,讓孩子暑假在家也能「觀看」世界
    孩子們能在這裡看到的,絕不僅是美麗神秘的海洋景色,還可以了解許多與海洋生物相關的小知識,甚至片子中的不少畫面,以後將只能在這裡看到。一句話推薦:想探索海底世界嗎?這部神作你不能錯過。05《藝術的力量》豆瓣評分9.3對於孩子來說,藝術類的片子可能有些深奧,但是《藝術的力量》是個例外,它從人的角度切入,用故事性的語言講述了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雅克、透納、梵谷、畢卡索以及羅斯科八位藝術家的生平,重現這八位藝術大師的創作歷程,傳遞出一種孤獨又震撼的力量。
  • 9.7分紀錄片,帶你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Paris   生活,在這個有趣的膠片裡   小萬好久沒推紀錄片了。   這次小萬推薦一部口碑爆棚的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 《眾神隕落》全技能詳解 全技能招式效果及評價
    含眾神隕落全技能評價解析、技能效果、招勢動作。《眾神隕落》是一部以近戰為主的第三人稱打怪殺戮類奇幻遊戲,由Counterplay Games開發,Gearbox負責發行。維拉倫騎士是裝備有傳奇護甲的戰鬥大師。而你,則是最後一名維拉倫騎士,肩負拯救阿派朗的使命!。《眾神隕落》是近戰動作角色扮演類遊戲,亦是刷寶殺戮類遊戲。
  • BBC神級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拍出了震撼人心的動物世界
    BBC一部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在豆瓣差點拿了滿分。Seven Worlds, One Planet 2019》第一季全7集。這部紀錄片是有史以來生物多樣性規模最大的作品,歷時4年製作,訪問41個國家,92次拍攝,1500多人參與。
  • 零差評神級紀錄片《地球脈動》一起感受地球大自然之美
    我們所在的地球,存在著許多波瀾壯闊卻不為人知的美。你知道9.9分零差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嗎?這部紀錄片可以治癒,因為所有的煩惱這些面前不值一提。《地球脈動》第一季耗費2000天,用了71位攝影師,足跡遍布62個國家204個地區,花了800萬英鎊,成為BBC當時投資最高的紀錄片。第二季,拍攝耗費2089天,用了42位攝影師,走遍40個國家117個不同地區。製作周期長達3年。
  • 5部適合給孩子觀看的高分紀錄片:所謂富養,是讓娃真正見識世界
    一、《微觀小世界》適合3歲+的孩子觀看這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紀錄片,而是採取紀錄片手法拍攝自然和生活環境實景,加上3D動畫的系列短片,出自兩位法國藝術家的手筆。推薦它,是因為它實在太有趣了,用獨特又誇張的方式向孩子們展示大自然的奇妙生物。不習慣普通自然紀錄片表現手法的孩子們,可以從這部入手。
  • 總結24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帶你深入了解神奇物種豬鼻龜
    豬鼻龜也是龜中奇葩,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在龜類身上的又一集中體現,在淡水龜甚至龜類中,豬鼻龜在多個方面都屬於一哥的高度,它不僅外貌特徵與眾不同,在習性和生存技能上更是獨一無二!我們先來看看這段BBC拍攝的豬鼻龜紀錄片片段。
  • 看電視|這五部經典紀錄片,讓你陪孩子清涼一夏
    聽說一位在中國的非洲同胞都熱得中暑了,他嘆了口氣,癱在了沙發上…這麼熱的天,帶孩子出去玩怕孩子中暑,宅在家裡,孩子鬧騰得要上天,我倒有個主意,不如陪他看看紀錄片。據說看紀錄片能培養一個人的專注力還有好奇心,碰上漲知識的紀錄片,等於免費請了個家教。
  • 10部高分自然探險紀錄片,帶你走到世界的盡頭
    接下來這10部高分自然探險紀錄片,將帶你擺脫束縛,隨著心靈去「流浪」♂,攀冰峰、淌急流、探峽谷、觀奇景…在高原海洋間任你自由穿梭,感受自然的魅力;領略前路未知的驚喜,解鎖各種探險神技能,【以下每部紀錄片都附有觀看連結,長按複製,在電腦端瀏覽器打開即可觀看】1、《十個世界盡頭》網友評價:「技能滿分,膽子好肥,什麼地方都敢去!是我想探的險!」
  • 2019年BBC新出的8部紀錄片,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
    BBC出品的紀錄片,通過高科技的攝影與後期製作,讓我們感受自然界驚人力量的神奇旅程。這些作品,不僅能讓孩子享受視覺的盛宴,更能通過獨特的視角去解讀大自然,激發出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更何況,聽聽大衛·愛登堡爵士富有磁性的英倫發音,既是一種享受,又可以練練英語聽力哦。
  • 絕美紀錄片,除了壁紙級畫面,更有地球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是一種體長超過3米,嘴邊掛著毒液的巨獸,可以輕鬆撂倒一頭體型是它三倍的水牛,並將其生吞活剝。  一部自然紀錄片光靠絕美畫面,也許會獲得片湯話似的讚嘆。但能否讓觀眾真正懷揣求知慾,在片中找尋答案,才是優質紀錄片所掌握的話術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