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的酵素科研史中,成就了12位科學家榮膺諾貝爾獎。他們不斷的研究與探索,在酵素層面得出大量的科研報告!
阿瑟.科恩伯格
美國生物化學學會主席,1959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獲得者阿瑟.科恩伯格說:「人類長壽90%靠酵素。」 「對我們的生命而言,自然界中再也找不到像酵素那樣重要的其它物質。真正賦予細胞生命和個性的是酵素。它們控制著整個機體,哪怕僅僅是一個酵素的功能異常都可能致命。」
卡特拉
美國國立保健協會,國立老化研究所卡特拉博士說:「酵素似乎是為人類提供『健康與年輕』的最優異營養補助食品,我們的許多研究顯示,用它可以延緩衰老,幫助長壽。」
亨伯特.聖提諾
美國自然療法博士亨伯特.聖提諾說:「如果人像燈泡,酵素就是電流。只有通電後燈泡才會亮,沒有了電,我們有的只是一個不會亮的燈泡而已。」
愛德華.豪威爾
美國著名化學家「酵素之父」愛德華.豪威爾博士說:「我們的身體所能產生的酵素都是有限的,如果用盡,則不能充分進行生命活動導致健康受損,壽命減短。若要健康長壽,就必須從食物中補充充足的酵素,現代人所攝取的食物,酵素普遍不足,這是現代人多病、成人病充斥的根本原因。」
陳學存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陳學存教授說:「酵素又稱活性酶......它關係著人們的生命現象,若無酵素就無法生存,酵素正常運行才能使人體內各機能正常活動,人體缺少酵素會產生各種疾病,人若無酵素,生命就立刻終止。因此,酵素是健康的源泉,也是生命的源泉。」
新谷弘實
內視鏡創始人 全球首席腸胃科醫師新谷弘實博士說:「減少酵素浪費的生活行為,增加酵素食品的提取,堅持以上兩個原則,就是確保不生病的生活。」
池尻其行
日本濟生會會長 ,醫學博士池尻其行說: 「我深信,『酵素綜合療法』,是治療慢性病的最大利器。」
路易.巴斯德
19世紀中葉,法國科學界路易.巴斯德對蔗糖轉化為酒精的發酵過程進行了大量研究,指出酵母細胞中存在一種活力物質,它可以將糖發酵成乙醇。他提出發酵是這種活力物質作用的結果,並且認為活力物質只存在於生命體中,細胞破裂就會失去發酵作用。1878年他將這種活力物質命名為「酶」(酵素),這個詞來自於希臘文「enzyme」,意思就是「在酵母中「。
索姆納
1926年索姆納從刀豆種子中提取出脲酵素的結晶,並通過化學實驗證實脲酵素是一種蛋白質。為此,索姆納獲得了1946年諾貝爾化學獎。在此後的50多年中,人們普遍接受「酵素(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劑功能的蛋白質」這一概念。
託馬斯切克&奧特曼
到1982年,美國科學家託馬斯切克和後來的奧特曼發現少數核糖核酸(RNA)亦具有催化活性的RNA稱為Ribozyme。為此,二人共同獲得了189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核酸酵素的發現,被認為是近十年來生物科學領域最令人鼓舞的發現之一,具有重要意義:RNA既攜帶遺傳信息,又有生物催化功能,說明RNA有可能早於蛋白質和DNA(脫氧核糖核酸),是生命起源中首先出現的生物大分子。
波以爾博士
科學界從未中止對酵素的深入研究,1997年美、英、丹麥三位學者因為對「酵素可以儲藏並轉化動能」,做了先驅性的研究,同時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的波以爾博士形象地比喻道:「酵素好比細胞的貨幣,沒有酵素就沒有生命。」這再次闡明酵素對生命與健康的重要作用。
本文資料來源《酵素養生智慧》
作者簡介 閻世英,教授,研究員。1938年生,吉林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事科研工作四十餘年,參加並主持過國家「863計劃」、「火炬計劃」等科研項目並獲獎。自20世紀90年代初一直致力於營養、健康、抗衰老方面的研究,發表《營養師手冊》等著作和專題文章多部(篇),尤其擅長慢性疾病的飲食治療。長年應邀在全國各地講學,在業內享有盛譽。現任全國營養自助工程首席專家、中央國家機關老幹部養生保健總部顧問和中國社會福利基因會養老事業基因發展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