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激活新動能 產業梯度躍遷

2021-01-12 中國經濟網

  作為「中國陶瓷之都」,佛山陶瓷行業剛剛經歷了轉型「陣痛」。通過淘汰轉移、改造提升,企業數從300多家減少到不足70家,產值卻翻了一番。

  在重慶,通過有針對性地「補鏈」「強鏈」,電子信息和汽車兩大支柱產業形成全產業鏈集群競爭優勢,並加快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對接、互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5年產值達到1660億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東部沿海及部分西部省份採訪時發現,一些地方以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引領的新產業、新供給大量湧現,對經濟的貢獻日益突出,新舊動力轉換趨勢初步顯現。

  傳統製造「老樹發新芽」

  多位地方官員表示,傳統製造業基礎雄厚,提升空間很大,而大部分新興產業並不是「無中生有」。當前應注重從供給端加大引導,以智能製造、「網際網路+」和產業鏈升級等推動產業提升。

  在製造業基地廣東省佛山市,家電、家居、陶瓷等傳統製造企業呈現「老樹發新芽」的態勢。家電龍頭企業美的引入800多臺機器人,生產效率提高了15%。同時,為適應消費升級變化,推出防踢被兒童空調、自動投放智能快淨洗衣機、高溫「蒸汽洗」油煙機等系列創新精品,去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10億元,同比增長22.6%,在福布斯世界500強中超越了惠而浦、LG等國際家電巨頭。

  以政策和資金為引導提升技術,傳統製造業煥發新生機。自2015年3月,廣東省推出新一輪技術改造計劃,用三年時間投入9000億元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1至10月,全省工業技改投資2592億元,同比增長61%,為企業帶來大幅增效。1至10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6%,比全國平均高出8.6個百分點,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大為提升,比上年人均增加近萬元,漲幅5.2%。

  以產業鏈集聚升級為抓手,傳統支柱產業有望實現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梯度躍遷」。西部的重慶市,以汽車產業為基礎,新能源及智能汽車正在發力突破;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鏈的垂直整合,集成電路、顯示面板等核心零部件及多元化智能終端正加速形成。電子信息和汽車兩大支柱產業的規模2015年各達5000億元。

  新興產業穩固壯大「區域隆起」

  創新是新動力形成的關鍵要素。一些地方通過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新供給大量湧現,供給結構呈現優化態勢。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新興產業成長梯隊正在穩固壯大,「未來現實」產業加快布局,產業新舊動力轉換勢頭顯現。

  深圳是我國的「創新高地」,截至2015年11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500多家,形成了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在「水草豐茂」的創新環境下,每年都會湧現大批創新型企業,推出全新科技產品。2015年,華大基因推出兩款自主研發的基因測序系統,開啟了國內初生缺陷預防等精準醫療市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銷量躍居全球第一;超多維光電子公司在全球獲得500項專利,成為全球3D應用技術的領先者。

  多位專家和科技企業負責人表示,與此前我國更多是「跟隨、追趕」不同,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中國製造和科技創新正在逐步躋身「引領」之列。以被稱為21世紀「未來材料」的石墨烯為例,我國相關專利已超過美國處於世界首位,重慶建成全球第一條年產量100萬平方米石墨烯薄膜生產線,2016年石墨烯電子地圖、單雙頁電子書、柔性手機等都將投入市場,石墨烯大規模應用時機即將到來。一些地方正在加大布局既符合全球科技演進方向、又可在近中期實現廣闊市場的「未來現實」產業。深圳專門制定了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市財政連續七年每年投資10億元用於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培育。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東部沿海及中西部,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現高速增長、「區域隆起」的態勢。在深圳,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戰略性新興產業近五年平均增長20%以上,為同期GDP增速的兩倍,增加值佔GDP比重高達35%,居全國城市首位。在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2015年產值達到1660億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

  供給側改革「用武之地」廣闊

  不少地方對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抱著極高熱情。在採訪中,很多地方官員表示,相對於需求側管理而言,供給側改革更多是結構性的,涉及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行業結構,這給了地方「用武之地」。

  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由地方和大學共建,目前正聚焦佛山產業群,圍繞各產業板塊升級的共性技術重點突破,向企業提供技術改造方案。在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變的關鍵期,積極提升改造傳統動能,既可有效防止新舊銜接中的「青黃不接」,也是新動力啟動的基礎。《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發現,一些地方正在強化技術供給,搭建公共平臺,突破產業升級瓶頸。

  同時,不少地方正在改變傳統的政府扶持做法,真正讓企業、市場走在前面。例如,上海市探索發行「四新」服務券,鼓勵企業與高校合作,進行技術開發和轉讓,政府扶持由「返稅」轉向「返服務」。

  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高投入、大市場的特點,一些地方改變財政扶持資金使用方式,探索股權投資、融資租賃等市場化的投融資供給模式。中關村發展集團是北京市促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的資金平臺,通過引入市場化投融資模式,設立中關村天使投資母基金、創業投資母基金、海外併購母基金等。同時積極利用資本市場發行私募債券、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形成1000億元規模的社會資金,實現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集中支持大信息、大健康兩大產業,投資和服務落地項目達1028個,投資額250億元。

  科技成果產業化,一直是科技創新的難點。一些地方加大探索科研管理體制和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完善成果確認、股權激勵和收益分配等制度,激發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通過股權合作引入企業投資石墨烯開發,研發團隊獲12.5%的股權,為石墨烯產業化源源不斷注入技術動力,不到三年成功實現從實驗室向產業化應用的大跨越。

  多位受訪的地方官員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須堅持「企業為主體,政府造環境」的原則。為此,佛山市提出將2016年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補短板攻堅年」,補上光纖改造、基站建設等方面的「短板」。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馬正勇說,廣州科技經費投入低於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現已提出科研經費和科技企業孵化器「雙倍增」計劃,致力於營造創新生態系統的「森林環境」。

相關焦點

  • 培育新動能 劍指新經濟新產業策源地
    作為國際製造名城,東莞立足於加快形成高水平產業集群、築牢製造業優勢,正大力實施「製造業+軟體」行動。而松山湖作為東莞創新發展火車頭,迎著5G、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風口,正上演著發力新經濟、新產業,並以此為抓手統籌資源、賦能製造轉型升級新發展的「好戲」。
  • 新驛煤礦改進工藝激活新動能
    日前,山東能源臨礦集團新驛煤礦黨委委員、副礦長薛峰在生產調度會上介紹說。今年以來,臨礦集團新驛煤礦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工程,以「一提雙優」為抓手,加快推進裝備機械化、系統自動化升級工作,加大全巖快速掘進技術攻關力度,推廣應用快速掘進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實現了安全高效掘進,為建設智能智慧化礦井激活了新動能。
  • 以數據激活工業企業 實現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以數據激活工業企業 實現發展新動能   近期,重慶市、浙江省、四川省、廣東省、福建省、河北省(雄安新區)陸續開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行動。
  • 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 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
    要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要把握好供需關係,讓市場說話。這段話出自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凸顯了產業協作扶貧的重要性,為東西部完善結對,深化幫扶,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指引了方向。
  • 湖南「計算」釋放產業新動能
    行業精英、領域專家等暢談計算機產業未來,共探創新發展生態、製造生態、應用生態建設,為繁榮計算產業、釋放產業動能匯聚智慧和力量。 9月30日,工信部批覆支持湖南(長沙)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吸引華為、百度、舍弗勒等20多家行業巨頭、340餘家配套企業落戶,自動駕駛計程車、無人清掃車、智能環衛車陸續上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逐步完善。
  • 激活懷來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軟通動力攬獲創新大獎
    (原標題:激活懷來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軟通動力攬獲創新大獎) 為落實數字經濟發展戰略
  • 新產業、新動能——中國(太倉)航空航天產業峰會即將隆重開幕
    航天技術作為高科技前沿,其產業化依賴於整個國民經濟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以及傳統產業的支持。航天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有著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係。航天技術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許多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產品,將牽引傳統產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 廣西文旅產業發展催生新動能
    會上,重大項目籤約達42個,總金額超過1000億元;螺螄粉小鎮、卡樂星球—克裡灣主題樂園、柳空文創園、窯埠古鎮等文旅項目,充分展示了廣西文旅發展的新成就、新亮點。  近年來,廣西大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實施「建設大項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產業」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化召開全區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為抓手,形成了「舉辦一屆文旅發展大會,打造一個旅遊精品,助推一地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 省、市人大代表「新經濟、新產業、新動能」視察組到我市開展視察...
    省、市人大代表「新經濟、新產業、新動能」視察組到我市開展視察活動 2021-01-09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習話」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 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
    要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要把握好供需關係,讓市場說話。這段話出自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凸顯了產業協作扶貧的重要性,為東西部完善結對,深化幫扶,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指引了方向。
  • 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江潮訊(記者 張紅 通訊員 申雯)一個個生產車間內機器轉動,一個個建設工地上塔吊高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加油衝刺,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劉典、郎簡閣:中國經濟開啟「躍遷式」新篇章
    縱觀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發展數據,中高端製造業、中高端經濟相關服務業,如裝備製造業、軟體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產業快速發展,增加值增長迅速;中高端產品佔出口比例較高。而傳統製造業、服務業增速有所放緩,勞動密集型產品佔出口比例下降。 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正在轉型、經濟結構正在優化、新舊動能轉換正悄然生效,中高端產業和新興產業代替中低端和傳統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 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一個個生產車間內機器轉動,一個個建設工地上塔吊高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加油衝刺,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年,江陽區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28個,年度計劃投資288.3億元,1—10月完成投資260.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90.3%,全區產業經濟加速崛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項目攻堅搶抓序時進度重點項目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金鑰匙,是擴大有效投資、增強城市發展後勁的根本支撐。
  • 新產業激發新動能 ,這個世界級鋰電池生產基地進入建設新階段
    新產業激發新動能 ,這個世界級鋰電池生產基地進入建設新階段 2021-01-12 2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舊動能轉換迎來「加速度」 全國百家企業產業對接泰安
    智慧時代的來臨,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模式的融合,將激活傳統產業的新活力,老樹發新芽。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泰安在產業轉型升級上不斷創新實踐。  8月8日-10日,2019黑馬產業加速服務大會•泰安站,在泰安創新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113家企業進行了泰安產業對接活動。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
    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在致辭時表示,山東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在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等領域成效明顯。
  •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地深度融合 打造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地深度融合 打造發展新動能2020年9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印發,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進行了再細化。高等職業教育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保障和中高水平智力支撐的重要砥柱,是助推形成區域合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有力槓桿。
  • 產業梯度轉移對合肥有何意義
    安徽日報9月9日訊 我國當前區域間的產業梯度轉移,既是沿海地區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內地經濟加快發展的客觀要求。就合肥市而言,至少有以下意義:  1、增強城市經濟實力,增加居民就業的需要。合肥是全省的最大城市,然而經濟總量不到600億元,市區人口不足160萬,且在全省城市中的首位度很低;經濟總量、人口規模不僅與江蘇的二流城市相差甚遠,而且在中部六省中也居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