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運動加上適當的飲食控制一直是最健康的減肥方式。不過運動時別忘了,前後的飲食也非常重要。
恰當的飲食可以讓運動結果更有效,也能避免一些對身體不必要的損害。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運動前後的飲食要注意哪些問題。
運動前
「不吃飽怎麼有力氣減肥」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可不只是逃避運動的藉口。因為運動前飲食不足的話,可能會導致頭暈、噁心或嗜睡,還可能造成在運動中受傷。
一般來說,理想的飲食時間是運動前30分鐘到3個小時。
要特別注意補充這些東西:
1.補充水分
運動時,為了排出體內產生的熱,維持恆定體溫,人會大量出汗。同時,運動時通氣量也會增大,這就導致會從呼吸道丟失大量水分。汗液中又含有一定量的電解質,運動過程中,人丟失水分的同時也丟失了很多電解質。當水和電解質丟失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運動性脫水。
為防止運動性脫水,運動前或者運動中可適當喝一些可以補充糖和電解質的飲料。運動前2到3個小時喝約2杯水,運動前15~20min,補充液體400~700mL。在鍛鍊前約10到二十分鐘喝一杯水。
整個運動過程中保持水分充足。可以每隔15~30min補充液體100~300mL,以800mL/h為限。尤其是在出汗過多或在高溫環境下鍛鍊時。
2.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等於能量。當我們吃它們時,它們分解成葡萄糖,進入我們的肌肉細胞,並為我們提供最大運動所需的能量。運動時肌肉的攝糖量可以是安靜時的20倍以上。運動前先吃碳水化合物可以確保手頭有多餘的葡萄糖,避免運動過程中因為大量消耗糖,糖原儲備減少,感到虛弱和疲倦。
運動前可以快速攝入一些碳水化合物,以獲取快速能量。包括燕麥棒,一塊水果,燕麥片,餅乾,米餅或一片烤麵包。
3.確保鍛鍊前的食物含有蛋白質
運動中,攝入充足的蛋白質不僅能促進肌肉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促進肌肉體積和力量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地延緩運動性疲勞的發生。
而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不僅會影響運動效果,還有可能導致運動性貧血的發生。
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堅果、火雞片、煮熟的雞蛋或一杯豆漿。不過要注意不能吃太多,以免在運動中途引起胃部不適。
運動後
運動後首先要補充運動中消耗的糖原。其次必須攝取蛋白質以快速恢復肌肉,特別是在進行力量訓練後。最後要補充因為出汗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1.確保儘快吃點東西
如果不能立即吃飽,就在訓練後先立即吃點零食,然後在幾小時後吃飽。如果在運動後不進食,可能會導致疲勞和低血糖,還會抑制身體的修復過程,也會很難達到自己的健身目標。
2.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
運動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糖原並撕裂了肌肉。因此,運動後的一餐應富含複雜的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會緩慢分解並富含健康的蛋白質。
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藜麥、糙米、堅果類和全麥麵包
健康的蛋白質包括:豆腐、豆子和魚
3.補水
一般來說丟失1kg水需要補充1000mL,具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脫水程度補充。
輕度脫水:失水量達到體重的2%左右
中度脫水:失水量達到體重的4%左右
重度脫水:失水量達到體重的6%左右
補水也要按照先快後慢、少量多次的原則。當日補給需補的一半,餘下一半在次日補充,需補總量在48小時內完成。
參考:
What to Eat Before and After a Workout, According to a Registered Dietitian
張蘊琨,金其貫. 運動營養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