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9年的3月14日,在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家庭,戶主赫爾曼的妻子波琳生下了一個男嬰,而這位猶太男嬰便是繼伽利略和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眾所周知,猶太人是一個非常善於經商的民族,但是愛因斯坦的父親赫爾曼的經商路卻並不順利,他在親戚的資助下曾多次創業,但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因此童年時期的愛因斯坦家境並不富裕。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卻培養出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這也和猶太人熱愛學習的民族天性有關,幾乎所有猶太父母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猶太小孩從小就會被父母灌輸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不過愛因斯坦在成立自己的家庭後,因為種種的原因,導致他並沒有像其他猶太人一樣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甚至可以說愛因斯坦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
在1903年的1月,愛因斯坦迎娶了來自塞爾維亞的米列娃,她是愛因斯坦的第一位妻子,為愛因斯坦生了一個下落不明的女兒和兩個兒子。愛因斯坦的長子名叫漢斯,出生於愛因斯坦結婚後的第二年,次子名叫愛德華,出生於1910年。不過由於愛因斯坦後來和妻子的感情不和,導致父子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漢斯和愛德華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和母親一起度過的,兩兄弟從小就缺乏父親的關愛。
在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結婚十一年後,兩人便因為感情不和而分居了,漢斯和愛德華開始和母親一起生活,兩人和父親的感情也越來越淡。當愛因斯坦和米列娃正式離婚的時候,他們的長子漢斯已經十六歲,心智已經成熟,父母的離異並沒有讓他一蹶不振,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學業和理想,漢斯從蘇黎世大學畢業後,便繼續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最終成為加州大學伯裡克分校的一位工程學教授。
而漢斯的弟弟愛德華,可就沒有哥哥那麼幸運了,父母分居的時候愛德華只有四歲,他在童年時期很少見到自己的父親,父母的離婚也讓愛德華留下了無法釋懷的陰影,並且直接影響了他的一生。在愛德華十多歲的時候,愛因斯坦已經非常有名氣,並且得到了諾貝爾物理獎,因此當時的愛德華十分崇拜自己的父親,他經常興致勃勃地給居住在柏林的父親寫信,並且渴望能夠得到父親的回信,可憐的愛德華想要從信封中得到一些父愛。
不過或許是因為工作非常忙碌,因此愛因斯坦經常忘記給自己的小兒子回信,後來甚至直接忽視了愛德華的來信。父親的這個舉動讓愛德華失望不已,他停止向父親寫信,並且開始怨恨自己的父親,父子之間的關係達到了冰點。在愛德華長大之後,他成為了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那段時期的愛德華還在研究醫學和精神病學,而之所以要研究這些,是因為愛德華想要解決自己的病情,因為他在19歲的時候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據說愛德華所患的精神分裂症,可能和母親米列娃的家族遺傳有關。而愛因斯坦得知小兒子患病後,便前去探望被疾病折磨的愛德華,當時的愛因斯坦已經迎娶了第二位妻子艾爾莎。至於當時的愛德華是否原諒了自己的父親,已經無從可知。但是愛因斯坦對愛德華的患病十分內疚,從他寫給妻子艾爾莎的信中也能得知,雖然他在表面上裝得十分堅強,但是他的內心中比任何人都難以接受幼子患病的事實。
而愛德華的後半生,一直是在精神病院度過的,在1948年之前,愛德華一直被自己的母親米列娃照顧,但是母親去世之後,愛德華被送進了蘇黎世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不過在接受治療的那段時間,愛德華的病情並沒有緩解,到了1965年,只有五十五歲的愛德華在醫院去世,這一年剛好是他的父親愛因斯坦逝世十周年的日子。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