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鍛鍊過程中,肌纖維會進行向心or離心or等長,這三種不同形式的肌肉收縮,相信這就不用多說了吧~
向心收縮是大家最熟悉的肌肉收縮形式(主動發力嘛);
但你知道嗎,經常被忽視的肌肉離心收縮,其實對你的肌肉力量增長、減脂、突破平臺期等,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1/強離心,更強力量增長!
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找了18名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將他們平均分兩組,進行為期10周,向心強度一致、離心強度不同的腿部專項訓練①:
訓練動作:3*10RM器械腿舉+3*10RM器械腿屈伸
備註:其他動作速度、組間間歇保持一致;每周訓練2次、2次訓練至少間隔48h,飲食等其他條件也保持一致。
然後科學家分別對比了這兩組被試者,在訓練前、訓練中、訓練後,不同時段的最大肌力MVC變化和瘦體重的增長情況↓
可以看到:實驗前5周,兩組被試的最大肌力和瘦體重,都有顯著增長,增長水平也相差不多↓
這很好理解:採用中高強度訓練的初期,一般都能起到一定程度的肌力和瘦體重增長。
但是,實驗後半程,兩組被試者在後5周的最大肌力和瘦體重增長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傳統組的肌肉力量和瘦體重在訓練後期,居然不增反降……
這意味著傳統訓練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訓練效果有所減弱,也就是大家最常說的「遇瓶頸」了;
採用強離心的訓練組,後5周的最大肌肉和瘦體重還是有很好的增長;
這意味著強離心訓練方式,訓練全程效果更好:整體肌力和瘦體重增長更好,也更不容易遇到訓練「瓶頸」。
2/強離心,更好激素分泌!
為什麼強離心訓練,能對肌肉力量和瘦體重增長有那麼好的效果?
科學家猜測,這可能和不同的訓練方式,導致了不同的激素分泌水平有關。
於是他們在實驗中,還監測了這兩組被試者,在訓練初期(第二周)和訓練末期(第九周),血乳酸、睪酮、皮質醇、生長激素等肌肉相關激素水平的變化↓
❶ 血乳酸變化:
❷ 睪酮變化:
❸ 皮質醇變化:
❹ 生長激素變化:
可以看到,訓練初期(測試點:第二周),兩組被試者的相關激素分泌水平,都比較接近;
但是到了訓練後期,身體慢慢適應訓練強度後,兩組被試的相關激素分泌水平,就開始有明顯變化了↓
影響肌肉生長的相關激素分泌減少,自然也就意味著肌肉力量和瘦體重增長減緩,和咱們一開始看到的傳統組後半程訓練效果一致,遇「瓶頸」了……
而這些激素的高水平分泌,可以更好地促進肌肉生長過程中的能量需求,更好地實現增肌減脂。
也就是說,強離心的訓練方式,在更長的訓練周期裡,能引起更好的相關激素分泌水平,自然也就能達到更好的肌肉力量和瘦體重增長,訓練效果更好咯。
強離心訓練方式:離心階段採用更強刺激;可以促進更多肌肉力量增長↑、更多瘦體重↑、相關激素分泌水平更高↑、訓練效果更好↑。
3/強離心,日常怎麼操作?
所以最後,來說說大家最關心的:強離心訓練,適合誰?怎麼做?
強調離心收縮的訓練方式,適合所有健身鍛鍊的小夥伴,尤其是覺得訓練遇到瓶頸,力量上不去的小夥伴們!
實驗中的強離心訓練方式,是採用增強離心階段的訓練負荷……不過這種方式實際訓練的時候很難操作,所以我們更推薦下面量種強離心訓練法:
❶ 慢離心:日常訓練中,可以嘗試更長時間的離心收縮(>2秒)。
比如在臥推、彎舉的下落階段、深蹲的下蹲階段,動作節奏更慢一些;
更好地感受目標肌群被充分拉伸,肌纖維發生的適應性變化和激素分泌也更顯著,肌肉訓練效果更好⑥。
❷ 超等長收縮:更大力量輸出,更省勁!
肌肉先做離心式拉長,再做向心式收縮的超等長收縮訓練,可以輸出更大肌肉力量、同時強化離心階段的訓練效果。
具體動作,比如羅馬尼亞硬拉,先下放槓鈴做離心收縮,再拉起槓鈴做向心收縮→羅馬尼亞硬拉,你從來沒有做對過?!
或者在做其他動作的時候,在動作底端肌纖維被拉長的時候,連續做幾組小幅度彈性震顫,然後再做向心收縮;
比如做器械蝴蝶機夾胸的時候,在動作底端胸肌被拉長做離心收縮時,多停留一會,再發力做向心收縮↓
需要注意的是,離心收縮也是導致你肌肉酸痛最主要的收縮形式……
所以如果你剛開始嘗試強離心鍛鍊,請做好迎接訓練後的酸爽體驗~
不過不要緊張,人體對離心收縮帶來的酸痛(DOMS)適應性也是很強的,多練幾次就好了……(應該還有更多的小夥伴,是以追求酸爽為目標吧……)
總之呢,肌肉鍛鍊時,好好的重視一下離心收縮,對你的訓練效果有意向不到的好處,非常值得大家一試!
參考文獻: ①(2017). Acute elevations in serum hormones are attenuated after chronic training with traditional isoinertial but not accentuated eccentric loads in strength‐trained men. Physiological Reports, 5(7). ②田野. (2003). 運動生理學高級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Griggs, R. C., Kingston, W. I. L. L. I. A. M., Jozefowicz, R. F., Herr, B. E., Forbes, G. I. L. B. E. R. T., & Halliday, D. A. V. I. D. (1989). Effect of testosterone on muscle mass and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66(1), 498-503. ④Bhasin, S., Woodhouse, L., & Storer, T. W. (2003). Androgen effects on body composition. Growth hormone & IGF research, 13, S63-S71. ⑤張穎, & 李濤. (2011). 運動對生長激素的影響. 鹹寧學院學報, 31(6), 81-83. ⑥Pereira, P. E. A., Motoyama, Y. L., Esteves, G. J., Quinelato,W. C., Botter, L., Tanaka, K. H., & Azevedo, P. (2016). Resistance trainingwith slow speed of movement is better for hypertrophy and muscle strength gainsthan fast speed of mov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xercisePhysiology, 5(2), 37-43.